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七版序言的当代解读
2016-03-15刘巍
刘 巍
(淮阴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共产党宣言》七版序言的当代解读
刘 巍
(淮阴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共产党宣言》及其七篇序言是一个整体,人们在致力于对《宣言》本身的研究时,也应该重视其七个版本序言的考察。通过这些序言我们不但可以看到《宣言》的基本思想和理论观点,还能了解到对待这些理论和思想的态度与方法,以及两位革命导师的科学精神和人格魅力;此外,几乎每版序言都展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这在今天仍然意义非凡,让我们既可以很好地回顾历史,也可以理性地分析眼下情形与未来趋向。
共产党宣言;七版序言;当代解读
《共产党宣言》(以下称《宣言》)于1848年发表,而它的七篇序言则分别问世于1872年,1882年,1883年,1888年,1890年,1892年和1893年,也就是说它最初的出版并没有序言,而是在24年之后,才陆续伴有序言一同出版。而且,这七版序言是以五种语言来书写的,即德文、俄文、英文、波兰文和意大利文。那么,如此复杂的出版状况是如何形成的呢?在对其七版序言进行思想与理论考察之前,需要一个历史性的梳理过程。
1 写作背景与缘由
马克思生于1818年,到《宣言》问世的1848年,他刚好30岁。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这位伟大天才成长的30年当中欧洲都发生着什么,看一看它当时正处在人类历史坐标系的什么位置。在这一段历史时空中,最引人注目的大事件,便是“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即1831年的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年到1848年的英国工人宪章运动和1844年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运用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唯物史观来概括当时的社会情形,即其时的欧洲正处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属于传统社会的“旧质”由于隶属现代社会的“新质”在量上的不断积累而逐渐瓦解,附着在这种历史架构之上的各种新旧势力在长久的拉锯战中纠缠、博弈……,尽管先进的“新质”最终一定会胜利,但是这个漫长曲折的过程却需要赔上几代人的动荡与纠结。在马克思成长的这段岁月中适逢无产阶级作为“新质”要素刚刚与同样作为“新质”要素的资产阶级一道在对封建旧势力的作战中取得初步胜利,而二者与生俱来的矛盾却不期而至——就在这封建社会的“破”与资本主义社会的“立”的胶着中,无产阶级逐渐成长为一个重要角色,在西方历史大舞台上亮相了。在经过几十年的斗争与验证之后,欧洲最大的无产阶级革命组织正义者同盟(1847年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选择了马、恩的理论。然而,由于新旧反动势力的迫害,当时共产主义运动基本上还是秘密活动的。所以,1848年1月底《宣言》完稿之后由布鲁塞尔寄往伦敦付印时并不是公开发表,也没有作者署名,它只是在共产主义运动组织内部传阅的文献。直到“1852年共产主义者同盟解散后出版的《宣言》新版本和新译本才署名为马克思、恩格斯”[1]。但是,失败和损失还是需要反思的,尤其是1871年巴黎公社勇敢尝试之后,人们普遍觉得《宣言》中所说的工人要争得民主,掌握政权各项似乎太笼统,革命的现实需要更具有实战意义的指导。同时《宣言》中的部分具体条款“明显有些不合时宜”了,比如第二章后面谈到的那10条革命措施。因而,急需有人对《宣言》进行与时俱进的说明、补充和扩展,于是担负着这一任务的各版序言便诞生了。这一点,马、恩在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就点明了:“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据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所以这个纲领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2]。然而,被学界公认的,也是马、恩在1872年说明的,“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2]。
此外,两位导师在这一序言结尾强调“《宣言》已是一个历史文献,我们已没有权利来加以修改”[2]。这是科学的态度,也是理性和责任的光辉。所以,各版序言都是在在客观面对当时欧洲各国形势的前提下对《宣言》中的理论和思想进行适时的补充与说明。当然,只有前面二版序言是两位导师共同署名。由于马克思在1883年去世,后面的五版序言为恩格斯一人执笔。
2 主要内容与时代意义
这七篇序言的共同点主要体现在基本原理和科学精神上。尽管每篇序言是在不同的年份根据当时当地不同的社会革命形势所做的分析和说明,但是却一直坚持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并且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与时俱进的态度来对待《宣言》及其所传达的理论和思想。这也是学界公认的。此外,各版序言都有自己特别的目的、内容和意义。
1872年德文版序言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根据《宣言》问世后25年间的欧洲社会变化和工人运动状况提出了对待《宣言》内容的科学态度。同时,这版序言还介绍了《宣言》的诞生与1872年以前的传播情况。当时《宣言》就已经有近20个版本在欧洲各国和美国出版并迅速传播了。
1882年俄文版序言,马、恩应与他们有密切关系的俄国革命者拉甫洛夫的要求而撰写的。这一篇序言也谈及了截至1882年《宣言》的传播情况,尽管只有三句话,即“巴枯宁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俄文第一版,60年代初由《钟声》印刷所出版。当时西方认为这件事(《宣言》译成俄文出版)不过是著作界的一件奇闻。这种看法今天是不可能有了”[2]。这足已说明《宣言》本身的价值和国际工人运动势不可挡的态势。而这看起来专门针对当时俄国所写的序言,还着重,甚至可以说是同俄国“相提并论”地谈到了当时美国的发展和美国的工人运动状况。两位导师开始这样描述:“这两个国家,都向欧洲提供原料,同时又都是欧洲工业品的销售市场。所以,这两个国家不管怎样当时(《宣言》刚问世的时候)都是欧洲现存秩序的支柱”[2]。紧接着在下一段话锋一转:“今天,情况完全不同……美国……很快变会摧毁西欧特别是英国迄今为止的工业垄断地位……同时,在各工业区,人数众多的无产阶级和神话般的资本积聚第一次发展起来了”[2]。“……而俄国已是欧洲革命运动的先进部队了”[2]。这既是对国际工人队伍扩大、成长和运动状况的补充,也从侧面点明《宣言》的影响在向全世界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散,也让我们这些今人看到了他们神奇的预测能力。而让马、恩没有想到则是20世纪初它在东方世界的传播以及对新世界格局形成的意义。
