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提高人民政协履职能力的对策*

2016-03-15黄玉国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人民政协

黄玉国

(中共衡阳市委党校 衡阳行政学院 衡阳市社会主义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试论提高人民政协履职能力的对策*

黄玉国

(中共衡阳市委党校 衡阳行政学院 衡阳市社会主义学院,湖南衡阳421001)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提出人民政协要大力推进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建设。对“四个能力”分别进行具体阐释和分析,人民政协的“四个能力”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足和问题,其原因主要是理念上不够先进、举措上不够务实、机制上不够顺畅,针对这些原因,尝试性地从理念、举措、机制上就提高人民政协履职能力进行思考。

[关键词]履职能力;人民政协;四个能力;习近平

Abstract:The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proposed that the CPPCC needs to improve its political understanding, capacity for research, ability to connect with the people and become better able to work with others in celebration of the 65th anniversar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PPCC. These “four capacities” were specific interpreted and analyzed in this article. There are shortcomings and problems in the capacities of the CPPCC, the main reason is without advanced idea, pragmatic initiative and smooth mechanism. For these reasons, this article tries to analyze the problem from ideas, initiatives and mechanisms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ir duties of the CPPCC.

Key words:ability of perform duties; the CPPCC; the “four capacities”; Xi Jinping

人民政协成立以来,为新中国的建立、建设和改革作出了伟大贡献,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对“四个全面”的新形势,尤其是“积极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新要求,人民政协必须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和积极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更大力量,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更大作用。这就要求人民政协必须大力推进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的建设,切实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不断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

一、提高人民政协政治把握能力,连好心

人民政协政治把握能力就是指人民政协在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于政治局面和政治道路的判断和选择能力,主要是指政治态度、政治品质和思想作风,具体表现在政治立场、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等方面。人民政协作为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和我国政治生活中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其政治把握能力的基本内涵应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提高人民政协政治把握能力是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需要。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制度选择。提高人民政协政治把握能力是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需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人民政协政治把握能力建设就是要将团结的力量汇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提高人民政协政治把握能力是强化政协委员政治责任的需要。政协委员代表各党派、社会团体参政、议政,协助党中央和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我国公民以界别形式有序参与国家事务和表达群众诉求的重要民主渠道。政协委员作为政协工作的主体,责任重大。

(一)加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水平

学习是人民政协的特点和优势,也是政协组织的优良传统。人民政协应该通过加强学习,夯实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提高政治把握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学懂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特别是领会了贯穿其中的马克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心明眼亮,才能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始终坚持理想信念,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坚持科学指导思想和正确前进方向,才能带领人民走对路,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1]

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个人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爱学习的优良传统,重点要注意三方面的学习。一是学历史,通过历史的学习,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把握历史的厚重感和时代的责任感;二是学理论,重点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统一思想,凝聚人心,不断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和思想认同;三是学时事,通过对当下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了解、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

(二)身体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民族和国家兴旺强盛的精神基石,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其核心价值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政协组织和个人应该身体力行,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就人民政协性质和职能而言,重点要突出在民主和法治的价值观的实践上。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政治协商是政协组织的一项重要职能。这为人民政协发挥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创造了条件。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广大委员来自各界别、联系各界别,与人民群众有着天然联系,可以使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及时传递上来,起到沟通信息、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作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2],还强调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2]因此,努力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法治化,是全面推行依法治国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

(三)加强管理,健全政治把握能力建设机制

一要提高对政治把握能力的认识。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人民政协应该将政治把握能力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正如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指出的政协工作“应把提高政治把握能力放在首位”。各级政协组织,应该将政治把握能力建设作为建设政协履职能力的总纲,落实到政协各项日常工作中。

二要完善政治把握能力建设制度。为了保障人民政协政治把握能力建设的实效,必须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首先,建立政治把握能力建设领导问责机制。各级政协组织要明确分管领导、责任人的工作职责,对政治把握能力建设工作完成不好的将启动问责机制。通过不断完善领导制度,为政治把握能力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其次,建立政协组织和个人的政治学习制度,确保政治学习落到实处;再次,建立政协政治把握能力建设考核制度,明确考核内容、考核程序、考核方法、奖罚措施,以此调动政协组织和个人政治把握能力建设的积极性。

