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工匠精神”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培育

2016-03-15

文化学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学徒工匠精神师傅

吴 丹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辨风正俗】

当代“工匠精神”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培育

吴 丹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工匠精神的内涵是职业素养,主要表现在工作人员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上。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采用现代学徒制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技术人才。根据调查,工匠精神与现代学徒制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关联性,而且利用现代学徒制,职业学校可以更好地打造工匠精神,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工匠精神;现代学徒制;校企;制度规范

职业教育和国民经济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国民经济的增长,需要工匠精神的助推,而培养工匠精神,就要依赖职业教育。如果职业教育能与校企合作,就会给培育工匠精神以及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创造非常好的机会。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一开始主要是用于赞美那些具有超强手艺的工匠。通常,工匠都具有精益求精、踏实肯干、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他们所打造出来的工艺品,都令人十分满意。而人类发展到工业时代后,生产技术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且技术地位也发生了变化,技术与艺术完美地融合到了一起,艺术产品一步步转变为日常生活产品。基于这种转变,工匠精神的评价标准也产生了变化。[1]目前,工匠精神不再是单纯地反应匠人的高超手艺,而是将范围扩大到了整个生产领域。在企业生产期间,员工只要具有精益求精、爱岗敬业、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就都可以被称作是具有工匠精神。在现代企业中,员工具有工匠精神,是企业能够生产出优质产品的重要保障。日本著名企业家秋山利辉则表示:“只有具备好品质才能够生产出合格的产品,而好品质就指的是工匠精神”。

二、工匠精神与现代学徒制的关系

古代工匠最具备真正的工匠精神,在众多的行业中,每个行业都具有超强手艺的工匠。而培育这些工匠,大部分是采用学徒制的方式,可见学徒制与工匠精神之间有紧密的联系。秋山利辉表示:“一流技术人才具有工匠精神离不开学徒制的帮助”。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两者教学方法一致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今,学徒制都是师傅带领徒弟的教学模式。目前,工匠精神的培育也是采用这种模式,师傅在学徒的工作学习期间,采用各种合理的方式来向自己的学徒灌输职业素养。在过去的学徒制中,师傅往往与学徒生活在一起,对学徒的习惯都非常了解。通常在工作时,师傅将技能传授给徒弟,而在生活中,两人互相照顾,彼此了解。这样让师徒之间的感情因素大大超过了存在于他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2]而在最新的学徒制中,主要是把学校和企业进行完美融合,但理念上还是采用传统的学徒制,也就是“师傅”带领“徒弟”学习技能,共同生活的模式。比如在德国,学徒在学校和实习场各占据一半的时间,而这就是采用了双元制后的效果。在实行了“双师型”教师的人才培训方式后,无论是教师还是师傅,都可以利用学校或者企业来进行职业教育培训。而他们所担负的有关道德方面的培训工作,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起到教化作用,从而逐渐让学徒理解工匠精神的意义。

(二)学徒制与工匠精神之间的制度保障一致

学徒制拥有外在制度的保护,考虑到它与工匠精神之间紧密联系,我们能推断出工匠精神也同时拥有外在制度的保护。在中世纪,无论是工匠精神还是学徒制,两者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都是行会为其带来充分的保障。通常,行会在与学徒签署条约时,也会同时与师傅签署合约。道德与技能的培训会同时开展,而且对学徒的年龄、学历等方面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在所规定的学习期限内,学徒会学习相应的技能及职业道德,并最终由行会的内部人员来综合评定,决定哪名学徒晋升。[3]而现在,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学徒制得到了全面实施。国家目前加大了对学徒制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同时还完善了相关的法律制度、资格框架以及创建了课程制度,给学徒制及工匠精神的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其中,国家将资格框架的制定融合进学徒的考核体系中,能够很好地明确有关技能的学习内容及考核制度,而资格框架不但对学徒的技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对他们的职业素养也有了具体的规范,并且还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样就可以保证学徒能够牢固地掌握技能。例如,澳大利亚就创建了国家资格框架,在这套框架体系中,对学徒的考核制度以及对职业素养的要求都提出了具体的标准。

