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探究式课堂对学生创新意识培育的促进作用

2016-03-15王莎莎王德志

关键词:培育意识探究

王莎莎,王德志

(黄冈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大学英语探究式课堂对学生创新意识培育的促进作用

王莎莎,王德志

(黄冈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本文简述了探究式概念和创新的内涵,分析了培育大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结合大学英语课文《奇思妙想的产生》,列举著名发明家及其发明成果,讨论这些发明成果的灵感从何而来、过程如何等问题,以此激发学生创新热情,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证明,学生感悟很深,效果明显。

探究式课堂;大学生英语;创新意识;培育

一、问题的提出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1]的战略决策,意义深远。何为创新?创新是指人们为满足社会某种需求或理想化需要,利用丰富的想象、敏锐的洞察力、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和独特的探索精神,在特定的环境下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的有别于常人思路或常规的见解并付诸行动能取得意外成效的行为。创新是一种以新描述、新发明和新思维为特征的概念化过程,是人们在改造社会和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超乎平常的创造能力。创新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2][3](P67)

大学生是创新和创业的主力军,必须在校期间给他们灌输创新和创业理念,尤其要培育他们的创新意识,为他们实现梦想和自身价值“铺路搭桥”。那么,大学英语课堂能否结合课文内容给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育呢?

先看中国青年网的一篇报道——“美国17岁女孩发明海藻变“石油”,一桶成本2美元”。该女孩名叫莎拉(Sara Volz),17岁的她登上了TEDx演讲台(EDx是非官方、自发性的活动项目,邀请一些有趣、想法奇特的人来做18分钟以内的演讲),在英特尔科学奖中获得第一名100000美金的奖励(素有小诺贝尔奖之称,是全美公认要求最高、最精英的高中科学研究竞赛),奥巴马亲自在白宫表彰她。她现在做的事影响着未来的你和我,甚至,她的研究还惊动了美国军方——她的研究项目海藻变“石油”。莎拉从小就爱观察大自然,虽然是个小萝莉,但5岁起她就开始痴迷瓶瓶罐罐。她之所以会研究“可再生能源”,是因为老师上课的一句话:藻类植物作为一种可迅速再生的资源,现今转化为生物燃料在技术上已成为可能,但相当昂贵的生产成本让这种技术商业化。之后,她不断在想:普通的藻类如何替代传统能源?又是什么样的原因让它如此昂贵?为了做研究,她把房间改造成实验室。上面是床,下面是各种绿色液体。为了观察照顾藻类植物。她甚至把自己的作息时间调整到藻类的生长周期。同时她曾多次跑去美国顶尖的实验室,求教了数十位相关领域的教授,却没有一人认真回答她的疑问。觉得这小毛孩是不是在玩过家家,没人理她。因此她决定单干!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无数次再培育,她发现:相同营养和培育环境下,不同藻类的含油量却有天壤之别。所以她想:如果直接培育出含油量极高的藻类,那生产成本昂贵的问题,不是就能顺带解决了啊!顺着这一思路,她做了几千次试验。5年后,她意外发现:烯禾定(Sethoxydim),这种通常用在除草剂中的物质,竟然能够完美杀死低效的藻类植物,而高效的生长者反而茁壮成长。结果,高含油量细胞的藻类培育出来了,提取生物燃料的成本极大地降低了。她真的把藻类植物变成了“石油”,同样产出一桶油,它的成本还不到2美元。在全球都在寻找替代化石燃料能源的背景下,这项研究的重大意义不言而喻。[4]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创新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非常重要;教师课堂结合课文内容、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育更为重要!

二、问题的分析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教学方法中强调:采用任务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多关注学生“学的需要”以及如何“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5]探究式教学(inquiry approach),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在教师的诱导、启发下,就某一问题,学生个人、小组或集体进行讨论、质疑和探究,并尝试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探究式教学强调“自主参与、多维互动、问题导向”,关注教学过程、教学情境、量化评价、教学效果与效率,改变了传统的“教授——接受”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教学模式。探究过程孕育着教育本质,因而探究式教学具有普遍适用性,对大学英语教学也不例外。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学会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教师创设情景,适时点拨,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主导精神。[6][7]

