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李振钧诗歌的独特性

2016-03-15李睿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性灵诗人诗歌

李睿

(安徽大学 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

论李振钧诗歌的独特性

李睿

(安徽大学文学院,安徽合肥230039)

李振钧是清代嘉道时期的文学家。他专力为诗,在诗歌领域取得了较高造诣。他的诗题材多样,众体兼工;沉郁悲凉,富于哲理;艺术精湛,善于创新。其诗既无乾嘉以来以学问为诗的掉书袋之弊,又无性灵派的浅俗之弊,有着很强的感染力,是典型的诗人之诗。

李振钧;清代;诗歌;味灯听叶庐诗草

李振钧(1794-1839)是清代嘉道时期的诗人,他出身于安庆地区的名门望族,道光九年殿试状元,曾官至顺天乡试同考官。他一生命运多舛,22岁时妻子便去世,又久困场屋,九次乡试不举,虽然道光九年36岁时得中状元,但因正直耿介,不合于时,仅充任一同考官,他的学生宝鋆(1807-1891)说他“以言论与时相忤,以困顿终”,“生平落落寡合”,不屑于“世之妙诩圆融,奔走于公卿之门,以弋取富贵”(诗集序),他担任乡试同考官却不肯随俗俯仰而遭到权贵排挤,最后抑郁而终,年仅46岁。李振钧的文学成就主要在于诗歌。道光五年,32岁的李振钧便对诗稿进行整理,大加删汰,名为《味灯庵诗草》,后来改为《味灯听叶庐诗草》,可见其严肃的创作态度。通籍后所作多散佚不全。光绪五年李振钧之孙李德星来到京师以稿本嘱咐宝鋆校勘,光绪十五年宝鋆将其付梓。由于李振钧的诗歌是经过自己严格删选的,故而虽然所存不多(400余首),但却多为经得起推敲的精品。民国徐世昌编纂《晚晴簃诗汇》选录其诗4首,为《小步》《漂母祠》和《检诗稿偶成》(2首)。孙雄《道咸同光四朝诗史》收录其诗五首,分别是《文献祠中红梅》《呈熊松高丈》(4首)。

李振钧在其诗集自序中云:“……然尝论人之为诗,往往存门户之见,夫使李杜在宋不失大家,苏陆生唐,自是初盛。犹之夷高抗行,巢皓峻节,时代虽殊,情性则一,必拘拘于音调格律以求合,是既束缚而又欲其驰骤也。虽然,余何敢言诗哉!潦倒中年,情怀萧索,转不若少时之天真抒写,音律自谐。回首当年之剪翠裁红,忽忽已成往事,古人云情随事迁,感慨系之,良有以夫!”①李振钧:《味灯听叶庐诗草》,清光绪十五年(1889)刻本,北京:北京奥肯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资助印刷。“门户之见”即清代诗坛绵延已久的唐宋诗之争。尊唐者贬宋,尊宋者抑唐,李振钧认为不可取,他论诗唐宋兼取,既学习苏轼、陆游,又推崇杜甫,不拘泥于时代,也不拘泥于格律,崇尚真情的自然流露。

结合诗坛背景,可以进一步了解李振钧诗歌的价值与贡献。清代中期以还,诗歌理论大盛,沈德潜的“格调”说,翁方纲的“肌理”说,袁枚的“性灵”说,各自为阵,至嘉道时期,其影响力仍然存在。严迪昌先生在谈到清代后期诗歌创作时说:“士大夫阶层的心态且不谈,即使处于下层的,包括山野之士也在绵延不断的烽火现实中凄惶失据,旧的习气未能卸脱,新的精神活力尚难获补,从整体上构成飞跃质变之势还需要时间。”②认为这个时期的诗歌并无十分明显的创新。但由于国家运势江河日下,末

②严迪昌:《清诗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第914页。世情怀渐次呈现,诗歌的河流也激荡起无数浪花。与李振钧同时代的龚自珍,诗歌不受格律束缚,刻意求新,时露“狂怪”之气。李振钧的诗则严于格律,精光内敛,既与乾隆以还的学人之诗不同,又与龚自珍的创新相异,独辟蹊径,自成一家面目。在国运衰微、风雨飘摇的背景下,个人身世的不幸更加重了李振钧的心理负担,他的诗独抒性灵,哀婉动人,富于感染力,是典型的诗人之诗。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李振钧诗歌的特点作一些阐述。

