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大学《桥梁工程》教学现状及教材改革方案

2016-07-15李龙王凤丽张东明姚梦佳

科技视界 2016年17期
关键词:教材改革应用型大学桥梁工程

李龙+王凤丽+张东明+姚梦佳

【摘 要】结合桥梁工程的课程特点,以及应用型高校学生的基本学情和就业特点,现在各高校普遍采用的《桥梁工程》存在缺陷,更关键的是对应用型大学不具有针对性。为此,提出对于应用型大学更具有适用性的教材改革方案。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桥梁工程;教材改革

1 桥梁工程课程特点

桥梁工程是道桥工程、交通工程、渡河工程等专业的专业课,教学内容较多、较难,教材较厚,各高校在培养方案中也都给桥梁工程分配了较多的学时总数,一般为70学时左右。桥梁工程这门课程的难度主要表现在其先导专业基础课较多,主要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设计原理、结构力学、土力学等,而且这些专业基础课也都有较高的难度。

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桥梁工程这门课,可以掌握各类桥梁的构造、设计计算以及各种桥梁的施工工艺。可以说,学生对于这门课的掌握程度直接决定了其自身就业后的专业素质和从事专业工作、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2 应用型高校学生的基本学情和就业特点

应用型高校的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学习能力也相对较差,学习主动性低,整体学风并不乐观,至少有一半学生的学习的动机和学习目标可以总结为“60分万岁”。对于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设计原理、结构力学、土力学等这些计算较多、难度较大的专业基础课,学生的掌握情况基本是“考过就忘”。而多数院校都是把桥梁工程开设在大三下学期甚至是大四上学期,这给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都带来很大困难。

应用型高校道桥工程、交通工程专业的学生,就业去向以施工单位为主,也有少数学生进入设计院、监理单位等。应用型高校生所就业的设计院基本都是地方性的小设计院,设计的桥梁绝大多数为中小桥。从学生的就业特点来看,应用型高校道桥工程、交通工程等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桥梁工程这门课时,应该更多的学习桥梁的构造和施工,并掌握中小桥(一般为简支梁桥、连续梁桥)的设计计算即可。

3 教材、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桥梁工程》教材现状

目前各大高校,包括应用型大学,选用的教材基本为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姚玲森主编或邵旭东主表的《桥梁工程》,这两本教材桥梁界有名望的专家精心编写的,厚度均达到600多页,内容丰富全面,基本内容包括桥梁的总体规划、桥梁上的作用、各类桥梁的构造、设计计算和施工方法,以及桥梁墩台的构造、设计和施工。

这两本教材对于研究型大学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但也存在一定缺陷,尤其是对于应用型大学并不具有针对性,具体问题包括:

1)教材改版更新速度慢,严重滞后于有关规范的更新进度和桥梁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速度。以姚玲森主编的《桥梁工程》为例,自1985年第一版后,仅2008年改版一次。教材当中提到的汽车—15级、挂车—80等荷载等级在新规范中早已不复存在;装配式板桥的构造这一小节,还在重点介绍矩形实心板桥,并写明这种板桥时目前采用最广泛的形式,但实际情况确是,这类构造早已淘汰。教材当中还有很多类似问题。

2)教材厚、内容冗长,既不能满足应用型大学不断压缩理论学时的新常态要求,又严重制约了教材的更新速度,造成了教材缺陷的恶性循环。

3)对于应用型大学适用性差。这两本教材都占用了大量篇幅讲解各类桥梁整体或局部的设计计算方法、原理等,结合应用型高校学生的基本学情和课堂的实际教学效果,这些设计计算的教学内容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成了“讲了没人听,听了没人懂”的虚设内容。而桥梁构造、施工工艺等部分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对于应用型高校的就业去向而言,这部分内容也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教材的讲解深度和篇幅却远远不足。

