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权范式的人本资本财务理论架构形成研究

2016-03-15丁胜红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互联网

丁胜红 韦 鹏

(1.南京农业大学 金融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2.湖南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2)



人权范式的人本资本财务理论架构形成研究

丁胜红1,2韦鹏2

(1.南京农业大学 金融学院,江苏 南京210095;2.湖南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410082)

【摘要】从历史演化角度论述财务范式由产权范式向人权范式转变,并依据物本经济时代的财务理论架构体系,即财权理论(财务研究逻辑起点、财务本质、财务主体与财权主体、财务目标、财务职能、财权配置)与财务治理理论(财务治理结构、财务治理机制、财务治理行为规范),推演出人本经济时代人权范式的人本资本财务理论架构的历史形成,勾画出人本资本财务理论架构形成的历史逻辑。

【关键词】人权范式;产权范式;人本资本财务;互联网+

一、 人权范式的人本资本财务理论之缘起

当一个稳定的范式如果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适当方式,它就会变弱,从而就有新的范式出现[1]。鉴此,从“功能总是会失去活力,而人们的需求将永存”的经济规律来认知不同历史阶段财务理论的研究范式转变之规律。当人类社会从采集农耕经济时代演化为工业经济时代,财富的功能便从注重价值的使用向注重价值的交换之转化,这种转化满足了人们对基本生存发展的需求范围扩大。实现商品等价交换有两个前提,即价值和稀缺性。稀缺性表现为他人获取的限制性,因此才有了交换的基础,产品才有可能获得议价的能力。价值通常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指人对物(产品)的关系,即人们常说的功能和用户问题,讲的是产品的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二是指因人对物(产品)关系而形成人对人之间的关系,讲的是创造产品的社会价值。

正是基于这两个不同微观层面的变化却逐渐演绎出人类社会不同宏观历史阶段:注重使用价值的自给自足采集农耕经济时代,人们对此历史阶段“物”的认知停留在实物财产权层面上,它为此后产权范式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注重交换价值的市场经济时代,人们对此历史阶段“物”的认知分为两个历史阶段,即物本经济时代的“物”与人本经济时代的“物”。前者表现为产权价值运动成为支配“商品化”经济演进的主导力量;后者表现为人权价值运动成为支配“体验化”经济演进的主导力量。因此,随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演绎出人类社会以财产权为本向以产权为本、以人权为本转变之历史过程。在此过程中不同历史阶段的产权、人权与财务的紧密联系与生俱来,二者在交叉融合的过程中相互渗透、借鉴而共同发展。

物本经济时代,随着“人物化式”的“泰罗制”在企业或工厂中逐渐建立以及“宪法”中的“权利法案”与民法及商法颁布设施,标志着人类由对权益追逐与剥夺的凶残方式逐渐演化为宪政统驭之下的法律制度,全面而系统地保障着资产者产权与权益的“文明”方式[1]。在这种满足完全低层次需求文明方式下所滋生的利己主义成为( 新) 古典经济学以及穿梭在其他学科的“理性经济人”的价值观。在此价值观指导下人们开始探讨不同“产品化”的产权结构对收益—报酬制度及要素资源配置的影响,对权利在经济交易中的作用给予了特别关注[2],以此为契机,中西方学者直接或间接地以产权、交易费用和契约等核心范畴来构建或诠释财务经济理论的产权范式应运而生[3]。随着人们对奠定了现代西方财务理论基础的MM定理及其对假设前提的拓展研究,人们处于不自觉状态中将财务与产权融合,产权范式逐渐成为对应于物本经济时代中“商品化”的资金—价值量化研究的主流范式,它已完全适应于描述完全低层次需求假设下的现代财务理论体系之形成。