一、独抒性灵,众体兼工

李振钧的诗歌涉及写景、行旅、亲情、爱情、悼亡、咏物、送别怀人、酬唱、感怀、题画等方面,不管创作哪类诗,他都重视真挚情感的抒发,独抒性灵。他擅长各种诗体,古近体兼工。

他的写景诗往往突出季节感,善于描摹节候特征,将抒情融入景物的描写中,性灵情思自然流露。如《望雪》:

扶杖上梅岑,居高一整襟。色原空世界,冷欲透人心。璚宇海天阔,瑶枝松竹深。冲寒驴背稳,诗思约谁寻。

写雪后的景色,工于描摹,又不限于描写,气象浑成,境界幽冷,格高韵古。还有一些寄赠友人的写景诗,也能做到情景相生,韵味悠长。如《春雪登楼柬邵充有渊耀茂才》:

步上危楼豁两瞳,冱云冪历酿寒风。春迟湖白山青外,人在梅香雪影中。老树著花喧冻雀,芳泥沾絮戏轻鸿。寄言高卧清吟客,知我登临兴不穷。

写春雪登楼所见,既有颈联那样微观细致的描写,又有颔联的开张格局。

再如《早春》:

风寒料峭卷帘迟,帘外春来客未知。感旧正宜听夜雨,关心又是种花时。烟波何处迷歌舫,野店无人飐酒旗。啼鸟一声芳草碧,曾无归梦况归期。

《清明杂感》:

春旗几样趁风斜,箫管凄清静不哗。翠涨溪流复山色,绿杨城郭间桃花。一杯那酹啼鹃恨,千载同怀宿草嗟。却喜连朝红雨歇,杏帘闲问酒人家。

暗尘随马碾轻车,韶景湖山信足夸。百世松楸初上冢,一堂群屐乍还家。节逢挑菜莺簧滑,路转横桥燕尾叉。话到池生春草句,独怜有客尚天涯。

诗的语言清丽流畅,在写景中融入节序之感、客子飘零之叹,可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李振钧一生常奔走他乡,他在行旅途中作的诗很多,这些行旅诗,有的写景灵动清新,动静相宜,比拟生动贴切,意境清幽。《舟中闻笛寄怀少云兰襟及诸兄弟》中云:“远岫云归星满天,两三渔火出前川。最宜凉月夜闻笛,恰在绿杨阴泊船。”《湖中》中云:“上下舟如叶,高低山似屏。”

再如《夜渡扬子江》:

猎猎蒲帆小小舟,海门深锁古今愁。分明一片春江月,风卷涛声疑是秋。

《夜月登大观亭》:

万里初秋月,中江第一亭。堑深规地险,祠古吊忠灵。云共遥天碧,灯余隔岸青。登高发长啸,疑有蛰龙听。

有的行旅诗也是壮丽开阔、气象雄浑的山水诗。

《西梁山晚眺和友人韵》:

天门两扇射晴晖,暝色苍苍霭翠微。双镇中流排画出,孤帆一片载诗归。横江已断千年锁,擘华常开万古扉。回望翠螺如拥髻,朗吟谁揽谪仙衣。

《望金山》:

耸翠撑天柱,当关扼海门。层楼栖佛密,孤塔出江尊。日落金丸闪,风流玉带存。苍茫隔烟水,灯火又黄昏。

有的行旅诗兼写旅途中的思乡之情,流露出羁旅行役之感。

《黔阳夜泊怀诸兄弟》:

故国一为别,舟居已半年。山城杨柳岸,巷陌荳花天。夜静溪声近,秋空月影圆。何因乡梦少,岑寂不成眠。

《返棹有感》:

满船风雨冷萧萧,万里重携旧酒瓢。红叶乱山藏古寺,夕阳流水下危桥。病中作客诗情减,梦里还家别恨饶。一样秋声秋色好,画楼何处忆吹箫。

《晚过高邮》:

