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北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2016-03-15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淮北保障措施发展模式

赵 平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就业处,安徽 淮北 235000)



·教育研究·

淮北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赵平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就业处,安徽 淮北235000)

摘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鉴于各地情况的不同,运作模式也有所区别。淮北市位于安徽的最北部,有其独特的区位环境和发展模式,其职业教育的发展尤其凸显淮北特色。本文在对淮北市三区一县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调研基础上,论证淮北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的客观必要性,重点探讨淮北职教集团的发展模式和保障措施。

关键词:淮北;职业教育集团;发展模式;保障措施;探讨

我国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的实践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安徽省于2006年6月初发布《安徽省教育厅关于组建职教集团的若干意见》,提出“具有较强实力的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或高职院校”可以牵头组建职教集团。组建职教集团能够促进职业教育向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发展,是新形势下职业学校发展的重要助推器。正因为如此,淮北市在2008年12月至2009年11月先后成立了淮北机电职教集团(由淮北工业学校牵头)、淮北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由淮北第二高级职业中学牵头)和淮北现代农业技术职教集团(由濉溪县职业教育中心牵头),率先进行实践探索。淮北职教集团建设的理论来源于实践,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一、成立淮北职教集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淮北市职业教育有着良好的基础,基本形成政府主导、行业管理引导、企业市场化参与、职业教育院校和社会力量相对集聚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现有高等职业教育学校两个: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淮北矿业职业技术学院,骨干中等职业教育学校8所:淮北煤电技师学院(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濉溪县职业教育中心(国家示范)、淮北工业学校(国家级重点)、淮北市二职高(国家级重点)、淮北卫生学校(国家级重点)、淮北师范学校(省示范)、淮北艺术学校(省示范)、烈山区职教中心(省示范)、淮北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杜集区职教中心等。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淮北职业教育在全市享有一定的知名度,教育教学教研和人才培养质量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为淮北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技能人才支撑。

然而,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淮北职业教育还不够均衡,有待创新。例如:教育资源及学校区域间发展极不平衡;职教院校的产品供给和经济社会对职业教育需求之间的不均衡;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的不均衡;政府、行业、企业大力推动校校、校企间积极对接全面合作的机制体制和力度的不均衡;在中高职衔接、学历直通车、专业共建、师资设备资源共享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校企一体化办学、紧贴淮北产业转型升级、产教研融合的模式需要进一步创新等。

整合淮北职业教育资源,积极探索集团化、区域性、集约化、连锁化合作办学的新途径迫在眉睫。鉴于此,淮北市委市政府提出由市政府搭台、市教育局牵头、以区域办学为载体,以两所高职院校和淮北中等职业教育集团为龙头,以淮北职教园区为平台,以企业行业为依托,以校校、校企一体化办学为方向,以中高职衔接、3+2+2学历直通、专业共建、师资设备资源共享、管理对接为纽带,以聚集优质教学资源和校企合作为重点,吸收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参与共建应用型本科,全市职教范围内组建安徽省淮北现代职教集团。这样可以充分发挥职业技术院校、政府职能部门、企事业相关单位、各行业协会自身的优势,深入开展灵活多样的校校、校企合作项目,逐步实现淮北市“大职教”战略构思;同时,拓宽淮北市职业教育集团各成员单位的发展空间,提高职业教育的服务功能,促进精致淮北建设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本专科人才的迫切需求,维护职业教育和劳动力市场的稳定;能够促进职业院校在招生就业、教学管理、实习实训、校园文化、后勤服务等建设上一个新台阶,更好地服务淮北地方经济发展,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做优做强淮北职业教育品牌;还能够加强集团内部的交流与合作,促进资源的集成和共享、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办学、经营和服务社会的综合效益。

二、淮北职业教育集团的模式探索

作为城市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的助推器,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广泛促进就业创业的摇篮。目前,淮北市正全力推进大投入、大招商、大建设、大发展,打造“精致淮北”,对人力资源的多样化需求比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职业教育在转型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更加凸显,构建淮北职教大平台的时机已趋于成熟,符合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职教发展规律。我们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树立大职教”的理念,打破区域限制,加强城乡、行业、校企之间的全方位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实现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院校与企业之间良性互动、合作共赢的良好格局,为淮北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构建淮北职业教育集团做铺垫。

