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湖州诗人严遂成诗歌创作述论*

2016-03-16潘明福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浙江湖州313000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诗歌特色

潘明福(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浙江湖州313000)



清代湖州诗人严遂成诗歌创作述论*

潘明福
(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浙江湖州313000)

① 《山西通志》卷八十一《职官九·汾州府·临县》,《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② 关于严遂成之生平仕履,可参清钱林辑、王藻编《文献征存录》卷10(《清代传记丛刊》第11册,第815-818 页);清李富孙《鹤徵后录》,(《清代传记丛刊》第13册,第606页);清吴修《昭代明人尺牍小传》卷20,《清代传记丛刊》第31册,第324页);《清史列传》卷71(《清代传记丛刊》第104册,第860-861页);清李桓《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228,(《清代传记丛刊》第160册,第837-838页)等典籍之载录。

③ 《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76册据骥溪世纶堂本影印,共收录诗歌759首。

④ 《清代传记丛刊》本,台北明文书局1985年版,第104册,第860-861页。

⑤ 《清代传记丛刊》本,台北明文书局1985年版,第13册,第606页。

摘 要:严遂成是清代前期湖州著名诗人,与厉鹗、钱载、王又曾、袁牧、吴锡麟并称为“浙西六家”,诗歌创作颇有名声。著有《海珊诗钞》十一卷,《补遗》二卷,其诗歌不仅题材多样、内容丰富,而且叙事摹景,都能做到意随笔到,风格上雄豪与绮丽兼而有之,佳作迭出,很值得称道。卓越的史识、深广的文心、真挚的情感,是严遂成诗歌最主要的特点。深入研究严遂成的诗歌,有利于全面了解和准确把握清代湖州文坛的创作生态。

关键词:严遂成;《明史杂咏》;《海珊诗钞》;诗歌;特色

严遂成(1694—?),字崧瞻,一作松瞻,号海珊,浙江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康熙五十九年(1720)举于乡,雍正二年(1724)会试不第,越七日,由恩榜中式。写下“彭衙分拜三年赐,绛县争传七日苏”的句子,一时都下争相传诵。雍正七年(1729),出任山西临县知县,后丁父忧,归家。据《山西通志·职官志》所载,严遂成临县知县之职于雍正十年(1732)为江西南城人徐能宗所接替,故严遂成丁父忧归家当在雍正十年(1732)或稍前。雍正十二年(1734),浙江总督程元章荐举严遂成,乾隆元年(1736)应博学鸿词科,因丁母忧,未能参加考试。乾隆六年(1741),任直隶阜城知县。后迁云南嵩明州知州,调镇雄州,以事罢。复以知县就补云南,卒于任上。严遂成著有《诗经序传辑疑》二卷,《海珊诗钞》十一卷,《补遗》二卷,是清代湖州的著名诗人,然而当今学界对其关注甚少,有感于此,笔者不揣谫陋,试图对严遂成的诗歌创作进行一番简单的探索,以求正于方家。

严遂成一生虽沉沦下僚,然为官却政绩显著。在任山西临县知县的时候,开兔坡险道,创立凤山书院,参与辑纂《山西通志》;在任阜城知县的时候,治理河患,拯救民饥,德政深为百姓所称道。

在文学创作上,严遂成工于诗歌,与厉鹗、钱载、王又曾、袁牧、吴锡麟并称为“浙西六家”,在清代前期诗坛上,颇有名声。《清史列传》卷七十一《文苑传》载严遂成事迹云:

遂成天才俊发,始为诗,示厉鹗,未之许也。后益肆力,不屑苟同昔人。雄奇、绮丽二者兼有,工于咏物,读史诗尤隽。尝自负为咏古第一。论者谓朱彝尊、查慎行后能自成一家。著有《明史杂咏》四卷,持论允当,人以“诗史”目之。袁枚称其《咏张魏公》云“传中功过如何序,为有南轩下笔难”,冷峭蕴藉,恐朱子在九原,亦当干笑。李富孙《鹤徵后录》称道严遂成云:

先生天才俊发,名播海内,诗力大思深,雄浑、绮丽兼而有之,《四库全书存目·梧桐诗话》云:“海珊工于咏物,《咏桃》云:‘怪他去后花如许,记得来时路也无。’《海棠》云:‘睡味似逢莺唤起,酒痕仍借笛吹消。’《梅》云:‘残笛一声凉在水,远峰数点碧于烟。’著笔几似李龙眠白描画矣。’”李桓《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二百二十八在评价严遂成时亦称:

声律一道,直入三唐之室,同辈中自钱唐厉樊榭而外,弗多让也。而尤长于七言律诗,虽樊榭亦自谓弗及。盖三十年中沉沦仕宦,其精神所淬厉者何限?而独以诗名,缒幽擢新,为世所折服。岂非莅民之事,非能由己以屈伸。而诗歌吐属,则伸己学力所到,操纵自如,卒成其为一家之学。其传之久而愈光,有断然者。然君之诗传,而志亦弗隐矣。①清·李桓:《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228“守令十四”,《清代传记丛刊》本,台北明文书局1985年版,第160册,第837-838页

严遂成是清代前期湖州诗坛上的名家和大家,他的诗歌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叙事摹景,都能做到意随笔到,风格上雄豪与绮丽兼而有之,佳作迭出,很值得称道。

就题材内容而言,严遂成的诗歌可以分为咏史之作、咏物之作、写景之作、咏怀之作、题画之作,等等,下文逐一述之。

一、咏史诗

严遂成的咏史诗是最为人称道的,也是其最为自负的一类诗歌,《清史列传》就称其为“读史诗尤隽,尝自负为咏古第一。”严遂成的咏史诗不仅数量多,质量也颇高。在其咏史诗中,最为知名的当然是《明史杂咏》四卷,②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有清乾隆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74册据以影印。收录古体和近体诗共一百八十首,《清史列传·文苑传》称这四卷诗为“持论允当,人以‘诗史’目之。”③《清史列传》卷71,《清代传记丛刊》本,台北明文书局1985年版,第104册,第861页。

《明史杂咏》采用“一诗一人”的方式,对明朝历史上百余位著名人物进行了吟咏或者评价,严遂成对这些人物的评述可以和《明史》相参照,具有很强的“以诗述史”的味道,所以时人会以“诗史”目之。且看其对明初名臣宋濂的吟咏与评价,其诗《宋学士濂》曰:

字呼景濂数燕见,坐命茶,侍命膳,往复咨询常夜半。温树之署无是非,具以实对心无机。手调甘露赐绮帛,藏此制作百岁衣。夫既欲其生,曷又欲其死。谪戍于夔不赦汝,白首万里身荷戈。识是当时醉学士,学士那复醉三觞。梦闻师傅称太子。呜呼!莲花山下秋风多,鬼些楚辞白马歌。④清·严遂成:《明史杂咏》卷1,《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74册,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508页。

诗歌对宋濂的生平际遇进行了仔细的描述,对宋濂的为人处事给予了褒扬,对宋濂凄寒的人生结局表达了深深的同情,诗中也流露出对君王不能始终善待宋濂的愤慨和不满。如果把这首诗所记述的内容和《明史》所载的《宋濂传》相比对,我们就能深切体会到为什么当时的人要把《明史杂咏》称为“诗史”了。且看《明史》卷一百二十八《宋濂传》的记载:

宋濂,字景濂……濂傅太子先后十余年,凡一言动,皆以礼法讽劝,使归于道……皇太子每敛容嘉纳,言必称师父云……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讦人过。所居室,署曰“温树”。客问禁中语,即指示之。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每燕见,必设坐命茶,每旦必令侍膳,往复咨询,常夜分乃罢。濂不能饮,帝尝强之至三觞,行不成步。帝大欢乐。御制《楚辞》一章,命词臣赋《醉学士诗》。又尝调甘露于汤,手酌以饮濂曰:“此能愈疾延年,愿与卿共之。”……赐《御制文集》及绮帛,问濂年几何,曰:“六十有八。”帝乃曰:“藏此绮三十二年,作百岁衣可也。”濂顿首谢。……十三年,长孙慎坐胡惟庸党,帝欲置濂死,皇后太子力救,乃安置茂州。……其明年,卒于夔,年七十二。知事叶以从葬之莲花山下。⑤清·张廷玉等:《明史》卷128,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2册,第3784-3788页。

传中的大部分内容都在严遂成的诗中反映出来了,一首短短百余字的诗作,竟然把数千字的史传内容大部分囊括其中,不得不让人佩服严遂成敏锐的历史眼光和高超的概括能力。再来看吟咏和评价明末名将史可法的两首《史督辅可法》诗:

拥立悤悤失潞王,此身分与国俱亡。滥觞官爵如儿戏,巢幕光阴但色荒。手让大权归马阮,心忧私斗解高黄。避嫌出外成何事,莽莽长淮望白洋。(其一)

