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胡适的两则新史料

2016-03-15林建刚

关东学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苏俄西洋胡适

林建刚

关于胡适的两则新史料

林建刚

一、胡适给杭立武的一封信

笔者偶然从雅昌艺术拍卖网上发现一封胡适写给杭立武的书信。这封信是上海道明有限公司拍卖的。经查,这封信并没有编入《胡适全集》,胡适的其他文集中也未见收入,而这封信对于我们理解胡适与胡思杜的父子关系很有帮助。胡适的字娟娟可喜,非常好认,兹抄录如下:

立武吾兄:

前在会场中,承见面告小儿思杜护照满期,之迈兄有电问我应否叫他回国。当时我匆匆未及索阅原电文,即说应令他回国。

昨回校后始见尊函附来去两电,始知之迈原电说小儿请求回国旅费,我很诧异。当我1942年下任时,政府已付我与两儿旅费,共三份,每人两千余元,我即将两儿的旅费购买美国战时公债,各用两儿本身名义。思杜的一份,已于我回国前托人转交给他了。他已领过旅费,不应再请求回国旅费。此儿甚不安分,或曾向之迈诡辞请求,以至之迈有此电。

此事使我甚不安。如当可挽回,乞兄告之迈勿付款。如已付款,乞告他托妥人将款取回。我已函告纽约友人将此儿遣送回国,绝不敢冒领公家第二次旅费。

此事竞致烦劳吾兄,十分感愧!此儿在学校成绩甚不佳,故我在八月廿七日曾由沪去电叫他回国,万不料他会向之迈出此“花头”,匆匆奉陈,敬谢厚谊,并祝大安。

弟胡适敬上 卅六,九,八。

(http://auction.artron.net/paimai-art51040316/)

胡适的这封信写于1947年,收信人杭立武当时是国民政府教育部常务次长。从写信内容来看,胡适写这封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阻止他的儿子胡思杜冒领国家的回国旅费。他发现,胡思杜通过自己的老朋友陈之迈骗取了国家的回国旅费,这是他绝对不能忍受的,所以他特地写这封信向杭立武说明事实真相。

关于胡思杜乱花钱的毛病,晚年胡适在台湾的时候也曾提及。1961年5月14日,胡适对秘书胡颂平说:1946年坐船由美国回来的途中。那天是6月8日,是美国的父亲节,我想起我的第二个儿子思杜,我打一个电报给他。父亲节,儿子没有电报给我,倒由我打电报给他,他在印弟安那大学读书的。谁知他这个学期根本没有上课,他把我汇给他的钱全部跑马跑光了,还欠了一身的债。结果为了两张支票的事,险些儿被警察找去了,后来由我的一位朋友把他救出来。他的两个衣袋里全是当票,一张是我给他的一架打字机的当票。(胡颂平:《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新星出版社2006年10月版,第157页)

1948年,回国之后的胡思杜,跟胡适的关系不太愉快。据傅斯年回忆:

(胡思杜)遂于三十七年夏由在美朋友送其回国。以后彼在北平家中,似不甚愉快,然适之先生对之仍保持其一向对人之涵养,并托毛子水先生管教。(胡颂平:《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第六册联经出版社,第2150页)

之所以不太愉快,是因为胡思杜原本可以凭借父亲的名头去山东大学任教,而自己的父亲却坚决不让他去。据邓广铭回忆,胡思杜回到北平后,有很多人给他介绍工作,或请他到大学任教,其中山东大学历史系最为积极,但被胡适拒绝。

胡思杜在美国读书读的就是历史系,山东大学历史系邀请胡思杜去教历史,胡思杜自然非常乐意。然而,对这件事,胡适却坚决不同意。

在胡适看来,如果说此前胡思杜是利用他跟陈之迈的关系来骗取回国旅费的话,那么,这一次,胡思杜恰恰也是利用他的社会声望去获得山东大学的教职。这也是胡适所不能接受的。

对胡思杜,胡适要求他去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当时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就是毛子水,这也就是傅斯年所说的“托毛子水先生管教”。对自己这个儿子,胡适其实早已安排。1944年7月1日,在写给赵元任的信中,胡适写道:

小三(指胡思杜)七月六日就上课了。我叫他选一科爱读的历史课,用全力去试试看,余力去学写中国楷书,预备替我做抄手。

他这学期五门课,四门全不及格。大概“正途出身”,他是没有希望了!

