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伦理视域下西部地区“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新思考

2016-03-15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生态伦理西部地区特色产业

张 桢

(安顺市委党校,贵州 安顺 561000)



生态伦理视域下西部地区“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新思考

张桢

(安顺市委党校,贵州 安顺561000)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中,如何走出去已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现从“一带一路”战略中探索其对我国西部地区重大的意义,从生态伦理视域出发,在清洁能源农业产业链、陶瓷生产等领域探讨西部地区特色产业“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并提出符合生态伦理的西部地区特色产业“走出去”策略。

关键词:一带一路;区域经济;特色产业;生态伦理;走出去;西部地区

一、“一带一路”思路概括

“一带一路”(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简称One Belt One Road或Belt and Road,缩写为OBOR或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时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旨在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的往来与发展,努力实现区域间的经济与文化的合作与融合,并以此来带动中国与亚太地区,乃至欧洲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共建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的形成。这一思路既顺应国际化经济发展,又能够很好地满足深化改革的内在需要;既着眼于亚欧区域间的长远利益,又符合沿线各国根本利益;不但对“海上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能够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而且对我国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广大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二、“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西部地区的重大意义

古老的“陆上丝绸之路”起始于中国,有“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之分。历史上的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也是一条连接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而且,古代中国的西部地区在丝绸之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在“一带一路”战略的规划中,西部地区也占有半壁江山,涉及到陕、甘、宁、青、新、内蒙古6个省份(自治区)。这也足以说明“一带一路”战略对于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一方面,中国西部的农业、油气配套产品、高新技术等产业及产品出口至中亚具有现实的可能性。这一点从中国在丝绸之路中的区位优势以及中国与中亚一些国家互补性发展过程能够得到充分的验证。在今后的发展中,西部地区将会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带动下,借助相关的产业优惠政策、支撑性技术等优势而走出国门,与中亚地区加强经济往来与合作,在各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以转移生产线的方式向中亚输出供给过多的产能,以此来优化产业结构。而且,这也是一条进一步有效提高我国西部企业的环保意识,实现通过高新技术和设备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古老的丝绸之路带动下的西部地区的发展惯性使得其与相邻的中亚五国之间已建成比较发达的的公路和铁路网,这会给丝绸之路带上所辖及的西部区域的特色农产品、高新技术、特色工业产品的输出提供极大的便利,我们相信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带动下,西部地区的工业化、信息化水平会得以进一步提高,其经济也会进一步提升,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间的差距也会逐渐缩小。

三、生态伦理视域下“一带一路”战略新思考

1.“走出去”的基本思路

(1)以政策和政治关系为支撑。一方面,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规划中,我国西部的许多省份(自治区)或区域被列入此经济带中,涉及药材生产和加工业、烟酒行业、能源建设行业、设备制造业、金属冶炼行业、信息产业等,所涉及的区域也被规划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我国的西部地区不但具备与中亚地区经济合作的良好地缘优势和基础,而且近年来国家政策层面支持下与中亚地区所进行的各方面经济合作举措也为西部地区产业“走出去”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如:自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以来,西部地区与中亚地区已经进行过各种规格不同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论坛和会议等,在经济发展与合作的诸多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倾斜、优惠和支持,如果利用这些活动助推其特色产业能够顺利走出国门,适时搭乘“一带一路”战略的快车,就有可能使其驶入发展潜力无限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另一方面,中国与中亚五国长期以来建立起的密切的双方政治关系也是西部地区与之能够成功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中国向来注重与众邦建立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经济战略合作关系,不断加强与众邦的政治联系。充分利用这些政策作为支撑,在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过程中,西部地区与中亚地区的经济关系将会更加紧密。

