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生态社会主义思想探析
2016-03-15刘挺
刘 挺
(西南科技大学,四川 绵阳 621010)
西方生态社会主义思想探析
刘 挺
(西南科技大学,四川 绵阳 621010)
西方生态社会主义理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以生态学和系统论为指导思想,揭示资本主义制度下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源。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倡导构建一个经济理性服从生态理性的社会主义社会,并阐述了其社会变革的途径、领导力量和策略方法。
生态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在20世纪得到巨大发展,然而高增长、高消费的资本主义“黄金时代”背后却是生态危机的日益加重,人与自然矛盾不断加剧。在此背景下,20世纪70年代西方爆发了绿色运动,伴随着西方绿色运动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资本主义制度是否合理,反思生态问题产生和加重的原因,而生态社会主义思想便在人们追寻生态问题诱因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其主张在生态学和系统论思想的指导下,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检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态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了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现实方案。解读和探析西方生态社会主义思想将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借鉴价值。
一、生态危机的根源
马克思曾说过:“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必然导致生态危机。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动机便是无穷追求剩余价值,这一生产目的决定了资本对人剥削的同时,也强化了资本对自然的不断剥削。
资本家以扩大再生产的方式无限追求资本的增值,其利用工业文明带来的先进工具,对自然资源不断进行过度的开采与掠夺,以满足不断扩大的商品市场的需求。资本主义社会从生产到消费完全成为了一个异化的社会,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类社会的物质需要,而是在资本家利欲熏心之下的资本增值。资本主义社会资本逻辑甚至左右了人们的生活与消费理念,人不只是单纯的获取物质生活资料,而是通过过度消费提升其内心的幸福指数。这样的异化社会,促使社会人成为了资本及机器、技术的奴隶,生态环境也不可避免地被这异化社会伤蚀。而生态危机加重的直接原因便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追逐资本增值的本质。资本主义市场竞争的残酷性,促使资本家将成本的控制看作是竞争利剑。为赢得市场,实现生产效率、消费的最大化,资本家在生产中尽可能地降低成产成本,而忽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尽管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正在尝试将环境保护纳入立法及资本主义制度之中,采取了新的排污标准等,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决定了这种努力的局限性。
如果说十八世纪的生态环境问题还仅限于“一城一域”,而今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至全球,生态问题也具有了全球属性。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利润最大化,这势必会导致资本走向世界各地,寻找市场、寻找资源,最大限度地占据全球资源,通过全球化的资源配置来降低成本,扩大生产规模,获得高额利润。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全球化,资本主义对世界各地的生态掠夺,直接导致了全球生态危机不断加剧,使人类与其他物种生存与发展空间愈加狭隘。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哈维指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以无限的价值扩张为目的,他丝毫不考虑这种扩张所带来的政治的、经济的、地理的或者生态的后果”。
工业革命爆发以来,西方资本家从最初的殖民掠夺,到如今高排放、低附加值的产业转移,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从未放弃对落后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生态掠夺。它们将一些高消耗、高污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将发展中国家视为垃圾倾泄地和原料供给源,将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视为最佳剥削对象。可见,发达国家的绿水青山是建立在对发展中国家的生态掠夺基础上,发达国家社会进步、经济繁荣是以牺牲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利益换取的。就像西方生态学家琥珀所述:“环境的质量与一个社会物质财富的丰裕或缺乏精密相关,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正是通过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掠夺来维持和改善环境,使之成为全世界羡慕的对象。”由此可以揭示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虚伪与丑恶面目,以及对发展中国家剥削的实质。同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借助其先进技术和雄厚的资本不断对发展中国家实施经济殖民,鼓吹贸易自由主义,提倡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和技术落后的情况下可以最大化地发挥其比较优势。如若不然,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其各种优势强迫发展中国家制定各种政治、社会、经济政策,迫使发展中国家的各种资源被带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结果造成了发展中国家土地资源日益匮乏,生态危机日益加重,而本已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却要拿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致力于解决生态环境问题,那些真正破坏生态环境的元凶却仍然肆无忌惮地以牺牲发展中国家绿水青山来换取其追逐资本的无限乐趣。
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主义无法摆脱其内部矛盾,生态和理性无法取代经济合理性,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改良仍然建立在人类主宰自然的基础上,自然是人征服、掠夺的对象。因此,人类社会要想实现绿色社会,只有废除资本主义制度。
二、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
生态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渊源在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理论。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宣称坚持马克思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即人类在认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时不应放弃“人类尺度”。
马克思主义高度重视人和自然的辩证统一,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即提出“社会是人与自然的完整统一体”。马克思认为,人类在实践中改造自然的同时,也给人类自身赋予了自然性,此时的自然存在并不是原生态的自然界,而是赋予了社会性的自然存在。也就是说,在现存的世界中,自然与社会相互联系、相互制约。那么人类若要关心,改善现存世界,就势必要关心自然界,因为自然界具有优先地位。马克思说:“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表现在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自然界,就它本身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人们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恩格斯也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同时,马克思将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思想与社会问题联系起来共同思考。马克思在其著作《资本论》和《哥达纲领批判》中分析指出了生态问题的根源便是资本主义的内在逻辑,并提出社会主义是生态问题解决的根本途径。