(耿云志、欧阳哲生整理:《胡适全集》第25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版,第103页)

在胡适看来,大学都不能毕业的胡思杜当然不能去大学历史系教书,胡适希望自己的儿子在图书馆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在熟悉各种古籍图书的基础上,成为自己学术研究的助手。胡适对胡思杜的这种规划可能引起了胡思杜的一些想法,父子之间关系不太和谐,显得有些微妙。

胡适与胡思杜在这件事上的矛盾,不禁让人想起胡适与罗尔纲之间的一段插曲。众所周知,罗尔纲是胡适一手带起来的学生。1936年,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蒋廷黻书生从政之后,打算邀请罗尔纲去清华代他教书。得到这样绝好的机会,罗尔纲大喜过望。然而,出乎罗尔纲意料之外的是胡适的态度,胡适坚决反对罗尔纲去清华教书。胡适的这一态度让罗尔纲很不理解,曾有很长一段时间,心存芥蒂的罗尔纲不再去胡适家问学请教了。后来罗尔纲去向胡适辞行,知道罗尔纲心里不痛快的胡适向他解释了原因,胡适说道:

尔纲你生气了,不上我家,你要知道,我不让你到清华去,为的是替你着想,中国近代史包含的部分很广,你现在只研究了太平天国一部分,如何去教人?何况蒋廷黻先生是个名教授,你初出教书如何就接到他的手?(罗尔纲:《师门五年记·胡适琐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年10月版,第69页)

听了胡适的解释之后,罗尔纲才最终释怀,两人的这段小矛盾也由此化解。

1948年,胡适与胡思杜的小矛盾,可能正是胡适与罗尔纲类似矛盾的重演。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可能恰恰由于父子之间的不太和谐,胡思杜没有跟随胡适夫妇离开大陆,而是选择了留下,这也最终导致了他后来的悲剧命运。

二、胡适演讲《东西之文化》

2013年10月中旬,杨林森先生在《长春晚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胡适先生1926年在长春自强学校的演讲》的文章,发现并整理出了胡适1926年7月19日在长春的一篇题为《东西之文化》的演讲。这篇演讲,以前并没有人注意到,这应该算是新发现的一则关于胡适的重要史料了。

当时,胡适做完这次演讲不久,就从长春前往苏俄参观,而在参观苏俄的时候,胡适在思想上有了很大波动,因此,这篇演讲对于我们研究胡适思想的变迁很有意义。为方便阐述起见,兹将全文转录如下:

《东西之文化》

东西之文化这题很泛,不易讲起,今天我要说的是:东方文化好呢?或是西方文化好呢?吾们看东方的文化,注重精神,所谓精神文明,也很高妙。西方的文化,注重物质,所谓物质文明,也极澎湃。但我们是保守东方文化呢?或是尊重西方文化呢?这是我今天要讲的。因为这是人生向前的标准,没有把此事认清,向前努力的方针不能确定,所以我要开诚布公,和诸位讨论,分以下的几层说法:

(一)什么是文明?

文明是一个民族,对于环境种种应付的总括的事情总和起来说。

(二)什么是文化?

文化是一种文明受环境影响后,所得的生活方式。

(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

我认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不能分开,不可偏重,没有高下,例如一个茶杯,它的实质是属物质,制造时的思力作法是属精神,所以二者是并进者,没有优劣。

(四)什么是唯物的?

所谓唯物的,是只知肉体上的享受,不顾精神上的要求和安慰。现在世人多认西洋文明是这样,但究竟西洋文明是这样吗?我敢武断地说不是!

(五)究竟东西文明孰优?

