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Knyon Mun Sok Jet Te”① :60年代柬埔寨摇滚复兴研究

2016-03-16ViriyaSawangchot翻译何琦隽

全球传媒学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登革热柬埔寨流行音乐

Viriya Sawangchot翻译: 何琦隽



“Knyon Mun Sok Jet Te”①:60年代柬埔寨摇滚复兴研究

Viriya Sawangchot1翻译: 何琦隽2

1960年代,柬埔寨成为一个新的独立国家后,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大力发展柬埔寨流行音乐,将其作为后殖民时代的现代柬埔寨的象征。1960—1970年代初期,柬埔寨摇滚音乐场景也进入黄金时期。然而,到1970年代早期,红色高棉政权的政治冲突和严格的文化管制使其轰然崩塌。近年来,两支乐队的流行见证了柬埔寨摇滚乐的复兴:“登革热”和“柬埔寨太空计划”。这两支西方的摇滚乐队翻唱了60年代柬埔寨的摇滚歌曲,并使它们席卷世界。

本文的目的有两方面:第一,文章分析了1960—1970年代柬埔寨摇滚音乐的兴起与衰落。虽然60年代的柬埔寨音乐场景广受西方文化和音乐的影响,然而其命运却系于本土的政权与政治景况。第二,文章通过聚焦两支跨国摇滚乐队“登革热”和“柬埔寨太空计划”,对近期柬埔寨摇滚乐的复兴现象做出了理解。他们通过诸如引入英文歌词等方式重制60年代柬埔寨摇滚乐,在柬埔寨摇滚乐和现在的全球音乐文化之间构筑了对话。同时,乐队成员及其听众的复杂身份,使得他们的音乐成为载体,来承载柬埔寨人民与侨民中柬埔寨国家概念的跨国界的重新想象,以及后红色高棉时期柬埔寨身份认同与世界媒体文化的重新联结。

柬埔寨;摇滚乐;身份认同;全球音乐文化

DOI10.16602/j.gmj.20160019

今年,我16岁……今年我16岁。无忧无虑 fa la la la

生活就像花朵,散发芬芳fa la la la la la la la

今年,我16岁……今年我16岁。无忧无虑 fa la la la

什么是爱情?它苦涩,心酸,还是甜蜜?fa la la la la la la la

《我16岁》(ChnamOun16),由Ros Sereysothea演唱

一、 引言

自1863年被法国殖民以来,老挝和越南成为被保护国,并称为法属印度支那,但是后殖民时期的柬埔寨似乎比其他东南亚国家有更多的政治冲突。20世纪50年代后期,年轻而现代的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登基,柬埔寨成为新的独立国家。20世纪60年代执政早期,西哈努克亲王推广柬埔寨的流行音乐和电影作为现代国家的象征(Saphan,2013),西哈努克自己也是一名词曲作者和电影制作人。因此,柬埔寨的流行文化保留了法国的浪漫风格,同时也紧跟美国的激进浪潮。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美国扶植推翻西哈努克统治的朗诺政权,与红色高棉政权发生了内战,柬埔寨的流行文化大受打击。1975年4月,红色高棉政权统治柬埔寨,整个娱乐文化和产业都被禁止了;1975—1978年间红色高棉政权实行大屠杀,350万人死亡。他们几乎完全摧毁了柬埔寨的传统和现代文化(Toung & Wongsurawat,2009),大部分柬埔寨艺术家都被杀或者被迫藏匿起来。

1992—1993年,在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干预下,柬埔寨重归和平,并再一次成为主权国家。在一些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指导下,柬埔寨通过政治和现代流行文化的(半)民主实践重建了国家的现代化。然而,作为政治意识形态和社会关切的表达,流行音乐在现今的柬埔寨依然被禁止,这表明了言论自由的限制。为了了解这一现象,我考察了近期针对60年代摇滚乐的柬埔寨流行文化的复兴。通过这一研究,本文主要考察两支西方摇滚乐队:“登革热”(Dengue Fever)和“柬埔寨太空计划”(The Cambodian Space Project)(每支乐队均有柬埔寨乐手),他们最近重新演唱了60年代柬埔寨的摇滚歌曲,并使它们在全球范围内流行起来。

