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加强翻译学科建设的策略

2016-03-16郭晓川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学院广东珠海519090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学科建设人才培养

郭晓川(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学院, 广东 珠海 519090)



新形势下加强翻译学科建设的策略

郭晓川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学院, 广东珠海519090)

[摘 要]翻译学已经逐步从外语专业中分离出来,独立成为一门专业学科,我国的翻译学研究起步晚于西方国家,在翻译学理论、实践等方面都相对落后,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就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限制;分析了当前如何加强翻译学科建设这个课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针对翻译学人才培养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翻译学科; 西方译论; 学科建设; 人才培养

一、引言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国际范围内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加深了文化交流。一直以来,翻译都扮演着跨文化交流与沟通的纽带和桥梁,为各国之间的交往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今天的翻译已经不再陌生,而且已经逐渐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这种改变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在这种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培养一批专业翻译人才就显得极为重要,因此教育系统应该逐步加大翻译专业的人才培养力度,致力于培养和培育一大批优秀的专业翻译人才骨干。根据当前国家对翻译工作的教育制度和层次来看,教育部批准设立了本科翻译专业,而且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外语院校设置了翻译学硕士和博士学位,陆续开设了翻译学及其相关专业的课程。相比西方国家的翻译工作,我国的翻译学起步较晚,相应的翻译学教学的起步也相对比较晚,因此必须要切实加强对翻译学科的建设和管理,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成效。笔者认为,要搞好翻译学的教学工作,首先就要不断加强翻译体系的建设,其次是要逐步完善学科理论构建。翻译教学要以从对翻译的实际需求入手,对西方的翻译教材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经验,找出自身的不足,用以弥补,达到缩小差距,真正做到“洋为中用”的目的。

二、新形势下加强翻译学科建设的基本策略

目前,我国的翻译学专业教育理论建设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尚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因此有必要对此展开讨论和分析,以便为指导和引导翻译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素材。近年来,翻译学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很多翻译类高等院校,而且全国各大非翻译类院校也相继设置了翻译类课程。在这种良好的环境中,全面的发展,翻译专业也将会得到普及和推广。新形势下,教育系统更要加大翻译专业理论的建设力度,不仅要从理论方面提高翻译类教材的编纂,更要注重提高翻译专业的应用和实践。在此,笔者从翻译学理论、课程设置以及学科观念等方面探讨翻译学科理论建设。

(一)加强我国翻译学理论研究是新形势下搞好翻译学科建设的基础前提

翻译学学科的建设目的在于:要以翻译理论的研究作为基础,培养高质量的翻译人才。因此,做好翻译学科建设的基础工作是要加强翻译学理论的研究,将其中优秀的理论进行整理和归纳,以此为依托和指导,逐步构建和完善翻译学这门学科。回顾中国翻译界数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到,我国翻译学工作无论是在翻译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翻译人才的培养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其中不乏一些令人瞩目的成绩。同时,翻译学理论也逐步走向系统化,日趋完善,出现了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翻译教学理论研究著作。关于翻译学理论的研究,笔者认为首先应致力于对中国传统翻译学的继承性研究,充分利用当代翻译学理论全面诠释和解读我国传统的翻译论。这样做有利于进一步挖掘经典翻译理论中的宝贵遗产,充分将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人文性与西方翻译理论的科学性相融合,扩大视野。尊重传统理论的同时,还要对国外翻译学理论进行借鉴性研究,而且要善于对其进行“扬弃”处理,即用中国现有的翻译学研究成果和经验对西方翻译理论进行论证,根据需求进行转化、修订和补充。最后,翻译学必须跨学科发展,要对相关的学科进行跨学科的吸收性研究与借鉴,以此来推动翻译理论在深度和广度的全面发展。

(二)新形势下加强翻译学科建设需要加大专业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力度

课程设置及教材选择,都将影响翻译专业的教育成果,影响教育水平的发挥。翻译专业的设置,意味着翻译学科要独立于外语教学,不能仅仅将其作为外语的一项技能来进行教学研究,而是要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来对待。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围绕翻译专业的实际需求,认真分析其知识结构,合理设置教学课程,对比选用恰当的教材,并不断修订完善,以便于翻译教学工作的经验积累和自我完善、补充。随着翻译学科意识的增强,以及观念的转变,翻译学教育工作者开始了对翻译专业的自我剖析和补充、完善。当前,部分院校对翻译专业学科的定位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不合理之处,诸如:某些院校虽然设置了大量的理论课程,却相对缺乏翻译实践活动,对翻译技能的培养力度不够;即便是有一部分学校设置了翻译实践的课程安排,其内容却又不与理论挂钩,形成脱节,不能够很好地用翻译学理论来指导实践教学。鉴于此,笔者建议不仅要科学设置翻译学专业课程,更要促进翻译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和相互渗透、影响。在教材编制方面,不仅要求教材编撰者具有扎实的翻译理论和语言学基础,还必须要有一些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在这些条件下才能编写出科学的教材。否则,由于编撰者自身不重视对当代翻译学理论的系统学习和研究,其所编写的教科书往往缺乏相关的翻译理论框架支撑,造成费解,不利于教学研究工作的开展。综上所述,翻译专业课程设置及教材的编纂应针对当前翻译人才的培养需求和方向、目标,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并根据实际需求开设科学合理课程。

