基于微课程的大学英语综合能力培养
2016-03-16李永仙
李永仙
(文山学院外国语学院,云南文山 663099)
基于微课程的大学英语综合能力培养
李永仙
(文山学院外国语学院,云南文山 663099)
摘 要: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课堂模式的转变使得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发生了质的变化。基于微课程资源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成为新一轮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在大学英语传统课堂教学中引入微课程资源,建构以“微课程”思想为核心的教学平台,开展大学英语微课程教学,可以满足学习者在碎片化时间和多元空间里的多样性、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微课程;大学英语;听说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近年来微课程的兴起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给我国的课程教学改革注入了全新的动力。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能力,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科教师由课堂的讲授者和主宰者变为课堂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问题引导者和学习的促进者。微课程、翻转课堂、移动学习、数字课堂等教学形式风起云涌,成为新一轮教学改革的热点。卢海燕[1]分析认为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具有让学生自主掌控学习、增加学习中的互动和提高学生心理优越性等优点,能够有效地弥补传统模式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是可行的。
建构或使用以微课程思想为核心的教学资源平台,开展基于微课程资源的翻转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基于微课程思想设计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种新形式,学习并掌握微课程教学方式也是大学生毕业后走进中小学课堂所必备的能力之一。
一 微课程的特点
(一)时间非常短
微课程的最主要的特点是用时非常短,一般为5-8分钟。因为成年人的高度注意力在10分钟之内,中小学生的在5-8分钟,通常大学生的注意力在8-10分钟之间。因此,微课程的时间安排在5-10分钟最为恰当,比传统课堂的45分钟更为高效。
(二)教学内容非常明确
微课程是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特意创设的一种情景化视频资源,教学内容和目标非常明确。重在突出一个知识点或一个教学环节,体现出知识点的深度。与传统课堂相比,它的问题聚集、设计精细、条理清晰、目标非常明确。
(三)微课程情境化强
微课程可以从根本上实现情境化教学。微课程设计者可以根据具体的主题,选择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的教学情境来拍摄视频,时时处处留心,真正体现微拍的随意性和自由性。
二 微课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大学英语的传统课堂教学中,同一个知识点常常被老师反复串讲,老师在重复劳动,其教学效果会随着时间和空间发生变化。另外,由于地区差异,优秀学校及优秀教师分配不均,优秀教师的优质授课只受惠于某些特定的学校和特定的班级。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若能利用网络平台提供的教学名师优质微课程资源进行教学,将会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中国外语微课大赛[2]就是一个很好的英语微课学习平台。
(一)通过微课程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
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利用微视频提供的真实情景进行听说训练。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微课程的设计与拍摄,调动学生对听力课程和口语课程的热情,通过参与微课拍摄、拍摄后的反复观看与学习将会大大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在“中国外语微课大赛”平台中关于“听说/视听说”类型的优质微课就有四百多个,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播放学习,获得一定的英语听说能力。
比如,中国外语微课大赛作品“How to Make An Impressive English Presentation”[3]以五条实用的准则为切入点,告诉学生在用英语做陈述时,一要准备好陈述的内容与方式;二要不断自己完善发音;三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四要克服紧张情绪;五要反复练习。该微课教学目标清晰合理,教学新颖有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学有所获,给学生提出了很好建议,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陈述能力。因为用英语做陈述是英语学习者应该掌握的一种表达性语言技能,社会某些工作岗位需要员工能用英语清晰、准确地陈述观点,说明问题或介绍产品,而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英语陈述内容的准备和呈现方面,以及演讲过程中英语发音及仪态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该微课能够在短时间内给学生以认知和强化。又如,中国外语微课大赛作品“how to express likes”[4]以大一新生为授课对象,紧密结合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和大班授课的教学实际,以交际语言教学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欢快的英文歌曲跟唱为基调,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英语学习氛围;同时,利用微课的特点,将教材上的知识进行碎片化整合,以听录音、看句式等呈现教学内容,以概括和听说训练来呈现教学的重难点;以听力填空和不同的场境对话练习为保障,引导学生学会在任务中进行小组活动与合作学习,真正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最终做到通过强化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表达喜好的基本词汇和句式,并能在实际的语境中主动、娴熟地用英文进行表达。
(二)通过微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设计者将有关大学英语课程内容的微课程上传到网络平台以后,大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适合自身的微课程资源,通过视听觉通道对微课内容进行阅读。激发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主动的知识学习者。
阅读是我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由于在阅读材料当中经常会出现生词,我们很难充分理解所阅读内容的完整含义。但是,我们依然有办法可以猜测出这些生词的意思。王妍等在其微课“six context clues for word guessing in reading”[5]中认为通过上下文判断词义是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方法。该微课主要介绍了六种可以帮助我们猜出生词含义的语境线索:常识、反义词、近义词/同义词、举例、因果关系、定义。
微课“recognizing signal words”[6]主要介绍了信号词的定义、类别和作用。 视频首先从对“信号”的认识,初步教授信号词的定义,又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辨析,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信号词的理解;其次,视频提供了信号词的基本类别及其相应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本内容主要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最后,视频以学生的优秀演讲为例,以示合理运用信号词在书面及口语表达中的作用。