随着通讯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催生了注重客户体验的DT时代、强调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工业4.0以及重在以人为核心创新的“互联网+”,实现了人类社会由物本经济时代要素驱动经济增长方式向人本经济时代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方式之转变,人们的需求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均在不断丰富与攀升,企业对顾客产品的开发也由“产品化”被“体验化”取而代之。在满足客户体验的需求倒逼下,利用互联网免费模式不仅将挑战与重塑物本经济时代各个产业链,促进传统产权科层制组织的“中心化财务信息”向扁平化人权柔性组织的“去中心化财务信息”之转变,而且摧毁了以财务信息不对称财务模式而逐渐诞生的财务信息对称财务模式。当然这里所讲的“去中心化”,不是“不要中心”,而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创造出更多的中心”。尤其是以人为出发点的Web2.0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以人为本、以应用为本的创新2.0将帮助人们为满足马斯洛式需求的体验化消费提供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在满足人们各层次需求“土壤”上所滋生的人本主义价值观将成为人本发展经济学以及穿梭在其他学科的“社会生态人”的价值观,这也徐徐拉开了在人本经济时代人权范式研究的新视角。尤其在“互联网+”传统财务模式中,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技术将互联网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传统财务之中,这直接推动了适应“体验化”的资金—价值“量化”的人权范式研究深入,它不仅描述超需求[1]假设为前提的人本资本财务理论,而且强调人权与财务结合的顶层设计。当然人权范式所研究的财务“量化”不同于产权范式所研究的财务“量化”,前者财务“量化”是指财务的泛货币量化(它既包括对应于完全低层次需求的货币量化价值运动状态,又包括对应于高层次需求的非货币量化价值运动状态),泛货币是指传统的主权货币、电子货币、电子数据以及其它货币等价等,而后者财务“量化”是指货币量化。

因此,财务的产权范式向人权范式之转变不仅有它所需要的物质技术基础,而且满足社会进步过程中人们的需求变化。作为范式,在库恩看来,它在每一个科学发展阶段都有特殊的内在结构,是科学研究群体所共同接受的一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的总和,并内化形成他们的共同信念。显然,用人权范式来分析人本资本财务理论架构形成是人本经济时代必然的理论产物之一。

二、人权范式的人本资本财务理论之架构形成

依据产权范式勾画的财务理论架构是财权理论(财务研究逻辑起点、财务本质、财务主体与财权主体、财务目标、财务职能、财权配置)与财务治理理论(财务治理结构、财务治理机制、财务治理行为规范)[3]。下面借鉴其理论架构及其逻辑研究人本资本财务理论架构体系之历史形成。

1、财务研究逻辑起点:财权向人权之演化

物本经济时代,就“产品化”的价值特征而言,本金是现代财务研究的逻辑起点,分析现代财务,要从分析本金及其运动规律开始[4]。这是延续货币产生之前的“以物易物”为价值特征的实物产权认知阶段。为了满足交易规模拓展与繁荣,产生了“货币”以实现“以物易物”的时空分离,而这种时空分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合约基础上的,这种经济合约的“一般等价物”便是货币,因此货币的本质是一种共识化的合约,而货币功能是“万能媒介”,这一认知可以我国北宋时期的“交子”为佐证。自从货币产生之后,配置的资源天然地被分解为货币资源与非货币资源,自此笔者所描述货币资源配置关系被称之谓“财务”。当然,货币资源配置关系包括货币资源之间配置关系(被人们俗称之为“金融”)与具体货币资源与非货币资源之间配置关系(被人们俗称之为“财务”)。作为货币载体的本金自然也就成了研究财务逻辑起点,就货币共识化合约本质而言,本金仅揭示货币共识化合约所描述的第一层面关系:人对物(货币),显然,它或缺了货币共识化合约所描述的第二层面关系:因人对物(货币)关系而形成人与人之间关系。因此,能够完整地描述在物本经济时代具有货币量化价值运动状态的财务逻辑起点,财权更适合。这里财权可理解描述货币资源配置关系的产权,也就是说财权本质就是产权。随着通讯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各种网络技术不仅改变了货币的外在特征,譬如说,各种金融衍生工具、比特币,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货币合约的共识化特征,因为从以数据为核心的Web1.0发展到以人为出发点的Web2.0,在此基础上引申出创新2.0,在创新2.0的基础上,借助“互联网+”传统货币实现货币商品由“商品化”向“体验化”之转变,免费互联网的合约模式改变了物本经济时代货币合约的共识化特征向人本经济时代泛货币合约的个性化特征转变,因此,源于描述人本经济时代具有电子量化价值特征的高层次需求价值的人权,更加适宜描述创新2.0下泛化货币资源配置关系的财务研究之逻辑起点。

