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粟特胡姬为例管窥唐文化的开放性

2016-03-15

文化学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粟特粟特人文化

李 超

(鲁东大学,山东 烟台 264025)



【文化产业研究】

以粟特胡姬为例管窥唐文化的开放性

李 超

(鲁东大学,山东 烟台 264025)

盛唐被视为中国古代社会开放、包容的标志性时代;但有很多人否认安史之乱后的唐王朝依然开放、包容。鉴于此,本文主要从唐文化的胡化倾向,安史之乱前后唐文化开放性的不同表现等方面,以粟特胡姬为例证明包容与开放的文化态势贯穿整个唐王朝,从未间断。

唐朝;文化;开放;包容;胡姬

一、粟特族概述

粟特族是西域古老民族之一,其祖先最初居于祁连山下的昭武城(今甘肃省张掖市附近),后被匈奴人击败,又在今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先后建立康国、石国、史国等许多小国,史称“昭武九姓”。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且对维吾尔语产生过重要影响,维吾尔族人用过的回鹘文字就是在粟特文字基础上发明的。古代粟特人聚居地多种宗教并存,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生活。目前,发现的有关粟特人的文献多是摩尼教、基督教和佛教的宗教典籍。粟特人最重要的节日当属岁首节。岁首节亦称年节,大约持续七天。受袄教敬天追祖信仰的影响,节日期间要祭祖并求天儿骸骨,历法也采用妖教历。岁首节期间还要举行赛马和射箭比赛,胜者奖励为王一天。陈宝斗富的活动也在节庆期间举行,表现了粟特人与生俱来的金钱崇拜及重商的特质。粟特人擅长经商的特性与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密不可分。粟特地区是亚欧陆路交通要塞。在其东边的中国、南边的印度、西边的波斯和拜占庭、东北边的蒙古都可看到粟特商人的身影。为了促进对外贸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粟特人模仿中国货币制造了铜钱。粟特人多居于绿洲,农牧业发达。棉、葡萄、麦﹑稷﹑黍等优质农产品和上好的马、牛﹑羊、骆驼、驴等畜牧产品深受中原人喜爱。葡萄酒、纺织品等更是深得隋唐贵族的青睐。粟特矿藏丰富,所制金银器、玛瑙瓶和水晶杯等都成为流行于中原富贵之家的高档奢侈品,剑﹑矛、盾、弓弩、甲胄等武器也被唐代武将所珍视。受中原造纸术的启发,粟特人生产制造的撒马尔罕纸颇为畅销。以父子计利为特征的粟特民族家庭多为小家庭模式,看重父系的家世,族普中必须记录父子三代的具体情况。这里讲粟特式的小家庭模式只是与多代同堂、兄弟同居的大家庭模式相比,较之今天中国人三口之家的模式还是大了不少。这主要是因为粟特人实行一妻多妾的婚姻制度,男子一般娶同族女子为正妻。像安禄山亲生父亲和养父都是粟特人,但母亲却为突厥豪族,这种与外族通婚的现象当属特例。在粟特家庭中正妻颇有地位,她和丈夫并排坐着见客。而且不管是因夫休妻或是妻弃夫再嫁都是合法的。成年粟特男子常年在外经商,另纳外族侍妾也是常见的,但这些妾地位远不及妻,在正妻面前只能充当奴婢。粟特人无论男女,自幼就接受商贸熏陶,“年五岁,则令学书,少解,则遣学贾,以得利多为善”。成年的粟特男子更是必须自行经商,“丈夫年二十,去旁国,利所在,无不至”。

二、唐文化的胡化倾向

唐文化的胡化倾向与唐代开放、包容的时代特征密切相关。不妨从胡化倾向形成的背景、具体表现形式、评价三方面详加解析。

唐文化的胡化倾向可从三方面具体阐述。首先,李唐王朝的皇室主体有鲜卑族等少数民族的血统。宇文泰的重臣李虎的儿子李昞娶了鲜卑贵族独孤信的女儿为妻,李虎的儿子李渊又娶了鲜卑族窦氏为妻,李渊之子李世民的长孙皇后也是鲜卑人。唐太宗因法琳说李氏出自鲜卑而下《诘沙门法琳诏》,斥其“诽毁我祖尔”,将其流放。其次,唐太宗、唐玄宗等多位皇帝持续推行海纳百川的民族融合政策,聘请胡人中的精英分子在朝廷为官,更有甚者位至将相。这些来自少数民族的士大夫大多对密切胡汉民族往来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三》记载了太宗平定东突厥后的史实:“丁丑,以右武卫大将军史大奈为丰州都督,其余酋长至者,皆拜将军、中郎将,布列朝廷,五品已上百余人,殆与朝士相半,因而入居长安者近万家。”《旧唐书·玄宗纪》记载了唐玄宗时胡人归唐的情况:“(开元三年二月)十姓部落左厢五咄六啜、右厢五弩失毕五俟斤,及高丽莫离支高文简、都督硖跌思太等,各率其众自突厥相继来奔,前后总二千余帐。析许州、唐州置仙州。”再次,唐文化的胡化倾向顺应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先秦时,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胡俗在中原成为风尚。北齐高欢临死时还要听《敕勒歌》;杨坚娶独孤氏为后,方便其远交近攻,离强合弱,妥善处置隋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隋文帝被尊为“圣人可汗”;胸襟宽广的唐太宗被奉为“天可汗”。

唐文化胡化倾向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非偶然现象。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言:“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1]

