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职业道德的机制建设
2016-03-15祖伟
祖 伟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高职生职业道德的机制建设
祖伟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221116)
摘要:在介绍机制和高职生职业道德机制内涵的基础上,分析高职生职业道德机制建设的现状。在理论上阐发高职生职业道德建设所应遵循的原则;然后从实践出发,说明高职生职业道德建设应采取的方法。
关键词:机制 ;高职生职业道德机制;现状;原则;方法
一、 机制与高职生职业道德机制
“机制”这个概念,经常被各类社会科学的专家和学者所引用。其被引申的意义也较为广泛:有学者从“形式”角度出发,认为“机制”是系统内部各组成成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形式;还有学者认为“机制”是利益调节和激励的原理,这是从“动机”角度加以阐释的;另外还有学者从“联系”角度出发,认为“机制”是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的连动关系。至今对“机制”概念阐释最为完整的学者,应该是郑杭生。他认为“机制”有三层涵义:“一是指事物中各组成要素的相互联系,即结构;二是指事物在有规律性的运动中发挥的作用、效应,即功能;三是指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
由郑杭生对“机制”的定义出发,笔者认为:所谓“机制”,其中包含三层涵义,一是指事物中各组成要素所追求的统一的目标,即目标机制;二是指事物中各组成要素朝着统一的目标前进的动力及产生动力的原因,即动力机制;三是指事物中各组成要素实现统一目标的具体保障,即保障机制。
所谓“高职生职业道德机制”,就是指高职生职业道德这种有规律可循的活动中,首先确定高职生职业道德建设的目标;接着研究推动高职生职业道德活动朝着目标前进的动力及动力产生的原因;最后研究实现高职生职业道德建设目标的具体保障措施。
在高职生职业道德建设的研究中,采用“机制”概念,就是为了阐释高职生职业道德建设的目标、动力和保障,为高职生职业道德建设提供更好地指导。
二、 高职生职业道德机制建设的现状
(一)高职生职业道德目标机制导向迷惘
1.大众媒体的错误导向。主要表现在,大众媒体宣传新时期道德建设的任务是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这种舆论导向把道德建设仅仅定位于适应市场经济的层面上,可以说从理论上是不科学的,从实践上是有害的。因为这种适应市场经济的道德规范,只能在经济领域范围内起作用,不能作为全社会各行各业普遍的道德规范。”这种错误的舆论导向也对高职生职业道德建设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使得不少高职生“一切向钱看”,缺失了奉献精神。
2.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重说教、轻人格”。现在的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只是向广大高职生灌输具体的道德规范,说教意味很重,忽视了尊重高职生的道德人格,没有把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与培养健全的道德人格,与高职生的实际状况和需要相结合,这样的教育很难取得真正的效果,造就某种被动、虚假、逆反的职业道德人格。
3.高职院校对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持可有可无态度。具体表现在部分高职院校认为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不重要。他们以学生的就业率为出发点,认为只要学生能找到工作,职业道德可以在工作岗位上慢慢学习。认为就业率才是关键,才是高职院校生存下去的首要保障,所以有意无意地忽视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
(二)高职生职业道德动力机制激励失灵
人的自身需要是激发动力的源泉。正如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所说:“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因此了解高职生的各种需要,并充分运用激励手段来满足他们的各种需要是高职生职业道德机制充分发挥功能和作用的基础。但是在现实中,我们却不善于运用激励手段来调动高职生的工作积极性,这主要表现在下列两方面。
1.物质激励过于功利与世俗。一般来说,运用物质激励开发高职生的工作积极性,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用重奖重罚就可以达到目的。物质激励只是表象,更为重要的是运用这一方法唤醒高职生的道德意识,规范高职生的道德行为,强化高职生的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有些学院却认为物质奖励是包治百病的药方,滥用物质奖励,导致以高职生职业道德建设为目的的物质奖励出现世俗化、功利化和庸俗化倾向,这样非但不能很好地激发高职生的职业道德动力机制,反而阻碍了高职生职业道德机制的进一步发展。
2.精神激励过于保守,缺乏创新。在今天的时代,精神激励如果还是固守原有的激励方式,将难以适应“90后”高职生们日益变化的精神需求。不少高职院校精神激励几十年一贯制,评先进、树典型、表彰会,一副老面孔,形式比较陈旧,对如今“90后”的高职生没有太大吸引力。
(三)高职生职业道德保障机制形同虚设
高职生职业道德保障机制可以细分成两部分,一是完善的职业道德规范的约束,二是健全的监督机制与监督方法的发挥。
1.职业道德规范不完善,高职生职业道德约束机制无章可循。在很长一段时期,我们没有重视作为上层建筑的道德应该实行“道德立法”,即建立道德规范强化对高职生不道德行为的约束,这才导致高职生职业道德建设失范、失控、失向。因此,高职生职业道德建设迫切需要一整套健全完善的道德规范,为高职生提供方向和约束,明确告诉高职生什么是应当做的和不应当做的,什么是可以做也可以不做的,什么是能做和不能做的,以此来规范高职生的行为,强化高职生的意志。
2.监督机制与监督方法不健全,监督威力没有充分发挥。一是上级监督。上级监督应该是最有力的监督,但是由于现实中各种因素的制约,使得上级监督存在诸多问题。二是群众监督。群众监督本应是最有效的监督,但是现实中还存在不少阻碍群众监督的因素,极大地影响了监督威力的发挥。三是舆论监督。有的高职院校认为舆论监督与“以正面报道为主”的方针相违背。新闻舆论只能说成绩,不能报道有悖高职生职业道德的事例,使得舆论监督的威力大打折扣。
三、推进高职生职业道德机制建设的原则和方法
从高职生职业道德机制建设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加强高职生职业道德机制建设已刻不容缓。而要加强高职生职业道德机制建设,首先必须根据我国目前职业道德实践的需要,在理论上阐发高职生职业道德建设所应遵循的原则;然后再从实践出发,说明高职生职业道德建设应采取的方法。
(一)推进高职生职业道德机制建设的原则
在目前条件下,高职生职业道德机制建设既要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水平和高职生的思想实际,使高职生职业道德机制具有可行性和现实性;同时还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不脱离传统社会道德和人类优秀道德成果,使高职生职业道德机制建设具有先进性和继承性。为此,高职生职业道德机制建设应当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科学的理论指导原则。科学理论是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规律,推进高职生职业道德机制建设的理论依据。高职生职业道德机制建设说到底,是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劳动者为最终目的。那么,我们依靠什么吸引广大高职生自觉参与职业道德机制建设呢?显然,不能凭高职生们一时的激情,更不能仅凭行政命令自上而下的号召,而应主要依靠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广大高职生的自觉行动。此所谓“明理”才能“立德”,“立德”必先“明理”。在现阶段,科学的理论主要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因为这一科学理论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市场经济与高职生职业道德机制建设的关系,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高职生职业道德机制建设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充沛的精神动力。