2、财务本质:财权流向人权流之演化

针对货币资源有效配置过程的抽象,以本金作为财务研究的逻辑起点而言,财务本质自然概括为本金运动规律。从产权角度来看,以财权作为财务研究之逻辑起点而言,财务本质自然概括为财权流。其理由是,一方面可以用“财力”的流动来表达货币量化的“商品化”、“价值流”,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权利”的流动来体现满足人们完全低层次需求的现代企业制度这一特殊历史条件的“生产关系”。其中对“权利主体”的假设采用的是利己主义价值观的“理性经济人”。直至目前,很多财务学者仍将财务本质认知为一定社会条件下的生产关系,这仅关注到货币共识化合约的第二层面关系,而漠视货币共识化合约第一层面关系。最为关键的是,货币合约仍局限于经济合约范畴之内,尽管有的学者试图将非经济合约范畴的社会环境纳入货币合约之中,并且选择与之对应的“社会生态人”的财务主体之假设,但对财务对象的价值确认计量仍然采用传统财务的还原论“隔离法”,导致了财务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现象产生。随着人类社会货币量化价值特征的物本经济时代向泛货币量化价值特征的人本经济时代之转变,研究财务的逻辑起点也相应地由人权替代财权,财务本质自然概括为人权流。其理由是一方面通过“人力”的流动来表达“体验化”的泛货币量化“价值流”,另一方面通过“权利”的流动来体现满足人们超需求下适用于创新2.0的“互联网+”企业制度这一特殊历史条件的“生产关系”。其中对“权利主体”的假设采用人本主义价值观的“社会生态人”,因为这一假设适应泛货币资源配置的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方式,而非“理性经济人”假设下货币资源配置的要素驱动经济增长方式,前一种方式可理解为不同货币资源要素驱动方式的“整合”,即“创新”之内涵。它是借助“互联网+”传统货币的必然产物。与之“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方式”所对应的财务对象的价值确认计量应采用系统论的“整体法”,这一方法更适应人本经济时代的“体验化”价值流的描述。

3、财务主体与财权主体:企业有边界向企业无边界之演变

人类社会从物本经济时代向人本经济时代转变过程中,适应于社会发展的现代企业本质也由经济契约向综合契约[5]、超契约[1]之演变。无论是哪一种企业本质,企业主体是指企业独立从事价值活动的空间范围,即企业货币资源配置活动、非货币资源配置活动以及它们之间配置活动的共同载体。在以产权为本的物本经济时代,无论是经济契约企业本质,还是综合契约企业本质,作为产权科层制组织的企业都有它自己的边界。作为企业货币资源配置活动载体的财务主体,显然,就空间范围而言,财务主体小于企业主体,或财务主体内置于企业主体之中。财务主体契约属性也将随着企业经济性契约向综合性契约的本质演化而演变。作为不同资源要素所有者缔结而成的具有多边契约关系联结体——企业来说,其中作为不同货币资源要素所有者自然构成财权主体,因此财权主体是多元的,而财务主体却是一元的。在以人权为本的人本经济时代,借助使地球成为“地球村”的互联网技术,使“互联网+”从有边界企业成为无边界企业,企业本质也由综合契约向超契约之演变,作为扁平化柔性人权关系组织的企业,“俘获”泛货币资源能力也伴随着互联网技术进步而无限拓展,作为企业货币资源配置活动的空间范围也借助“互联网+”实现由有边界企业向由价值链、价值网络所构成的无边界企业之拓展。其中“互联网+”泛货币资源整合实现无边界企业以人为本的财务目的,不仅实现了有边界企业财权主体多元化向无边界企业人权主体多元化之演变,而且丰富发展了财权主体之内涵。

4、财务目标:利己价值最大化向人本价值最大化之演变

目前,财务目标主要有股东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和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作为具有“万能媒介功能”的货币资源,其本身没有价值,因此,要通过货币资源的财权有效配置来实现财务资本价值,只能通过降低货币资源的交易成本,分散其风险。因此,财务直接目标应该是货币资源的交易成本最小化,财务终极目标才有可能是目前占主流地位财务目标的某一种,但在不同经济时代,货币资源的本身及其交易成本之内涵却有别样的不同。在以产权为本的物本经济时代,实现财务目标的交易成本范畴仍承袭主流经济学所界定的生产领域外的经济范畴,其货币资源仍然是各种主权货币。在以人权为本的人本经济时代,主导交易成本的价值观已由利己主义演化为人本主义,同时伴随着交易成本的经济范畴向社会环境范畴之拓展,对此交易成本的确认计量工具也由主权货币向泛货币之演变。因此,在以产权为本的物本经济时代向以人权为本的人本经济时代转变过程中,可以得出财务目标由财务主体的利己价值最大化向人本价值最大化之演变。