二、 艰难的柬埔寨摇滚乐发展史

这个国家的流行音乐历史似乎与西方同行。19世纪晚期,通过法国殖民和与菲律宾的文化交流,柬埔寨文化与欧洲和美国的流行音乐有了固定的联系。菲律宾音乐人将美国爵士乐、拉丁音乐以及其他流行舞曲节奏介绍给高棉艺术家。20世纪30年代,在本土被称为“Pleang Mani”或马尼拉音乐的音乐类型开始在柬埔寨首都金边的外国人、柬埔寨精英以及年轻人的圈子里流传开来。20世纪60年代,虽然西哈努克亲王备受政治斗争的冲击,他依然对柬埔寨新的文化形态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比如电影、音乐和表演。他对艺术和音乐十分热衷且开明,并鼓励传统的宫廷音乐人尝试西方流行文化风格的实验(Chandler,2008;Saphan,2013)。

1950年代后期,美国化使得由埃尔维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查克·贝里(Chuck Berry)和杰瑞·李·刘易斯(Jerry Lee Lewis)等人开创的摇滚乐深深植根于亚洲年轻人的心中,并成为1960—1970年代亚洲年轻人文化与社会运动的助力(Huat & Cho,2012)。作为一种流行音乐类型,摇滚乐在1960—1980年代发展出多种风格,如迷幻摇滚、车库摇滚、冲浪摇滚、乡村摇滚以及重金属音乐,并与美国(Grossberg,1992)和世界其他地区(Garafalo,1992)的青年文化、反正统文化和政治运动等紧密相连。柬埔寨的摇滚文化场景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早期与其他亚洲国家有同样的情况,但在接下来的十年中却未能发展。

当“冷战”于1961年在东南亚登场的时候,越南出现了许多军事冲突,西哈努克政府在越南战争的各方中保持了柬埔寨的中立。虽然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军在越南、泰国和菲律宾均设有军事基地,但在柬埔寨从未有过。柬埔寨的歌手、音乐人和词曲作者通过创作自己的歌曲,而不是像其他国家那样翻唱他人作品,来表达对美国摇滚的正当性。那时,受西方影响的摇滚歌曲如《扭曲》(TheTwist)和《麦迪逊》(Madison)在柬埔寨大受欢迎。柬埔寨流行音乐史上的大部分歌手都有传统音乐和流行音乐专辑,但摇滚乐在那时似乎带来了一种全新音乐类型的可能。然而,柬埔寨艺术家在创作摇滚风格音乐的时候有其独特的方式,他们开始从美国影响中获益,柬埔寨三大金嗓子歌手Sin Sisamouth(1932—1976),Ros Sereysothea (1948—1977)和Pan Ron(1944—1975)开始试验由摇滚、扭舞乐、恰恰、曼波、爵士和柬埔寨乡村音乐结合的丰富的音乐表达。他们与摇滚乐队尖锐而失真的主音吉他、快速的电风琴和强劲而密集的鼓点一起,创造了激烈而萦绕不绝的音乐,有时他们还将流行摇滚曲调加上高棉歌词,比如Sin Sisamouth的《摇滚》(rock‘n’roll),Ros Sereysothea的《我16岁》和Pan Ron的《我不满》。他们还有许多大热的摇滚歌曲,大部分歌词都表达了当时柬埔寨年轻人对自由和宽容的向往。可以说,在1960年代中期至1970年代早期,Sin Sisamouth、Ros Sereysonthea和Pan Ron成为发轫于金边和马德望(柬埔寨第三大城市)的柬埔寨音乐场景的领袖。

但是,1960年代晚期,北越和越共游击队开始使用柬埔寨东部地区作为安全据点袭击南越,使得柬埔寨越来越难以独善其身。1970年3月18日,朗诺中将趁西哈努克亲王在海外时,在美国支持下发动政变,西哈努克亲王被解任。1973年越南和平协议要求所有外国军队撤出战争,但在柬埔寨境内,红色高棉势力与郎诺军事政府之间的战争持续到1975年。不幸的是,当1975年4月郎诺政府被红色高棉推翻之后,整个城市人口都被疏散了。红色高棉通过将市民送入集体农场劳动来将农业理想主义浪漫化,波尔布特(Pol Pot)控制红色高棉的几年中,大屠杀开始了。许多柬埔寨人在稻田里劳作的时候死去,这在英语里被称为“杀戮田野”(Killing Fields)(Gottesman,2003)。为了满足共产主义政治意识形态,红色高棉政权试图清除国内那些在西哈努克时期被现代化的传统和现代流行文化。波尔布特政权还几乎完全摧毁了柬埔寨文化,不论是传统的还是流行的(Sam, 2008)。另外,那些所谓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群,比如教师、医生、知识分子、音乐人、作家、政治家和军人,都被杀害或失踪了(Gottesman,2003)。大部分柬埔寨音乐人被杀害,有关这些音乐人流传着许多悲惨的故事,比如Sinsamouth和他的家人被枪杀,Sereysothea得以在集体农场中存活但最后死于疾病,Ron失踪了。对于这些流传的故事,没有人能够确认其真实性。