在这一版序言中还有一个更为著名、在当时被广泛关注的问题,即俄国公社“是直接过渡到高级的共产主义的公共占有形式呢?或者相反,它还必须经历西方的历史发展所经历的那个瓦解过程呢?”在今天看来,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当我们掌握了唯物史观,用历史来检验它的时候会惊讶于它的科学性,而在我们面对微观时空的具体问题时,则常常会觉得有些吃力,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发现,当运用它来看历史的时候,我们通常都是在大尺度上的:考察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千年一瞬;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又是一眼千年,再从14、15世纪封建社会开始瓦解到马克思所生活的19世纪,也有四、五百年——科学的社会理论是从人类行为中抽象出来的,而不是从一个人、一个民族的有限时空中得来的,所以让马、恩以个人的有限之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做出确定性的判断,从而给出确切的短时预测,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能的。
1883年德文版序言是由恩格斯一人署名的,因为马克思此时“已经长眠于海格特公墓”[2],他在这篇序言中只做了一件事——总结了“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每一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的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段(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并在总结完毕后加上了这样一句话“这个基本思想完全是属于马克思一个人的。”我们看到的是大师的智慧与胸怀。对于这一基本思想,后世对其质疑主要是在后半部分。尤其是上个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而且直到今天仍然有许多论调认为消灭资产阶级、实现公有和人类的彻底解放都是天方夜谭。站在今天看马克思的时代和这个时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变化,非常乐观地得出一个结论:那一天的到来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1888年英文版序言篇幅较长,主要有三项内容:一是介绍了1848年到1888年的国际工人运动的基本状况,包括被镇压的一些具体史实。二是重申了《宣言》基本思想的历史地位,“在我看来这一思想对历史学必定会起到像达尔文学说对生物学所起的那样的作用”[2],同时又强调了这主要是马克思的贡献。三是又一次把1872年序言中所陈述的对待《宣言》的科学态度直接完整复制过来,以示其重要性。
1890年德文版序言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是“自从我写了上面那篇序言(指1883年德文版序言)以来,又需要刊印《宣言》的新的德文版本了,同时《宣言》本身也有种种遭遇,应该在这里提一提。”第一个遭遇便是1882年俄文版序言的原稿遗失了,于是在这版序言里将从俄文译过来的1882年的序言直接粘贴过来。然后又讲了《宣言》的其他“遭遇”,其实主要是《宣言》在各国的翻译和传播情况,以及《宣言》由于欧洲工人运动中的一些挫折“而退到后台去了”的现实。在这里恩格斯也指出了“《宣言》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1848年以来现代工人运动的历史。现在,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所有国家的千百万工人的共同纲领”[2]。
这版序言的第二个主要内容是对当时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涵义进行了区分,也相应介绍了各自主要派别的特点。
最后,肯定了国际工人运动的成就:“固然,国际本身只存在了九年,但它所创立的全世界无产者永久的联合依然存在,并且比任何时候更加强固,而今天这个日子就是最好的证明……即早已由国际1866年日内瓦代表大会宣布、后来又由1889年巴黎工人代表大会再度宣布的在法律上确立八小时正常工作日。”[2]结尾的却是一句伤感的话,“如果马克思今天还能同我站在一起亲眼看见这种情景,那该多好啊!”[2]
1892年波兰文版序言和1893年意大利版序言主要是分别针对这两个国家的革命、运动状况进行分析和肯定,篇幅都不长。在意大利版序言中还谈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推翻腐朽封建社会中所起的作用。
总结来看,七个版本的序言都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地谈到了《宣言》的传播,都让我们看到了革命导师高超的智慧和对待理论与各国革命认真、负责的态度,还有令人折服的科学精神和个人魅力。
从七篇序言的整体能够反映出来:虽然《宣言》只是一个组织或政党的纲领,它在分析当前形势的前提下,阐明其组织的立场、规定其组织的意愿和任务。然而它在理论世界的意义更加广泛、深刻而久远。它所传递的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已经成为人们探究和预测人类历史及其走向的金钥匙。当时也许只是“测量欧洲大陆大工业发展的尺度”[2]。然而,在今天看来,一个半世纪过去,在历史的大尺度上来说这仍然是一个非常微小一个时间跨度,伟大导师们从其中抽象出来的历史规律和科学还不能在今天完美得到验证和证实,但是它已经能让后人区别这一经典中的历史和逻辑的部分,并能在今天看到这一逻辑下催生的新的社会形态的萌芽已随处可见。《宣言》七篇序言最大的贡献就是它告诉了我们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个社会发展的细节是那么不同,是那么容易欺骗人的肉眼,哪怕他是最伟大的思想家、理论家,但是,我们要学会在大尺度上抽象,那些抽象出来的规律不但可以解释昨天和今天,同样可以预测明天!
