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师是怎样炼成的
——甄彦仓先生侧记

2016-03-15孙文莲

河北传媒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艺术作品雕刻标签

孙文莲

(石家庄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5)

大师是怎样炼成的
——甄彦仓先生侧记

孙文莲

(石家庄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5)

石雕艺人,如果仅仅满足于“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等评价,那他只能停留在匠人的层次。欧阳修的《卖油翁》里,卖油老者“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沥油技艺如此高超,但老者只淡淡地说“无他,惟手熟尔”。石雕者把一件作品打造得栩栩如生,也不过如卖油翁一样,只是手法极其熟练罢了。或如庖丁解牛。庖丁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牛的结构规律,牛的各个部分都了然于心,杀牛解牛时能够在牛的骨节缝隙间游刃有余,解牛刀用了十九年而依然光亮如新。庖丁无非是更高一级的熟练工。这样的水平,只是在技巧上打转转,最多只是高级匠人。就如木匠、瓦匠、铁匠一样,不管手艺如何精湛,也多是照葫芦画瓢。因袭、模仿,终究算不上大师、艺术家。

大师、艺术家的养成,除了手法熟练之外,还必须有更高的追求。

首先是创新。艺术,无论文学、绘画、雕刻,或是其他艺术样式,最忌模仿和重复。齐白石也说:“似我者死,学我者生。”伟大的艺术作品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世间独此一份。所以,艺术家们孜孜以求,力求自己的创作独一无二。雕刻亦不例外。要使雕刻作品脱颖而出、恒久传世,也必须有突破有创新。创新,可分为艺术手法的创新与思想内容的突破。手法的创新很容易被他人模仿、因袭,而思想认识的高蹈精深、感情的深挚细微却是别人难以模拟、重复的。

甄彦仓先生的雕刻作品,不局限于佛像和建筑系列的传统题材,内容上独辟蹊径,表达对于自然、宇宙以及人类生存发展的深刻思考与忧患。《锯树枝的人》《自然女神》《关爱人间》《狮子没有冰箱》等一系列作品,都是在用自己的哲学思索警醒世人。

《锯树枝的人》中,一个衣冠楚楚温文尔雅的中年男子,一边悠闲地坐在树枝上享受着风轻云淡,一边手拿锯子不自觉地锯着自己坐着的树枝。作品象征着现代人一面怡然自得享受着大自然给予的恩赐和庇荫,同时又不自觉地肆意对大自然进行着无情的摧毁和破坏。人们对大自然的摧毁和破坏已经日常化、习惯化。你看,坐在树枝上的那个人,那副悠然自得陶然忘我的神态!但最终,人类要自食其果,要遭受自然的惩罚。人类对于自己正在遭受或即将遭受毁灭性的灾难而浑然不觉。多么可怕,多么触目惊心!这不就是我们的生存现状吗?我们不顾一切地掠夺式地侵占大自然给予的各种资源,不顾一切无休无止地贪图物质的享受,而面对环境的日趋恶化、资源的日渐枯竭却麻木不仁、无动于衷。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和报复即将来临……

《自然女神》中,一位衣袂飘飘的女子,一手捧莲花,一手握着数字“1”,其寓意为道教精神,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自然万物的母体,是生成天地万物的本源。道化育万物,使万物顺其本然地成长。体道之人必有大德,他顺应自然,恬淡自养,少私寡欲,见素抱朴,鄙弃功名利禄、富贵权势。唯其如此,才能得到精神的提升,达到人生极境。而现在的实际情况是,违背自然法则,贪得无厌,杀鸡取卵。甄大师以此作品来警醒人们,实在是用心良苦。

甄先生自己也说,凡是能够给石头注入灵魂的人,才能成为雕刻家。这个“灵魂”也即指对宇宙人生的哲学洞见或内心深挚的情感。作品有了这样的灵魂,才能振聋发聩,警醒警示;也才能触动心弦引发共鸣,作品也才能够永生。优秀的艺术作品莫不如是。灵魂是属于艺术家自己的,是艺术家对社会人生的独特领悟和感受,也是艺术家的标签。“大江东去”的豪放是苏轼的标签,“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洒脱飘逸是李白的标签,力与美是古希腊雕塑的标签,而哲学思辨以及对人类生存的忧患则是甄先生雕刻艺术的标签。艺术作品有了灵魂有了标签,才不会被其他作品淹没,才不会被历史洪流淘汰。