绿杨遥指数归程,湖水连天八月平。两岸人声喧晚市,几行鸦影入荒城。野花篱落孤烟直,衰草祠堂老树横。却忆画船秋泛棹,去年今日不胜情。

这些诗突出了地方的风土人情,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在色彩绚丽、有声有色的画面中,融入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如《晚过高邮》一诗的前四句,展现了高邮的地理环境特点、人情风俗,十分真切生动。

诗人有时在旅途中经过名胜古迹,遂登临怀古,发思古之幽情。如《拜孟庙》《曲阜怀古》《孔子手植桧》等。

《味灯听叶庐诗草》中还有不少亲情诗、送别怀人诗,友朋酬赠诗,都能融情于景,独抒性灵,别具情味。如《舟中夜雨寄内》:

重阳风雨送归艭,欲遣离愁借酒降。半夜潮声孤客枕,一星渔火野人窗。未能学剑羞弹铗,料得停针倦剔红。若问征帆何处泊,石头城下水淙淙。

《送少云归彭泽》:

青青彭泽柳,泛泛皖江船。明月一樽共,空山短榻连。相逢如旧识,此别又何年。努力千秋业,天涯各慎旃。

李振钧的悼亡诗也颇值得注意。李振钧22岁时,妻子汪正珠去世,《结肠集》有《悼亡四首》,为悼念亡妻之作,缠绵悱恻,感人肺腑。

年年泪向诗中洒,恶谶谁知竟属卿。情海及时惊一变,神山此去了三生。遣函犹道将归速,灵药终难与命争。最是回肠不堪忆,飘风零雨落花声。

矜庄守礼耐沉疴,熨体坚辞妪抚摩。六载人如春梦短,一生病比乱山多。衾严石迸嶙峋笋,喘息丝悬宛转梭。若使永眠仍负痛,扶擎反侧托伊何。

夫婿封侯会有期,更期早岁勖燃藜。如何荆布身难待,未必珈笄福不齐。梦幻迷离归大觉,死生契阔付柔嘶。伤哉最是喃喃句,痛想高年掩泪题。

搴幔临歧赋柳枝,两情都合不言知。那期卫女思归日,是与萧郎永别时。黄土未浇和血酒,青灯且补断肠诗。莫疑万里魂无梦,昨夜春林叫子规。

一片挚情,无意于工而自工,与潘岳的《悼亡》诗、元稹的《遣悲怀》相比,也未为逊色。“六载人如春梦短,一生病比乱山多”,意外的宽对、新奇的比喻中包含着深哀沉痛,令人唏嘘。“莫疑万里魂无梦,昨夜春林叫子规”,通过时空的对比,将无法释怀的悲恸和盘托出,洵为至情至性之作。

除了悼念亡妻的诗之外,《哭汪奂之》悼念其挚友、姐夫汪奂之,写其一生的主要事迹,突出本人特点,有一定的叙事性。“落花流水绵绵恨,南浦东风渺渺心”,“月下眉痕抛画笔,风前弰影挂弓衣”,“青灯此夜千行泪,宿草他年数尺坟”,语言洗练,沉郁顿挫,不求工而自工。此外,《挽刘香芸夫子》《挽廉访兄十首》悼念恩师刘香芸、族兄李振翥,历数与二人的交往,叙事与抒情相结合,感情深挚,令人动容。

李振钧还善于描写女性,如《美人十八首》组诗写侠女、船女、歌女、拜月的女子、花下的女子、灯下女子、帘下女子等各类女性,描写生动,风格清绮。他还有一些萧散自然的诗,如《小园落成》,有陶渊明田园诗的风味,自然清新,勾画出一幅幅有声有色的田园风光,绝无以学问为诗的掉书袋之弊。

李振钧还有一些诗针砭现实,关注民生疾苦,抨击统治者搜刮民脂民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至定远县》中写到:“后房厌罗绮,贫女抽弱线。犹然竭脂膏,未足奉欢宴。供亿偶弗遑,豪吏肆呵谴。”他晚年还较多地创作题画诗,如《题赵子固水仙真迹》:“断雨零烟水一涯,鲛宫空忆旧儿家。让他金屋要琼珮,不作同心姊妹花。”

