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船舶安全航行的因素及其作用
2016-03-15白璐
白璐
【摘 要】 为保障船舶航行安全,阐述船员因素、船舶因素以及环境因素对航行安全的重要性,分析3种因素之间的协调作用对保障航行安全的贡献。船员是关键性因素,不但需要良好的个人技能,还需要强烈的责任感;船舶建造和设备配备应符合标准,为航行提供安全基础;环境复杂多变,应时时密切关注。人、船、环境密切相关,只有合理利用环境,并将船舶的先进设备与船员的优良船艺完美结合,才能有效地防止船舶发生海难事故,保障航行安全。
【关键词】 船员因素;船舶因素;环境因素;安全航行
2014年4月16日上午,载有476人的韩国“岁月”号客船在韩国全罗南道珍岛郡屏风岛以北海域意外进水并最终沉没,仅有172人获救。调查认为,“岁月”号所属船务公司为增加载质量而改装船体,破坏了船体的稳定性。船舶在通过急流时,由于船员操作不熟练进行了急转弯,致使船体左倾,船舶失稳,最终沉没。由此可见,船员因素、船舶因素以及环境因素是影响航行安全的三大因素。
1 船员、船舶和环境因素的重要性
1.1 船员因素
船员因素是一项重要因素。船员不仅应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技能,而且应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和可靠的思想政治素质。[1]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个人安全意识,以及高水准的知识和技能,不仅是船员作为个体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而且也是在海上运输业高成本经营活动中人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2]根据《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考试、评估和发证规则》的基本要求,船员必须经过认可的航海技术教育和培训;满足最低年龄要求(高级船员应大于20岁,普通船员应大于18岁);身体符合健康标准,尤其是视力、听力和口语能力等要求。所有船员必须持有基本安全培训合格证书;船长、驾驶员、轮机长、轮机员、电机员、报务员,以及组成航行值班的水手、机工必须持有相应的适任证书。从事国际航行船舶的中国籍船员必须持有我国海事管理机构颁发的海员证和有关证书;从事客船、邮轮、危险品船、高速船和超大型船的船员必须持有专业或特殊培训合格证书。
1.2 船舶因素
船舶因素分为船体结构和船舶仪器设备。船舶在航行、停泊及坞修过程中,船体结构应能承受和抵抗水压力、风浪冲击力、各种扭力、冰块挤压力、浮力、重力、货物负载、水阻力和机械振动及坞墩反力等外力,并能保持船舶空间形状,保证船体水密性,确保安装设备和生活设施的正常使用及载运旅客和货物的安全。换言之,船体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及可靠的水密性,以满足营运的要求,且构件连续性好,避免应力集中,保证其上的机械设备工作性能良好。船舶仪器设备包括船舶导航雷达、陀螺罗经、磁罗经、回声测深仪、计程仪、全球定位系统(GP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航行数据记录仪(VDR),以及救生艇、救生筏、便携式灭火器和固定灭火系统等。这些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也为船舶安全航行提供切实的保障。
1.3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气象环境、海洋环境以及交通环境。气象环境因素包括气温、气压、风、湿度、云、雾、能见度等。雾是影响海面能见度的主要因子,无论在海上还是港口,当发生浓雾导致能见度极低时,船舶极易发生偏航、搁浅、触礁和碰撞等事故。海洋环境因素包括海流、海浪、海冰等。海浪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是影响船舶航行安全的主要海洋环境因素。船舶在大风浪中航行会造成严重失速、舵效降低,甚至存在船体断裂和船舶倾覆的危险。交通环境因素包括航道宽度、航道深度,以及船舶交通流量、通航秩序等。在受限水域航行,船舶会受到浅水效应、岸壁效应以及船间效应的影响,继而影响船舶航行安全。另外,在通航密集区,船舶碰撞的危险性加大,导致事故高发。
