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气泡技术减轻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肌肉注射时疼痛的效果评价
2016-03-15鞠兴梅
袁 媛, 卜 平, 鞠兴梅
(1. 扬州大学医学院 护理系, 江苏 扬州, 225001; 2. 扬州大学医学院 中西医结合学系, 江苏 扬州, 225001;
3.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手外科, 江苏 扬州, 225001)
留置气泡技术减轻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肌肉注射时疼痛的效果评价
袁媛1, 卜平2, 鞠兴梅3
(1. 扬州大学医学院 护理系, 江苏 扬州, 225001; 2. 扬州大学医学院 中西医结合学系, 江苏 扬州, 225001;
3.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手外科, 江苏 扬州, 225001)
摘要:目的探讨留置气泡技术用于减轻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肌肉注射时疼痛的效果。 方法选用断指再植患者120例,按照常规方法和留置气泡技术分别在每例患者左右侧臀部各肌肉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1次。比较两种方法注射15 min后药液外溢、局部红肿和疼痛情况。 结果留置气泡技术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发生药液外溢率为4.17%, 红肿直径≥5 cm为9.17%,中或重度疼痛率为2.5%; 使用常规肌肉注射法,发生药液外溢率为17.5%, 红肿直径≥5 cm为35%, 中或重度疼痛率为10.83%。2种方法在药液外溢、局部红肿、疼痛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法比较,留置气泡技术可以有效减轻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肌肉注射时引起的疼痛。
关键词:留置气泡技术; 神经生长因子; 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将一定量的药液注入肌肉组织[1],是临床用药的常用途径之一。但这种方式受到药物性质、药物浓度、患者年龄、患者体质等因素影响,注射部位易出现疼痛、红肿甚至硬结等症状[2]。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苏肽生)具有促进神经损伤恢复的作用,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断指再植患者的恢复治疗[3]。但其药品剂量小、价格贵、疗程长,注射时药物刺激性强,患者感觉疼痛不易接受,且采用常规肌肉注射法会有部分药液残留。留置气泡技术进行肌肉注射能有效阻止药液外溢,减轻注射部位局部疼痛[4]。本文研究采用留置气泡技术进行苏肽生的肌肉注射以减少药液外溢,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本科住院需注射苏肽生患者120例,年龄24~45周岁,所有入选患者意识清楚,语言表达能力良好,能较好地配合护理工作。入选前1周内患者双侧臀部均未接受任何注射,注射部位局部皮肤无硬结、瘢痕、炎性反应等异常情况。
1.2方法
1.2.1分组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方法,用2种注射方法分别对同一位患者注射苏肽生1针。选用相同厂家、相同批次的苏肽生以及相同厂家、相同批次的5 mL注射器。注射前,每瓶苏肽生(30 ug)用2 mL氯化钠注射液溶解,第1天肌肉注射左侧臀部,第2天由同一护士肌肉注射右侧臀部。分别记录15 min后药液外溢、疼痛、红肿情况。注射前询问患者病情,交代该药的特性和注射的目的,注射时均采用侧卧位,注意分散患者注意力,采用单盲法,不告知患者使用何种注射方法,注意“三快一慢”等其他引起疼痛的相关因素。
1.2.2肌肉注射方法: ① 常规注射法。选择患者左侧臀大肌,常规消毒后,用注射器抽吸药液,排尽空气,回抽注射器无回血后进行注射,拔针后按压针眼10 s。② 留置气泡技术。选择患者右侧臀大肌,注射器常规抽吸药液后,再吸入0.2 mL空气,在注射时保持注射器内气泡在上,全部药液注入后,再注入空气,拔针后按压针眼10 s。
1.3观察指标