李振钧博采众长,对李白杜甫苏轼陆游都有学习借鉴,不囿于一家。他的诗众体兼工,古近体兼擅,古体诗沉雄豪放,如《江中望九华山》为长篇七言歌行,笔力劲挺;《黄鹤楼寄怀汪氏兄弟》抒发怀才不遇之感:“……男儿未具封侯骨,埋首禅巢复诗窟。题诗空忆鹤千年,点石难酬金十笏。明珠荆璞人不识,古月好花那抛得。浮趋七尺蒿与蓬,酒怀空吸春江色。……”淋漓顿挫,神采飞扬。另外他有一首骚体诗悼念亡妻,共七章,颇有感染力。不过,李振钧更偏爱近体诗,其近体的数量多,成就高。他的七律风华流丽,五律气象浑厚,各具风神。除了律诗与绝句之外,李振钧还创作了七言排律。例如《赋得白白江鱼入馔来》为赋得体的七言二十韵的排律,还有组诗《七夕月》《七夕云》《七夕雨》《七夕河》,为七言八韵的排律。

李振钧诗歌的独抒性灵与袁枚有一定的渊源。他的《检诗稿偶成》(二首之一)云:

假我少年悦性灵,候虫时鸟发新声。渐知阅世黄粱熟,未肯饶人白发生。气偶不平缘咏史,过犹可恕为多情。粗才敢问千秋事,也向旗亭浪得名。

他关注的是“悦性灵”,诗歌是性情情感的自然流露,犹如“候虫时鸟发新声”。“情性”、“性灵”等概念正来自袁枚,袁枚提倡性灵说,认为诗歌不应表现政治、学问,而要表现个人情感生活。由此可见李振钧诗歌与袁枚性灵诗风的内在关联,但因命途偃蹇,他的诗除了描写山水优游之乐、女性美之外,其题材更广,情感更深。与性灵派对人生所持的赏玩态度相比,更具有生命的厚度。

二、沉郁悲凉,富于哲理

李振钧的诗善于表现人生的各个方面,含蓄深沉,在悲凉中寓沉郁之思,时有哲思流露,有着对世态人心的思考,对人生世相的感悟。诗人的灵心慧性很早就在诗中展现,作于十八九岁时的《小步》与《扫雪》,似乎隐隐地预示了其一生的命运:

《小步》:

黄叶不可扫,白云不可攀。落叶与飞云,诗意参其间。穷阨易降辱,显达忘辛艰。幻梦觉者谁,翛然见寒山。世外独俯仰,桑亩歌闲闲。日暮天容低,曳杖归故关。

《扫雪》:

落花飞不尽,片片上阑干。奇夜月魂断,新痕风力残。身虽全洁白,世不耐高寒。那似香尘软,墙阴拥帚看。

诗人早期的诗中,已经透露出一种狷介之情、荒寒之意。《小步》一诗,在普通的落叶与飞云中,看出诗意的渗透,别具慧心。对“穷阨易降辱,显达忘辛艰”,是对人生世相的彻悟,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幻梦觉者谁,翛然见寒山”,是繁华落尽后的返璞归真;“世外独俯仰,桑亩歌闲闲。日暮天容低,曳杖归故关”,既有着陶渊明田园诗的恬淡与喜悦,也有独自俯仰世外的耿直与寂寞自守。《扫雪》中“身虽全洁白,世不耐高寒”之语为点睛之笔,在对雪的吟咏中流露出孤高自许之情,与东坡“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境界相似。

在屡试不第之后,诗人深感世道艰难,故多写世态人心、身世之感,充满抑郁不平之气。如《叠前韵寄振之》:

也如郊岛两诗囚,吟袂同悲宋玉秋。好丑随人初嫁女,盛衰阅世旧封侯。多才自古难青眼,好友于今渐白头。万事若能如我意,大河亦应向西流。

波翻沧海总无惊,去住身如一叶轻。红豆几人犹问卜,青山到处可题名。久虚阆苑看花约,空负瑤阶望月情。莫道持螯堪共醉,满天风露是秋声。

这些作于落第之后的诗沉郁悲凉,对世道人心有所批判,能增加我们对清代文人心态的了解与认识。又如《红叶》一诗:

莫道霜林锦不如,白云深处晚停车。春花犹淡秋逾老,寒气将凝热易除。万古繁华终是幻,一年生意更无余。有人独立斜阳外,指点残红返太虚。

“万古繁华终是幻,一年生意更无余”,流露出万缘俱空的末世情怀,寄慨深沉。它象征着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命运,试图有所作为、建功立业,但一切终于落空,只能如红叶一般,在短暂的绚烂之后无奈地老去。

再如《夜坐感怀》:

湖海元龙气未平,匣中长剑动寒星。入时羞问眉深浅,阅世能为眼白青。漫以读书删赵括,每缘嗜酒奠刘伶。明知瑁璪终无益,一曲高歌一涕零。

平生不愿受人怜,醒亦狂痴醉亦颠。山木不材偏得地,纸鸢何力竟冲天。名缰能勒追风马,文海难撑水上船。寄语王孙归及早,碧波芳草自年年。

李振钧的弟子宝鋆言其“性傲岸不羁,语言憨直,不合于时”,难以改变的正直耿介更加重了诗人怀才不遇的郁愤、对世道不公的感慨,“山木不材偏得地,纸鸢何力竟冲天”,化用西晋左思《咏史诗》中的“离离涧底松,郁郁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可谓是大声疾呼,将一腔郁愤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值得注意的是,李振钧的诗并非如寒虫哀号,其在沉郁悲凉中往往蕴含哲理,耐人寻味,情味隽永。他在落第失意时写的诗并不是一味发牢骚,而是放眼历史的长河以自我宽慰,不计较一时的功名利禄,去追求永恒的价值。如《感怀》:

荏苒流光去莫追,潘郎今已鬓成丝。得原非福失犹幸,壮不如人老可知。一代风流能有几,千秋事业未为迟。文中飞将诗中史,俯首眉山进一卮。

得与失从来没有定据,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何况俗世的飞黄腾达只带来个人生前的利益,文章学问,才是千秋不朽的名山事业,何必舍本逐末呢?诗人以先贤东坡作为自己的动力,获得了内心的宁静,对人生的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再如“无多知己余青眼,未可逢人太热肠。好月肯教容易满,名花不作等闲香”,是诗人对人生缺憾的认识。能够青眼相待的知己寥寥无几,古道热肠未必被人理解。面对不完满的人生,是怨天尤人?还是自怨自艾?诗人没有直接给出答案应该怎样生活,但他告诉我们,遗憾是不可避免的,它使我们的人生更丰富,更值得回味。月亮缺时多圆时少,所以人们才会珍惜满月;名贵的花儿不轻易开放,人们却因此更看重它。

在《醉里》一诗中,诗人集中表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与志趣信仰:

踪犹萍梗性同鸥,入世难忘旧酒楼。醉里不知身是客,夜深惟觉气如秋。云山漫绕蕉中鹿,鞭策真惭稷下牛。最爱多情清净水,不因河曲强回头。

首联说自己本性散淡,尽管做入世之事,但心志并不在此。颔联化用李后主的“梦里不知身是客”,写自己人生境遇的不如意,时常感觉到秋意袭人。颈联上句用《列子》中蕉下鹿的典故,表现人生如梦幻般无常;下句说用于祭祀的牛,即使再鞭策,也无法走远,表现人生的困窘与无奈。结尾说自己正直清高的秉性不会改变,就像清净的水流,即使在曲折的河床中,也只会往前流淌,不会回头。诗人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表达他的人生追求与信仰,颇具哲理,意蕴深厚。

诗歌写得优美为第一层次,感人为第二层次,富于哲理为第三层次。诗人以其灵心慧性参悟人生世相,表达哲理的感悟,给人以启迪,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说,是“最高灵境的启示”①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89页。。古往今来,这样的诗人并不多见。由此看来,李振钧的诗歌确实有其不可磨灭的价值。

三、艺术精湛,善于创新

李振钧的诗艺术精湛。其诗对仗精工,句式灵活,反映出深厚的语言功底,这在他的七律中尤为突出,试看以下诗句:

渭水新涵波影活,湘妃旧渍泪痕香。(《新篁用元人韵》)

白发渐生惟有醉,青袍将敝不宜秋。(《秋归志感》)

