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路径探析
——以山东菏泽市为例
2016-03-15林永敬
林永敬
(菏泽市牡丹区王浩屯镇政府,山东菏泽 274000)
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路径探析
——以山东菏泽市为例
林永敬
(菏泽市牡丹区王浩屯镇政府,山东菏泽 274000)
根据市场需求导向,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要求,优化农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组织化程度,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等,加快构建“一核、三带、五区”的空间布局,走绿色、低碳、可持续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之路。
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路径选择
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是解决农村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农业综合效益的现实选择,更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举措。菏泽作为人口大市、资源大市、农业大市,正处在历史机遇期、加快发展期、战略转型期。在此背景下,菏泽市如何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基础条件
近年来,菏泽市采取整合各类资源要素、构建新型经营体系和打造特色优势品牌等举措,促进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为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创造了良好基础条件。
1.农业生产已具规模。2015年,菏泽市粮食总产741.06万吨、棉花总产16.76万吨、油料总产25.55万吨,分别占山东省总量的15.73%、31.21%和7.88%;活立木蓄积量2028万立方米、肉类总产69.52万吨、蔬菜总产720.4万吨,分别占山东省总量的20.42%、9.12%和7.01%。
2.特色产品质优量大。菏泽市的青山羊饲养量居全国农区第一位,曹县芦笋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桐木制品出口占全国的70%,牡丹种植面积世界最大。鲁西黄牛、小尾寒羊、鲁西斗鸡独具特色,为全国著名畜禽品种。菏泽木瓜、曹州耿饼、西子山药、东明西瓜、鄄城中药材、鲁西南织锦等已打造成特色地方品牌。
3.科技支撑体系健全。菏泽市有农业科研院所4家,农业科技推广站200余个,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园30处。引进、选育动植物新品种(系)300多个,其中油用牡丹高油新品系等7个项目列入省农业良种工程。全市范围内普遍实现了新品种更换,良种覆盖率达到99%以上。
4.农用设施基本完善。菏泽市强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巨野宝源等一批水库建成投用。全市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90%以上。现有农村道路1500多公里、主要河道16条、林网700多平方公里、机电井40多万眼、电力线路1万多公里,田、水、路、林、电等基础设施体系基本配套。
5.生产机械化程度高。2015年,菏泽市农用机械总动力1509.07万千瓦,其中:农产品加工机械总动力79.92万千瓦,排灌机械总动力197.62万千瓦。拥有农用拖拉机7.59万台,农用运输车59.28万辆。机耕面积1443.5万亩,机电灌溉面积1191.3万亩。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85.7%。
6.已形成产业化模式。2015年,菏泽市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598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92.2亿元,实现利税300.3亿元。同时,建立了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示范社,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的产业化运行模式。
二、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环境分析
总体来看,菏泽市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既面临许多新情况、新政策、新优势,也面临许多新要求、新问题、新矛盾。可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