其次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责任感。每个时代,总有那么一群人,他们不满足于风花雪月的吟咏,不浸淫于一己的悲欢离合,而是热切地关怀社稷苍生,放眼宇宙未来,从而使其作品凝重、丰厚,虽时过境迁也依然令人感怀。甄先生的《自然女神》等一系列作品,正体现了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高度的责任感和悲悯情怀。甄先生说“保护地球,匹夫有责”。他把一腔热血灌注到一锤一钎的雕刻之中,为地球、为人类呼号。在这一点上,甄先生是一个大写的人。唯有大写的人,才能创作出具有恒久魅力的艺术作品。

其三,真正的艺术家都具备无功利的淡泊心态。真正的艺术创作过程都是超脱现实功利的。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必须抛却现实的蝇营狗苟、利害得失的算计,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艺术的情境,不断地构思、雕琢。唯其如此,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梵·高穷困潦倒衣食无着,但仍然执着于画沉浸于画,才有了《向日葵》等顶级艺术作品;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不顾现实生活的困顿穷愁,才有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鸿篇巨著《红楼梦》……如果时时刻刻算计着物质金钱的多寡,就无法专注、沉浸到艺术的世界里,其作品也就往往短命。有定力,能淡泊,能沉浸,才有可能创作出大作品。甄先生一语中的:“学习是为了挣钱,但如果急于挣钱,舍不得下苦功夫学习,就挣不到钱,至少挣不到大钱。智者与愚者的分界线就在这里。”又说:“雕刻只是我的副业,哲学才是我的主业。”如果说,甄先生的创作已经获得了令人瞩目的大功利,那也是因为他在雕刻的道路上能够舍弃暂时的利益,经得起沉淀和磨练。

第四,艺术手法的中西融合。甄先生在精熟中国传统雕刻技法的基础之上,把古希腊雕塑中注重表现人体骨骼起伏和曲线波浪的风格借鉴过来,开创了西洋雕刻技法。这样,甄先生的雕刻作品,尤其是女性题材的雕刻作品,既有着中国女性的含蓄婉约之美,又有着起伏曲线的曼妙动人。在甄先生手下,冷硬的石头变得柔媚婉曲,活色生香,形神兼备。

其五,出色的艺术家需要多方面全方位的文化濡养。甄先生多次借用陆游“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的话,强调要想成为艺术大师,要想在雕刻艺术中独树一帜,除了对雕刻技艺的熟练掌握之外,还必须提高整体的思想水平和艺术修养。这就好比军人,单单枪法出众,也只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士兵;而能够运筹帷幄,具备高超的战略战术素养,才能够成为出色的军事家和高级将领。雕刻活动,单凭手上功夫,只能成为好工匠;如若博览群书,运筹帷幄,胸藏丘壑,才能够对社会人生有独到的感悟和深刻的体察,也才能够有艺术创造的灵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优秀作品。甄先生是这样倡导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又博览群书,文史哲广有涉猎,尤其对道家思想研究精深。正是由于甄先生具备了这样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一系列具有象征意味的作品,才能够独领风骚,自成一格。

一切成功都不是偶然。甄彦苍先生以孜孜以求的磨砺和深刻的思想领悟,以及独到的艺术灵感,创造出众多独具艺术格调的石雕作品,并以骄人的成就获得社会的高度认可:他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阳石雕代表性传承人,河北省劳动模范,第八届、第九届河北省政协委员,河北大学、燕山大学等五所院校的兼职教授……

在雕刻行业,甄先生所拥有的耀眼光环和各种盛誉,都当之无愧!

(责任编辑:邢香菊)

2015-12-30

孙文莲,石家庄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文艺美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艺术作品雕刻标签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On art
无惧标签 Alfa Romeo Giulia 200HP
不害怕撕掉标签的人,都活出了真正的漂亮
雕刻树叶
雕刻时光
科学家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