(三)新形势下加强翻译学科建设还需要转变传统的学科观念和教学理念

我国翻译学与西方的翻译理念存在着较大差距,而且当前中国对翻译理论研究的认识和水平均要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这种差距的产生和长期存在,不仅仅是因为西方的翻译学诞生的比较早,更重要的因素在于学科观念和教学理念的转变。通过研究文献,了解到有学者将翻译学分为两类:一类叫做单纯的翻译学;另一类则称为实际应用翻译学。前者又被细化分为理论翻译学和叙述翻译学两个分支。早期西方翻译理论主张强调翻译形式的多样化,注重翻译过程,关注每个翻译步骤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翻译研究范围的扩展。翻译形式方面,则逐步拓展至对文学史的改写,这些理论还包括了影响翻译作品时所接受的各种社会文化因素。通过这一系列的革新与进步,西方翻译学的地位从总体上得到巩固和加强。当翻译学学科地位在西方不断上升时,翻译学在我国的地位却下降了,这与西方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反差。究其原因,首当其冲的是不合理的学科定位,它直接限制了整个翻译学科的发展。这一根深蒂固的原因,也间接造成了今天翻译学尴尬的处境:一方面,翻译学的教育水平不断提升,报考人数骤增,人才需求量很大,发展空间很广;另一方面,翻译学科的学术地位不够明显,尚不能够独当一面,甚至仍有不少高校的翻译学寄于应用语言学篱下,无法获得优厚的教育资源。

三、翻译学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对于翻译学而言,要搞好学科建设,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翻译学人才,这是提高翻译学教育水平的基础。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的逐步加深和日益频繁,以及翻译学自身的不断更新与发展,翻译学术队伍一直在成长和壮大,其学术水平不断提高,机构体制不断完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对策也日臻完善。

(一)充分调动和利用翻译学的跨学科与多学科性质,跨学科培养翻译人才

翻译学具有跨学科的特征,其与哲学、文学和语言学等都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相互关联。因此,在进行翻译学教材编著和翻译专业课程设置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注意将现代语言学、美学、社会学和社会语言学等学科中的最新论著引入其中,为翻译学教材注入新鲜血液。通过对这些新论点的翻译和学习、评价,提出具体的翻译学科体系建构设想,补充和完善现有的翻译学理论。同时,还可以从综合比较,跨学科分析,对中西翻译译论进行一个全面的剖析,尤其重点描述和研究翻译实例,由此也有助于为高校翻译专业本科和研究生教学提供相应的翻译理论教材,有利于提高翻译人才的综合素质。

(二)引进西方翻译学理论成果,持续开展“扬弃”研究

与西方翻译理论相比,我国要明显落后,并且西方始终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学习和借鉴西方先进的翻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技巧。通过引进西方成熟的翻译成果,无疑是一种加速提高翻译学教学水平的捷径。但是,我们并不是希望完全照搬西方的东西,而是要取其精华,善于扬弃其中不适用于我国翻译学科建设的内容。同时,要善于采用西方翻译论来描绘我国的翻译活动,这样有助于两种翻译理论的冲击和融合,有助于推动翻译理论改革以及翻译实践的研究。

四、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翻译学的课程设置及理论研究仍须完善,翻译学教育水平还需提高,翻译学科的建设速度也需要进一步的提高,而且在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分配上存在着一定的失衡,这些都将是日后翻译工作改善和提高的重要切入点,也是限制学科发展和创新的瓶颈,而通过大量引入西方译论则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翻译学理论的正确选择。

参考文献:

[1]许钧.关于加强翻译学科建设的几点看法[M].上海:上海科技翻译,1999.

[2]王祖华.建构的翻译学与翻译学的建构[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2):74—78.

[3]许钧.切实加强译学研究和翻译学科建设[J].中国翻译,2001(1):2—8.

[4]黄忠廉,李亚舒.译论研究及其教学的新发展——首届全国翻译教学研讨会述评[J].中国科技翻译,1997(2):6—10.

[中图分类号]H059;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733(2016)02—0075—03

DOI:10.3969/j.issn.1671—4733.2016.02.023

[收稿日期]2016—02—11

[作者简介]郭晓川(197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位欧美文化、翻译、跨文化交际,电话:13946004090。

猜你喜欢

学科建设人才培养
依托学科信息管理平台,促进高校学科建设管理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建设实践与发展探讨
武警院校应急救援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