1975年,红色高棉颁布了一项流行音乐的禁令。为了满足共产主义政治意识形态,红色高棉政权试图清除国内的传统和现代流行文化,许多磁带和专辑都被销毁了。因此,在金边已经没有任何音乐场景了;仅革命歌曲占有红色高棉文化类型的一席之地。

接着他们还关闭了著名的俱乐部和影院,所有学校在那时也都被关闭了。加文·道格拉斯(Gavin Douglas)(2010)指出,虽然音乐在波尔布特执政时期并未被宣布非法,但必须与国家意识形态一致。如果没有为这一目的服务,音乐即被国家禁止。在波尔布特执政的几年里,极少数活下来的歌手被强迫运用他们的音乐才能来表演宣传歌曲。还有,所有大众艺术作品中敌人的艺术都被尽可能地消除,并建立新的服务人民的艺术形式。因此,与宫廷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相关的柬埔寨的传统音乐和流行音乐都被绝对禁止表演和录制。只有在政府管制之下创作的革命歌曲在红色高棉政权拥有一席之地,所有艺术和娱乐形式都不再服务于享受。在1975—1979年,红色高棉政权统治期间,摇滚乐被国家清除,但却从未成功。因此,在红色高棉时期,他们依然留下了柬埔寨60—70年代流行音乐的遗产。

越南于1979年入侵柬埔寨,推翻了红色高棉政府,并扶植了洪森傀儡政权,柬埔寨又一次陷入了内战。1980—1990年代,柬埔寨的部分地区一直处于战争中(Gottesman,2003)。娱乐场所在紧急状态下被限制,因而也限制了艺术曝光。而且,正如红色高棉时期一样,傀儡政权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依然不允许传统和现代形式的柬埔寨流行文化自由展现(Maluna,2008; Sam, 2008)。约有两百万人死于极左和极右意识形态冲突而产生的内战中。柬埔寨百废待兴,尤其是文化方面(San,1994)。同时,高棉艺术和音乐,无论是传统的还是流行的,在主要居住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移民人口中发生了改变(Sam, 2008)。

从红色高棉时代到越南傀儡政府时代,柬埔寨流行音乐的历史有鲜明的国家意识形态和恐惧现代(西方)文化的特征。对柬埔寨音乐人而言,畅所欲言仍然很难,许多人劫后余生但拒绝接受身份认同。一些从“杀戮田野”中侥幸存活的柬埔寨音乐人、歌手和词曲作者,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越南占据及国家重建时代仍然需要隐藏身份(Mamula,2008)。红色高棉时期唱片制作被停止了,只有很少数唱片得以幸存。那一时期,可见,柬埔寨面临如何重建流行音乐文化的问题。

三、 柬埔寨60年代摇滚的复兴

今天的柬埔寨流行音乐有几大类,比如传统音乐、流行音乐、(本土)电子舞蹈音乐、嘻哈、独立摇滚和重金属,等等,这些大部分都是以柬埔寨语来演唱的。自2000年开始,CD和MP3格式十分流行,有助于传统和流行音乐的传播。公共表演的录像可以在路边、便利商店和网络上找到。营销定位于本土人群的同时也瞄准了在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地的移民人群。柬埔寨电视网(CTN)向全世界播送各类音乐和电视节目。然而,对于那些出生在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地的年轻一代移民,他们与他们的父母对柬埔寨流行音乐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相对柬埔寨传统音乐,他们更爱嘻哈和重金属音乐。为了遵从柬埔寨的文化价值观和他们自己的艺术冲动,他们学着开始以新的模式保留柬埔寨流行音乐(Mamula,2008;Sam, 2008)。