5、财务职能:分立向协同之演变

财务职能是指企业财务在运行过程中所固有的功能。财务职能是由财务本质所决定,通过具体财务职能来体现财务本质。作为财务本质的本金运动论,其财务职能具体为筹资、投资、资本运营、分配等财务过程中的财务管理职能,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财务分析等。作为财务本质的财权流,以财务分层理论为基础,从财务管理主体(所有者和经营者)角度来研究财务职能更具科学性。所有者的财务职能定义为决策、监督、调控,经营者的财务职能为组织、协调和控制。在以人权为本的人本经济时代,企业可借助“互联网+”财务行动计划实现财权客体之整合(财务信息资源整合、泛货币资源整合)与财权主体之整合(财务人才整合),这促使有边界企业财权流的财务本质向无边界企业人权流的财务本质之演变。在这演变过程中伴随着以产权为本的物本经济时代的两大基本财务职能(货币资源配置与财权配置)向以人权为本的人本经济时代的两大基本财务职能(泛货币资源配置与人权配置)之转变。其中,人本经济时代的企业具体财务职能与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思想结合的更紧密,它可渗透到企业具体非财务职能范围之中,实现企业财务资源与非财务资源的深度融合,逐渐完成“利己”财务职能的“分立”向“人本”财务职能的“协同”之转变。

6、财权配置:由公平与效率相互对立向公平与效率相互包容之演变

在以产权为本的物本经济时代,财权配置是指将财权分配到“金字塔式”组织内部结构中,以达到权责利相互制衡,提高企业经济效率[3]。这种产权科层制企业组织架构体现了企业财权配置的“刚性”。企业资产产生的净收入取决于关于资产的权利的事前界定[6]。这种财权配置理论不仅承袭了主流经济学理性经济人的假设,而且遵循企业价值创造源于企业不同要素资源驱动。因此,财权配置对于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取决于“通用财权”和“剩余财权”之间的配置水平,它揭示了效率与公平是鱼和熊掌之间关系。造成这种关系的根源,笔者认为是企业所奉行的“利己主义”价值观的结果。尤其在现实生活中,企业非完备性契约本质就决定了财权配置不可能真正地实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以人权为本的人本经济时代,企业借助“互联网+”的功能实现企业人权在“扁平化”组织内部结构中配置,以达到权、责、利相互动态制衡,提高企业综合效率。这种扁平化企业组织架构体现了企业人权配置的“柔性”。在以人权为本的人本经济时代的知识资源以及信息资源所具有的高度流动性与分散性,这就决定企业资产产生的净收入不可能完全取决于关于资产的权利的事前界定,企业价值创造也由要素驱动转变创新驱动,企业价值创造讲究团队竞合精神,在不同要素“整合”过程中实现创新智慧,因此,这就要求人权配置必须建立在“公平”中出“效率”,“效率”中体现“公平”,这种“公平”与“效率”相互包容的原则只能是建立在企业奉行“人本主义”价值观的基础上,当然这里的“公平”不仅在经济领域,而且也包括在社会与环境领域,与之领域关系所建构企业平台,它的“效率”必然体现在经济、社会与环境的综合效率上。

7、财务治理结构:财权配置格局向人权配置格局之演变

无论是契约制度观,还是财权配置观,财务治理结构的主流观点,均是从企业产权基础引申而来,符合以产权为本的物本经济时代信奉利己主义价值观的企业价值创造的需要。尽管在“社会人假说”的前提上所构建公司制度财务学[7],但是基于逐利动机来研究公司财务行为的社会嵌入性,仍然遵循其企业利己主义价值观,所构建理论体系与“性本恶”的社会学、经济社会学、伦理学和法学等不会发生对立和冲突,并且迎合了马斯洛式需求的财务理论假设前提。相对于完全低层次需求假设前提的财务理论而言,可算是一个不彻底性革命,因为对制度财务对象的确认计量仍沿袭传统财务理论方法,即还原论的隔离法,仍然利用货币工具来度量企业财务资本价值,这至少不满足对高层次需求假设前提下的财务对象价值的确认计量。再者,无论是“理性经济人”假设,还是“社会人假说”,都是对人的社会属性的界定,这也不符合人类的进化论学说——人所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因此,在以产权为本的物本经济时代,信奉利己主义价值观的财务治理结构是无法获得解决“公平”与“效率”之间矛盾的财务制度安排或财权配置格局的。基于对人的尊严维护和人的价值认可的人本主义者认为,需求是判断价值的唯一标准。尤其在以人权为本的人本经济时代,借助“互联网+”功能使企业获取无限需求能力,超需求前提假设已成为构建人本资本财务治理结构理论体系的现实选择。为了满足人本经济时代借助“互联网+”功能使知识资源获得空前的流动性、分散性以及对其它资源流动的响应性,对应于超需求的财务对象确认计量应该采用系统论的“整体法”,利用泛货币工具来度量企业财务资本价值。作为人本资本财务治理结构理论的人性假设,自然而然是以满足人的自然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双重性,即社会生态人的假设。基于这种人性假设所构建理论体系与“性本善”的社会学、经济社会学、伦理学和法学等不会发生对立和冲突。因此,在以人权为本的人本经济时代,信奉人本主义价值观的人本资本财务治理结构,可通过人本财务制度安排将获得“公平”与“效率”之间相互包容,其深刻内涵为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相互包容。