感旧正宜听夜雨,关心又是种花时。(《早春》)

节逢挑菜莺簧滑,路转横桥燕尾叉。(《清明杂感》)

十年惯作秋风客,万事真如春梦婆。(《九松亭感旧》)

这些句子经过反复推敲,对仗工整,且富于变化,用字精确传神,令人把玩不已。

其七律的句式十分灵活多变,除了常见的二二三、二二二一、二二一二式之外,还有一一二二一或一一二一二句式,如“声来渔火愁眠处,诗记枫桥夜泊时”,“春迟湖白山青外,人在梅香雪影中”,“影共霜花浮水国,信先春草到边关”。打破了一般七律的写法,在第一个字后停顿,节奏铿锵有力,耐人寻味。

李振钧的诗歌善于描写,语言警策,带给人美的享受。诗人不仅善于“看”,还善于“听”,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对诗人来说都是美妙的天籁之音。李振钧有一组《舟行纪闻杂咏》,模写各种声音,其小序云:“……昔苏洵谓静观者,能见微而知著。余则谓静听者,能取影而绘声。夫水,动物也,舟,动机也,声,又动象也。群动而以一静息之,则非动于物,动于心,而皆动以天也。噫!是亦可以见道矣。”哲思盎然,耐人咀嚼。有风声、水声、雪声、樯声、篙声、橹声、柝声、钟声、雁声、鼠声、棹歌声、梦呓声,将诗人在舟行之时的听觉感受细致地摹写出来,十分传神。对这么多声音进行描写,各具特色,不相重复,非深于诗者不能为。

《篙声》:

片片桃花涨未平,抽来篷背一声声。乍横浅水兼风妒,欲上危滩与石争。新绿点开波不定,昏黄击破月初明。要知努力竿头进,著手须于稳处撑。

《橹声》:

一声欸乃有清音,遥指花开荡碧浔。几曲漩涡回水面,两枝柔影破波心。折腰往复惊鸿舞,随手咿呀去雁沉。记得吴侬飞画桨,趁潮摇入绿杨阴。

《柝声》:

非笳非角韵参差,数尽更筹曙色迟。月黑关山才入梦,灯昏风雨未成诗。凄凉三峡羁迁客,哀怨孤篷泣病嫠。苦忆西陲兵未戟,连营刁斗戒严时。

《钟声》:

打向霜天到水湄,南朝古寺有遗碑。声来渔火愁眠处,诗记枫桥夜泊时。花外愔愔随画角,风前隐隐逗灵旗。劳人正作还家梦,闲不如僧鬓欲丝。

《雁声》:

横斜几阵有无间,嘹唳西风去复还。影共霜花浮水国,信先春草到边关。宾能排字书偏杳,奴为支更梦不闲。最是泊船当夜月,一声惊起荻芦湾。

这组诗句式灵活多变,用典贴切,巧妙地化用前人诗句,情辞兼胜。《柝声》一诗先用比较的手法烘托柝声的韵味与特点。颔联渲染一种凄凉的氛围,颈联摹写迁客与病嫠的哀怨,从侧面写柝声。尾联写柝声在军营中响起时带来的苍凉况味,进一步加深情感,诗歌更具有纵深感。

深于用典,工于言情,也是李振钧诗艺术精湛的表现之一。他久困科场,高才晚遇,故而常有托物言志的兴寄之作。如《伤马》前的小序云:“……彼洼渥之骏,遭时不偶,局促辕下,曾不得仰首一嘶鸣者何限,若马者,死无憾矣。”其四云:“珊鞭丝鞚帽檐斜,笑过胡姬卖酒家。古驿春深迷碧草,香尘风软落桃花。魂随白帝嘶残月,梦入乌孙咽晚笳。便作绕朝还赠策,也应肠断美人车。”其五云:“脱却人间玉勒羁,驷星中夜坠天陲。岂无伏枥志千里,空有来媒歌贰师。青眼几曾惊伯乐,乌江不独痛虞姬。小奚指与前山路,落叶西风一敝帷。”