药液外溢标准:拔针后按压10s,观察15min,针眼处有药液、血液渗出或流出说明有药液外溢现象;针眼处干燥,无药液、血液渗出或流出说明无药液外溢现象。疼痛评定:采用McGill疼痛分级法[5], 将疼痛分为5级: 0级为无痛; Ⅰ级为有疼痛,但不严重;Ⅱ级为有轻微疼痛,患者不舒服;Ⅲ级为疼痛,患者痛苦;Ⅳ级为疼痛较剧,有恐惧感;Ⅴ级为剧痛。本次研究将0~Ⅱ级作为无或轻度疼痛, Ⅲ~Ⅴ级作为中或重度疼痛。红肿部位范围标准:按照注射部位红肿直径<5 cm和≥5 cm对结果进行分析。所有患者肌肉注射后由同一护士观察药液外溢,询问疼痛,测量红肿范围,并记录结果。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常规法比较,留置气泡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肌肉注射时引起的药液外溢,减少红肿,减轻疼痛,见表1。
表1 2种方法注射效果比较 [n(%)]
与常规方法比较,*P<0.05。
3讨论
3.1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肌肉注射导致局部疼痛机制分析
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是一种相对分子量为26.5KD的生物活性蛋白,在神经营养因子家族中被发现最早,能够改善神经元营养,促进突起的生长和髓鞘的形成[6]。大量研究[7-8]表明,鼠神经生长因子对促进脑与脊髓中枢神经损伤修复有利,并逐渐在实验及临床中推广应用。亦有多项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发现,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损伤的周围神经有改善营养、促进再生及修复损伤神经的作用[9]。临床试验中发现,其主要不良反应是局部疼痛,偶见荨麻疹。在McArthur JC等[10]临床试验中,使用重组人神经生长因子治疗HIV相关性感觉神经病变,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注射部位出现疼痛,导致39%的研究对象破盲。胡海棠等[11]研究发现,神经生长因子不仅是神经营养因子,同时也是炎症因子,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引起的注射部位局部疼痛,原因是鼠神经生长因子诱导了炎症反应,与赋型剂及溶媒等因素无关;且呈剂量依赖性,剂量越大,疼痛发生率越高,程度越重,发生时间越早,持续时间越长。
3.2留置气泡技术减轻药液外溢及疼痛机制分析
常规肌肉注射法易导致药液渗出,造成药液丢失,引起患者局部疼痛、红肿。常规肌肉注射时药液渗出的原因主要是推注药液时的压力产生惯性,拔针时药液随着针眼通道渗出并渗入皮下,因皮下组织的神经末梢丰富,感觉灵敏,致患者疼痛加剧,但皮下组织毛细血管没有肌肉丰富,药液吸收较肌肉慢,因此容易产生硬结。留置气泡技术指常规抽吸药液后,再吸入0.2~0.3 mL空气,在肌肉注射时保持注射器内的气泡在上,当全部药液注入后再注入空气。留置气泡技术可将药液全部注入肌层,拔针时不易将药液带至皮下组织,减轻对皮下组织的刺激,减轻疼痛,这种方法特别适合长期肌肉注射的患者[12]。肌肉注射苏肽生时采用留置气泡技术,由于最后推入的是空气,药物能全部注入到肌肉组织,拔针时惯性带出的是气泡并非药物,避免了药液的浪费,有效防止了拔针后药物渗入对皮下组织的刺激,减轻了疼痛、红肿。因留置气泡应稍大于无效腔才可以充分置换,所以本科采用留置0.2 mL气泡,保证药液完全进入肌肉组织。留置气泡技术易于操作,既不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也不需要增加任何设备,而且有效避免了药液浪费,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疼痛,患者乐于接受,因此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开展应用[13-14]。
3.3注意事项
随着对护理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减轻患者肌肉注射时的疼痛是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时所追求的目标之一,这更能体现人性化护理的理念。疼痛是一种极其普遍而又非常复杂的主观体验,而中国护士的疼痛知识水平与实践尚待改善[15-16]。认知与疼痛的关系密切,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应安慰、鼓励和支持患者,使患者从心理上战胜疼痛[17-19]。注射前,护理人员需告知患者肌肉注射苏肽生的目的,同时告知患者操作者是具有多年工作经验、掌握熟练技术的护理人员。注射时,应注意分散患者注意力,与其谈论感兴趣的话题。注射后,用干棉签以温和的压力按压注射部位,使药液封闭在肌肉组织内。注意不要按摩注射部位,按摩会引起组织疼痛、肿胀,增加患者不适感。
参考文献
[1]谢伟, 于广红, 王桂玲, 等. 维生素B1和B12不同注射方法对患者疼痛的效果观察[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 15(4):86.