1.从国内形势看,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的特定阶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持续增加农业投入面临较大困难,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继续提价和加大“黄箱”政策遇到了“天花板”,生产成本“地板”不断抬高,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高农业竞争力面临重大挑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耕地被大量占用,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约束加剧形成“紧箍咒”,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面临很大压力。
2.从有利因素看,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各级各部门已形成强农、惠农、富农的共识,政策支持力度将会继续加大,“三农”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宽松有利。二是山东省实施“西部经济隆起带”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提出建设鲁西南平原优质农产品供给区,为菏泽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提供了强大动力。三是近年来,菏泽市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充足,特别是油用牡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的发展,为下一步农业转型升级打下了坚实基础。
3.从不利因素看,一是种植业内部经济作物比重下降,饲草饲料作物发展滞后;农林牧渔比例结构不合理,畜牧业比重偏低;农副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特色农业集中度不高;农村一产的产业链、价值链较短,二、三产业较弱。二是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水资源支撑保障能力不强,耕地质量下降趋势未根本扭转,农业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质量效益有待提高。三是农业增收面临困难较多,来自一产业的收入比重持续下降,工资性收入增幅放缓,依靠价格和补贴的转移性收入空间缩小。同时,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还没有完全打破,农村扶贫开发压力大,任务十分繁重。
三、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空间布局
菏泽市应认真把握、主动适应、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要求,优化农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组织化程度,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等,加快构建“一核、三带、五区”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空间发展布局。
一核:主要包括牡丹区、市开发区、市高新区和定陶区部分乡镇,重点抓好科技研发、质量检验和中介服务等机构建设,突出抓好休闲旅游、生态保护和人才培训等工程建设,着力抓好牡丹花卉、蔬菜瓜果和商贸物流等基地建设,加快打造区域科技研发、农副产品集散和现代农业示范等中心。
三带:根据地理位置、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现状,引导产业集聚,加快构建黄河故道有机农业带、沿黄河生态种养带、东部高效产业带。黄河故道有机农业带。主要包括单县、曹县、东明县三县南部部分乡镇。重点发展优质粮食、高档林果和有机蔬菜等农产品以及规模养殖、休闲农业等产业,加快打造区域有机农业带。沿黄河生态种养带。主要包括东明县、牡丹区、鄄城县、郓城县的沿黄河乡镇。重点发展水产、畜牧、中药材、林木种苗和观光农业等产业,加快打造区域生态种养带。东部高效产业带。主要包括菏泽与济宁边界以西,郓城县、巨野县、成武县、单县县城连线以东区域。重点发展粮食、棉花、大蒜、家禽、肉牛、肉羊等农牧产品,加快打造区域高效产业带。
五区:围绕综合效益提升、龙头企业培育和产业链条延伸等,加快发展杨木、牡丹、肉鸭、果蔬、芦笋五大特色产业区。
杨木加工区:主要包括郓城县黄安镇、牡丹区胡集镇、鄄城县闫什口镇、巨野县太平镇等。重点是培植杨木加工龙头企业、加快产业聚集、推进产品优化升级,向建筑模板、饰面板材、洁具板材、高档家具等产业链下游延伸,并创建电商交易中心,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管理。
牡丹产业区:主要包括牡丹区牡丹办事处、黄罡镇、小留镇、都司镇、安兴镇等。重点是依托牡丹龙头企业,搞好牡丹新品种培育,扩大油用牡丹种植,强化牡丹旅游线路建设,促进牡丹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打造中国牡丹产业化示范基地。
肉鸭产业区:主要包括单县开发区、东城办事处等。重点是延长肉鸭产业链条、提升产品档次、推进产业化发展,并积极创品牌、增效益,加快形成全国较大的肉鸭孵化、加工、销售中心。
果蔬产业区:主要包括牡丹区沙土镇、安兴镇,巨野县龙固镇,定陶县陈集镇、孟海镇。重点是扩大果蔬企业规模,提升深加工水平,创建产品品牌,增强自营出口能力,加快建成区域果蔬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