由马的遭遇联想到自己的身世,在伤马中融入身世之感,其实不仅是感伤自我,也是对当时文人的命运进行慨叹。诗中用了与马相关的一系列典故,刘备的坐骑的卢马,乌孙国的良马,汉代贰师将军李广利的马,伯乐青睐的千里马,项羽骑的乌骓马,以这些良马的命运来烘托自己失去爱马的悲哀,既深化了主题,又增强了诗歌的历史感。

李振钧还善于在诗歌形式上进行创新。他创作了两首禁体诗——《次少青弟咏菊韵用禁体》,禁体又叫“白战体”,是创作手法上的创新,为宋代欧阳修等人开创。对于那些司空见惯的主题,诗人有意避开常用的字词,以求不落俗套,推陈出新。②参看程千帆,莫砺锋,张宏生:《被开拓的诗世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103页。一般来说,咏菊花或表达悲秋之情,或赞扬其高洁的品格,具有象征意义。李振钧的咏菊诗则打破常规,其一中云:“开残尚有凌云势,归去原非失意人。除却岭梅芳信动,更无如此十分春。”烘托菊花之精神意志,毫无悲秋之感。认为秋菊可以与梅花相比,充满了盎然春意。在立意上不同凡俗,别具一格。其二云:“亭亭风露涧之滨,低亚高搴结阵匀。隔巷别开三径曲,晚香又斗一年新。腰何曾折矜元亮,粉却嫌污薄太真。洗尽繁华偏色相,撑将傲骨转丰神。夕阳村落支筇处,微雨山城压帽辰。老圃移兼初冻蝶,短篱阑住软红尘。狂奴故态无如酒,隐士交情仅若人。自惜瘦生还惜尔,不宜春亦不伤春。”诗人遗貌取神,突出菊花的风骨神采,描绘其生长环境,最后由花及人,结句“不宜春亦不伤春”,极富人生哲理,发前人所未发。菊花不在春日的艳阳天开放,但自有春花不及之处,它并不感叹生不逢时。诗人藉以象征自己秉性正直、不随时流,虽不获荣宠,但并不因此自怨自艾,在清高之中自有一份从容洒脱。诗在语言、意境都戛戛独造,令人耳目一新。

总之,李振钧生于望族却多寒士之感、处于末世仍多淑世之思,他不如同时代的龚自珍那样思想敏锐、洞察世态,却在困境中自有一份坚守。其《味灯听叶庐诗草》有着较高的造诣,在清代诗坛独树一帜。乾嘉以还,学人之诗大盛,持格调说、肌理说的诗学家虽言有可采,但其创作感染力不够;袁枚强调性灵的抒发,但其诗有时流连光景,意蕴不深,甚至失之俚俗。李振钧的诗感情真挚,独抒性灵,含蓄深沉,古雅大气,是典型的诗人之诗,既无以学问为诗的掉书袋之弊,亦无性灵派的浅俗。然而,由于他与诗坛名家交往酬唱不多,未进入主流文化圈,加上年寿不永,在当时的诗坛影响不大,身后的知名度也有限。不过,我们应该从创作实绩出发,充分肯定其诗歌的价值。正如广袤的星空里,除了最璀璨的几颗之外,还有无数星辰一同点亮夜空,它们发出的光芒,虽不十分耀眼,却是恒久的。

Uniqueness of Li Zhenjun's poetry

LI Rui

Li Zhenjun,a man of letters in the period of Emperor Jia Qing and Emperor Dao Guang,specialized in poetry,and achieved high attainments in the field of poetry.His poetry varied in theme with many styles,depressing and sad,but philosophical,artistically excellent,and innovative.His poetry was typically the poetry of poets with a strong appeal as it abandoned the malpractice of using poetry to show off the poet's literary talent and the shallowness and vulgarity of those poets from the Xingling school.

Li Zhenjun;Qing Dynasty;poetry;Wei Deng Ting Ye Lu Shi Cao

I206.5

A

1009-9530(2016)04-0015-06

2016-05-09

李睿(1976-),男,安徽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

猜你喜欢

性灵诗人诗歌
诗歌不除外
博雅文学社:抒性灵之真情,写人生之华章
杂说书家之性灵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诗歌岛·八面来风
关注性情 求新求变——浅论袁枚的“性灵说”
诗人与花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