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大学翻译专业课程设置初探

2016-03-15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课程设置

顾 森

(黄淮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应用型大学翻译专业课程设置初探

顾森

(黄淮学院,河南 驻马店463000)

摘要:应用型大学翻译专业设置历史较短,其课程体系设置多参照传统大学相关专业,不太符合自身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本文以黄淮学院翻译专业的课程设置为例,对应用型大学翻译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探讨,指出应用型大学翻译专业应正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调整课程设置理念,并提出了课程体系的设置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翻译专业;课程设置

引言

习总书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使我国迎来了对外开放与合作的新阶段,可以预计,今后我国各领域的对外交流必将更加频繁,这对翻译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在2006年开始批准普通高校设置翻译本科专业,早期仅限于少数高水平大学,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翻译专业的设置逐渐普及,不少应用型大学也开设了该专业。应用型大学翻译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如何设置的,这样的设置是否合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以黄淮学院翻译专业课程设置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浅见。

二、应用型大学翻译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以黄淮学院为例

黄淮学院是近年来在地方应用型大学建设中发展较快的一所学校,该校外语系于2013年开设了翻译专业,据其2013版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其专业课程体系分为下列三大模块:专业教育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口译方向与笔译方向)、素质拓展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包括:基础英语、英语阅读、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语音、英语读译、英语语法、听说与译述、英语写作、翻译概论、英汉口译、英汉笔译、高级英语、汉英口译、汉英笔译、高级英语、翻译项目管理。专业方向课程(口译方向)包括:英语国家概况、欧洲文化概要、跨文化交际、联络口译、商务口译、英语演讲与辩论、交替传译、同声传译;专业方向课程(笔译方向)包括:英语国家概况、欧洲文化入门、影视翻译、现代汉语、商务笔译、高级汉语写作、时文翻译、中国文化概要。素质拓展课程包括:英美文学选读、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视译基础、新闻编译、英美报刊选读、中外文学经典翻译欣赏、中西翻译简史、法律翻译、科技翻译、涉外礼仪、英语电影欣赏。

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提出了如下的人才培养目标:“高等学校本科翻译专业旨在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宽阔国际视野的通用型翻译专业人才。毕业生应熟练掌握相关工作语言,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宽广的知识面、较高的跨文化交际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中外社会文化,熟悉翻译基础理论,较好地掌握口笔译专业技能,熟练运用翻译工具,了解翻译及相关行业的运作流程,并具备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工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毕业生能够胜任外事、经贸、教育、文化、科技、军事等领域中一般难度的笔译、口译或其他跨文化交流工作”。

黄淮学院翻译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覆盖口笔译两个方向,新闻、科技、法律、影视、商务等诸多领域,乍一看这种设置是符合教育部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但是,容易被人忽视的是,教育部提出要求包含了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其要培养的是通用型专业人才,第二,毕业生要能胜任诸多翻译领域的工作,第三,这一要求针对的主要是非应用型的传统本科高校。黄淮学院作为一所应用型大学,是不能照搬非应用型大学的翻译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而且黄淮学院翻译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缺乏系统性,模块内课程间的关联性不强,显得不够合理。

三、应用型大学翻译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探索

(一)正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大学,一般是指近些年来伴随高等教育扩张,在高职高专基础上升格而来的地方高校,地方性和应用型是这类高校的主要特点。这类高校本科办学史通常较短,办学层次、生源素质、师资力量等方面与历史悠久的传统本科高校有较大差距,与综合性重点大学相比,更是难望其项背。应用型大学的定位,通常是培养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具备一定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的专门人才,面向一线工作岗位的实践应用能力是这类学校人才培养的重点。应用型大学处于高校发展序列的中间地带,前有重点大学和老牌本科,后有各类高职高专院校,正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是这类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应用型大学翻译专业的生源素质相对较差,一些学生到了高年级阶段仍没有扎实的双语基本功,做稍有难度的笔译都有困难,更遑论去从事对双语瞬间转换能力要求极高的口译工作了。多数应用型大学外语系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常有一人担任多门课程的现象,繁杂的教学任务使教师难以真正做到术业有专攻,以至于诸如法律、科技等翻译领域的专业课程讲授仅流于形式。鉴于应用型大学的生源素质及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原因,笔者认为,应用型大学翻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参照教育部标准的基础上,可以灵活调整为培养面向特定领域的笔译人才为主。

(二)调整课程体系设置理念

任何课程体系的设置都有着相应的课程理念的支持,当前我国多数大学课程体系的设置理念是以理论课程为基础,实践课程建立在理论课程之上,且依附于理论课程,具体表现形式就是三段式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这种课程体系主要为注重研究、注重理论教学的高水平大学所采用,实践课课时较少,且依附于理论课程。这种课程设置理念是不符合当前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我国台湾地区的应用型大学教育发展历史较为悠久,充分借鉴了世界先进地区的经验,其教学课程设置理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当前台湾应用型大学课程体系设置所依据的是“新能力本位观”。新能力本位观认为,实践不是简单地附属于理论,实践与理论是交叉并行、彼此交融的,新能力本位观主张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笔者认为,应用型大学翻译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首先要摆脱不符合其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设置理念,其次在课程体系安排上,要加大实践课的比重,使实践课和理论课相互交融、彼此结合。