2.正确的道德导向原则。当前在推进高职生职业道德机制建设进程中,原有的居支配地位的道德观念受到很多冲击和挑战,高职生职业道德建设蕴藏着危机,迫切需要正确的道德导向作为标准。目前从高职生个体角度来看,道德取向是多元化的;从社会整体角度来看,道德导向必须是统一的。在高职生职业道德机制建设中,要求在整体上实施正确的道德导向。不但要在多样化的道德取向中,选择和提炼出有利于高职生职业道德建设所需要的道德准则,以便把握高职生职业道德的基本走向;而且要把从事不同工作岗位高职生的不同职业道德统一起来,寻找其中的共性。一般来说,除了与各自工作岗位相关的特殊职业道德规范以外,对于广大高职生,应当坚持实施“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等能够为他们所普遍接受的,具有广泛性的职业道德导向。当然,对于他们当中的少数优秀分子,必须对他们实施“大公无私,奉献社会”等更高的,具有先进性的职业道德导向,以促使高职生职业道德机制建设的全面发展。
(二)推进高职生职业道德机制建设的方法
从实践角度出发,推进高职生职业道德机制建设,当前应主要采取以下两种主要方法。
1.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纠正高职生职业道德目标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在长期共同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和统领作用的就是其核心价值体系。”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首先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如何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答案是教育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的本质,除了传授知识和技能以外,更在于启蒙人的心智,传授人获得思想的方法。要发挥教育的本质作用,必须德育先行,而使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是德育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反映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决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涵盖了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因此,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职生最大的德育。对高职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深远的影响,是激励他们奋发向上,纠正高职生职业道德目标机制的强大精神支柱。
2.从实际出发,再启高职生职业道德激励机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果要想达到良好的激励效果,首先要了解高职生的实际需要,然后有的放矢地选择激励手段,这样就会事半而功倍;如果我们不顾实际情况,胡乱选择激励手段,这样只会事倍而功半、吃力不讨好。
其一,正面激励为主。激励就其形式而言,可以分为两种基本形式:一为正面激励,即通过满足高职生的需要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二为负面激励,当高职生出现某种不当行为时,立即给予惩罚,防止这种不当行为的继续出现。美国行为学家斯金纳经过大量的科学研究得出结论:恰到好处的正面激励会对人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而负面激励往往带来人的不满、敌意甚至反抗。因此,在进行高职生职业道德激励机制时,应以正面激励为主。其二,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与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有些人认为,物质激励最实惠,精神激励实属多余。这种观点是极为片面的。现代行为科学的观点认为,人不但有物质方面的需要,更有社会精神方面的需要。我国现阶段,在对高职生的职业道德行为进行激励时,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要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只有把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才能真正调动广大高职生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其三,因人而异进行激励。每个高职生的个人情况都是不一样的,要想收到良好的激励效果,必须了解他们最为迫切的需要,然后提供能够满足他们最为迫切需要的激励手段。例如,高职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千差万别,有的家境贫寒,而有的则家境殷实。对于前者,物质激励就比精神激励更为奏效;而对于后者,精神激励的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1]郑杭生. 社会学对象问题探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36.
[2]关连珠.不仅仅是适应——论道德建设与市场经济的关系[J].求是,1997(3):37-38.
[3]陈晓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创新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2):80.
[4]许辉.高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7(2):70.
The Mechanism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 Professional Ethics
ZU Wei
(Jiangsu Jianzhu Institute, Xuzhou 221116, China)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introducing the mechanism and professional ethics mechanism connot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ethics mechanism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elucidated the principles of professional ethics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 theory, and then, based on the practice, explaining the method that high vocational student ' professional ethics construction should be taken.
Key words:mechanism; professional ethics mechanism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current situation; principle; method
收稿日期:2013-03-02
作者简介:祖伟(1978- ),男,硕士,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讲师,研究方向:职业伦理、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974(2016)02-0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