[2]黄彩红, 吴佩霞, 侯芳, 等. 土豆片外敷用于缓解苏肽生肌内注射疼痛的效果观察[J]. 护理学报, 2013, 20(7B):52.
[3]王英超, 孙红梅, 董振香. 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J]. 中国新药杂志, 2007, 16(18):1538.
[4]刘岳泰, 韩瑞琴. 气泡封堵技术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肌肉注射中的应用[J]. 山西医药杂志, 2012, 41(4):412.
[5]Melzack R. The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major properties and scoring methods[J]. Pain, 1975, 1(3):277.
[6]江晓兵, 莫凌, 姚珍松, 等. 腰骶段神经根压迫损伤患者椎管减压术后联合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的前瞻陛研究[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3, 12(8):838.
[7]Wang X, Ying H, Zhou Z, et al.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radiation-induced temporal lobe necrosis with mouse nerve growth factor[J]. J Clin Oncol, 2011, 29(7):166.
[8]吴芳芳, 楚胜华, 张亚卓. NGF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I临床观察明[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0, 2(9):190.
[9]郑湘予, 文建国, 王福建, 等. 不同给药途径生长因子对坐骨神经再生的影响[J].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13, 34(7):539.
[10]McArthur JC, Yiannoutsos C, Simpson DM, et al. A phase II trial of nerve growth factor for sensory neuropathy associated with HIV infection. AIDS Clinical Trials Group Team 291[J]. Neurology, 2000, 54(5):1080.
[11]胡海棠, 林英勇, 扈会平. 鼠神经生长因子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Ⅰ、Ⅱ、Ⅲ期临床试验中注射部位疼痛的综合分析[J]. 中国药物警戒, 2010, 7(7):397.
[12]回艳涛, 张玲.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黄体支持期黄体酮不同注射方法的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17):36.
[13]兰贤枝, 徐洁. 留置气泡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J]. 当代医学, 2009, 15(9):127.
[14]伍凤, 陈洁, 曾云, 等. 甲泼尼龙联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20): 11.
[15]陈霄, 方芳, 石菊姣. 认知行为干预缓解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后疼痛的研究[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 31(11):2007.
[16]黄天雯, 何翠环, 陈晓玲, 等. 骨科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的建立[J]. 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6(3):221.
[17]邢丽云. Z径路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减轻缩官素肌肉注射时疼痛的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23):12.
[18]刘向红, 郎玉洁.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安全性及疗效[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13): 193.
[19]上官华英, 魏刚, 傅碧云.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患儿神经功能的修复作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5): 6.
Effect evaluation of indwelling bubble technique on relieving pain of muscle injection by mouse nerve growth factor
YUAN Yuan1, BU Ping2, JV Xingmei3
(1.NursingDepartment,MedicalCollegeofYangzhouUniversity,Yangzhou,Jiangsu, 225001;
2.Departmentof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MedicalCollege
ofYangzhouUniversity,Yangzhou,Jiangsu, 225001; 3.HandSurgery
People’sHospital,Department,Subei
Yangzhou,Jiangsu, 225001)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indwelling bubble technique on relieving pain of muscular injection by mouse nerve growth factor. MethodsA total of 120 patients with fingers replantation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method and indwelling bubble technology to inject on the left and right hip of each patient, respectively. The overflow of liquid, local redness and pain in 15 minutes after injection were compared. ResultsThe rate of liquid overflow of injection, swelling larger than 5 cm in diameter, and moderate or severe pain by indwelling bubble technology were 4.17%, 9.17% and 2.5%, and were 17.5%, 35% and 10.83% by conventional muscle injection.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overflow of liquid, local redness and pain between the 2 methods. Conclusion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the indwelling bubble techniqu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ain caused by muscle injection by nerve growth factor.
KEYWORDS:indwelling bubble technique; nerve growth factor;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通信作者:鞠兴梅, E-mail: 1099622308@qq. com
收稿日期:2015-08-30
中图分类号:R 47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6)02-086-03
DOI:10.7619/jcmp.20160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