鼓声铃阁夜惊眠,缟素孤臣茗饮年。一死平生文信国,千秋奏议陆忠宣。国殇有母呼辽鹤,家祭无儿拜杜鹃。泪洒隔江埋骨处,梅花斑竹黯春烟。(其二)①清·严遂成:《明史杂咏》卷3,《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74册,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530页。

诗歌不仅对史可法的忠义报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对史可法的殉亡表达了深深哀叹与同情;同时,对史可法由于“手让大权”与“避嫌出外”而最终导致“此身分与国俱亡”进行了深刻的批评,正如作者在这两首诗后所说的那样:

余妄议公有三失,知七不可。依回援立,以致荒淫速败,失一。马始入相,避请出外,以致倒持制肘,失二。四镇跋扈,创议分封,以致私斗疏防,失三。然一片勤劳死殉心节,直与诸葛武侯、文信国公相埒,可敬也,亦可悲也。②清·严遂成:《明史杂咏》卷3,《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74册,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530页。

除了四卷《明史杂咏》之外,严遂成广为人称颂的咏史诗还有《三垂岗》《乌江项王庙题笔》等。首先来看《三垂岗》一诗:

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且拥晋山河。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萧瑟三垂岗畔路,至今人唱百年歌。③清·严遂成:《海珊诗钞》卷4,《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7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33页。

三垂岗,地名,位于今山西省长治市郊。《新五代史·唐本纪第五》云:“初,(李)克用破孟方立于邢州,还军上党,置酒三垂岗,伶人奏《百年歌》,至于衰老之际,声甚悲,坐上皆凄怆。时(李)存勗在侧,方五岁,克用慨然捋须,指而笑曰:‘吾行老矣,此奇儿也,后二十年,其能代我战于此乎!’”④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卷5,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册,第41页。二十年后,李存勗带着父孝出战,“出兵趋上党,行至三垂岗,叹曰:‘此先王置酒处也!’会天大雾昼暝,兵行雾中,攻其夹城,破之,梁军大败,凯旋告庙。”⑤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卷5,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册,第41页。李存勗在三垂岗大败梁军,实现了其父的心愿,奠定了后唐霸业。严遂成的《三垂岗》一诗,就是以这样的历史背景作为基础进行建构的。整首诗气象宏阔、风格雄浑,传神地刻画出了李克用、李存勗父子的英雄气概和情怀。“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诗的首联破空而来,铿锵有力,以无可辩驳的力量将沙陀英雄李克用、李存勗父子推到前台,有了李氏父子,朱梁如何能跋扈?语气坚决,体现了诗人对李氏父子英雄行为的赞许。诗歌虽有“鼓角灯前老泪多”这样看似哀婉沧桑的句子,但总体上是苍劲雄阔的。

《乌江项王庙题壁》一诗也常为人所提及,能够代表严遂成咏史诗独树一帜的成就:

云旗庙貌拜行人,功罪千秋问鬼神。剑舞鸿门能赦汉,船沉钜鹿竟亡秦。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元来是逐臣。江上楚歌最哀怨,招魂不独为灵均。⑥清·严遂成:《海珊诗钞》卷2,《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7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19页。

前人评价项羽在楚汉相争中失败的原因,一般会归结为有勇无谋、刚愎自用、当断不断、错失良机,等等,而严遂成却跳出前人固有的看法,敏锐地抓住了项羽不能知人善任、不能善待人才而导致范增与韩信这一文一武两大杰出人才的丧失,进而导致了战争的最终失败这一问题的核心,在更深层次上探究到了项羽失败的原因,发前人之所未发,很有新意,体现了诗人敏锐的历史洞察能力。

二、咏物诗

严遂成咏物诗中最为知名的是《桃花》一诗:

砑光熨帽绛罗襦,烂漫东风态绝殊。息国不言偏结子,文君中酒乍当垆。怪他去后花如许,记得来时路也无。若到沩山应悟道,红霞红雨总迷途。⑦清·严遂成:《海珊诗钞补遗》卷下,《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7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99页。按:诗后有注云:“志勤禅师在沩山因桃花悟道。”

这首诗吟咏桃花,没有将桃花进行表面化的描摹,而是采用典故衬托的方式,力求写出桃花的内在风神。诗的颈联用典巧妙而有意蕴,广为后人所称道,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就曾说:

严海珊《咏桃花》云:“怪他去后花如许,记得来时路也无。”暗中用典,真乃绝世聪明。①清·袁枚著,顾学颉校点:《随园诗话》卷3,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73页。