(一)统筹规划。整合职教资源,组建区域性中高职一体化办学的职教集团,事关全局、事关长远,必须统筹安排科学规划使职教集团名副其实,充分发挥好叠加效应。职教集团以“政府引导、资源共享、连锁办学、优势互补、校校对接、校企融合、区域整合、共谋发展”[1]为原则,构建生源链、专业链、培养链、产业链、师资链、信息链、成果链,搭建校际联合、校企联合的载体,建立中高等职业院校间、职业教育与企业行业间在人才、信息、资源、培养等方面的互动联结、合作机制,创新淮北职业教育办学和管理体制的新模式,努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造精致淮北职业教育。具体实践是:在市政府主导下,经过市教育局、职教局等相关部门的配合,淮北工业学校、淮北市二职高、淮北师范学校和淮北艺术学校已经强强联合四校合并,统称“淮北工业学校”,统一管理,统筹发展,并入驻淮北职教园区,实现了学校发展质的飞跃。

(二)创新管理机制。安徽省淮北职业教育集团在市职业教育委员会的组织领导和协调下实施合作办学,在市教育局、市财政、市人社、市经贸委等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开展工作。政府层面成立职教集团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指导集团健全完善统一调度、协调有力、运转高效的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积极营造社会各界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职业教育集团实行会员理事会制度,由各单位会员共同组成。职教集团设理事大会、常务理事会和秘书处等若干机构。理事大会是职教集团最高权力机构,常务理事会是理事大会的具体执行机构,在理事大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秘书处设在淮北市教育局,是集团的常设机构,具体负责集团的日常事务,并牵头制定《淮北职教集团章程》、集团成员单位工作考核方案,建立并完善激励机制,促进集团工作健康发展。

(三)中高职衔接。推进中高职协调发展,是在现有职业教育体系和制度基础上,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头戏。中高职衔接的核心任务就是推进中高职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与教材、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招生制度、评价机制、教师培养、行业指导、集团化办学等十个方面的衔接。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淮北矿业职业技术学院与中职学校实行3+2模式办学,将高职的入学考试与中职的教学、证书、技能竞赛等成绩结合起来,完善高职院校对接中职的招生制度、保送制度。积极和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合作开展应用型本科层次教育,实行3+2+2模式培养,实现学制的衔接、入学考试制度上衔接、培养模式和专业建设及设备信息资源管理理念等方面的衔接,形成基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级职业教育的连续性,从而架通中职人才培养的专科、本科层次的立交桥。以淮北市中等职业教育集团为龙头、以现有的淮北机电、淮北现代服务业、淮北现代农业三个市级职教集团为基础平台,各中职学校实现八统一,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推动校企产教研一体化办学和深层次合作,实现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从根本上解决二者“两张皮、相脱离、不适应”[2]的问题,提升全市职业教育整体水平,为精致淮北经济提供优质人力资源支撑。

(四)专业及课程衔接。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建设精致淮北有要求,全面对接淮北六大主导产业的发展要求,从适应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出发设置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是中等职教专业设置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宽,中等职教专业的培养是高职的基础和平台,使两个层次的职业教育在专业衔接起来,改变中职教育的“终结性”。系统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探讨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共同制定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适应学生渐进性学习和终身教育的需要,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分段成才的同时,保证人才培养一体贯通,避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实训资源浪费。

(五)教学培养过程衔接。统一制定专业计划、统一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统一制定教学标准、统一制定考试考核评价标准,通过学分制、技能证书等级考核制等,在学习内容递进、学习环节设计、学习环境和手段选择、考核考评方式改革、学分银行建设等方面相互衔接。采用职业功能模块结构,按照不同专业对应职业能力结构的要求,通过模块知识构架来确定各层次教学内容的结合点,以避免不同层次的低水平重复教育。具体实践模式是:在每年的年底,由是教育局、经信委、财政局和人社局共同牵头举办全市的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深化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技能水平,规范技能证书考核制度。

(六)师资及设备设施的共享。从共享资源、统一培养标准、实训实习融合和共建实训中心的角度出发,以专业为纽带,全市范围内职教设备设施共享,既发挥骨干院校的引领带动作用,又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更实现产教研一体化办学。打破单位利益局限,在衔接协调的平台上建立实训基地共享机制,充分地发挥有限资源的效益。根据“专业跟着产业走、设备跟着专业走、师资跟着设备走、人才培养跟着师资走”[3]的原则,建立集团内部人才交流制度,建立全市职业教育专业师资资源库、实习指导教师资源库、特聘兼职教师资源库,实行无校籍管理,全市一盘棋,全市职教师资统一管理、调配,最大程度地实现共享、示范、引领、带动的作用。在职教集团框架下,整合中高职课程教学和各种学习、训练资源,开发虚拟学习空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设进阶式学习资源库,构建职业教育共享资源库。[4]积极开展职教集团学术讲座、科技活动和业务竞赛活动等。