3 相关质疑与当代解答
无论当时,还是今天,人们都无法否认100多年前国际工人运动的盛况,正像人们不得不承认《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和理论价值一样。那么,我们又怎么解释无论学界还是社会上所说的今时今日的“工人运动的低潮”或“共产主义运动的低潮”呢?更有甚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过时了,共产主义是无法实现的乌托邦。事实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所以会得到部分质疑,那是因为从这一理论问世到今天,历史的画卷还没有完全展开,我们看历史习惯用大尺度,而考察眼前就会只从微观着眼,忘记那个大尺度下的那个科学规律。这既是我们自身的局限,也是思维的惯性。
恩格斯在1890年版序言中提到的“八小时正常工作日”的时候,难掩胜利的喜悦。然而,我们要想象的是:如果两位导师能够看到21世纪的今天工人们所拥有的政治经济权益,又该是多么欣慰!最终的胜利(质变)是需要时间和条件的(量的积累),但我们不能说量的积累是毫无意义的,这种量的积累从形式上看是悄然的低潮,但是这低潮恰恰是因为先前的部分质变已经完成的结果。所以说,认为国际工人运动失败的人一个是他们从主观上不愿意承认他们的成功,一个是他们水平有限看不到大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所做的妥协,无视其在政治经济上的让步,无视无产阶级大面积地转化成了中产阶级的部分胜利。虽然这些已经发生着巨大变化的资本主义国家我们今天还称他们为资本主义国家,但是它们与马、恩时代的资本主义已不能同日而语,它们已被动地走向马克思所预测的终点。
4 科学理论与温故知新
《宣言》与七个版本序言为我们提供既是理论工具,也是运用理论的态度和方法。以各个序言对当时欧洲社会发展概况和工人运动状况的总结与分析,今天我们同样可运用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模式来看一看2016年的欧洲:由2008年左右美国“次贷危机”开启的资本主义世界新一轮的经济危机之下的全球经济低迷在欧洲以“欧债危机”来定义。这一危机在欧洲持续的影响直接表现在人们欧盟这一经济共同体存在形式的质疑和争论。事实上生于微观世界的有限个人或团体无论怎样也想不明白这是现在经济政治模式向更高层次质变的开端,各方势力,尤其是各大既得利益大集团以一己之私出发所做的各种反应便会乱花迷人眼,让人们“病急乱投医”……,到今天为止各种博弈的一个现实结果是“英国脱离欧盟”,在2016年的夏天英国人民通过公投的方式决定“脱欧”,于是各方开始猜测欧盟未来的走向,很多人担忧欧洲会倒退到过去每个民族国家“各自为政”的时代,笔者对此并不以为然。根据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中所说的“每一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也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很容易一眼看穿:今天世界的生产力发展阶段,科学技术进步状况和人类生存资源与生存环境整体状况决定了只有分享的、集约的治理模式才是最可取的。哪怕英国,或者其他欧洲国家在一定的时期内陆续选择“脱欧”,但是从历史的大尺度上来讲,经济、政治资源在更大程度上、更广泛的空间内共享必定是人类的大趋势,这种“脱欧”只能算作是一次小小的复辟,而且无论如何复辟也不会再复辟回罗马帝国时代!我们乐观地坐等整个世界的“螺旋式上升”。
[1] 高放.开启真理宝库的七把金钥匙——研读《共产党宣言》感悟七篇序言[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0(9):11-28.
[2] 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6,7,8,11,14,18,26.
(责任编辑:张中胜)
The Contemporary Interpretations on Seven Prefaces of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LIU Wei
(School of Marxism,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ai'an Jiangsu 223003,China)
TheCommunistManifestoand its seven prefaces constitute a whole entity.People should not only work on theCommunistManifestoitself, but also pay more attention to its prefaces. We can see the basic ideas and theoretical viewsof theCommunistManifestoby interpreting the prefaces, and can also learn about the attitude towards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se theories as well asthe scientific spirit and personality of the two revolutionary teachers. In addition, it is significant that almost every version of the prefaceunfolds the methodology of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which helps us have a better review of the history and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trendrationally.
TheCommunistManifesto;seven prefaces; contemporary interpretations
2016-07-16
刘巍(1978-),女,黑龙江安达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A12
A
1009-7961(2016)06-0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