这联诗的前一句用的是唐人崔护的典故,②唐·孟棨《本事詩·情感第一》,《中国文学参考资料小丛书》(第二辑)本,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12页。而后一句则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人不复得路之典。两个典故中皆有桃花,诗人巧妙地用在此处,以喻桃花之美丽与神奇,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境,而且让所吟咏的桃花具有了摇曳多姿的神采和灵性,可谓神来之笔。

严遂成咏物诗的佳作还有下面这首《白水岩瀑布》:

万里水汇一水大,訇訇声闻十里外。岩口逼仄势更凶,夺门而出悬白龙。龙须带雨浴日红,金光玉色相荡舂。雪净鲛绡落刀尺,大珠小珠飘随风。风折叠之绘变相,三降三升石不让。有如长竿倒拍窗飞仙,中绝援绳跃复上。伏犀埋头不敢出,怀宝安眠遮步障。我欲割取此水置袖中,曰恒燠若书乾封。叩门挈瓶滴马鬃,槁苗平地青芃芃。岂不贤于谷泉之在香炉峰,坐享大名而无功。③清·严遂成:《海珊诗钞》卷10,《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7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80页。按:诗中“伏犀埋头不敢出,怀宝安眠遮步障”一句下注云:“内有灵犀,相传吴叛时,有解饷官弃数十万于此。”诗后注云:“匡庐谷泉名三叠泉,与此岩同。”

如果说《桃花》吟咏的是静态之景,那么《白水岩瀑布》则描摹的是动态之物,这首诗描摹的是飞动的瀑布,亦可看作是吟咏瀑布飞泻、奔腾的壮阔之景,故有人亦会将其视作写景诗。整首诗壮阔飞动,气势不凡,既有宏观描摹,又有细致抒写,将白水岩瀑布的形态、声音、气势生动地展现了出来。

除此之外,体现严遂成壮阔刚健的咏物风格的作品还有《砥柱峰》一诗:

河从受降城,北折径南注。万山束缚之,龙性驯不怒。及兹下三门,喷礴流悬布。砥柱屹当冲,四傍绝依附。何所恃而傲,力与河伯忤。摧刚终成柔,条分左右去。卷土趋向东,昏垫逮徐豫。神禹无治法,计穷吁天助。铲除昆仑山,绝河之来路。西海为尾闾,是龙安身处。④清·严遂成:《海珊诗钞》卷4,《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7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32-33页。

诗的风格刚健峭拔,气势豪迈,将砥柱峰挺拔傲立的形态生动而又准确地刻画出来,画面感很强。这首诗很好地体现了严遂成诗歌风貌中雄浑的一面。

三、写景诗

严遂成的写景诗不仅数量较多,而且名篇佳句不少,在风格上,壮阔与绮丽兼而有之,诗艺上颇为成熟。且看《湖亭晚望》:

风熨湖光镜面平,红泥亭外雨初晴。云开山少离奇势,月上花多叹息声。人为蘋香临水住,家无禾把捕鱼生。此邦不作灯船会,岸树藏乌不夜惊。⑤清·严遂成:《海珊诗钞》卷1,《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7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11页。

再如《秋夜投止山家》:

山当面立路疑穷,转过弯来四望通。凉月满楼人在水,远烟着地树浮空。熊罴之状乃奇石,鹳鹤有声如老翁。清福此间殊不乏,可容招隐桂花丛。⑥清·严遂成:《海珊诗钞》卷8,《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7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63页。

这两首诗写景,皆写得空灵而秀逸,特别是两首诗的颔联,颇为灵动,远近相配,动静相合,绮丽而朦胧,可称得上是写景的妙句。

同样类型的作品还有《安肃道中》一诗:

水粼粼渌菜畦香,塔影如龙卧夕阳。高柳乱蝉风不住,残声曳过浣衣塘。⑦清·严遂成:《海珊诗钞》卷5,《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7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37页。按:诗后注云:“浣衣塘,孟姜女浣衣处。”