三、利用学徒制培养工匠精神的方法

(一)工匠精神在规范的制度下传承

不具备文化内涵的制度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同理,不具备制度秩序的文化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此,只有在具备规范制度的前提下,工匠精神才有传承的必要。在我国大力提倡学徒制的情况下,这不仅给创建完善的技能培训体系提供了保障,也为培育工匠精神带来了很好的契机。

国家资格框架是学徒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文已提及,澳大利亚创建了国家资格框架,在这套框架体系中,对学徒的考核制度以及对职业素养的要求都提出了具体的标准。这样,学徒在学习期间,会在规定的期限内学习技能知识,同时还要进行技能及职业素养的考核,而只有在考核达标的情况下,才可以获得相应的技能文凭,从而有资格到相应的单位参加工作。其实,自从国家资格证框架创建之后,职业素养方面的教育便上升到了与职业技能教育同等的地位,也让工匠精神方面的培训工作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同时使得工匠精神培训工作的范围也逐渐加大,效果也比以前有了明显进步。

(二)工匠精神在教师影响下的塑造

有些技能方面的培训,只需要反复操作练习就可以掌握,但有一些则必须要依靠环境才能获得技能的提高。

工匠精神必须要在特定的环境中,才能得到成功的培育。利用群体的力量,来对工匠精神的价值进行有效传播,这样每个人就能够在群体中自觉遵守工匠精神。学徒若想受到群体效应的感染,师傅的作用举足轻重。[4]在工匠精神与学徒制充分融合的情况下,学徒在学习期间会得到师傅工匠精神的熏陶,在实习期间会学到师傅所传授的实践经验,另外,师傅的言行举止将会深刻影响学徒的价值取向。所以,采取这样的模式,就可以降低工匠精神的培训难度,且能顺利完成预想的培训目标。

要确保学徒在技术学成之后,能够具有参加工作的能力以及较高的职业素养,最重要就是要确保教师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德国能培养出良好的教师团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双元制的实施,让很多教师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学生。如果要在德国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学校教师,就一定要去相应的部门学习有关教育方面的内容,如教育学、心理学等,并且还要具有专业的操作技能。另外,在写完学业论文的同时,还要参加国家所组织的考试,只有考试合格,才有资格实习,实习的时间通常为一年。紧接着,再参加由国家所组织的第二次考试,这次考试合格后,才有资格到职业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由此可见,若想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工匠精神,就应该在教师的应聘过程中,学习德国的这种选拔制度,这样选拔出来的教师其教学能力才能达到理想的要求,从而可以为职业学校培养出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

(三)工匠精神要在校企文化融合下培养

企业文化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员工的素质,二是企业规则。而这两方面的内容,其实都具有工匠精神的内涵。学徒进入企业后,能够通过实践,感受到企业各方面的条件以及所具有的企业文化。而在企业师傅的感染下,学徒会对企业产生归属感,进而认可其文化,认同企业精神文化中工匠精神的意义,并最终影响个人的发展,自觉遵守行业行规,并在日后的工作中表现出积极的工作态度。

学徒制度下,将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确保两者能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可以很好地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确保学生到企业实习后,能够顺利实现角色转换,由一名实习人员完美地转变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员工,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四、结语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能够了解到,若想在现代学徒制下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就一定要保证工匠精神在规范制度下传承,同时在教师的选拔上要严格把关,另外,还要将校企文化进行完美融合。在今后的工作中,相关工作者要积极努力,认真探索,完善现代学徒制,让我国工匠精神的培育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1]杨红荃,苏维.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当代“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职教论坛,2016,(16):27-32.

[2]姜汉荣.势之所趋: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与内涵解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1):9-12.

[3]李国兰,高军.现代学徒制视阈下工匠精神的培育[J].职教通讯,2016,(22):48-52.

[4]张旭刚.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战略诉求与创新转换——兼论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改革的推进策略[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71-176.

【责任编辑:王 崇】

G710

A

1673-7725(2016)12-0063-03

2016-10-20

吴丹(1977-),女,湖北武汉人,讲师,主要从事服装工程研究。

猜你喜欢

学徒工匠精神师傅
师傅开快点儿/你笑起来真好看
魔术师的学徒
冯鑫:一个乐视学徒的生死困局
只会一种
只会一种
芬兰大多数学徒是成人学习者
现代学徒式教育教学分析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