芦笋产业区:主要包括曹县青固集镇、苏集镇、孙老家镇,单县高老家乡、郭村镇、高韦庄镇,成武县天宫镇等。重点是扩大芦笋种植规模,开发新产品,打造知名品牌,加快建成中国最大的芦笋生产、加工、出口基地。
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路径选择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菏泽市应结合产业发展基础,根据市场需求导向,从群众生产意愿出发,并突出特色化、专业化、多元化的理念,重点抓好粮食、果蔬、林木、畜牧、水产、牡丹、芦笋、药材、旅游等产业,走绿色、低碳、可持续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之路。
1.粮食产业。坚持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的原则,加快发展粮食生产,完善粮食仓储设施,提高粮食深加工水平,逐步将菏泽市打造成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加工、储运基地。一是重点发展小麦、玉米和马铃薯等有机粮食,稳步发展豆类、谷物和甘薯等优质杂粮,保持粮食品种多样性。积极扩大高产粮田面积,集成推广秸杆还田、生物防治和配方施肥等实用技术,全面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综合水平,力争所有县区达到“吨粮”标准,部分乡镇、村达到“双吨粮”目标。二是在促进食品生产、饲料加工和工业加工协调发展的同时,利用传统食品工业化生产技术和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积极发展冷冻面主食、速食面制品、玉米休闲食品、杂粮方便食品和薯类食品以及变性淀粉、米糠油、胚芽油等深加工产品。同时,加强产品品牌创建,实现效益链条的有效延伸。三是加强粮食交易平台建设,完善粮食综合流通市场和区域交易网点,构建粮食电商交流网络,配套物流交易中心。完善国家粮食储备库功能,进一步提升仓储能力、档次和水平。支持农户、专业合作社自建粮食仓储等设施,并充分利用先进技术,降低粮食贮藏损失率,尽快将菏泽市建成区域粮食集散地。
2.蔬菜产业。坚持突出特色、连片推进、整体提升的原则,扩大优质果蔬生产规模,提升果蔬保鲜加工能力,完善果蔬流通休系,逐步将菏泽市打造成山东省重要的果蔬生产、加工、出口基地。一是重点发展早中熟苹果、黄金桃、日韩梨、镜面柿、木瓜、葡萄、核桃、樱桃等优质果品;突出发展西瓜、大蒜、芸豆、甘兰、山药、洋葱、胡萝卜、罗汉参等优势瓜菜;积极推广果蔬微灌及水肥一体化、立架式整形栽培和营养诊断辅助科学施肥等先进技术;加快形成日光温室、拱圆大棚和中小拱棚配套的设施蔬菜生产体系,着力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果蔬生产基地。二是积极发展果蔬汁、果蔬罐头、脱水果蔬、速冻果蔬、食用菌等加工,培育壮大巨野佳农果蔬、牡丹区佳美果汁和曹县巨鑫源等一批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同时加强从原料生产到加工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建立健全风险监测、生产许可、监督抽查、产品召回、应急处理等监管制度。三是推广应用果蔬贮运保鲜新技术,发展果蔬冷链物流系统;加强果蔬销售“绿色通道”建设,确保新鲜果蔬快速由产地发往销售地点。整合果蔬等产品营销资源,建设一批综合性、区域性农产品物流中心和专业批发市场,并加快搭建现代化果蔬交易平台。
3.林木产业。坚持集中连片、规模经营、科技引领的原则,积极发展林木种植、种苗培育和以桐木、杨木为主的深加工,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管理,将菏泽打造成全国重要的林木生产加工基地。一是突出抓好良种繁育中心、苗木培育技术示范基地和生物质能源树种资源基地建设,引进、选育优良品种,提高种苗质量,加快良种化进程。以路域、水系绿化为框架,以农田林网为主体,以村镇绿化为亮点,实施更新、间伐、抚育等措施,调整树种结构,完善林业生态体系。二是采取先进、成熟、适用的制浆造纸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重点发展高档印刷文化用纸、生活用纸和纸板原纸等产品,推进林、浆、纸一体化发展。围绕杨木、桐木的精深加工,突出发展高档板材、家具和工艺品等产品,并加快建设桐木加工、杨木加工和板材加工等园区。三是在巩固现有国内市场的基础上,鼓励企业大力开拓国外市场,积极拓宽销售范围,加快形成多元化的营销网络体系。重点抓好木材交易市场和电商交易平台建设,力争将菏泽市建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国林产品交易中心。
4.畜牧产业。坚持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增加效益的原则,着力推动畜牧养殖规模化、加工企业园区化、市场设施现化化,尽快将菏泽市打造成山东省重要的畜牧生产加工基地。一是在稳定猪、鸡、鸭养殖数量的基础上,重点发展鲁西黄牛、小尾寒羊和青山羊等特色养殖,突出发展免、貂、狐狸等特色畜禽,加快形成传统养殖和特色养殖有机结合的畜牧养殖体系。引导畜禽养殖主体聚集化发展、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养殖,并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畜禽品种,形成菏泽的品牌。二是利用传统肉制品工程化加工技术和冷链物流技术,发展冷却分割肉,扩大低温肉制品和功能性肉制品产量;利用新型蛋制品生产技术与设备,推动传统蛋制品工业化生产,开发液态蛋、高特性专用蛋粉等新产品;推进乳品新品种开发和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加快形成多样化乳品产品结构;推进皮毛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实现清洁生产,确保皮毛加工行业可持续发展。三是进一步完善高科技产品市场信息网络设施,加快形成功能齐全、设施完备、辐射力强的区域性市场流通体系。引导市、县区、乡镇畜牧技术推广机构,紧紧围绕畜牧养殖、产品加工和经营销售等环节,积极搭建畜牧产品流通平台。