8、财务治理机制:由利己的微观空间向人本的宏观空间之转移

在以产权为本的物本经济时代,财务治理机制是指信奉利己主义价值观的企业财权基本配置框架下,基于财务治理结构安排和一定制度设计,能够自发对企业财务治理活动进行调节、规范的机制,主要包括决策机制、财务激励机制、财务约束机制三个方面[8]。由于企业的产权科层制以及有边界企业刚性财权配置,决定了利己财务治理机制具有先天的僵化性,对企业财务治理活动自发式调节与规范的能力有限。在以产权为本的物本经济时代向在以人权为本的人本经济时代转变过程中,知识资源的高度流动性、分散性已摧毁产权科层制组织,扁平化柔性的人权组织正待孕育而生,借助以人为本互联网日趋发达技术的企业也逐渐从有边界向无边界过渡,因此,丧失利己主义“土壤”的财务治理机制已无法满足以人权为本的互联网时代企业发展的需要,人本资本财务治理机制的时代已悄悄到来。笔者认为人本资本财务治理机制是指信奉人本主义价值观的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人权配置架构下,基于追求全球性的有效人权配置格局安排和普适性的人本制度设计,能够自发对价值链或价值网络财务治理活动进行协整、规范的综合机制,这种追求以人为本的综合机制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实现市场治理机制、政府治理机制、社会治理机制以及企业治理机制之间的深度融合,直接推动了财务治理机制范围由利己的微观空间向人本的宏观空间之转移。

9、财务治理行为规范:由利己主义价值观向人本主义价值观之演化

在以产权为本的物本经济时代,财务治理行为规范是指信奉利己主义价值观的企业财权配置基本框架下,依据财务治理结构,并在财务治理机制引导下,对财务治理主体行为进行约束、修正,提高公司治理效率,主要包括财务决策行为规范、财务监控行为规范和财务分配行为规范[8]。基于经济性契约企业本质决定财务治理行为规范局限于经济范畴,即便企业本质演化为综合性契约,仅仅将环境资源与社会资源纳入经济范畴来规范财务治理行为,也就是财务治理行为规范的范围局域于企业的边界,这种财务治理行为规范面对超出企业经济范畴的日趋恶化的全球性环境问题表现得无能为力,因为信奉利己主义价值观的财务治理行为主体只能规范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面对“公共地悲哀”无兴趣过问!

在以人权为本的人本经济时代,“互联网+”模式的诞生,不仅实现信息通信技术与各行各业进行跨界融合,改变了传统产业生态,而且利用互联网免费模式来挑战并重塑各个产业链、价值链,甚至价值网络,直接摧毁信息不对称的功利模式。这样现实“土壤”孕育出超契约的企业本质,它决定属于企业经济范畴以外的社会与环境范畴也一并纳入以人为本的人本资本财务治理行为规范范畴内,形成了信奉人本主义价值观的企业人权配置基本框架下,依据人本资本财务治理结构,并在人本资本财务治理机制引导下,对人本资本财务治理主体行为进行约束、修正,提高公司的全球综合治理效率。针对消除“公共地悲哀”,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免费模式所建构信息对称的超网络市场及其征信体系完备地诚信机制对“公共领域”的财务治理主体行为可以获得有效地隐形规范,因为对于超契约企业本质而言,追求“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本资本财务治理“触角”已深入物本经济时代企业财务治理行为规范的“盲区”。