语法一直被认为是学生阅读过程中的隐形杀手。因为语法知识的薄弱,导致学生在遇到英语中的复杂长句、难句时总是一头雾水,难以理解,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效果。微课“理解复杂长难句”[7]的设计以一个普通的长难句作为切入点,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语法成分的含义和作用,从而教会学生对复杂句进行断句和分解。在讲解中,同时还引入一首关于句子的小诗,使复杂句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通过意象的动态效果更加深入地理解复杂长难句的组合。
大学英语阅读课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意识和能力。微课“How to Be Critical in Reading”[8]以如何进行批判性阅读为主题,首先指出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其次说明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然后就如何进行批判性阅读展开探讨。微课表明要客观理性地进行批判性阅读,不能毫无理据地怀疑一切。
(三)通过微课程教学,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在微课程的设计过程中,要将微课程的特点和实际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其中大学英语写作是考查学生的词汇、语法和语言思维能力的一项综合技能。在大学英语写作的微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照教学计划,从网络学习资源库中选取优秀的大学英语写作微课程或者自行录制的大学英语写作微课程进行教学。
比如,微课“strong verbs在英语写作中的运用”[9]针对已有一定词汇积累和写作训练的高年级学生进行设计。围绕如何通过使用strong verbs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进行讲解。因为英美写作课程中经常提到strong verbs,但在我国,很多学生,包括英语专业学生,可能从未听说过strong verbs的存在。该微课通过概念讲解、案例分析和课堂练习使学生树立在写作时使用这类动词的意识,避免滥用be动词和weak verb+adverb来表达主题,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该微课选题切中英语写作中的难点,通过一个以小见大的主题,充分揭示了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使用strong verbs的意识,从而写出有细节有生命力的文字。 教师讲课思路清晰、结构设计合理完整、教学语言组织严密、语音语调优美、教态优雅。教学案例选取得当,简洁鲜明,令学生印象深刻。课堂教与练相结合,让学生在短短一刻钟内掌握了该微课的核心内容。
三 结束语
近年来大学英语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总体来说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读写能力提高并不明显。将微课程渗透到大学英语教学的听、说、读、写各个环节中,利于具体教学目标的实现。因为微课程是教师依据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解构和建构的过程,它是传统教学的有力补充,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微课程的优势,有效利用中国外语微课大赛、中国微课网、微课网等网络平台进行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英语阅读能力和英语写作能力。当然,各科研院所、出版集团和大学的外国语学院也可以依托课程建设的需要,打造自己的微课教学平台。胡燕花[10]认为可以在MOOC环境下建构大学英语微课教学体系,教师通过MOOC将课堂内容以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并上传到网上,便于学生下载学习,方便了教学的开展。冯青青[11]认为“微课”平台建设对“中外语言学史”的教学会有很大帮助,能够细化教学内容,加强教学的灵活性,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升教学效果。显然,如果大学英语中的某些课程能够基于微课程的理念,构建完备的课程知识体系,建构微课教学平台,那么微课教学辅助传统课堂教学,或者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也是有可能的。
参考文献:
[1]卢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4(4):33-36.
[2]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外语微课大赛[EB/OL].[2016-03-26].http://weike.cflo.com.cn.
[3]李佳,等.How to Make An Impressive English Presentation [EB/OL].(2014-12-28)[2016-04-05].http://weike.cflo.com.cn/play.asp?vodid=171022&e=1###.
[4]王书艳,等.how to express likes [EB/OL].(2014-12-29)[2016-04-05].http://weike.cflo.com.cn/play.asp?vodid=170796&e=1###.
[5]王妍,等.six context clues for word guessing in reading [EB/OL].(2014-12-30)[2016-04-05]. http://weike.cflo.com.cn/play.asp?vodid=171761&e=1.
[6]周路,等.recognizing signal words [EB/OL].(2014-11-29)[2016-04-05].http://weike.cflo.com.cn/play.asp?vodid= 170246&e=1.
[7]王巾,等.理解复杂长难句[EB/OL].(2014-12-28)[2016-04-05].http://weike.cflo.com.cn/play.asp?vodid=171746&e=1.
[8]侯贺英,等.How to Be Critical in Reading [EB/OL].(2016-01-03)[2016-04-05].http://weike.cflo.com.cn/play.asp?vodid= 171199&e=2.
[9]孙名斐,等.Strong verbs在英语写作中的运用[EB/OL].(2014-12-01)[2016-04-05].http://weike.cflo.com.cn/play.asp?vodid=170490&e=1.
[10]胡燕花.MOOC环境下大学英语微课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J].英语教师,2015(15):24-25.
[11]冯青青.基于微课平台建设的“中外语言学史”教学[J].鸡西大学学报,2015(11):11-13.
[责任编辑 鲁海菊]
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Language Competence Based on Micro-courses
LI Yong-xi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Wenshan University, Wenhsan Yunnan, 663099, 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facing with the challenge to change their teaching methods and learning strategies.The teaching model of flipped classrooms based on micro-courses is becoming a hot issue in the reform of English teaching.The introduction and integration of micro-courses into traditional English teaching can meet learners' needs for language learning anytime and anywhere, and micro-courses are conducive to students' ability in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Key words:Micro-course;College English;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y;Reading comprehension;English writing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128(2016)03-0119-03
DOI:10.13963/j.cnki.hhuxb.2016.03.032
收稿日期:2016-04-25
作者简介:李永仙(1980-),女,云南耿马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二语习得及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