(2)以生态伦理的价值取向为新的指引。生态伦理的价值取向为:人类从道德上关怀自身,关怀自然生态系统。按照这一价值要求,在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时,要充分考虑到生态问题,以人为本,保护生态环境,努力发展生态经济、人文经济,造福沿线国家的子孙后代。以这一价值观为指引,建议西部地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加快其发展。一是内练低碳合作发展的能力。从生态伦理角度来看,西部地区的许多特色产业在在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能源开发利用的诸多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如开发比较粗放,节能减排不符合生态要求等。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中,西部各省(自治区)应科学开发和利用能源,加大相互之间的合作力度,实现能源清洁化和低碳发展。二是外修能够出口的低碳环保技术和产业链。中亚地区的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但相关的产业发展相对比较落后,缺少低碳、环保、节能的生产加工技术和配套的产业链;我国西部地区具有完整的产业链,但资源多比较短缺,将这样的产业链投资到中亚,能够带动其走节能、减排、环保的现代集约型特色农业发展之路。三是引领环保型特色产业技术走出国门。据考察,中亚地区的人民非常喜欢陶瓷品,但其陶瓷原材料绝大部分来源于中国,而且生产技术比较粗放,原料利用率低,生产过程中的“三废”排放严重超标,造成比较严重的大气和土壤污染。我国云南、宁夏的陶瓷产业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生成过程中的“三废”处理技术相当到位,完全达到了低碳和环保发展要求。将这些地区的先进陶瓷生产技术出口到中亚地区,可改善中亚的陶瓷生产技术,淘汰其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作坊式陶瓷生产的良好发展思路。

2.“走出去”的具体策略

(1)提升自身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转变产业链输出方式。在我国的西部省份中,相同的产业在不同的区域发展程度不同。加入“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后,西部这些具有特色产业的区域应改变原来的分散发展方式,纠正原来的高能耗、高成本、产能过剩等的不足,加强区域间的资源、技术、设备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即区域间合力发挥优势,精诚合作,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并以此来支撑西部地区的优势产业链的发展。同时,要加大资源的有效利用,提升优势产业链的竞争能力并适时向外延伸,使其不断参与国际竞争,最终发展成为符合“丝绸之路经济带”要求的低碳、绿色产业链,更好地参与到西部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当中去,为区域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对中亚要合理转变产业链输出方式,即由传统的贸易型向投资性生产生产转型。在中亚地区置办符合中国西部生产制造技术要求的工厂,再利用当地的原材料和劳动力生产当地所需要的产品。

(2)以生态环保型产业供给中亚五国需求。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重在发展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建各种共同体,更好地促进区域间的合作与共同发展。中国西部地区的油气配套产品、农业高新技术、陶瓷以及纺织等轻工业设备和技术是中亚五国所急需的节能、环保型产业技术及设备。中国西部要紧密围绕中亚五国所需输出产业,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长期友好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向中亚地区输出能源加工技术及能源设备、有色金属冶炼等高新技术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但发展这些产业对环保设施设备有更高的要求。从目前中国投资修建中哈、中乌石油管道的情况来看,中国西部地区完全有能力向中亚地区出口能源设备、高新技术等,而且在石油冶炼及其副产品加工、有色金属冶炼等过程中降低能耗、减小污染,提高原料的利用率,以优质的产品满足中亚地区的物质需求。

四、结语

总之,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不断加快,适应世界性经济发展的这一大环境,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大世界范围内区域间的战略合作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但是,区域间的发展是有前提的,需要“以人为本”,以绿色发展、人文发展为根基。即,在合作共赢的产业发展过程中,以生态伦理价值为准则,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厘清新的发展思路,努力创造能源、资源永续利用的思想环境、生产环境和利用环境,造福千秋万代。鉴于此,本文以生态伦理为新的研究视域,以“一带一路”战略为着眼点,尝试寻找“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之路。在尝试中,本文根据中国西部地区及中亚五国的区域现状及发展形势,对“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了一些比较粗浅的新构想,目的在于强调生态伦理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希望借此能够引起更多的学者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关注与思考。

参考文献:

[1]“一带一路”终于有了官方英译:简称“B&R”[N/OL].(2015-09-23).http://www.chinadaily.com.cn.

[2]“一带一路”的提出背景及具体思路[N/OL]. (2015-04-14).www.scio.gov.cn.

[3]龚英,陈振江,何春江.基于低碳视野的西部地区“一带一路”走出去特色产业研究[J].重庆与世界,2015(6).

[4]肖琳.海陆统筹共进,构建“一带一路”[J].太平洋学报,2014,22(2):143.

[5]张高丽.努力实现一带一路建设良好开局 推动中国和沿线国家互利共赢共同发展[N/OL]. (2015-02-01).www.gov.cn.

责任编辑:沧海

中图分类号:F7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275(2016)02-0112-02

作者简介:张桢(1986-),男,贵州安顺人,助教,研究方向为资源生态管理。

收稿日期:2016-03-19

猜你喜欢

生态伦理西部地区特色产业
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西海岸: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多个特色产业在全国领先
试论先秦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广西百色市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价值研究
西部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资源配置的思考
以法治提高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实效
影响西部地区承接转移产业的原因分析
社会工作视角下贵州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养老模式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