二、提高人民政协调查研究能力,议好政

人民政协调查研究能力,是调查能力和研究能力的统称,指人民政协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进而科学阐明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能力,它主要包括:信息收集能力、信息分析能力和报告撰写能力。

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进行调查研究的条件、内容、手段、工作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但调查研究在人民政协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仅丝毫没改变,而且显得更为重要。调查研究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基础环节。要使人民政协的意见、建议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理,符合实际,对决策具有参考价值,就必须以调查研究作为基础。调查研究是参政议政的主要形式。人民政协历来重视调查研究工作,调查研究工作已逐渐成为新时期人民政协参政议政的主要形式。调查研究是发挥人民政协作用的重要管道。调查研究是人民政协发挥其参政议政作用的重要管道,是保障其发挥政治监督功能的重要手段。

(一)抓好“三点”,提高人民政协调查研究的课题选择能力

1.围绕重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人民政协的工作千头万绪,要依法履行好各种职责和做好委员工作、加强自身建设,在每年或某个阶段都有一两项工作重点。因此,各级政协既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更不能丢掉“西瓜”拣“芝麻”,而是要紧紧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明确指导思想,理清调查研究思路,全力以赴抱“西瓜”,紧握拳头打“主攻”,围绕重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积极为政协常委会重点工作服务。

2.关注热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往往就是人民政协调查研究工作的兴奋点。诸如构建和谐社会、深化改革、反腐倡廉、环境保护,乃至衣、食、住、行一类事情,有时看似并非全局和长远的大事,却实实在在是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要事。因此,必须深入基层,扑下身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身入”的基础上做到“心入”,和人民群众心心相印,真情交往,在感情交融中听到真话、发现问题,以真实体察民情、倾听民声、反映民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选择难点课题进行调查研究

当前,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正面临着经济发展的“黄金期”和矛盾“凸显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对如何进一步提高地方立法质量、增强监督实效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是亟待解决的难点。这就需要我们用战略的眼光、超前的思维、科学的态度、求实的作风知难而进,敢啃“硬骨头”,通过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解剖麻雀”,入木三分地破译和化解难题,点石成金,梳理出攻克难关的思路和捷径。作为人民政协更要积极发挥参谋、助手的智囊团作用,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当好迎刃而解的“高参”。

(二)做好“四要”,提高人民政协调查研究的个人能力

1.要强内功

搞调查研究有三个方面非常重要,就是“三懂”:首先要懂政策。只有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深厚的理论功底,才能提高调查研究的准确性、科学性。其次,要懂人。要学会与各个群体进行打交道,用他们最易接受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确实不懂要虚心学习、虚心请教。最后,要懂写作。调查研究后,对于调查研究结果,需要用调查研究文章把它反映出来,这就要求从事调查研究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写作水平。

2.要站得高

一是重点要明。就是要明确调查研究的重点,要紧紧围绕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要注意新出现的关系全局的苗头性问题,做好超前调查研究,把矛盾和问题消灭、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立意要高。在调查研究中要善于抓住第一材料,然后经过科学的提炼、概括和总结,从中找出带规律性的东西,提出可操作性的方案和方法,用以指导实际工作。三是炼意要深。要提炼主题,深入到事物的本质。

3.要沉下去

俗话说:“入深山采好药,临深池钓大鱼”。政协委员必须发扬三种精神,做到三个深入:即,一是甘当学生的精神;二是求真务实的精神;三是不怕困难的精神。一是深入工作;二是深入群众;三是深入实践。

4.要钻进去

一是追求真理。人民政协搞调查研究就要追求真相,找寻本质,不断地探索发现真理,不随人俯仰,不任人方圆,不唯上、不唯书,这是古往今来许多知识分子的宝贵品格。二是崇尚科学。就是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处理我们的研究课题。三是辩证选材。要围绕主题选材,选材要有代表性,“以一当十”,越精越好。

(三)把好“三关”,提高人民政协调查研究的成果转化能力

1.把好“共识关”

调查研究报告形成以后,要及时召开主席会、常委会、专题协商会等会议,同时邀请党政领导、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委员参加,就一些重要观点进行协商讨论,确保调查研究的课题和结果形成广泛共识。

2.把好“落实关”

人民政协要加强与党政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将党委和政府领导批办的人民政协调查研究成果提供给相关部门,进入决策、实施程序,保证调查研究意见建议不误时不误事。

3.把好“监督关”