马克思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他将生态问题同社会基本矛盾联系思考,得出了生态文明的建立离不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进步。马克思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废除,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社会终会实现。在未来社会,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废除,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能够掌握更多的关于自然的奥秘,人类也能真正实现自由和谐地利用大自然。就像马克思所说那样:“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
三、生态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实现途径
生态社会主义以马克思理论为根基,致力于社会主义如何同生态有机地结合,探寻生态绿色、可持续的绿色社会主义实现路径。当然,这种结合的前提便是对现存资本主义制度的否定。
(一)生态社会主义本质特征
生态社会主义者强调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应是绿色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自然和生态先于一切,自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居于中心位置,人类一切生产活动应该符合自然的法则。
在这样的绿色社会中,资本主义逻辑之下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矛盾最终会随着人与人关系的矛盾的解决而解决。人类对自然生态已不再出现肆无忌惮的破坏,人类道德意识指导人类应该善待和珍视生态系统的和谐运转,这种珍视和保护也是在维护人类自身的利益。生态社会主义将会对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业社会体系进行生态重建,将会按照绿色、生态的思路控制商品生产、交换、消费。人类社会生产活动将符合“更少的生产,更好的消费。”但是,在生态社会主义社会依旧存在经济理性,但此时人类追逐利润的经济标准也要服从于社会生态标准,即“经济理性服从于生态理性”,在保证经济效率的同时兼顾生态和理性目标,从人类整体经济利益出发,避免经济总体的浪费和过度消费,摒除劳动异化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这样的经济理性是建立在高科技水平之上的对资源较少和高效的循环利用。在生态社会主义者看来,真正的社会主义应该是“经济、社会、生态”,三者的建设和发展高度和谐统一的,劳动和消费更少的社会。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将会推动人类由掌握自然界的相对真理而不断逼近自然界绝对真理,在这过程中人类也早已克服了人类为物质生活和生产资料而进行的被迫的劳动,整个范围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克服也使得人们可以自由自主地控制人和自然之间关系。人们也开始在劳动中寻找乐趣,而非过去人们在物质消费中寻找幸福。此时,人们开始利用闲暇的时间进行符合兴趣的创造性活动,人类也因此同时获得了精神和物质享受,人类也自此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二)生态社会主义实现途径
生态社会主义所假设的美美与共的社会值得称道,但如何建立生态社会主义社会是生态社会主义者长期思考和关注的问题。佩珀认为:“在资本家仍然控制国家的情况下,试图用暴力推翻资本主义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应该接管国家,并将其改造成以某种方式为全体服务的机构。”因此,应该选择一条非暴力的理性之路,通过阶级斗争,集体行动,“教育”和建立生态示范区来实现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非暴力变革。
生态社会主义者认为如今的工人阶级已经被资本主义软化,失去了作为革命者而理应具有的诸如批判性和否定性等革命气质。在当今社会,只有那些为被资本主义社会异化消费腐蚀,具备社会正义良知的知识分子方能作为革命的领头羊。而革命的领导力量也终会在革命实践的主客观因素作用下脱颖而出,但在生态马克思主义者看来,真正具备革命领导素质的应当会是那些具备“生态意识”,具有社会主义崇高信念的关心生态运动的掌握马克思主义方法的知识分子。生态马克思主义者也未曾否定工人阶级在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工人阶级实际参与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劳动,其在工作生活中亲眼目睹生态危机的加重,深受环境污染所害,因此存在着无限的革命潜力,是生态社会主义实现的中坚力量。同时,生态社会主义者倡导建立国际范围生态社会主义变革统一战线,团结包括知识分子、工人阶级、中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在内的国际范围内志同道合的革命力量。同时应该将工人运动和其他一些社会运动联合,把发达国家左翼力量和发展中国家反经济殖民主义和反生态帝国主义的人们团结起来,形成和建立一支全球范围内的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力量。而在这支革命力量还未出现和壮大之前,必须由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热衷于生态运动的知识分子牵头通过“教育”的方式,唤醒公众的生态意识,或通过建立生态示范区给公众提供一个崭新的绿色生活视野。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提高,和对现存世界的不满便可逐渐积聚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革命力量。
生态社会主义作为西方世界的一股左翼思潮,研究其理论思想有助于我们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生的新变化,同时对于我国未来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生态社会主义思想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也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其理论也存在着明显的历史局限性。首先,该理论并未将马克思主义的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思想贯穿于理论体系全过程,理论在对资本主义的整体性批判和对社会主义的整体性把握上存在着混乱特点。其次,生态社会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的变革方案是空想的。由于该理论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放在首位,而淡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这样的变革只会是片面局限和不彻底的。而在社会变革方式、方法上,生态社会主义理论近似民主社会主义,不论在理论和实践上均未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这显然经不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2]哈维.后现代化的条件[M].波力第出版社,1990.
[3][英]大卫·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纵深生态学到社会主义[M].洛特雷出版社,1993.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6]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Study of the Western Ecological Socialism
LIU Ting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Sichuan 621010,China)
Western ecological socialism theory is on the basis of Marxism theory, guided by ecology and system theory. It reveals the roots of ecological problems under the capitalist system. Ecological Marxism advocates building a socialist society in which the economic rationality obeys ecological rationality, and expounds the way of social change, leadership and strategy.
ecological socialism; Marxism; capitalism
2016-05-16
刘挺(1990- ),男,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D091.6
A
1671-3974(2016)03-002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