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作用
2016-03-15陈曼
陈 曼
(三明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0)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作用
陈 曼
(三明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0)
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界的新兴领域,倾向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在理论和实践上对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积极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借鉴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正在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以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的2000年1月《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突破传统的消极心理学模式,改变过去关注的“焦虑、病态等”负性词语,以平均水平的普通人为研究对象,运用目前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用一种开放的、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需要、动机和潜能等,更倾向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人的美德等积极品质,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积极心理学主要思想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正在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其主要理念是对最理想的人类机能进行科学的研究,发现使得个体和团体、社会良好发展的因素,并运用这些因素来增进人类的健康、幸福,促进社会的繁荣。
(一)积极的情绪和体验
积极的情绪和体验是积极心理学研究及关注的中心之一。当前,关于积极情绪的研究很多,如主观幸福感、快乐、爱等研究,有人认为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自己对于本身的快乐和生活质量等“幸福感”指标的感觉。又如积极情绪的“拓延——构建”理论,认为高兴、兴趣、满足、自豪和爱,都有拓延人们瞬间的知——行的能力,并能构建和增强人的个人资源,如增强人的体力、智力、社会协调性等。
(二)积极的人格特征
Hill son和Marie在问卷研究的基础上将积极的人格特征与消极的人格特征进行了区分,认为积极的人格特征中存在两个独立的维度:(1)正性的利己特征;(2)与他人的积极关系。前者是指接受自我、具有个人生活目标或能感觉到生活的意义、感觉独立、感觉到成功或者是能够把握环境和环境的挑战,后者则指的是当自己需要的时候能获得他人的支持,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愿意并且有能力提供帮助,看重与他人的关系并对于已达到的与他人的关系表示满意。
(三)积极的社会环境
基于群体层面的积极社会环境主要研究人类幸福的环境条件(家庭、学校、社会) 以及影响天才发展,创造力的体现、培养、发挥等社会环境因素上。Williams 等人的研究证实:当孩子们的周围环境和师友们提供最优的支持、同情和选择时,他们最有可能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反之,这些孩子容易出现不健康的情感和行为方式。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当代大学生是社会的栋梁,未来事业的建设者,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尤显重要。但由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更加多元化,他们强烈渴望被尊重和被认可,拥有独立的思考能力,追求自我实现的价值。现实生活中的教育管理者更多地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即说教和灌输,“抓”和“管”双重方式,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这显然违背了中央16号文件精神“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三、积极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可行性
(一)理念的相似性
积极心理学要求要以一个欣赏的角度看待社会,强调个人的积极心态对外界的影响力,强调个人价值、人生意义、自我实现的理念,研究人的幸福(过去)、希望(未来)、快乐(现在)等体验的获取方式,研究人的积极力量,从而有意义、富有价值地生活。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遵循社会或社会群体约定俗成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奉献回馈社会,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二者对自身、对社会的价值理念的把握具有相似性,使二者融合具有基础性。
(二)目标的一致性
积极心理学强调的是用一种开放的、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需要、动机和潜能等,更倾向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人的美德等积极品质,使人幸福地生活,并进一步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大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积极健全的人格、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最终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二者具有共同的目标——促进人和社会的协调发展,鼓励并支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他们的积极心理品质和发展潜力,具有可能性。
(三)功能的导向性
积极心理学更多地是发掘人的发展潜能,发现美德,通过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人格特征的塑造和积极社会环境的营造,在三个积极因素的刺激下,将负性情绪体验、负面人格特征和负价社会环境进行转变,从而发现爱、自尊、幸福感等,是“负”到“正”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发现“问题学生”、“违规行为”等,将这些人和事进行批判性的教育,让其认识到问题的危害性或不良性,从而将“坏”转变为“好”的过程。二者在功能的导向性方面具有异曲同工之处,二者的借鉴具有可行性。
四、积极心理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作用
(一)调动积极的情绪体验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数是以说教为主,出发点是为了学生好,在一定时期也曾取得不错的效果,但是一味的说教,忽视了学生的“逆反心理”,无形当中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引起他们的反感,效果反倒不好。积极心理学调查研究显示,与一般人比较而言,拥有积极观念的人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及更好的社会道德水平,他们往往能够更为轻松自然地面对逆境与压力。教育者应该更多地将关注点放在学生的积极力量上,用发展的、开放的眼光去看待他们,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用平等、积极的语言与学生接触,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可以教师和学生共同设置教学目标、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倡导自助式的讨论、分析、发言,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融入其中,增强参与性,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提升自豪感和主观幸福感。
(二)培养积极的人格特征
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的潜能是巨大的,在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过程中,都有整合自己和克服困难的能力。随着网络时代的加速发展,学生通过网络浏览到的很多信息,大多都是负性事件,比如复旦大学投毒案、北大学生弑母案等,让人们不禁思考一个问题“名校大学生怎么了?”,当然这仅仅是个案,但从侧面可以反映出一个问题,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还是不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继承原有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家庭社会伦理教育等方面外,还需要增大心理健康教育、应激危机干预、情感疏导发泄等教育内容,注重培养大学生积极的认知方式,增强积极的情感体验,发掘和培育积极的人格特质等。大学生非常关注他人的认可,希望周围的人可以爱他、关心他,但是有时候又不能无条件地悦纳自己,忽视自己的优点,放大自己的缺点,无形中贴上了“我不行”、“我不好”的标签,负面的心理暗示导致消极形象的形成。相反,如果能够积极接纳自我,贴上“积极标签”,那么就有可能会塑造另一个积极的自我。
(三)营造积极的环境氛围
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人。哈佛大学认为:“对于一种最好的教育来说,还存在着无法用美元或人民币衡量的更重要的方面,它不仅应有助于我们在专业领域内更具有创造性,还应该使我们变得更善于深思熟虑,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美、更成功的人。”可以说大学校园环境是大学生们远离父母后第一次独立生活、学习、成长的重要场所,因此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校园文化的主要参与者是学生,课堂教学和课余活动的安排是校园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学校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应以多层次、多类型、高品位为目标,广泛开展学术性、文化性、娱乐性、科学性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活动,线上线下双向沟通,使每一个生活在其中的莘莘学子能够潜移默化地在思想观念、意识潜能、心理素质、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与主流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认同,由被动转变为主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体验到幸福、希望和快乐。
积极心理学为思想政治教育开拓了一个新的思路,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积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结合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二者相互渗透、相得益彰。
[1]方青.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思考[J].前沿,2013(8),191-192.
[2]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包文婷.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构建研究[J].党建思政德育,2014(14),223-224.
[4]刘伟伟,惠秀,王智永,陈勋.积极心理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6):102-103.
[5]刘文.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掌生思想政治教育[J].求实,2012(2):158-159.
The Referenc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for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HEN Man
(Sanmi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Sanming Fujian 36500, China)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guiding college students' values, outlook on life and world outlook. Positive psychology is the emerging field of psychology, ten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potential and positive qualities such as virtue, and it can play a certain reference function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ositive psycholog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ference
2016-06-14
三明职业技术学院学院“高职思政课积极双主体交互模式构建”(2015KZ009)。
陈曼(1982- ),女,大学,三明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G641
A
1671-3974(2016)03-003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