三、人权范式人本资本财务理论与产权范式财务理论的区别

以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为原动力,促进人类需求层次不断攀升过程中演绎着“产权为本”的物本经济向“人权为本”的人本经济转变[1]。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中,为了探索促进企业货币资源有效配置的一般规律,财务学者们不断寻求内化于他们自身的共同信念:一组假说、理论、准则及其方法,即探索物本经济时代的产权范式向人本经济时代的人权范式之演变规律。在追求人权的人本经济时代,从历史演化角度依据物本经济时代的财务理论架构体系,即财权理论(财务研究逻辑起点、财务本质、财务主体与财权主体、财务目标、财务职能、财权配置)和财务治理理论(财务治理结构、财务治理机制、财务治理行为规范),来推演出“互联网+”“土壤”所孕育出的人本经济时代中人权范式的人本资本财务理论架构体系。其中,人权范式的人本资本财务理论与产权范式的财务理论最大区别体现在三个方面。

1、财务数据来源方式不同

在“互联网+”时代人权范式的人本资本财务数据是企业借助大数据技术可以自动获取海量数据,而工业经济时代产权范式的财务数据是企业财务数据获取靠手工。

2、理论假设前提不同

在追求体验化网络经济中,人们注重对消费环境的关注来寻求消费的个性化,因此,企业在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中完成定制化生产,企业不仅注重产品本身的质量生产,而且更注重对产品所依附文化、样式的包装与粉饰等高品位需求设计。因此,人权范式的人本资本财务理论假设前提是超需求,而产权范式的财务理论假设前提则是完全低层次需求。

3、数据结构不同

产权范式的财务数据是结构化数据,它是对完全低层次需求的货币量化价值运动状态的描述,而人权范式的人本资本财务数据既有结构化数据,也有非结构化数据。其中,结构化数据来源于企业完全低层次需求的货币量化价值运动状态,而非结构化数据来源于企业高层次需求的电子量化价值运动状态。由于人权范式的人本资本财务理论所来源“互联网+”的综合技术现实基础,因此,相比产权范式的财务理论所来源的工业经济时代的综合技术,企业财务流程再造以及企业财务流程云端化成为今后在此“互联网+”的“土壤”上继续探索的重点领域。

【参考文献】

[1]丁胜红,韦鹏.人权范式的人本资本会计基础理论架构形成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31-136.

[2]Furubotn E G,Pejovich S.Property Rights and Economic Theory: A Survey of Recent Literature.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1972,( 4) : 1137-1162.

[3]曹 越,伍中信.产权范式的财务研究:历史与逻辑勾画[J].会计研究,2011,(5):24-29.

[4]伍中信.财权流: 财务本质理论的恰当表述[J].财政研究,1998,(2):32-33.

[5]李伟阳,肖红军. 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新的企业管理模式[J].中国工业经济,2010,(1):114-123

[6]汪丁丁.产权的经济分析(中译本序)(第1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3-10.

[7]李心合.论制度财务学构建[J].会计研究,2005,(7):44-48.

[8]衣龙新.公司财务治理论(第1版)[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56-203.

(编辑:余华;校对:蔡玲)

Formation of Financial Theory of Humanism Capital from Human Rights Paradigm

DING Sheng-hong1,2WEI Peng2

(1.FinanceSchoolofNanjingAgriculturalUniversity,NanjingJiangsu210095;2.BusinessSchoolofHunanUniveristy,ChangshaHunan410082)

Abstract:This paper explores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financial paradigm from property rights paradigm to human rights paradigm from historical perspective.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of the material centric economic era: financial rights theory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of financial research, financial nature, the financial body and financial rights body, financial objectives, financial functions, property rights allocation), financial governance theory (financial governance structure, financial governance mechanism, financial governance regulations), the paper deduces the historical formation of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humanism capital finance from the human rights paradigm in human-based economy era and pictures the historical logic of humanism capital financial theory.

Key words:human rights paradigm; property rights paradigm; humanism capital finance; internet +

【中图分类号】F275.5;F24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61(2016)01-0056-08

作者简介:丁胜红( 1977-) ,男, 安徽六安人,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讲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人本资本财务理论研究

基金项目:南京农业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科基金创新项目“人权范式的人本资本会计理论架构研究”(项目编号:SKCX2015010)、南京农业大学SRT项目“人本资本财务预算松弛度研究”(项目编号:1527A01)

·收稿日期:2015-12-20

DOI:10.16546/j.cnki.cn43-1510/f.2016.01.007

猜你喜欢

互联网
互联网+背景下数学试验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改革
基于“互联网+”的京东自营物流配送效率分析
互联网+医疗保健网的设计
试论网络大环境下音乐作品的法律保护问题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浅析互联网时代维基百科的生产模式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