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条件下初中数学情境教学之我见

2016-03-15支强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1期
关键词:等腰三角数轴教学效果

支强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132-02

新课标中强调初中数学的实际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背景及已掌握的知识背景出发,使学生能从数学的学习中获得数学体验。针对这个要求,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有关问题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现今初中数学情境教学运用过程中存在的误区

1.为了情境而情境,教学效果不佳

有些老师利用视频向学生展示时由于操作不熟,且进程却很缓慢,教师虽想尽了各种方法进行引导,最终才勉强得出相关结论,单单引导的环节,就用去了好长时间,教学显得非常仓促,往往教学效果极不理想。

2.脱离学生实际生活,为了创设情境生搬硬套

有些教师为了创设情境,举一些与生活实际脱节的例子,缺少生活味,学生没有真实生活体验,情境设置生搬硬套,教学效果不佳。

3.过于关注情境的趣味性,偏离了教学目标

二、创设数学情境的方法

1.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创设情境

当前很多初中学校都是采用班级授课的制度,这个班级授课制很容易把完整的知识体系割裂成许许多多的片段,在客观上就分解了知识的结构,也将原有的数学逻辑联系中断开来。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把握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导入新课,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弥补了这些人为造成的断裂所引起的损失,将零零散散的知识点重新构成知识网。

例如,《实数》这节课程教学的难点是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无理数的真实性及存在性,怎样创设情境让学生切实理解无理数的存在呢?教师可以在课程的一开始就问学生:“有没有哪位同学记得根号2的来历呢?”有的学生回答说:“根号2就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教师再接着问:“有哪位同学能在数轴上表现出根号2呢?”然后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数轴,再画出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从而引导学生,很快就有学生说:“那我们把那个正方形平移到数轴上就可以了。”……就这样,在这个情境中,学生很快就领悟到在数轴上不仅可以表示出有理数,同样也可以表现出无理数。将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显现出来,不仅将知识的逻辑性及系统性都表现了出来,同时,还能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识。

2.利用悬念创设情境

我们都知道,很多电影中都运用一个具有悬念的开头来吸引观众。同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同样可以利用悬念来创设出吸引人的情境,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习新的知识。

例如当教学《平方根》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在上课前,教师可以问:“学生老虎和公鸡谁的体重是一样的,同学们相信吗?不信的话,就跟我一起探讨一下。”

然后教师可以将老虎的体重设为X,公鸡的体重设为Y,它们两个体重加起来就是2W,那么就可以表示为下式:X+Y=2W……①

按照上面的式子可以得出老虎与公鸡的体重是一样的,这样对吗?怎么会这样的呢?学生觉得很奇怪,积极思索着问题的答案……接着老师才不紧不慢地引入本节课的正题,当学生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点之后,问题的答案也就浮出水面了。

这个情境让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点印象深刻,提高了教学效果。

3.利用问题设置情境

著名学者曾提出:“数学问题是数学的灵魂。”也就是说,数学的研究都是起源于问题的探索。这也就是为什么缺乏问题的课堂教学激不起学生兴趣的原因。所以,在创设情境的时候利用好问题,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圆的周长》这节课程中,老师可以利用一副简单的图片与相关的问题将学生导入新课:如下图,小明从A地出发绕内圈到B地,而小红也是从A地出发,但是她是绕外圈到达B地,假设小明和小红的行走速度是相同的,那么小明先到达B地,对吗?(已知AB两地相距1178m)

教师的问题已提出来,激起了很多学生的好奇心,有的学生说:“最主要是看小明和小红的路程谁更短!”有的学生觉得外圈的路程短,有的学生认为要计算出两个圆的周长以后才能确定谁的路程短,但是怎么计算出这两个圆的周长呢?不约而同地学生都将目光集中到了老师的身上,于是教师很快地就将新课的内容引出来了。

4.实验操作情境

随着数学教育技术的发展,数学的教学也慢慢变得与生物、化学一样的实验性课程。

通过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将知识的发生过程重新显现在学生面前,将学生的学数学变成做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创造的快乐。

例如,在《等腰三角形性质》这堂课里,老师可以让学生用剪刀在一张长方形的白纸上剪出等腰三角形的形状。老师的要求一提出来,学生探索着用折纸,又或者是剪纸的方法弄出等腰三角形的形状。

通过对这个情境,师生慢慢总结出等腰三角形的重要性质。

再如:在讲解《扇形的面积》这节练习课的时候,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在一二年级的时候,由于学生的空间思维还没有完全开发,所以在图形的叠加方面一直都是牵绊学生的难点,为此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了动手实验:如下图中,在长宽为4cm、2cm的长方形纸片中,将图中的阴影部分剪下来,然后再计算出所剪部分的面积。经过这个动手操作,学生很快理解了图形的结构,并计算出问题的答案。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创设情境的时候要注意避免以上误区,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及认知水平,创设出有效的教学情境,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猜你喜欢

等腰三角数轴教学效果
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如何学好数轴
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联手解中考题
“实数”检测题
数轴上的小数
一个基本模型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