(三)应用型大学翻译专业课程模块设置

据有关学者的调研,各大翻译公司对翻译人才的能力要求包括九类:双语互译能力、语言风格、文化知识、翻译经验、翻译技巧、职业素养、团队合作精神、计算机应用和Trados等翻译工具使用能力。鉴于一线工作岗位对翻译能力的实际要求,同时参考台湾地区应用型大学课程设置理念,笔者认为,应用型大学翻译专业课程体系可以分为下列五大模块:双语基础课程、翻译技能课程、基本理论课程、文化拓展课程、信息应用课程。

(1)双语基础课程:包括英汉两种语言的基础课程。翻译专业涉及到两种语言的转换,对语言基本功的要求高于传统的英语专业,因此打下坚实的双语基础对于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所在的黄淮学院,不少翻译专业学生到了高年级阶段,英语仍出现遣词、句法、修辞等低级错误,尤其以句法错误居多,汉语仍出现表达不够贴切、不够流畅的现象。其背后的原因就是缺乏扎实的英、汉语言功底,因此对于应用型大学翻译专业来说,英、汉语言基础课程必须摆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来,翻译专业学生不仅要学好英语,也要学好汉语,系统深入地学习汉语对其日后的翻译工作大有裨益。双语基础课程模块,除传统的听说读写课程外,英语语法、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英汉语言对比之类的课程也是必须设置的。

(2)翻译技能课程:可进一步分为两类,笔译技能课程和口译技能课程。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定位、师资力量及生源水平决定了翻译技能的训练应以笔译为主、口译为辅。在一定程度上有些脱离实际的同声传译等课程应予以压缩,甚至砍掉。笔者所在的黄淮学院外语系,其翻译专业虽设置了口译方向,但在实际教学中,诸多口译课程因师资力量和生源水平的限制,授课仅流于形式,效果很不理想。此外,该专业在实务翻译课程的设置上,涉及了新闻、科技、法律、影视、商务等诸多翻译领域,这是不切实际的,仅就商务翻译而言,其本身就是一个可进一步细化的硕大领域,杂而不精的学习,是无法使毕业生在较短时间内胜任一线工作岗位的。笔者认为,应用型大学应根据自身实际,切合学生的就业方向,开设关联性强的实务翻译课程,办出有特色的翻译专业来。

(3)基本理论课程:理论可以指导实践,翻译基本理论课程的设置,可以减少学生在翻译实践中的因循性和盲动性。中西翻译理论可以说是洋洋大观,教学中讲授理论的多与少,不同层次的教育、不同层次的学校选择必然不同。应用型大学翻译专业毕业生面向一线工作、面向具体岗位,其在校期间所学的翻译理论课程应少而精,一两门即可,内容上应以基本理论为主,艰深的、学术性强的理论课程是不应出现在应用型教育层次的。

(4)文化拓展课程: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翻译的过程中必然涉及到文化内涵的转换。翻译史上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错误,多是由于缺乏对异域文化的了解。在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传授与语言转换技能的培养一样重要。不少学生在学习中注意翻译技巧的学习,但却忽视了对跨文化知识的学习。应用型大学翻译专业可结合师资力量开设相关的文化拓展课程,如跨文化交际、中西文化比较、英美概况等,以让学生对中西文化的异同有更为深刻的了解,为以后的翻译工作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5)信息应用课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诸多学科领域带来了深远影响。翻译行业所使用的工具早已超出词典的概念了,Trados、Passolo等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在许多翻译一线工作岗位得到了应用。应用型大学以培养面向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翻译专业在教学中必须紧跟时代发展,开设以计算机辅助翻译(CAT)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应用课程。

三、结语

应用型大学翻译专业设置时间短,缺乏可供参照的对象和丰富的办学经验,其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设置都处在探索阶段。笔者认为,应用型大学翻译专业不同于非应用型的高水平大学的翻译专业,其人才的培养定位应以面向具体翻译领域的应用型笔译人才为主,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可以安排双语基础课程、翻译技能课程、基本理论课程、文化拓展课程、信息应用课程五大模块,不同学校还可结合自身特点安排相关辅助课程模块。

参考文献:

[1]仲伟合.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J].中国翻译,2011,(3):20-24.

[2]仲伟合,穆雷.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外语,2008,(6):4-14.

[3]张文军.后现代课程研究的新航线[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8(3):165-172.

[4]邓晓荣.两岸应用型大学本科课程设置比较[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0,27(1):78-81.

[5]陈姝,张艳.翻译专业课程设置中开设汉文化课的需求分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5(2):139-144.

Investigation into Curriculum Design of Translation Program in Four-Year Vocational College

GU Sen

(Huanghuai College, Zhumadian 463000, China)

Abstract:Due to a short development history, 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translation program at four-yea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China follows that at high-level universities, which is not fit for their running orientation and professional training goal. This article, taking translation program of Huanghuai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investigates 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four-year vocational colleges, points out that these colleges should correctly identify their professional training goal and adjust their curriculum planning concept, and then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ir curriculum deign.

Key words:four-year vocational college; translation program; curriculum design

收稿日期:2016-04-10

作者简介:顾森(1983- ),男,硕士,黄淮学院讲师,从事翻译研究。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974(2016)02-0069-03

猜你喜欢

应用型大学课程设置
应用型大学视域下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
应用型大学《会计信息系统》校企合作课程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大学背景下建筑学导师工作室教育模式研究
校企合作机制下的应用型大学的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改革与实施
创业创新导向下的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关于提高军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应用型大学开设新生研讨课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大学《桥梁工程》教学现状及教材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