唐文化胡化倾向具体表现在唐人的饮食、乐舞、服饰、习俗、体育等多个方面。安乐公主与韦后正是在唐中宗李显喜食的胡饼里下毒将其戕害。《册府元龟·朝贡》中形容唐太宗宫中酿造的葡萄酒“芳辛酷烈,味兼缇盎,既颁赐群臣,京师始识其味”,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中更写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唐太宗时的“十部乐”除清商、燕乐外,其余八部乐都是胡乐。箜篌、琵琶也是由西域传入唐朝,玄宗时的霓裳羽衣舞就是根据胡舞改编的,唐代诗人王建《凉州行》中更有“洛阳家家学胡乐”的描述。唐人多好穿胡服,《新唐书·五行志》记载:“天宝初,贵族及士民好为胡服胡帽,妇人则簪步摇钗,衿袖窄小。杨贵妃常以假鬓为首饰,而好服黄裙。近服妖也。时人为之语曰:‘义髻抛河里,黄裙逐水流。’”隋唐婚嫁习俗受少数民族影响尤为明显,太宗收李元吉妻杨氏,高宗纳武媚娘都是典型例子。从少数民族传入中原的蹴鞠也备受唐人喜爱,《新唐书》中说:“武宗好蹴鞠。”

我们要客观评价唐文化的胡化倾向。唐文化确有胡化倾向,但仍以汉文化为主体,并非一味盲目胡化。《旧唐书·张悦传》记载:“(张悦上书)乞泼寒胡未闻典故,裸体跳足,盛德何观。挥水投泥,失容斯甚。法殊鲁礼,褻比齐优,恐非干羽柔远之义,樽俎折冲之礼。自是此戏乃绝。”

三、透过初唐和盛唐胡姬形象映射开放的文化环境

酒对粟特人与中原人都很重要。胡人来中原经营具有民族特色的酒肆是民族经贸、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酒馆服务员多数是胡姬。妙龄女子当垆卖酒无疑促进了唐代酒业的发展。《全唐诗》中有许多对胡姬的描写。初唐诗人王绩每天得酒一斗,有“斗酒学士”之称,他的《过酒家五首》描写了胡人所制葡萄酒虽贵,但上层人士仍争相品尝的情景。胡姬常凭异族情调的姿容和迷人的歌舞招揽生意,李白说:“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后又写下“双歌二胡姬,更奏远清朝。举酒挑朔雪,从君不相饶”的名句。

盛唐诗人笔下的胡姬常出现于奢华大气的游乐场景。李白的《白鼻騧》:“银鞍白鼻騧,绿地障泥锦。细雨春风花落时,挥鞭直就胡姬饮。”《少年行》:“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从“银鞍”“金市东”中可看到奢华大气的一面,从“细雨春风花落时”和“落花踏尽游何处”可知这是富家贵族春游的场景。两首诗中胡姬形象均在安乐祥和的画面中出现,美景需有美人儿衬,李白勾勒的安乐春游图中胡姬的样貌自然有一股超凡脱俗的韵味。

《青门歌送东台张判官》和《送宇文南金放后归太原寓居因呈太原郝主簿》是岑参写的两首离别诗。他用“青门柳枝正堪折”的美景与“胡姬酒垆日未午,丝绳玉缸酒如乳”的描述,以及“送君系马青门口,胡姬垆头劝君酒”的乐观态度驱散愁云。

四、从安史之乱后胡姬生活看中晚唐文化的包容性

安史之乱平息后,唐朝统治者对粟特人起了排斥心理。“在中原继续生存的粟特人,用改换姓氏、郡望等方法来转胡为汉。”[2]中唐诗人对玄宗贪迷胡姬多有不满,元白诗派代表人物白居易与元稹便各有一首《胡旋女》劝谏玄宗励精图治。

安史之乱后粟特人并没退出唐代历史,而是与汉族融合,多数迁居河北寻觅新的生存发展空间。元稹《西凉伎》里“蒲萄酒熟恣行乐,红艳青旗朱粉楼。楼下当垆称卓女,楼头伴客名莫愁”四句对胡姬不仅没有批评之意,还多了些欣赏之情,这正是安史之乱后唐文化亲和力的表现。白居易《柘枝妓》中“平铺一合锦筵开,连击三声画鼓催。红蜡烛移桃叶起,紫罗衫动柘枝来”四句说明唐中后期柘枝舞等少数民族歌舞在民间仍很受追捧。章孝标《少年行》里“落日胡姬楼上饮,风吹箫管满楼闻”与施肩吾《戏郑申府》中“胡姬若拟邀他宿,挂却金鞭系紫骝”集中展现了富家贵族与貌美善舞的胡姬游乐的场景,不经意间流露出中晚唐开放的文化气息。此时,少数民族文化在中原的传播主要得益于富家子弟和文人雅士的喜爱,而非官方的鼓励、支持。

五、结语

历时三百年的唐文化自始至终都呈现出不可逆转的包容与开放态势。只是盛唐文化的开放、包容是官方接纳的,中晚唐文化的海纳百川易在民间展现。芮传明先生指出:“唐代中原地区的酒家胡鲜见于唐初,多见于盛唐,更盛于中唐和晚唐初期,晚唐后期才渐渐衰落。”[3]

[1]陈寅恪.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A].金明馆丛稿(二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300.

[2]荣新江.安史之乱后粟特胡人的动向[A].纪宗安,汤开建.暨南史学(第2辑)[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102.

[3]芮传明.唐代“酒家胡”述考[J].社会科学,1993,(2):159-166.

【责任编辑:王 崇】

K242;G09

A

1673-7725(2016)12-0124-03

2016-10-20

李超(1989-),男,山东招远人,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

猜你喜欢

粟特粟特人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敦煌写卷安雅《王昭君》考论
隋唐洛阳粟特移民分析
谁远谁近?
北朝石刻壁画中粟特人物形象探析
粟特康氏会稽郡望考论
从馆藏文物看东西方文化交流
固原史姓粟特家族多元信仰探讨
唐代西州粟特人贸易活动考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