安肃,地名,位于今河北省内。这首诗写景非常细致,对景物的描摹既注意形,又注重声;既关注动,又着眼于静;既有横向的观,又有纵向的望;既有实景的刻画,又有虚景的怀想。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就把安肃道中所见所闻的一幅立体的有声画面收纳了进来,非常不简单。诗一开始“水粼粼渌菜畦香”七个字,就涵括了景物的形(粼粼)、态(渌)、味(香)三个方面,非常凝练。“粼粼”是水形成的层层涟漪,涟漪向四周扩散,这是水的动态,是明写。另一方面,“菜畦”所传来的阵阵香气,犹如水的涟漪一样,也是层层向外扩散,就像水“粼粼”一样。这样,“粼粼”明写水的传动,暗写香气的传播,明写暗写互相结合,非常巧妙。此外,连接在“水”与“菜畦”之间的“渌”也有着双重“身份”。表面上,“渌”是指“水”的清澈,深层次上,“渌”字也指代了“菜畦”的清绿,一词兼有两用,非常巧妙。“水粼粼渌菜畦香”一句写的是动景,包括“明水”的波动和“暗香”的浮动,而接下来“塔影如龙卧夕阳”一句则写的是静景,塔影如龙,静卧夕阳之中,但这种“静”中,其实也是暗含着“动”的,一方面,塔影会随着夕阳的下降越拉越长,另一方面,作者把塔影比作“卧龙”,而龙“卧”总有腾起之时的。中国哲学思想中,非常注重对“势”的关注和思考,其实塔影“龙卧”就包含了这种趋向动态的“势”的存在。如果说,前两句“水粼粼渌菜畦香,塔影如龙卧夕阳”是横向的“观”的话,那么,“高柳乱蝉风不住”一句则表现出纵向的“望”了,高柳挺拔,须仰观才能见。这一句中包含了风行、柳舞、蝉鸣,亦是丰富而凝练。“高柳”、“乱蝉”、“风”这三个意象并置,相互之间没有任何连接词,达到了简约而又丰富的效果。一个“乱”字不仅传达出高柳上蝉之多、蝉声之嘈杂的境况,而且“乱”字放在“柳”之后,一方面形象表达出了柳条随风乱舞的形态,另一方面也似乎要表达“乱舞的柳条将蝉声都搅乱了”的意思。柳条乱舞、蝉声嘈杂是明写,而“柳条舞乱蝉声”则是暗示。柳条的乱舞,蝉声的传来,皆是因为“风不住”,“不住”的风将蝉声越传越远,从而很自然地勾连出下一句“残声曳过浣衣塘”,声音在风中的传播,随着地域的越来越远,音量必然会越来越小,从“乱声”到“残声”,看似声音音量和音高的变化,其实,诗人运用这种方式巧妙地表达出视域的扩展和空间的延伸,随着视线的逐渐拉长和空间的逐渐延展,蝉声逐渐轻微,以致最终留下袅袅余音,似有似无,不尽之意藏于言外,为诗歌增添了无限韵味。诗歌最后提到的“浣衣塘”,可以是个实景,也可以是个虚景,可以是现实中的一个“浣衣塘”,也可以是脑海中倒映着妻子美丽倩影的那个家乡的“浣衣塘”,这样,诗歌就由“实”走入到了“虚”,以虚笔作结,使诗歌变得更加摇曳多姿、一唱三叹。

当然,严遂成的写景诗并不全是像这样绮丽秀逸、摇曳多情的,也有一些刚健宏阔、跌宕豪迈的作品。下面这首《曲峪镇远眺》诗就是如此:

地近边秋杀气生,朔风猎猎马悲鸣。雕盘大漠寒无影,冰裂长河夜有声。白草衰如征发短,黄沙积与阵云平。洗兵一雨红灯湿,羊角鱵鱼堠火明。①清·严遂成:《海珊诗钞》卷4,《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7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33页。按:是诗题下注云:“时西陲方用兵。”诗后注云:“前明边堠挂红灯,其上鱵鱼皮为之,胶以羊角,雨湿不坏。”

曲峪镇位于山西临县西南黄河沿岸,这首诗当作于严遂成在临县做知县的时候。诗境界宏阔,用笔粗犷,大漠朔风、战马悲鸣、雕盘无影、冰裂有声,风格雄劲而苍凉。特别是“白草衰如征发短,黄沙积与阵云平”一联,以“征发”来比喻衰草之短,用“阵云”来比照黄沙之高,既生动形象,又体现了边关独有的风貌,颇为传神。

同样风格的诗作还有《龙泉关》一诗:

燕晋分疆处,雄关控上游。地寒峰障日,天近鹗横秋。虎护千年树,人披六月裘。夜来风不止,严鼓出谯楼。②清·严遂成:《海珊诗钞》卷5,《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7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38页。

绮丽秀逸和雄浑苍凉构成了严遂成写景诗的两副面孔,展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也充分体现了严遂成驾驭不同类型诗歌的卓越能力。

