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犹同祖论”:亲犹的幌子

2016-03-15闫胜男

世界文化 2016年3期
关键词:秦氏犹太教圣经

闫胜男

日本明治时期,一些宗教思想家提出了“日犹同祖论”一说,声称“日本人的祖先是犹太人”,并在《圣经》中找出了一系列“强有力”的依据。乍一看,“日犹同祖论”是日本把自身与受欺侮的犹太人同化,呈现出对屡遭迫害的犹太人的友好和亲和。但实际上,这是日本在利用犹太教作为西欧基督教社会母体的优势地位来抬高身价,使日本能够在国际社会上免遭欧美强国的歧视,只不过表面上打着亲犹的幌子罢了。

日本人和犹太人的渊源

在权威的《麦克米伦犹太百科全书》中,有两页内容涉及日本犹太人的字眼,仅占总信息量的0.009%。这本有关犹太人和犹太教的英语百科全书,共分为26册,总页数达23000页,但只有两页内容和日本相关,可以推断日本和犹太人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瓜葛。从这两页的内容我们得知第一个来到日本的犹太人是美国商人亚历山大·马可。马可1861年来到了横滨并住了下来,之后又大约有50个犹太人来到日本。明治维新之前,横滨、长崎和神户这三座城市就已出现了犹太教式的葬礼和犹太教堂。从《麦克米伦犹太百科全书》中我们可以确定犹太人确实曾来到过日本并在此定居。尽管日本和犹太人并没有太深的渊源,但这丝毫不妨碍日本人的“亲犹”构想。

日犹同祖论

日犹同祖论来源于一名苏格兰传教士诺曼·麦克劳德,他说日本人是犹太人“失散的十个部落”的后裔,这一说法后来经日本国内宗教思想家的粉饰,摇身一变成了“著名”的日犹同祖论。论证日犹同祖论的依据主要有两点。首先是《圣经》中的某些暗指日本的词语,“日出之国”“东方”都是指的日本,日本是“来自日出之国的天使”,所以日本人自然而然得到了上帝耶和华的庇佑,那日本就同犹太人一样也是被上帝选中的人,担负着上帝赋予日本人的神圣使命,这一使命在日犹同祖论的支持者看来就是指“镇压破坏和平的人”“拯救神的子民以色列人”(中田重治《圣经中的日本》)。日犹同祖论的第二条理论支撑则更为荒诞。早在5世纪就有犹太人来到日本,这些犹太人是从中国来到日本的秦氏。秦氏在日本古代史中是一个具有影响力的氏族,他们自称是秦始皇的后代,5世纪时,秦氏一族定居在日本京都郊外的太秦。太秦本是日本一个普通的地名,却被宗教思想家赋予了“无比神圣”的含义。这些人主张“太秦”(日语读法uzu-masa)中的“太”(uzu)是希伯来语中的“i-shu”即“耶稣”,“秦”是指的弥赛亚,“太秦”实际上是指弥赛亚耶稣,秦氏来到日本之所以不去别的地区定居,而偏偏选择了“太秦”,真正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身上流淌着犹太人的血脉。

其实这两条很容易就被反驳了。一、日本人确实常常自诩为日出之国,这也是有历史记载的。据《广辞苑》记录“,日本”称谓是于大化改新(645年)确立的。“日本”是“日の本”的缩写,“本”取“开始,源头”之意,“日の本”就是太阳的源头的意思,也就是日出之国。在中国史书上,也有记载日本国名一事。《隋书· 东夷倭国传》中提到:公元607年,倭国派小野妹子使隋,国书上写着“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但此时,日本这一国号还没有正式确立。至唐代武则天时期,就出现“日本”一词,张守节《史记正义》载:“武后曰日本。”《旧唐书 · 东夷传》对此做了说明:“以其国在日边,故以日本为名。”日本地处中国的东边,相对于中国而言,是日出的国家。尽管“日出之国”的确有可能指的是日本,但《圣经》中最早成书的《约伯记》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最后成书的《启示录》大约在公元90年至公元96年之间。而“日本”一词的明确出现是在公元645年。那么公元1世纪之前就已出现的《圣经》是如何未卜先知了解到了日本这个远在东亚的岛国呢?莫非是上帝耶和华的指点吗?或是同为上帝选民的犹太人和日本人之间的心灵感应?至于《圣经》中多次出现“东方”这个方位,它指的其实是耶路撒冷的东方,当时的地理方位都是以耶路撒冷为中心,而不是现在意义上的东方和西方。退一步讲,即使“东方”和今天的含义一样,那中国、印度都可以是“东方”的指代国家,为何偏偏是日本呢?