(七)组建全市范围内的专业建设委员会、校企合作委员会。按照专业类别组建全市范围内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按人才培养的标准出发组建校企合作委员会,两委员会在职教集团框架下开展工作。共同研究专业建设、合作对接、人才培养、产学研等重大问题,进一步深化职教集团的内涵建设,促进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密切联系与深度合作,促进职业院校间的深度融合,推动淮北职业教育体制机制的创新,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提升服务精致淮北建设和六大主导产业升级的能力。

(八)强化服务职能。组建淮北职业教育集团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全市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和建设精致淮北的能力,为此,职教集团要围绕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出发,充分发挥集团办学的教育资源、教学资源、生产资源、研发资源、信息资源、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开展专业对接产业、产教研一体研究建设及研学相辅项目平台、培学相融行业平台、工学结合专业平台、校企联动社会平台的建设,积极为政府产业建设、经济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提供服务。组建集团网站,建立全市技能人才需求及毕业生信息平台、品牌专业平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信息平台交流系统,国家、省、市有关产业、行业政策发布平台,集团内院校、企业行业单位改革创新的信息交流平台。

三、成立淮北职教集团的保障措施

采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是为了实现共享职业教育资源、优化结构和拓展功能的过程,也有利于形成统一的职业教育服务市场。

(一)政策与经费支持。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各大中型企业、全市五个开发区要大力支持淮北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在政策、经费、教育资源引进、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学校内涵建设和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等方面给予扶持。建立多渠道融资平台,保证集团发展的资金需求。根据经济发展对技能紧缺人才培养的需要,对职教集团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训、教材开发等工作经费给予必要的支持。对国家拨付事业经费和企业办的职业院校自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参加职业教育集团、承担相应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任务的企业享受政府税收减免政策,同时可申请财政专项资金用于实习学生和单位员工的技能培训。

(二)严格落实劳动准入政策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大力推行劳动预备制度,严格执行“先培训、再上岗就业”的规定,落实就业准入制度。规范和引导职业教育集团校企合作培养的技能人才直接取证和上岗,要求企业用工必须经职业院校培训并取得技能等级证后方可进入企业就业。

(三)建立和完善相关科技扶持政策。在教育科研项目和技术应用性科研项目方面,重点支持职教集团成员单位,利用校企紧密合作的优势开展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和规律的研究,开展企业先进生产技术研发和技术改造项目研究,促进产教研。

(四)建立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工作考评激励和奖励制度。市政府每年对职教集团工作进行考核,对支持发展职教集团贡献较大、成绩突出的成员单位进行表彰和奖励。

(五)畅通校企专业人才互聘渠道。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文件,不断优化职业院校人力资源配置,完善专业师资库、兼职教师库,加强校企业双挂力度,积极推进院校专业课教师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锻炼的力度,市财政设立专项培训经费用于职业院校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形成校企双方专业人才培养、合理流动的良性机制。

总之,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多种经济主体的组合,其运行模式与管理制度需要经过各方协调达成共识;市场是其发展的风向标和导航仪,先进的办学理念与科学的培养模式等都需要随市场变化而作出相应的调整。正因为如此,组建淮北职业教育集团需要与市场的发展密切联系,也离不开相关行政部门的引导与支持,政府更应建立、完善系统的政策与制度,以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甘光生,张俊峰.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中的政策保障作用探析:基于安徽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现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4(4).

[2]鲁雁飞,张文,刘信波.国内外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比较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1).

[3]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安徽省职教集团建设与发展[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

[4]辛浩,李玲玲.职教集团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体系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

责任编辑:何玉付

收稿日期:2015-04-20

基金项目:本文系淮北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 “淮北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研究” (编号:2013rwskxm-01)和淮北职业技术学院重点教学研究课题“加强实习就业质量建设,构建淮北职教大平台研究” (编号:2013jxyjxm-03)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赵平(1974-),男,安徽颍上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创业培训咨询、职业教育集团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275(2016)04-0035-03

猜你喜欢

淮北保障措施发展模式
南朝宋齐的河济淮北诸戍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保障措施研究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浅谈在校大学生兼职权益侵权现象
淮北 去产能的黑色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