除了以上三类诗歌以外,严遂成还创作了一定数量的咏怀诗和题画诗,这两类诗歌也时有佳作,具备一定的艺术水准。且看严氏咏怀诗的代表作《月下有怀》:

明月澹吾虑,满庭无垢氛。天光多是水,暮气却非云。屋小农谈寂,沙空鹤警闻。离人如落叶,漂泊不成群。③清·严遂成:《海珊诗钞》卷6,《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7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45页。

整首诗素朴而宁静,如果没有最后两句,读者肯定不会认为这首诗所抒发的乃是羁旅行役的凄楚与离别的哀愁。有些诗人在抒写离愁与伤感时,往往喜欢大肆渲染,用各种手法,从各个角度加以表现,力求使漂泊的孤独与伤感弥散开来,无处不在,借此来打动或者感染读者。而严遂成却不这样,他首先似不经意地描写月下之景,然后宕开一笔,用“离人如落叶,漂泊不成群”两句轻轻一点,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虽然没有大肆渲染漂泊的孤愁,但离人的伤感却已是浓得化不开了,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严遂成的高明之处。

同样的写法还表现在《杏花堂与同年蒋艮山守夜有感》一诗中:

城头角止鼓停挝,仿佛三条烛影斜。虚壑阴风啼怪鸟,空堂残月照寒花。眼光于我复谁在,峰距若人敢尔邪。垂老兄弟缘底事,今宵沦落共天涯。①清·严遂成:《海珊诗钞》卷8,《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7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60页。

严遂成的咏怀诗大多是娓娓道来,风格平静、素朴,不喜冲动,不作呼号语,但就是在这样的素朴与平静中,往往蕴含着巨大的情感力量,于无声处听惊雷,这是严遂成咏怀诗的一大特色。

在严遂成的诗歌作品中,还有为数不少的题画诗。严遂成的题画诗和一般诗人的题画诗不同,并不只专注于画面内容,也不仅仅是对画面内容作单纯的介绍或描摹,而是透过画面本身,力求探寻到画中所蕴含的情感。且看其《题春闺独坐图》:

听得莺声诉晓寒,东风扶梦鬓云残。无人庭院春如水,背着瓶花不忍看。②清·严遂成:《海珊诗钞》卷8,《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7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63页。

这首诗如果不是题目透露出“题画”的信息,估计很少会有人将其视作题画诗来看。整首诗风格柔婉,情感蕴藉,与一般的写景抒怀诗无异。严遂成这类风格的题画之作还有不少,名为“题画”,实为写“心”,实为抒怀。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正是由于加入了“写心”和“抒怀”的成分,才使严遂成的题画诗做到“题画而不局囿于画”,进而让诗歌拥有丰富的“灵魂”而“活”起来。同时,也正是因为严遂成将自己浓郁的生命体验和真实情感融入到“题画”之中,才使他的题画诗具有了“生命”的魅力。

严遂成的诗歌是清代前期湖州诗坛上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为清代湖州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客观、深入地探讨其诗歌的艺术价值和文学影响,对于全面了解和准确把握清代湖州文坛的创作生态,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责任编辑 陈义报]

On the Poetry of Yan Suicheng Who Was Born in Huzhou in the Qing Dynasty

PAN Ming-fu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Huzhou University,Huzhou 313000,China)

Abstract:Yan Suicheng is a famous poet born in Huzhou in early Qing Dynasty,and he was known as one of the“Six Celebrities of West Zhejiang”which includes Li'er,Qian Zai,Wang Youzeng,Yuan mu,Wu Xilin.His poetry gained him a good reputation.He composes 11 volumes of Haishan Poems and 2 volumes of addendum.His poems covers diversified themes and contents.On the narration and depiction of scenery,he can make it vividly with a style that is both heroic and beautiful.He has written so many masterpieces which boast excellent knowledge of the history,profound culture and sincere emotion.Studying Yan Suicheng’s poetry enables us to hav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and accurate grasp of the literature of Huzhou in Qing Dynasty.

Key words:Yan Suicheng;History of Min g Dynasty;Haishan Poems;poetry;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I22.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734(2016)01-0018-06

作者简介:潘明福,副教授,文学博士,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和文献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5-11-13

猜你喜欢

诗歌特色
诗歌不除外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是光
诗歌岛·八面来风
完美的特色党建
特色小镇党建怎么抓?
“特色小镇”看“浙”里
诗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