二、秦氏一族是从中国或者朝鲜来到日本的渡来人,并不是犹太人。5世纪初,秦氏的祖先弓月君从朝鲜半岛渡海而来,他率领一百二十县的百姓来到了九州。《日本书纪》应神天皇十四年(403年)春二月条:“是岁,弓月君自百济来归,因以奏之曰:‘臣领己国之人夫百二十县而归化。然因新罗人之拒,皆留加罗国。爰遣葛城袭津彦,而召弓月之人于加罗。然经三年,而袭津彦不来焉。”弓月君自称是秦始皇的子孙,《新撰姓氏录》说是秦始皇五世孙,而据《日本三代实录》元庆七年(883年)秦永原等的奏章说是秦始皇的十三世孙。现在看来并不可信,因为大凡移居日本的中国人或朝鲜人,为了抬高身价经常夸耀自己是某帝王的后裔。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渡来人秦氏不像中国的汉字“秦”(しん),却更像是由古代朝鲜语的パタ(海人)转变而来,从这可以看出日本秦氏很有可能是朝鲜半岛海渡而来的。可是这一切似乎都表明秦氏和犹太人并没有什么关联。但日犹同祖论的支持者通过“太秦”这一地名在日语和希伯来语之间的巧合,硬生生地创造出了某种神圣的联系:日本秦氏是犹太人,这未免也太武断了。

显而易见,支撑日犹同祖论的两大证据到处都充满了漏洞,毫无说服力可言。但恰恰就是在我们现在看来荒诞不经的日犹同祖论却在当时的日本大受欢迎。这是因为明治时期的日本人愚蠢吗?或许我们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愚蠢。

日犹同祖论的背景

日犹同祖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中田重治、佐伯好郎、小谷部全一郎等宗教思想家。他们都成长于明治初期,曾赴西方学习,对国外基督教有着深刻的了解,应该说是当时社会上的知识青年。然而也就是这些有着海外学习背景的进步青年在日本国内大肆宣扬所谓的日犹同祖论,这和当时整个的国际形势以及日本在其中的地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9世纪早期,西方国家相继确立起了资本主义制度,并开始了工业革命。政治和经济上的双重进步给日本这个地处东亚一隅的小国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一些日本进步青年从欧美国家留学回到国内之后,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日本和它们之间的云泥之差。但如何填补这个巨大的差距呢?这些日本学者想到通过“日犹同祖论”来打造一个神圣之国,之所以选择犹太教,是因为在宗教意义上而言,犹太教是孕育出西欧基督教社会的母体。日本恰恰是利用了这一优势,把自身与犹太教光荣地联系在一起,创造出所谓的“日犹同祖论”,借以摆脱远东孤岛的地位,从而在国家上藐视那些基督教国家。但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国家形势来看,这种政治幻想是一场以爱国主义为出发点的企图改变日本落后的政治文化面貌的自救行为,对那些亲眼见识到日本和先进国家的差距而倍感失落和痛苦的日本青年来说,“日犹同祖论”无疑是振奋人心的。

日犹同祖论的终极目标不是维护犹太人,而是利用犹太人来达到自身的某种目的。表面上打着亲犹的幌子,日本人和犹太人同为上帝的选民,共同肩负着神圣的使命,但实际上是日本用来维护其利益的说辞。他们通过跟犹太人达成同化,捏造出“日犹同祖论”的政治幻想,妄图凭此来奠定“神州日本”的优越性,或多或少有点可笑。

猜你喜欢

秦氏犹太教圣经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圣经》经文中国化
意见领袖们的“不老圣经”
秦氏的悲情与野心*——乾隆末年一桩离婚案中的底层妇女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枕枪而眠
明清时期洞庭秦氏家族研究——以《洞庭秦氏宗谱》为中心
秦氏旧宅厅堂木构架体系结构性能分析
《美国犹太教史》中宗教意味微探
秦氏支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