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院校开展海洋观教育的意义和实现途径
2016-03-15陈钊
陈钊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武汉 430050)
航海院校开展海洋观教育的意义和实现途径
陈钊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武汉430050)
摘要:从历史、现实、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的多维度,分析在航海院校开展海洋观教育的必要性,探讨实现海洋观教育的有效途径:确定课程标准,编制相关教材;纳入培养方案,开展教学评价;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成效。
关键词:航海院校;海洋观教育;培养方案;课程标准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我国海洋发展的战略目标:“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海洋强国是指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要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要加大投入,充分开发和利用海洋,有效管控与保护海洋,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另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使国民增强海洋意识,树立正确的海洋观。航海院校所开设的主干专业是围绕海洋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的内容展开的,航海类学生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力量,在航海院校系统开展海洋观教育无疑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一、开展海洋观教育的必要性
1.国民海洋意识亟待提高
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局限,我国更注重土地资源而忽略海洋资源,海洋意识几乎空白。近代,在环境、经济、文化、安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制约下,在闭关锁国政策和封闭自守意识支配下,错误的海洋观导致我国屈辱的近代历史。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国家建立在一穷二白基础之上,没有实力充分利用和有效管控我国的海域及岛礁,海洋发展在半个多世纪中处于半休眠状态,海洋观教育也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大多数国民对海洋的认知匮乏,对海洋基本知识缺少全面了解。即使进入21世纪的今天,在许多国人心中海洋意识并不鲜明,对海洋的关注度不高,了解也不全面。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造成我国长期以来缺乏系统而全面的全民族海洋意识教育的现状。
2.地理环境决定国民必须重视海洋
我国不仅是陆地大国,有96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同时也是海洋大国,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海和台湾以东海区,海区总面积达480万平方千米。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国家管辖海域划分的规定,应划归我国管辖的海区也超过300万平方千米,约相当我国陆地面积的1/3。但今天,我国海洋国土正受到周边一些国家的蚕食侵占,海洋权益面临严重的威胁和挑战。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加大对海洋事业的投入,建设一支强大的海上管控队伍,确保自身的国土和海洋权益不受侵害,同时开展海洋观教育,唤醒国人保卫海疆的意识就显得十分迫切。
3.民族复兴呼唤海洋强国意识
综观世界历史,海洋意识可以说是濒海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走向强盛的思想基础与实践先导。古希腊海军将领狄米斯托克利提出“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控制一切”,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提出“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控制世界”。近代美国战略家马汉第一个系统阐述了“海权”理论,他提出凭借海洋或利用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即是海权。他认为海权对于世界历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控制海洋,特别是在与国家利益和贸易有关的主要交通线上控制海洋,是国家强盛和繁荣的物质因素中的首要因素。“海权论”思想的产生,使控制海洋称霸全球的海权思想日趋完善。从古希腊、古罗马海军先后称霸地中海,到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美国海上霸主地位的先后确立,无不证明海洋意识强烈的国家在世界历史舞台上的地位,事实也证明,近现代世界上的霸主国家都是海洋强国。反观“郑和下西洋”后的中国,因为缺乏海洋意识,而被海洋列强任意欺辱。可见,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树立国民正确的海洋观,增强全民族的海洋强国意识是必然选择。
4.经济发展需要海洋资源支撑
海洋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和其他生物诞生的摇篮,海洋为地球生物提供了生存的自然环境,也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各种生物资源、矿物资源、可再生资源储量丰富而巨大。加之全球经济贸易主要借助于海运,海洋成为支持人类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各国强化海权,开发利用海洋日趋高涨, 跨入新世纪后,海洋作为综合性战略空间,已成为世界各国纷纷抢占的战略制高点。作为一个新兴经济大国,中国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有海洋资源的支撑,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对海洋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建立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之一,全民族具备正确的海洋观和海洋意识,就能形成国家海洋发展的内在动力,构成国家海洋政策、海洋战略的内在支撑。只有持续系统地开展海洋观教育,才能形成全民对海洋的正确认识,才能使关注、保卫、保护、建设、开发有序进行,才能建设海洋强国。航海院校学生是践行海洋强国的主要力量,也是传播正确海洋观的良好人选,在航海院校开展海洋观教育无疑是正确选择。
二、开展海洋观教育的途径
1.确定课程标准,编制相关教材
航海院校中许多专业与海洋相关,所开设的课程中虽然有些内容涉及世界海洋和中国海区及世界与中国的航海历史等,但知识不够系统全面。要在院校开展海洋观教育,首先要整合现有的相关知识,编写一本系统全面阐述海洋观的教材,为在航海院校开展海洋观教育奠定基础。
2.纳入培养方案,开展教学评价
针对不同专业实际,将海洋观教育作为一门课程,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让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接受海洋观教育。海洋观教育既可以设为必修课,也可以设为选修课,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合理设置。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考核评价,通过不同的考核评价引起学生对课程的重视,提升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海洋观教育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课部分注重知识的综合性、普及性和系统性,而实践教学则是知识的强化与拓展。
3.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成效
海洋观教育作为一门知识普及的课程,其内容的广泛性决定了其教学手段的多样。利用海洋教育资源,开展海洋观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组织知识竞赛、举办教育展览、开展海洋观教育征文、建立校园海洋观教育网站、举办海洋观教育讲座等,从不同侧面向大学生灌输正确的海洋观,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充分利用现代的信息化教育手段,拓展海洋观教育空间,进一步扩大海洋教育的信息量,使大学生从丰富的海洋教育资源中了解更多的海洋信息、知识和技能,提升教学成效。
三、结语
党和政府在国家发展目标上做出了明确规划,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最终达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实现的必由之路。树立海洋意识,建立正确的海洋观,是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基本前提,也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的基本内容,在这一背景下,航海院校开展海洋观教育契合了国家的战略发展,填补了国民海洋意识教育欠缺的空白,航海院校积极推进海洋观教育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 刘陆梅.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意义与途径—以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教育,2015(2):74-75.
[2] 王琪,王璇.我国海洋教育在海洋人才培养中的不足及对策[J].科学与管理,2011(3):62-68.
[3] 刘中民.世界海洋政治与中国海洋发展战略[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9.
[4] 胡波.2049年的中国海上权力[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5.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724(2016)01-0111-03
作者简介:陈钊(1960-),男,讲师,主要从事航海心理、航海地理教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5-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