3.2 桥梁工程教学现状

桥梁工程这门课涉及到大量复杂的设计计算,这些计算基本又都是以材料力学、结构设计原理等前续专业基础课的力学公式等为基础,学生前续基础课“60分万岁”的学习目标和“考过就忘”的基本学情导致学生学起桥梁工程这门课显得非常吃力。如果教师额外花费时间给学生讲解前续专业基础课的内容,那桥梁工程本身就不足的课时又进一步受到了压缩;结合应用型大学的学风实际,调动学生课下自我补习的主动性就更加难以实现;再加上这门课设置在大三下学期甚至是大四上学期,很多学生认为自己马上要脱离学校的束缚了,不用再学习了。上述这些因素最终导致大量学生对这门课的态度是厌学、弃学。

桥梁工程的另一教学现状就是实践环节薄弱。桥梁自身复杂的构造特点和施工工艺,决定了桥梁工程这门课必须要重视实践,对于应用型大学更是如此。而实际情况确是,真正为桥梁工程这门课安排实践学时的高校寥寥无几,但却无一例外的都额外设置了桥梁工程课程设计的学时。有些学校安排了专业实习,但在实习的过程中只安排了1到2天桥梁的“认识实习”,这种定位的实习只能是走马观花是的观光性实习,对于学生较好的掌握桥梁的构造和施工几乎没有什么帮助。

4 桥梁工程教材改革方案

针对以往《桥梁工程》教材更新速度慢、内容冗余以及对应用型大学不具有适用性的缺陷,前人也进行了诸多研究[1-2]。笔者提出将《桥梁工程》教材进行模块化的改革方案。将正本教材拆分为桥梁构造、桥梁施工、梁桥的设计与计算、拱桥及缆索承重体系桥梁、桥梁墩台这五大模块,共五册教材,并分学期进行教学。模块化改革后的教材优势在于:

1)模块化以后的教材共分为五册,大大方便了教材内容的更新改版,不需牵一发而动全身,只要局部更新局部改版即可,即与哪一册教材相关的内容颁布了新规范或者出现了较大的技术更新等,那就只需改版这一册教材。这就较好的解决了教材更新严重滞后于规范更新和桥梁发展现状这一问题。

2)模块化后的教材将桥梁构造、桥梁施工这两部分都各自成册,这两部分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不涉及设计计算的内容,更不需要以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设计原理等这些复杂的前续专业基础课作为学习基础。所以通过这两部分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整个桥梁工程的学习兴趣,一改学生之前对于这门课的厌学甚至弃学的态度,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这两部分单独成册,无论是从深度还是广度上,都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对于桥梁构造和施工的把握程度,结合应用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也就更具有针对性。

3)五册教材分学期进行教学,满足了课时被不断压缩的现实需求,即便平均每一册教材的学期课时数定为20学时,总学时数也达到了100学时,远远超过之前的70学时,这大大缓解了教师的教学压力,也能让学生更好的吸收所学的知识内容。另外,桥梁构造、桥梁施工这两册教材的学习基本不需要前续的专业基础课作为铺垫,可以设置在大二的上、下两个学期,甚至是大一下学期就开始进行学习,大大缓解了学生一个学习学习正本600多页教材的学习压力。最后,这样的五册教材,环环相扣,几乎每个学期都在开设桥梁工程的课程,避免了学生“考过就忘”这一现状,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就业。

5 结论

通过对桥梁工程课程特点、应用型高校学生的基本学情和就业特点,以及对桥梁工程教材、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论述和分析,提出了将将《桥梁工程》教材进行模块化分解成桥梁构造、桥梁施工、梁桥的设计与计算、拱桥及缆索承重体系桥梁、桥梁墩台,共计五册的改革方案,此方案较好的解决了教材更新速度严重滞后、教材不满足学时要求、教材内容制约教材改版更新,以及教材对于应用型大学的学生不具有针对性等诸多问题,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廖玉凤.“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科技视界,2012(31).

[2]汪时机,等.《桥梁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南师范法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35(2).

[责任编辑:杨玉洁]

猜你喜欢

教材改革应用型大学桥梁工程
中小学“减负”的悖论与教材改革
应用型大学视域下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
应用型大学背景下建筑学导师工作室教育模式研究
《数字电子技术》教材改革与实践
基于MicroStation的桥梁工程三维设计技术应用
桥梁工程中钻孔桩施工工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