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工匠文化的思考
2016-03-15张洁
张 洁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弘扬工匠文化的思考
张 洁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能工巧匠或有精妙绝伦的手艺,或有泽被后世的发明创造,或由技而悟道。弘扬工匠文化是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需要、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需要。弘扬工匠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职业院校、企业、党和国家的共同努力。
工匠文化;制造业强国;内涵建设;高技能人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一时间,工匠精神、工匠制度、工匠文化成为企业界、教育界热议的名词。
一、工匠文化的内涵
工匠文化,有的研究者也称之为“匠人文化”、“匠”文化。这里的关键词是“匠”,什么是“匠”,我们不妨先从词源上分析。
(一)“匠”的释义
“匠”本义是“木工”。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匠,木工也,从匚从斤,斤所以作器也。”“匚”是盛放工具的筐器,“斤”是古代砍伐树木的斧子一类的工具,工具筐里放着斧头等工具,表示从事木工。我国工匠的祖师鲁班曾做过石匠、铁匠、泥瓦匠,但发明创造最多的、最有成就的也是木匠手艺。后“匠”泛指“手工业工人”。
我国历史上留下名姓的能工巧匠,或有精妙绝伦的手艺,如制剑能手干将、纺织能手黄道婆;或有泽被后世的发明创造,如最早见诸史书的工匠垂(又作倕)相传发明了舟、弓及多种乐器,鲁班发明了锯子、刨子、曲尺、锁、磨、云梯等;或由技而悟道,如熟能生巧的卖油翁、游刃有余的庖丁。因此,“匠”又引申为“在某些方面很有造诣的人”,如词语“匠心独运”。
(二)工匠文化的涵义
“工匠文化”、“匠人文化”、“匠文化”这三个名词同义。使用“工匠文化”感觉更合适。理由有三点。一是“工匠”一词的涵义更丰富。“工”《说文解字》解释为“巧饰也,象人有规矩也。”“工”是象形字,象人持有工具的样子。另一种说法“工”是“矩(曲尺)”。二是我国古代的工匠常用“工”来表示,如“士农工商”、“百工之属”;现代汉语中“工匠”也比“匠人”使用更加普遍。三是从语音学的角度讲,“工匠”“匠人”比“匠”更符合现代汉语以双音节为主的表达习惯,而“工匠”比“匠人”读起来更加响亮。
提到工匠精神、工匠文化,有的研究者认为当代典型代表是日本、德国、瑞士,也有的研究者认为工匠文化是我们失落的文化传统。工匠精神的内涵,孙星认为主要体现在“一是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二是严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三是耐心、专注、坚持;四是专业、敬业。”刘志彪认为是指“在制造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以消费者至上为宗旨,注重细节,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生产经营理念,以及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对产品质量严谨苛刻的、不懈的追求行为。”工匠文化的涵义,欧阳菲认为是“对某一个特定领域长期的智慧积累”,具有“没有最终目标”、“持续性、渐进性”、“开放性”、“不易消失,生命力强”四个特点。曹志宏认为是“技能型劳动者在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刘晓峰认为“其本质在于敬业和认真”。
不管怎样定义,在工匠精神指引、工匠文化涵养下的产品是优质的,企业是富有生命力的,包括技术人员在内的员工具有对完美的永恒追求。它既是过程,又是结果;它既体现在技术人员精湛的技艺层面,又体现在精细化、人性化管理层面;它意味着独创,意味着专业,意味着不可替代性。
二、弘扬工匠文化的必要性
(一)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需要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了由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转变的历程。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但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档次不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信息化水平不高、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依然很突出。据《中国日报》报道,2015年我国消费者在境外的奢侈品消费总计1168亿美元,占全球高端产品消费总量的46%。而德国制造在19世纪末也一度是廉价低质的代名词。如1887年8月23日,英国议会通过了侮辱性的商标法条款,规定所有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须注明“Made in Germany”,以此将劣质的德国货与优质的英国货区分开来。正是工匠精神、工匠文化支撑起德国的强国之路,实现了逆袭。这也反映出,虽然机械化大生产以其高产、廉价极大地冲击了手工业生产,但不能完全替代。机器也如同手工业者手中的工具,工人依然需要精湛的技艺才能保证高质量的产品。
(二)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最多,有3146家,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而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是7-8年,百强企业平均寿命不超过10年。原因就在于近几年中国的发展模式更重视资本运作。资本运作有速效的优势,将企业收购、分割、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使企业规模与国际接轨,但资本运作打造不出有生命力的品牌。打造品牌,需要通过自主开发和实现低成本、高质量的经营管理充实企业内部的实力,需要的是工匠文化。
(三)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需要
职业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以培养符合职业或劳动环境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一种教育类型”。所谓技能型人才就是过去所说的工匠。因此,弘扬工匠文化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近年来,伴随着产业的大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也呈几何式倍增。2008年以后,职业教育开始占据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半壁江山。2015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共有学校13143所,高职(专科)院校1280所。这使职业院校的办学竞争日益激烈。职业院校也由规模发展转移到内涵建设轨道上来。弘扬以精益求精为核心的工匠文化无疑对职业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提高竞争力大有裨益。