究竟东西的文化孰优?在讨论这个问题以先,吾们当知道真正的西洋文明,确不是一般人所谓只知肉体,忘却精神的,西洋人崇拜物质是无可讳言的,不过西洋人所以看人生应有物质的享受,是因有三个基本观念:

1.人类的目的是求幸福。

2.因为人类的目的是求幸福,所以贫困是罪恶。

3.因为人类的目的是求幸福,所以疾病是罪恶。

有这样三个基本观念,才造成现在的西洋文明,因为要避去贫困和疾病,所以才想法子去研究科学,去发明物质,西洋文明注重物质是不错的,但是究竟西洋文明,没有精神上的安慰吗?不能应心灵上的要求吗?依我看来,西洋文明是能够安慰精神的,能应心灵上的要求的。吾们想精神的要求是什么?不外理智、感情、想像三种。小孩子生下来,就有求理智的好奇心,他不能得着明白,他的情感上,不能安慰。东方的圣人,教人不去思考,物来顺应,吾们求不得,只有不去求,实在背谬人的本性,所以愈不求,愈得到安慰。西洋的圣人,看环境种种,由怀疑而采求,得一真理,即得一安慰,真理无穷,安慰也无穷,所以能征服自然,改造环境。这样看西洋文明是否只满足肉体,而忘掉精神?东方文明,是否果能得着精神上的安慰,或者自欺欺人?

吾们知道现在的西洋文明,有很高的新宗教新道德,即是:

1.理智化的新宗教道德。

2.人化的新宗教道德。

3.社会的新宗教道德。

什么叫理智化的新宗教道德呢?信仰由于怀疑,吾们所怀疑的得找出真理上的证据,吾们方能真信仰。理智化的即是能给吾们真理上的保障。什么是人化的呢?例如古人对雷电恐怖,现代科学发明,得其真理不但不恐怖,反要利用它,可见人是万能的,吾们有一颗头两只手,吾们可以和自然抗争,古来人所不能的,都归于神,现在要把神所能的,做出在人的身上,要在人间找上帝,这是叫人化的。什么是社会化的呢?东方圣人,只知求理于个人的心,不伸头看看社会,所以没有社会运动种种,结果同胞的最大多数的幸福竟忽略了。而对付外界的能力,因之减灭,西洋则不然,所以有妇女、人权、劳工种种运动,以最大多数的幸福为目的,是为社会化。那么东西的文化,哪方面是吾们应走的呢?由此便能晓得了,总而言之,东方圣人,看不起物质生活,要安贫乐道,以自苦为极,结果看外人的贫困疾病而不为苦。但平心而论,人生没有不求幸福的,西洋人知重视自己的幸福,所以东方文化,看似求精神的要求和安慰,而结果永不能得,西方文化看似偏重物质,而结果自能满足精神的要求和安慰,所以吾们应当走西洋文化的方向,然后才能进步,才能得有满足和安慰!

(http://ccwb.1news.cc/html/2013-10/14/content_340239.htm)

通观全文,这篇演讲的思想内容与胡适在1926年6月发表的《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相类似。要明白胡适这篇演讲批评的对象,还要追溯到当时的社会思潮。

1920年代,随着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出版以及梁启超《欧游心影录》的发表,一时之间,“西洋文明是物质文明,中国文化是精神文明”的论调风靡一时。而随着“科学”的破产,一种反思西洋文明、提倡中国本位文化的思潮开始回流。对此,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胡适非常不满。

在这篇演讲中,胡适重点批判了这种论调,并称西洋文明不仅是物质文明,而且也包括精神文明的层面。从这一点出发,他批判的对象是以梁漱溟、梁启超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并呼吁人们“应当走西洋文化的方向,然后才能进步,才能得有满足和安慰!”

除此之外,在演讲中,胡适重点提到了社会的新宗教道德的问题。所谓“社会的新宗教道德”,在胡适看来,也就是人类不仅要关注个人的幸福,更要关注“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通过这一术语,我们似乎可以看出,此时的胡适,青睐的是以边沁为代表的带有功利主义色彩的自由主义思想。

需要指出的是,边沁的“功利主义”,带有很浓厚的社会主义色彩,并且有不尊重“私有财产”的倾向。英国思想家霍布豪斯在《自由主义》一书中曾批评边沁的“功利主义”,他写道:

如果社会发现某些财产只对个人有利,而对共同利益不利,那就有正当理由没收这些财产,同时保护其他根据对共同利益的影响来判断是合理的财产。社会不受个人的“不可侵犯”的权利的限制。社会可随心所欲地对待个人,只要它以集体的利益为出发点。就权利问题而言,边沁主义的原则可被认为是绝对社会主义或甚至极权主义的。([英]霍布豪斯:《自由主义》,商务印书馆,1996年9月第1版,2002年5月北京第2次印刷,第32-33页)

巧合的是,受边沁影响,当时的胡适似乎对私有财产也并不太重视,在《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一文中,甚至还认为:“国家可以征收极重的所得税和遗产税,财产久已不许完全私有了”。(止庵选编:《胡适论社会》,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第85页)

从胡适反对“私有财产”这一角度出发,此时的胡适,似乎有了偏离自由主义的思想倾向。在自由主义的经典文献洛克的《政府论》中,洛克就将自由的基石建立在“人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一基础之上,而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保护个人的私有财产。在洛克看来,文明社会的核心之一就是保护人的私有财产,如果没有经济上的自由与独立,一个人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自由。而此时的胡适,竟然反对“人的私有财产”,可以说,从这一意义上来讲,此时的胡适,其思想已经开始左倾了。以前研究胡适与社会主义思潮离合的学者,不论是邵建,还是罗志田,似乎都认为胡适是去了苏俄之后,受到苏俄的影响,思想才有了左倾倾向。事实似乎并非如此,1926年还没有去苏俄的胡适,就已经开始提倡“社会的新宗教道德”,其思想其实已经有了左倾趋势。

另外一个可以证明此时胡适思想左倾的证据则是他对宗教的看法。1926年,苏俄只是胡适的中转站,他最终的目的地是英国。当时,他是中英庚子赔款委员会的委员,他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前往英国参加中英庚子赔款委员会的会议。在前往苏俄的火车中,陪同胡适的还有中英庚子赔款委员会的英国委员苏慧廉。据苏慧廉的女儿谢福芸回忆,在去往苏俄的火车上,她与胡适交流了彼此对宗教的看法。此时的胡适,不断强调“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这一观点。(沈迦:《寻找苏慧廉》,新星出版社2013年3月,第413页)

众所周知,“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这句话是马克思的名言,由此可以看出,在宗教观上,胡适是认同马克思的。与此同时,对于当时英美国家所宣传的苏俄“红色恐怖”,在跟谢福芸交流时,胡适认为俄国的“红色恐怖”被严重夸大了。(同上,第416页)

由此可以看出,其实胡适并不是去苏俄之后才左倾的。他在国内期间,其思想已经开始左倾,苏俄之行只是加固了他的这一倾向而已。

胡适的这一思想倾向,直到1950年代读到哈耶克的《到奴役之路》之后,才有了反思。1954年3月5日,胡适在《自由中国》半月刊社的茶会上做了《从〈到奴役之路〉说起》的演讲。演讲中,胡适公开忏悔说:

在民国十五年六月的讲辞中,我说:“十八世纪的新宗教信条是自由、平等、博爱。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的新宗教信条是社会主义。”当时讲了许多话申述这个主张。现在想起,应该有个公开忏悔。不过我今天对诸位忏悔的,是我在那时与许多知识分子所同犯的错误;在当时,一班知识分子总以为社会主义这个潮流当然是将来的一个趋势。我自己现在引述自己的证据来作忏悔。诸位如果愿意看我当初错误的见解,可以翻阅《胡适文存》第三集第一篇,题目是《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胡颂平:《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第七册,第2375页)

从1926年胡适在长春自强学校的演讲到1954年在《自由中国》社的演讲,我们似乎可以看出胡适思想的内在变迁。

林建刚(1983-),男,南开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天津 300071)

猜你喜欢

苏俄西洋胡适
胡适的美国恋情
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启示
清宫里的西洋钟表师
紫禁城内的西洋科学家
信与疑:鲁迅如何看苏俄
对郑和下西洋的再认识
胡适清红先负王琳娜
瞻仰胡适故居 见其未知一面
有感于胡适的读书“四到”
另一种“以俄为师”:民国基督徒苏俄观的转变(1918—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