有趣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柬埔寨艺术和音乐,无论是传统的还是流行的,都经过了主要居住于美国、法国和澳大利亚的移民群体的改变(Sam, 2008)。这些音乐人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幸存下来或远走他乡,他们组织乐队,并在洛杉矶长滩等地的餐厅里演出老的柬埔寨流行音乐,那里主要是柬埔寨难民和移民。不管怎样,在老式机械复制制作的帮助下,老柬埔寨音乐因20世纪90年代中期柬埔寨发行的磁带而得以缓慢地重见天日。

令人惊异的是,为世人所知的柬埔寨摇滚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早期,来自1996年Parallel World公司出版的唱片《柬埔寨摇滚》(CambodianRocks)。所有歌曲都是在前高棉时期由著名音乐人灌录的,包括红色高棉政权执政的1975—1979年被杀或失踪的Sin Sisamoth、Ros Sereysothe、Pan Ron,Yol Aularong,以及Liev Tuk。这张专辑由一位美国旅客Paul Wheeler收集制作,他来柬埔寨旅游,买了一些收录了60年代到70年代早期的老柬埔寨摇滚歌曲的磁带。事实上,Wheeler对这些歌曲一无所知,除了他的柬埔寨朋友告诉他,柬埔寨有一种音乐风格叫做“圆圈舞音乐”(circle dance music)[类似于“麦迪逊舞曲”(Madison dance)]。

为了更多地理解这一现象,我认为也许“登革热”和“柬埔寨太空计划”说明了柬埔寨摇滚音乐最明显的复苏,它起源于其他地方,并传播到全世界,然后回到自己的祖国。这两支乐队重新演绎了许多Ros Sareysothea、Pan Ron和Sin Sisamouth的老歌。他们还自己写歌,灵感则来源于这些柬埔寨的国宝级歌手。我曾有机会参加他们在柬埔寨的现场演出;2013年“柬埔寨太空计划”在马德望,以及2014年“登革热”在暹粒,我很好奇为什么大部分听众不是柬埔寨人,像我一样(事实上,大部分都是西方人)。因此,我接下来想讨论作为柬埔寨摇滚复兴推动者的这两支乐队。

“登革热”是由Ethan Holtzman组建的,他是一名电风琴演奏者,并在1997年的时候去柬埔寨旅游。在柬埔寨,他发现了这个国家20世纪60年代被埋没的,混合了柬埔寨音乐和美国60年代车库风格的音乐。Ethan回到美国以后,他和他的哥哥想要组建一支乐队,但直到他们找到Chhom Nimol才最终组建成功。Chhom Nimol,“登革热”的主唱,在马德望出生,在泰国的难民营长大,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回到柬埔寨。2001年,Nimol和她姐姐一起来到洛杉矶,在那里,她在一家柬埔寨餐馆开始了自己的驻唱生涯。Holtzman在寻找一位柬埔寨女生做乐队主唱的时候找到了Nimol,并认为她是绝佳的人选。

他们在洛杉矶俱乐部里的开端十分普通——在搬到长滩之前,Nimol的开端甚至很自卑——“登革热”却如病毒一般迅速传播开来,他们用柬埔寨音乐失落的黄金时代的非凡旋律使国际听众着迷,表演在柬埔寨国内都没有复苏的音乐。乐队在2002年在旧厂牌推出了处女专辑,然后有机会在《幽灵之城》(CityofGhost)的原声音乐里演唱了一首歌《正反两面》(BothSidesNow)。在推出三张专辑和YouTube上的许多视频之后,乐队于2007年终于有机会去柬埔寨巡演,并在2014年再次进行了巡回演出。2007年,他们还拍摄了一部纪录片《梦游湄公河》(SleepwalkingthroughtheMekong)。纪录片表达了在东南亚全球化进程中柬埔寨文化的地位。

至于“柬埔寨太空计划”,一名曾经在柬埔寨旅行多次的澳大利亚吉他手Jul ien Poulson,在2009年获得澳大利亚艺术基金的奖助计划,来研究高棉的传统乐器。但是在研究过程中,他发现60年代的柬埔寨摇滚是如此有趣和富于灵感。某天,他走进金边的一家卡拉OK店,被一个孤独地唱着佩吉·李(Peggy Lee)的《约翰吉他》(JohnnyGuitar)的女声吸引。她是一个名叫Srey Thy的卡拉OK驻唱歌手,来自金边一个贫穷的家庭。Poulson邀请Srey Thy做当时还未组建的乐队的主唱。