三、弘扬工匠文化的举措
弘扬工匠文化是个系统工程,需要职业院校、企业、党和国家等多层面的共同努力。
(一)将工匠文化融入校园文化
职业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培养现代工匠的教育,加强工匠文化教育,将工匠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是职业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是打造崇尚技术技能的校园文化氛围。将工匠精神纳入学校的核心价值体系,在办学宗旨、办学定位、办学理念、校园精神等方面体现工匠精神。开展技能大师进校园活动、形式多样的技能大赛活动,在奖学金、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的评定上向技术能手倾斜。二是加强人文素养教育。良好的心性可以把人的技术能力推向高峰。美国教育家杜威也指出:“职业教育......需要学生知道这种职业本身的好处,使得他对这种职业有精神上的快乐。”要通过人文素养教育,使学生热爱所学习的专业技术,学会沟通,注重心性的完善,提高修为能力。三是加强内涵建设。在教学、管理、后勤保障等各方面渗透精品意识,完善现代学校制度、改善办学条件、优化专业结构、提升师资水平,培育适应市场需要的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把学生打造成精品人才。
(二)将工匠文化融入企业文化
企业的需要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标;3-6年的职业教育,只能满足学生初步就业的需要,成为“好胚子”,真正成为高技能人才、金牌技师、大师级工匠还需要十年、数十年实践中的磨砺。因此培养高技能人才关键在企业,弘扬工匠文化也关键在企业。企业要将工匠文化纳入企业文化建设之中,让工匠文化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成为组织成员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一是在物质层面树立精品意识,不断改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二是在行为层面,加强工匠文化的宣传教育,树立诚信经营、顾客至上的理念。三是在制度层面加强领导体制、企业组织机构和企业管理制度,推行精细化管理、人性化管理,最大程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四是在精神层面,把精益求精工匠精神作为企业精神、企业经营哲学、企业道德、企业价值观念、企业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将工匠文化融入工业文化
“工业文化不仅是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也是衡量工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更是工业产业发展的倍增剂和灵魂。”因此,在制造业强国战略全面启动,《中国制造2025》深入推进的过程中,不仅要提高产业规模、技术水平等“硬实力”指标,还要提升我国工业的文化软实力。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将工匠文化纳入工业文化的建设之中。一是加大鼓励创新的力度。创新是工业社会生死攸关的基础,也是工匠的核心竞争力、工匠文化的精髓。要鼓励创新,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二是持续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地位。破除“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官本位思想,进一步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待遇。三是弘扬踏实、稳健的社会风气,抑制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等浮躁之风。
[1]黄尧.职业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曹坎荣,徐洋.中国古代能工巧匠[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3]过常宝.论先秦工匠的文化形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2(1).
[4]叶桉,刘琳.略论红色文化与职业院校当代工匠精神的培育[J].职教论坛,2015(34).
[5]曹志宏.让工匠文化绽放新时代风采[J].中国培训,2012(7).
[6]欧阳菲.从酱文化悟匠文化[A];酱缸流淌出的文化——2007中国首届酱文化(绍兴)国际高峰论坛文集[C];2007(10).
[7]孙星.培育工匠精神 弘扬工业文化[J].中国儿女,2016(11).
[8]刘志彪.构建支撑工匠精神的文化[J].中国国情国力,2016(6).
The Thinking of Carrying Forward the Craftsman Culture
ZHANG Jie
(Hebei Energy College of Vocation and Technology, Tangshan Hebei 063000)
Skillful craftsman either is exquisite workmanship, or has inventions bringing benefit to our?posterity, or realizes the truth or philosophic theory by means of the skill. Carrying forward the craftsman culture is the needs of our country transformation from "manufacturing great country" to "manufacturing powerful country", the needs of the enterpris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nd the needs of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s. Carrying forward the craftsman culture is a systematic engineering, needs the joint efforts of vocational colleges, enterprises, and the Part and the country.
craftsman culture; manufacturing powerful country;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highly skilled personnel
2016-06-19
2016年度唐山市社会科学发展课题《工匠文化引领唐山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TSSKL2016-0038)。
张洁(1978-),女,大学,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学和职业教育法。
F426.92
A
1671-3974(2016)03-00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