5.水产产业。坚持生态优先、科技引领、持续发展的原则,重点发展南美白对虾、胭脂鱼和甲鱼等优质品种的养殖,同时加大水产品加工和流通力度,努力将菏泽市建成区域水产产业发展高地。一是依托先进的现代育种技术,搞好水产良种供应体系建设,重点抓好水产良种培育场和苗种繁育场建设,并建立渔业资源保护区。加快推进黄河故道生态渔业综合开发、南美白对虾养殖和黄河野生甲鱼基地等项目建设,搞好采煤塌陷区水面的综合利用,如养鱼、养蟹和植藕等。二是以原料产地为依托,实现就地就近加工,并革新罐头、干腌制品以及传统风味制品加工工艺,大力开发鱼干、鱼丸、鱼罐头、鱼火腿肠和莲藕制品等。同时,积极扶持养殖大户和龙头企业,加快形成“渔民+公司+市场”、“种苗基地+渔民”、“饲料+渔民”、“水产品批发市场+渔民”等多种互利联合体。三是引导水产企业开拓销售市场,搭建水产业信息化交易平台,并搞好水产品市场建设,加快形成市、县区、乡镇多层次水产品流通体系。同时,改善水产品流通市场环境,加大水产品宣传力度,积极拓展水产品销售空间。
6.牡丹产业。坚持龙头带园区、园区联基地、基地加农户的原则,重点抓好牡丹种植、加工和销售等环节,培育打造千亿级牡丹产业,努力将菏泽市建成全世界最大的牡丹生产、加工、出口和观赏基地。一是在现有牡丹种植基地的基础上,加快建设国家级专业镇,进一步扩大牡丹种植面积,并推动牡丹种植的区域化、规模化、高效化发展。依托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引导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社,统一提供物资供应、技术指导和产品销售等服务,切实搞好牡丹标准化种植。二是依托尧舜牡丹生物科技、盛华牡丹科技、高科牡丹应用研究所等一批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牡丹籽油、牡丹茶、牡丹酒、牡丹不凋花工艺品等产品,推进牡丹酚、皂甙、黄酮、亚麻酸等有益成份提取工艺深层次研发,引导牡丹产业向医药化工、日用化工、营养保健、食品加工、食用菌类、工艺美术、旅游观光的领域延伸。三是帮助企业完善牡丹产品销售网络,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并利用牡丹文化旅游节、中国林交会和花卉博览会等平台,充分展示牡丹产业发展成果,不断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重点抓好牡丹生产要素交易会馆、牡丹产品交易市场和牡丹特产专卖店建设,并切实搞好牡丹连锁店的布局与建设。
7.芦笋产业。坚持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原则,重点抓好芦笋种植、深加工和销售等环节,努力将菏泽市打造成全国芦笋产业发展高地。一是借助紫山、格林和立兴等龙头企业,积极拓展芦笋种植面积;以建设芦笋生产基地为抓手,引领芦笋向县区延伸。同时,强化田间设施建设,推广现代管理方式,引进优质品种,实行芦笋生产专业化、标准化、科学化,着力提高其产量和质量。二是依托巨鑫源、裕鲁西达和立兴罐头等省级龙头企业,重点抓好芦笋罐头、芦笋饮料和芦笋酒等产品生产;加快建立龙头企业与笋农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联结机制。形成企业化经营格局,提高芦笋综合效益水平。三是在巩固现有德国、法国和西班牙等欧洲国家芦笋销售市场的前提下,加大秘鲁等南美市场的开拓力度。同时,抓好芦笋流通市场项目建设,积极开拓国内新市场,加大营销促进力度,尽快形成多元化的销售网络。搞好芦笋品牌产品培育,着力提高其国内外的知名度和产业化的效益。
8.药材产业。坚持因地制宜、规模种植、科技支撑的原则,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产品加工和市场交易,将菏泽市打造成山东省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加工和集散基地。一是按照统一种植定点、统一供应种苗和统一技术指导等方式,积极发展中药材种植,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重点发展以金银花、红花、丹参、麦冬、党参、栝楼、白芷等为主打药材的良种繁育基地,加快中药材良种繁育推广,确保中药材种质资源的纯正性。并以丹皮、半夏和白芍等为重点,积极推进具有地域特色的优势品牌建设。二是依托山东舜生堂、鲁药制药和舜王城中药科技园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中药膜剂、滴丸和微丸等先进中药剂型,突出发展中药传统饮片、中药超微饮片、中药提取、中药制剂、中药保健等中药产品。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一批规模大、科技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中药材加工企业。三是重点抓好舜王城中药材市场的完善提升,加快打造兼具文化内涵及时代风貌于一体的鄄城现代化中药材商贸城。建设菏泽中药材信息网站,出版发行中药材信息报,广泛搜集中药材最新信息,掌握国内外中药材最新动态,及时发布,以指导菏泽市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
