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问题引领历史高效课堂

2016-03-15王松光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1期
关键词:高校课堂历史问题

王松光

【摘要】在教学中提出的有效问题,会使课堂教学的效率极大提高,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问题贯穿于课堂的始终,它们是组织教学的聚焦点和动力源,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标和里程碑,好的问题是课堂教学的生长点。也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着力点。

【关键词】问题 历史 高校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175-02

一、用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我们的课堂要把问题作为课堂教学起点——把每节课的授课内容都分解成几个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

1.问题要有“三来”

(1)从课本中来——深入解读文本后再设计问题。根据课程标准、课本知识、将课堂教学的内容整合,转化成“问题或问题串”。这样不仅使课堂教学的内容清晰明了,而且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呈现与目标达成更加一致,为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提供了可能。

例如《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我们抓这节课的主题进行问题串设计,既然课题是红军不怕远征难,抓住那个难字,那么我们设计的问题是,1)红军为什么要长征?2)长征初期遇到哪些困难?怎么克服的?3)后期遇到哪些困难?怎么克服的?4)红军艰难的长征给我们创造了哪些精神财富?

(2)从实际中来——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设置问题。

学生的思维往往遵循着由浅入深、由已知向未知迁移的规律,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受年龄和生活经验的影响。因此,问题的设置必须切合学生的思维实际,要有层次性,使学生一步步受到启发,最后水到渠成,完成教学任务。

(3)从体系中来——问题从来不是孤立的,问题从整体知识体系中呈现时才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大问题”意识:精心整合问题,使问题“发一问而动全身”,把握一个问题,更要把握这一类型的问题。中心问题之外,教师还应设计出一系列的子问题:问题数量尽可能控制于3—5个,从而形成有序问题链。

2.问题要有“三度”

(1)要适度。问题的设置要紧扣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做到难易适中,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

(2)要多角度。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途径、多方面分析领会教材,选择最佳切入点,使设置的问题既新颖又富有启发性。

举个例子,设计了这样一题,华盛顿和林肯是美国历史上两位最著名的总统,有意思的是,在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历史人物评选中,不同时期的民意调查有不同结果,第一名有时是林肯,有时是华盛顿,你觉得是谁,你的理由是什么?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分析这两个人物的贡献,答得很精彩。

(3)要有梯度。问题的设置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步步推进,层层深入,逐渐接近问题的本质,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新高度。

总之,教师问题设计得好,才能导得好,学生才能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二、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呢?这就需要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问题”教学渗透于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当学生思维遇到疑惑、产生探究心理时,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就会采用不同的方式,查找资料、讨论,请教师长等手段,久而久之,学生潜移默化,质疑便习惯成自然,从而内化为自身的学习品质。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是:学生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再去开导他;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再去启发他。课堂上经过15到20分钟的自学,我们就要促使学生达到这种境界。

三、用问题激发课堂思维对话

1.生生对话,互助合作——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

历史课上,我们采取同桌两人为一个合作小组,作为小组合作学习最主要的形式。由于同桌两人距离近,经常一起练习,就形成了默契,十分有利于新内容的学习。两个人之间对学,就不会有一个开小差,那样岂不是学不成啦,所以都会参与,都会动脑。同桌互相检查对照可以唤起学生的责任感,促使他们集中注意力;同学之间潜意识的竞争心,能促使他们非常仔细地检查彼此的学案,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知识。当同位两人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前后位儿四人一个小组讨论解决一下,学生对话与讨论的过程中,既培养了从文本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又巩固了基础知识。

2.师生对话,精讲深化——三讲三不讲。

新课程改革提出三讲三不讲原则,对我们启发很大,具体到历史学科中我们该如何落实三讲三不讲呢,我们把课堂上的问题分为三类:呈现型问题、生成型问题、创造型问题。

呈现型问题是老师从历史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学生的一般认知能力出发,设计的一些基础知识填空,学生只要认真看书,都能从书中找到的。主要解决历史是什么这一类的问题。

生成型问题是一些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后,自己提出的或发现的问题。生成型问题虽然并不一定产生创造性见解,但要通过自己独立思考才能获得,因此,它比呈现型问题的层次更高,也更有价值。

创造型问题是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积累的思维能力和方法来创造性的提出自己的观点,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的一种,是学史明智,学以致用的一种表现。

从以上的认识出发,我们给自己的精讲做了定位:学生能从书上找到的基础知识也就是呈现型问题坚决不讲,学生能思考出来的生成型问题也不讲,哗众取宠的与主题联系不紧的拓展型问题不讲。讲的是知识体系,归纳知识结构,讲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史观。讲的是历史思维方法。这三方面一定要讲,这就是我们历史课堂的三讲三不讲原则。

四、构建问题导学三分法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我们不难发现,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主线——即课堂教学活动围绕着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而展开。因此,从问题出发,我们把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自学部分,二是研讨问题思维对话、三是师生共同拓展问题。这就是我们的历史问题导学三分法模式。

在这个问题导学的模式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努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通过设疑,形成“问题”空间,出现“问题”源泉,促使学生为“问题”而思,为“问题”而学,为“问题”而创。整个课堂以问题为主线,用问题来引领,来点燃!

总之,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通过问题引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历史的方法和历史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效率,提高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在问题引领课堂教学的探索中,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要教给学生世界观、方法论,才能真正读史明智,学历史是为了积淀人文素养,建构灵魂,丰满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民族精神的塑造打下底色。这是历史教学的真价值所在。

猜你喜欢

高校课堂历史问题
打造生本高效课堂以学定教是关键
导评模式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初探
新历史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