“柬埔寨太空计划”于2009年在柬埔寨举办了第一次现场演出,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他们在柬埔寨各城市演出。他们的出道单曲专辑是Pan Ron的《我不满》。这是1975年以来第一个出45转单曲专辑的柬埔寨乐队。他们似乎希望以这张黑胶碟来回顾柬埔寨音乐美好的金色往昔。现在“柬埔寨太空计划”主要在金边活动。

“登革热”和“柬埔寨太空计划”不仅翻唱并保护60年代柬埔寨音乐黄金时期的歌曲,也自己创作动听的柬埔寨摇滚。他们还在柬埔寨和世界各地寻求演出机会。重要的是,这两支乐队有幸参加了最佳的非西方音乐节“WOMAD”(音乐艺术与舞蹈世界),这个音乐节目前在27个国家有演出。“登革热”于2011年在英国参演,“柬埔寨太空计划”于2012年在澳大利亚参演。虽然两支乐队均在WOMAD都表演过,但他们发现他们表演的并非所谓的“世界音乐”。“看上去他们更希望将自己的音乐类型/声音定义为‘迷幻摇滚’”(来自2013年Polson的访谈,Holtzman,2014)。

四、 柬埔寨可能永无所知

理解起来有点复杂的问题是,迷幻摇滚是与1960—1970年代早期的婴儿潮时代、反主流文化和毒品文化联系在一起的,但这两支乐队的成员都是后婴儿潮时代(他们已经四十多岁了)。一方面,这两支乐队似乎都在寻求某种他们在故乡无法找到的怀乡的声音;另一方面,20世纪60年代的柬埔寨摇滚与迷幻风格/声音是相符合的,因为他们音乐的全盛时期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被迫结束。

如前所述,“登革热”和“柬埔寨太空计划”对60年代柬埔寨摇滚的复兴,并不能被简单地看作是柬埔寨摇滚音乐。他们重新演绎的那些著名歌曲,《我十六岁》《刮掉你的胡须》(SomBangKawPokMoatTov)、《你从哪里来》(MaPeeNorkMorkPeeNa)以及《我不满》,被描述成迷幻摇滚或车库摇滚更为合适。他们所做的大部分新歌都是以英语和柬埔寨语演唱的国际音乐的混合。“登革热”和“柬埔寨太空计划”似乎正在表达国内外的柬埔寨人跨国界的重新想象的国家概念。事实上,这些乐队利用60年代柬埔寨的迷幻摇滚,将后红色高棉时期的柬埔寨身份认同与世界媒体文化重新联结。最近我参加了一个在曼谷Jam空间举办的派对,一名柬埔寨DJ,Rotanak Oudom,同时也是柬埔寨音乐档案计划(Cambodian Music Archive)的主持者,表演了他创作的1960—1970年代的柬埔寨摇滚,由于他的听众大部分都是西方人,我感到十分惊讶。Oudom还推荐我听最著名的曲子,Ros Sereysothea的《我十六岁》,并在他的网站上以及YouTube上搜索“旧日好歌曲”(the oldies but goodies)中的柬埔寨流行摇滚。如果在YouTube中搜索,我们会发现许多柬埔寨歌手翻唱的60年代柬埔寨流行/摇滚歌曲,但其中的大部分都保留了原唱,并将风格不同的旧专辑中的合成音和鼓声嫁接过来,替代原有的音乐。因此,我所发现的这些本土音乐事实上并不能被称为迷幻摇滚。最重要的是,1960—1970年代的柬埔寨摇滚的故事通过一部纪录片为人所知:《不要以为我已经忘记:柬埔寨所失去的》(Don’tThinkI’veForgotten:Cambodian’sLost)(2015)。这部纪录片的导演是一个美国人,John Pirozzi,他向全世界的观众展示了一个有关流行音乐场景的柬埔寨历史的全新视角。

作为一个非柬埔寨人,我对上述所有案例都感到好奇,因为20世纪60年代柬埔寨摇滚的复兴是在柬埔寨外部开始的。我将持续关注这一问题。

五、 结语

20世纪60年代的柬埔寨摇滚音乐标志着后殖民时期独立柬埔寨的现代性,但它由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的红色高棉政权的政治斗争而戏剧般地崩塌了,柬埔寨文化音乐自此不同。这篇文章旨在通过聚焦两支跨国摇滚乐队“登革热”和“柬埔寨太空计划”,了解后红色高棉时期的60年代柬埔寨摇滚的复兴。这两支乐队对60年代的柬埔寨摇滚作出了与柬埔寨人民所不同的解读。“登革热”和“柬埔寨太空计划”发起了柬埔寨60年代的摇滚音乐和当代的全球音乐文化之间的对话。为了符合过去的柬埔寨摇滚及满足自身的艺术冲动,一些柬埔寨艺术家学着与全球文化潮流合作并保育旧摇滚,另一些则以自己的本土方式创作。因此,正如20世纪60年代一样,柬埔寨国家和国家流行文化的现代化仍然“在进行中”。