9.旅游产业。坚持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的原则,走“大农业”与“大旅游”有机结合的路子,将菏泽市打造成区域农业旅游发展高地。一是充分发挥菏泽市为“中国牡丹之都”、“戏曲之乡”“书画之乡”“武术之乡”“民间艺术之乡”的优势,结合牡丹观赏园、生态湿地公园和黄河森林公园等景点建设,着力打造一批旅游强乡镇、特色村、农家乐等乡村旅游点,并积极向乡村旅游集群发展。二是结合区域特色文化、生态条件和资源丰度,以特色小镇和地方风情体验为主题,重点打造“牡丹小镇”、“芦笋小镇”“玫瑰小镇”“木瓜小镇”“条编小镇”“森林小镇”等旅游小镇,积极打造“水浒人家”“黄河人家”“鲁艺人家”“湖上人家”“圣地人家”“荷塘人家”等旅游品牌,并搞好养生、观光、度假、体验类特色旅游项目建设,加快形成黄河故道观赏、沿黄河观赏和牡丹观赏等一批菏泽农业旅游主题线路。三是加快引进和培育观赏价值高、营养价值丰富、比较价值突出的农产品新品种,提升名特优农产品的旅游价值。依托现有鲁锦、书画、面塑、藤编、人发、古筝等当地民俗工艺品或标志物,重点开发一批实用、新颖、多样的特色工艺品、纪念品和旅游使用品等。
总之,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具有涉及范围广、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特点,也具有运作周期长、资金投入大、各种困难多的特征。因此,菏泽应树立全局意识、战略意识、创新意识,超前谋化、科学决策、合理布局,并在其过程中突出重点、强化指导、精心实施,切实做到与发展实际相结合、与市场需求相一致、与生态环境相适应,努力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工程做成菏泽市的富民工程、低碳工程、生态工程。
[1]胡东香.关于山东粮食生产的调查与思考[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6(6):17-19.
[2]张德宽.深入推进我省乡村旅游的建议[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6(3):29-31.
[3]张秀森,等.德州市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研究[J].山东宏观经济研究,2013(4):45-49.
[4]吴光炜.加快菏泽牡丹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及其基本方略[J].菏泽学院学报,2015(3):25-29.
[5]齐西鹏.鄄城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调研[J].求实论丛,2015(6):45-47.
[6]菏泽市工商联.关于促进我市冷链物流业发展的调研与建议[J].菏泽发展论坛,2016(1):58-60.
(责任编辑:陈光磊)
An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One Town One Industry, One Village One Product——Taking Heze Shandong as an Example
LIN Yong-jing
(Wanghaotun Township Government, Mudan District of Heze City, Heze Shandong 274000, China)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market demand orientation steady grain income, promoting quality and efficiency and innovation driving, Heze City should optimize agricultural structure, transform the mode of development, improve the degree of organization, adopting measures suiting local conditions to develop planting and breeding industry, agricultural product processing and rural services, and then accelerate the spatial layout construction of One Core, Three Belts and Five Districts to go a green, low-carb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oad of One Town One Industry, One Village One Product.
One Town One Industry; One Village One Product; path choice
1673-2103(2016)04-0028-05
2016-02-25
林永敬(1985-),男,山东菏泽人,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D61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