2 三种因素的协调作用
2.1 人与船的协调
在设计建造船舶时,设计者就已经将安全因素考虑在内。例如,船舶的双层底结构增加了船体的横向强度、总纵强度和船底的局部强度,提高了船舶的抗沉性,即使船底外板意外破损,内底板仍能阻止海水进入舱内。舱壁可以提高船舶抗沉能力,控制火灾蔓延,增加船体强度。舱口围板可以增加舱口处的强度,防止海水灌入舱内,保障作业人员安全。
在货物积载时,船员会以保护船舶为原则。具体做法如下:注意货物重量的垂直分布以保证船舶稳性,即将大部分重量集中在底层舱而不是集中在上甲板;注意货物重量的纵向分布,使船舶处于平吃水或者艉倾,而不会将重量集中在舯部造成舯垂,或将重量集中在端部造成舯拱;注意重量的横向分布,即将重量平均分布于船舶中心线两侧,不会造成船舶左倾或右倾。
船员严格遵守国际海上避碰规则是保障航行安全的重要因素。[3]每艘船都应始终保持安全航速航行,如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任何避免碰撞的航向和航速的改变都应足够大,大到可使他船船员通过视觉或雷达明显观察到。
2.2 船员与环境的协调
船员可以利用气象警报、大势、预报等信息,提前对海上灾害性天气作出预防,从而降低危险。例如,天气预报有大风,船舶可以行驶至安全的地方避让。
船员在选择锚地时,应充分考虑锚地的水深。锚地的水深与锚泊船的安全直接相关,若水太浅,锚泊船容易触底或搁浅;而水太深会影响锚的抓力。因此,合理的水深是一项关键因素。海底底质也是选择锚地要考虑的因素,船员更倾向于软硬适中的泥沙底而不是岩石底。锚地是否有很好的避风条件、是否远离交通密集区、是否有海底电缆等障碍物以及是否流速缓慢且流向稳定,都是船员在选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船员严格遵守狭水道航行和冰区航行的操纵规则可以进一步保障船舶的航行安全。在狭水道内,航道狭窄弯曲,海底地形复杂多变,船员可以根据最新大比例尺海图、航路指南、港口指南,结合潮汐潮流表、气象资料等信息掌握狭水道水域附近的地形地貌、可航水域的水文情况、助航标志系统以及船舶交通状况,确保船舶在计划航线上行驶,并根据船舶的速度、转向角、转舵时间、舵角及船舶转向惯性情况确定新航向距离,按提前施舵点进行转向。在进入冰区航行时,船员应根据冰量选择合适航速,尽量减少航向的改变。在转向时,船员应采用小舵角慢慢转过,以防止舵及螺旋桨损坏,同时增加艏尖舱及污水沟的测量次数,注意海底阀是否被冰堵塞。在进行冲撞时,应严格掌握冲势,及时停车,并保持船首与冰块正面相撞。在冰中无法前进而需脱离时,可以从原路驶出。
2.3 船与环境的协调
在冰区航行的船舶须按规范加强甲板、外板、舷侧骨架及艏艉等结构。加强的方法主要有增加板厚、加大骨架尺寸和缩小骨架间距等。
在恶劣气象海况条件下,雷达设备可以克服视觉瞭望的局限性,有效避免船舶碰撞,保障航行安全。当船舶在情况不明的海域或浅水航区航行时,可以利用船用回声测深仪测量水深,以确保船舶航行安全。
安装在被保护处所的火灾探测器可以探测火灾的存在,并将失火时产生的热量、烟气或光谱信号转换成电信号,通过电气线路触发报警器,以声、光形式显示报警,并指示火灾发生的具体部位,从而保障旅客、船员生命安全和货物安全。
3 结 语
船舶是海上运输的载体,船舶合理的设计、优良的建造工艺以及先进仪器设备的配备为安全航行提供了物质基础。环境是影响航行安全的客观条件,天气报告、卫星云图以及气象定线等对保障海上航行安全、选择最佳天气航线具有重要意义。船员是船舶航行过程中的操纵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及时发现船舶设备和仪器的不正常情况,并及时加以处理,保证船舶始终处于良好的适航状态;可以及早发现事故隐患,及时切断事故链,防止船舶发生航行危险、碰撞事故和海洋污染事故;可以对货物进行必要的照管,及时发现隐患,将危险消灭于萌芽阶段,使船舶和人命安全更有保证。船员、船舶、环境三者密切相关,只有合理地利用环境,并将船舶的先进设备与船员的优良船艺完美结合,才能有效防止船舶发生海难事故,保障航行安全。
.参考文献:
[1] 孟令建.船员因素对船舶安全航行的影响及管理措施[J].水运管理,2014(5):14-15,38.
[2] 黄志,邬远和,张蓓.船员心理问题分析及心理素质评价标准初探[J].航海教育研究,2009(3):9-12.
[3] 刘正江,吴兆麟.基于船舶碰撞事故调查报告的人的因素数据挖掘[J].中国航海,200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