注释

① Knyon Mun Sok Jet Te意为“我不满”。

Chandler, D. (2008).TheemergenceofmodernsoutheastAsia. Singapore: 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

Chua, B. H. & Cho, Y. (2012). Editorial introduction: American pop culture.Inter-AsiaCulturalStudies, 13(4), 485-494.

Douglas, G. (2010).MusicinmainlandsoutheastAsia:experiencingmusic,expressingculture.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Garafalo, R. (1992).Rockin’theboat. Boston: South End Press.

Gottesman, E. R. (2003).Cambodiaafterthekhmerrouge.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Grossberg, L. (1992).Wegottagetoutofthisplace. New York: Routledge.

Holtzman, E. (2014).Interviewbyauthor. Cambodia: Siem Reap.

Mamula, S. (2008). Starting from nowhere?Popularmusicincambodiaafterthekhmerrouge. Asian Music, 39(1), 26-41.

Sam, S. A. (2008). The Khmer people of Cambodia. In T. Miller & S. Williams (Eds.),GarlandEncyclopediaofWorldMusic(Vol. 4). New York, NY: Garland.

San, S. A. (1994). Khmer traditional music today. In Ebihana, M. M. (Ed),CambodianCultureSince1975:HomelandandExile. New York: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Saphan, L. (2013).Norodomsihanoukandthepoliticalagendaofcambodianmusic, 1955—1970. The Newsletter, no. 64. Leiden: Leiden University.

Vu, T. & Wongsurawat, W. (2009).DynamicsofthecoldwarinAsia. London: Palgrave.

(编辑:卢嘉)

“Knyon Mun Sok Jet Te”:A Study on Revival of the 60s Cambodian Rock ‘n’ Roll

Viriya Sawangchot

(SeniorProducer,DepartmentofRadio,ThaiPublicBroadcastingService,Bangkok,Thailand)

In 1960s, shortly after Cambodia became a newly independent country, Norodom Sihanouk developed Cambodian pop music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modern Cambodia in post-colonial years. Cambodian rock music scene entered the golden age from the 1960s to the early 1970s. However, it drastically collapsed due to political conflict and rigid control over culture in Khmer rouge regime in the early of 1970s. Recently, a significant revival of the Cambodian Rock music has been witnessed through the prevalence of two bands: Dengue Fever and The Cambodian Space Project. These two western rock bands covered the 1960s Cambodian rock songs and make them hit worldwide.

The aim of this paper had two folds: First, it analyzed the emergence and collapse of Cambodian rock music during 1960s to 1970s. Although the Cambodian music scene in 1960s was largely influenced by western culture and music, its fate was closely tied to local regime and politics. Second, it explained the phenomenon of recent revival of the 1960s Cambodian rock music by focusing on two multinational rock bands, Dengue Fever and The Cambodian Space Project. Through re-making of the 1960s Cambodian rock with, for example, introducing English lyrics, they have built a dialogue between the Cambodian 1960s rock music and recent global music culture. Moreover, the complex identity of the band members and their audiences have made their music a carrier of the transnational re-imagination of Cambodian nationhood among Cambodians in Cambodia and who live aboard, and the re-articulation of Cambodian identity in post-the Khmer Rouge regime to global media culture.

Cambodia; rock music; identity; global music culture

1. Viriya Sawangchot:泰国公共电视台广播部门高级制作人。

2. 何琦隽: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读博士生。

猜你喜欢

登革热柬埔寨流行音乐
一类具变系数交错扩散的登革热模型
柬埔寨·贡布
登革热流行现状及诊疗进展
柬埔寨鲜芒果出口猛增
流行音乐里的新国潮
健康教育在登革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柬埔寨:失落的天堂
创新精神对流行音乐的作用
多棱镜中的流行音乐——两岸四地“流行音乐文化高层论坛”述略
和流行音乐有个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