对于调查研究中发现的重要情况和重要建议,在向党委和政府呈报调查研究报告的基础上,人民政协要及时监督。人民政协必须发扬“认真”的精神,敢于和勇于较真,确保人民政协的调查研究成果得到有效转化。

三、提高人民政协联系群众能力,架好桥

人民政协联系群众的能力指的是人民政协和政协委员反映人民意愿、服务人民需求的能力,主要包括下情上达和上情下达两个方面的能力。下情上达的能力指的是把人民群众的意志、意见和意愿等情况有效整合并反馈给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能力,上情下达则指的是把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路线等主张有效传输给广大人民群众并使他们认同或认可的能力。

提高人民政协联系群众能力有利于体现人民政协的基本性质。人民政协就是做团结人、凝聚人、联系人的工作,其工作对象就是广大人民群众。而且,人民政协仍继续履行着统一战线的职能,需要去团结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特别是需要去团结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阶层、新群体和新团体。提高人民政协联系群众能力有利于实现人民政协的基本职能。要确保协商大事有位置、参政议政有点子和民主监督有胆子,就必须是为民代言、为民参政和为民监督。提高人民政协联系群众能力有利于呈现人民政协的独特优势。人民政协是唯一以界别为基础的政治性制度安排,与其它的政治制度相比较,具有独特优势。“说官亦官,说民亦民,亦官亦民,非官非民。”提高人民政协联系群众能力有利于政协委员的健康成长。政协委员非经人民群众选举产生,在联系群众方面存在着“先天的不足”,如果在“后天的发展”中不密切联系群众,就难以保障政协委员的健康成长。近年来,不断爆出的“雷人提案”就反应了部分政协委员脱离群众的现实,如南京一委员拍时任南京市长季建业的马屁,建议将“建邺区”改为“建业区”等。这不仅损害了政协的形象,也危害了政协委员的健康成长。

1.创新理念,优化联系群众的载体和议题

(1)要树立“在政协协商”的理念,优化联系群众的载体。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主渠道作用”[3],“要积极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3],“要积极开展基层协商民主”[3]。这一系列重要论断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在政协协商”的理念,优化联系群众的载体。长期以来,我们秉持的实际上是一种“和政协协商”的理念,所以,只有等到党委和政府有协商需求时才邀请人民政协进行协商。这就有可能导致人民政协在平时脱离人民群众,迎合党委和政府的“意图”。而且,“和政协协商”的理念不是一种平等的协商,不利于协商的顺利开展。所以,我们必须树立“在政协协商”的理念,把人民请进政协。

(2)要树立“民生协商”的理念,优化联系群众的议题。《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内容,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4]这要求人民政协必须树立“民生协商”的理念,优化联系群众的议题。过去一段时间,人民政协的履职偏向于政治性意味的“民主协商”,大部分议题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不够直接和密切。所以,一些委员和群众就对人民政协产生了一些错觉或误解,以为人民政协主要都是开展“民主协商”,影响了人民政协联系群众的工作。人民政协尤其是地方和基层政协更要开展“民生协商”[5],要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围绕民生问题有序参与政治。所以,我们必须树立“民生协商”的理念,把民生端上台面。

2.优化界别,提高联系群众的针对性和积极性

(1)以“三适”优化界别设置,提高人民政协联系群众的针对性。坚持“适宜发展、适合地方、适时调整”的原则进行界别优化调整,提高人民政协联系群众的针对性,人民政协联系群众主要是联系界别群众而非普通群众,人民政协联系群众不同于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联系群众。虽然,人民政协在随着我国社会的迅速发展在不断地进行界别调整,但是,调整的速度和幅度都存在着一定问题,没有最大限度地吸纳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代表人士,没有充分体现人民政协包容性和统战性。

(2)以“两优”优化界别推荐,提高人民政协联系群众的积极性。坚持 “优秀的业务水平、优越的参政能力”为标准优化界别委员推荐,提高人民政协联系群众的积极性,政协委员是特殊的“代表”,政协委员必须对相应的界别群众负责,探索建立推荐委员备案审查和责任追究机制,防止提名推荐委员变质。政协委员由提名推荐产生与人民政协的特殊发展历史有关,也是对我国古代察举制的继承和创新。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政协的发展,这种提名推荐政协委员的方式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片面追求“明星”委员和“实力”委员。

3.创新方法,搭建联系群众的舞台和桥梁

(1)会议期要用严方法,搭建好联系群众的舞台。人民政协主要是以会议的形式开展工作,在会议期必须做到“三个严”:严管委员履职、严控委员提案、严查委员发言。用严的方法搭建好人民政协联系群众的舞台,不能把政协办成“俱乐部”和“倾诉场”,要让人民政协为“共意”[6]代言,防止为“众意”[6]谋利。

(2)闭会期要用活方法,搭建好联系群众的桥梁。虽然人民政协主要是以会议的形式开展工作,但是,人民政协的主要工作却是在闭会期,闭会期才是联系群众的活动期。所以,必须用活各种方法,要把建功立业与建言献策相结合、知情明政和参政议政相结合、专委联络和委员联络相结合、社情民意和委员心意相结合。创造机会鼓励政协委员维护本界别的利益,积极为所联系的界别群众代言。

四、提高人民政协合作共事能力,搭好台

人民政协合作共事能力是指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代表人士在人民政协这一领域内相互之间就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问题民主协商、互相监督,共同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的能力。

提高人民政协合作共事能力有利于争取人心,形成合力。中国各个时期的历史经验充分证明,坚持多党合作制度,我们的事业就能兴旺发达,党和国家的政治、经济就能快速发展,不断取得胜利。提高人民政协合作共事能力有利于凝聚智慧,促进发展。统一战线汇聚了大量的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员,素有“人才库”、“智囊团”之称,他们活跃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为社会发展贡献了诸多的力量。提高人民政协合作共事能力有利于发挥优势,积极作为。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要充分发挥民主党派、无党派的政治优势、界别优势[7]。人民政协可以引导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加强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努力拓展参与程度,在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等社会活动中,充分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和地位,为改革发展、和谐稳定做出特有的贡献。

(一)坚持尊重包容的原则,为合作共事提供思想保障

尊重和包容是合作共事的思想基础。要在坚持一致性中尊重多样性,在包容多样性中寻求一致性,以兼收并蓄的姿态,吸纳来自各个方面的不同意见,切实营造民主氛围,广纳百家之言,汇聚各方之智,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为了共同的目标携手前行。要尊重和保障民主党派履行政协职能的各项民主权利,支持民主党派在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中充分履行职责,为他们参加活动、开展工作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二)加强党外干部的选拔培养力度,为合作共事提供组织保障

要做好党外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制定近、中、长期使用规划,有计划、有目的把素质好的优秀后备干部安排到合适的岗位进行实践锻炼,增长领导才干。要做好选拔任用党外干部工作,按照《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有关规定,保证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在各级政协中占有较大比例。要建设高素质的党外干部队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多党合作理论武装头脑,增强党外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提升党外干部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水平和能力。

(三)健全制度完善机制,为合作共事提供制度保障

要通过健全培养机制、建立选拔机制、加大党外人才的任用力度,建立完善的民主党派后备干部培养选拔任用机制。要建立和完善合作共事的工作机制,包括意见建议落实和反馈机制、调查研究工作机制、信息获取机制等。要规范协商机制,对协商的具体内容、协商的形式和参与对象、协商的运作程序等进行规范,避免随意性。要健全民主监督机制,重点在知情环节、沟通环节和反馈环节上建立健全制度。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J].觉悟,2013,01:3.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4-10-29001.

[3]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09002.

[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J].求是,2013,22:3-18.

[5]李允熙.从政治协商走向协商民主:中国人民政协制度的改革与发展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6]卢梭.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7]何包钢.从协商民主看政治协商会议[N].学习时报,2009-10-19005.

责任编辑:罗维英

[中图分类号]:D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310(2016)01-0032-0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2015年度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系统招标课题《基层协商民主——以郴州协商民主的“嘉禾模式”为例》 [编号:XTKT2014 02]的研究成果,并特别感谢衡阳市政协和南华大学专家教授的指导。

作者简介:黄玉国(1986—),男,湖南耒阳人,中共衡阳市委党校、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与党的建设。

收稿日期:2016-01-31

猜你喜欢

人民政协
凝聚共识:新时代人民政协的初心与使命
我心中的人民政协——纪念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
中国共产党与人民政协诞生
人民政协民主监督七个重要关系辨析
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化的若干重要问题
发挥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作用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人民政协非党派团体界别的建设
人民政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人民政协功能的实现状况及评价
论人民政协职能与功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