众所周知,受传统文化影响,中国民众自幼受“怕人”思维的束缚,凡事不敢“越雷池一步”,也习惯于“逆来顺受”,哪怕明明知道对方理亏,也不善于据理力争。例如,课堂上中国学生常常很安静、很“斯文”地听老师讲课,即使自己有好的思路和想法也不敢与老师交流,若老师讲错了更不敢提问或反驳;相比之下,欧美的学生在听课时却能提出自己独到的、出乎老师意料之外的创意或想法。同理,欧美的民众在听领导人讲话时积极思考,情绪高涨,当听到违背真理的说辞或话不由衷时,甚至拿鸡蛋扔向对方,或用鞋子袭击对方;中国的民众在听“权威人士”讲话时,往往是被动地聆听,洗耳恭听,思维处于惰性状态。

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进步的不竭动力,我们要创新,就要先突破“怕人”的思维,用科学真理否定权威,不畏强权,这样,科学才能进步。为了尝试改变现状,一位大学教师在上完课后趴地上求学生赐“胯下之辱”,希望培养出敢于“向奥巴马扔鸡蛋”的学生。[8]笔者认为,该行为虽然有商榷的地方,向讲话人扔鸡蛋也有侮辱人格之嫌,但是传递的信息实际上也是培育中国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主导精神,这位老师的教学方式也是一种创新。

人(包括中国人和美国人)的天性是对一切感到好奇,想主宰一切,主导一切。这一点在美国人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现今世界,美国人愿意在哪一领域不想创新和做主导呢? 这也许正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学校广泛采用圆桌课堂教学、均称学生和老师“主导”的原故吧。当然,我们提倡创新和主导并不是想让我们的民族称霸于世界,但是为了不受制于人,我们应该从学校抓起,培育学生主导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是培育学生在英语课堂的创新意识。试问,一个在老师居高临下的主导下学了8-10年英语还不会简单的英语读写听说、遇见英语老师不敢抬头看的学生,还谈什么英语学习的主体性和创新性?还指望什么走出国门与“洋人”PK最终胜“洋人”?[9]

三、学生课堂创新意识的培育

探究式教学具有教师的指导性、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过程性和学习方式的合作性等特点,而创新意识是个体思想、心理、行为所表现出的一种创新欲,以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求。笔者在教授《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读写教程1》第8单元Section A——Birth of Bright Ideas(奇思妙想的产生)时,[10]尝试利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和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育,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播下创新的种子,效果明显。

这课的教学目标(Teaching Objectives):(1)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学生了解奇思妙想从何而来(Make Ss know where the bright ideas come from through learning this passage);(2)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潜意识,潜意识会带来什么。每个人都有潜意识,但是并不是每个人的潜意识都会带来“好点子”,只有那些努力工作而又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会有 “灵感”(Make Ss know what the unconscious is.Everyone has an unconscious activity,but great ideas do not come to everyone's mind. Only to work hard and be creative,you can achieve your goal.);(3)学以致用,尝试利用潜意识,捕捉创新的“灵感”(Students try to use unconscious activity to get a good idea.)

(一)课文导入活动(Lead-in Activities)

PPT展示图片——有关著名科学家和他们的发明创造,并提问 (Showing some pictures about famous scientists and their inventions,and asking questions):

1.这些人为什么能有这些发明呢(Why could these people make such inventions)?

[一位学生答]因为他们的大脑训练有素,善于发明创造。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普通人的大脑是否与他们一样好使呢?答案是肯定的。不同之处是那些发明创造的人善于抓住一闪而过的灵感并且能够将它变成现实 (That is because they developed their brains into inventive ones.It is now widely argued whether every one of us could be that bright.The answer is affirmative.But the big difference lies in the fact that the top achievers reacted to the sudden arrival of a new idea in an intensified form,which in turn pushed them to turn it into being)。

2.像托马斯·爱迪生这样的人有什么特别之处吗?(Is there anything special about those like Thomas Edison)?

[一位学生答]是的。像他这样大科学家的特别之处在于他们有能力预见和想象灵感从何而来。正如爱因斯坦指出的那样,“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Yes.The most special about those like him is the ability to use one's brains to the point where there is a good climate for the birth of bright or unique ideas.As Einstein once put it, “Imagina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knowledge.”)。

3.你曾经有过“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的经历吗(Have you ever experienced the sudden arrival of a bright idea)?

[一位学生答]我有好几次这样的经历,其中对我曾经为解决一个复杂的数学难题而突然来的灵感记忆犹新。那时我读中学,有一天,我为解一个方程式而苦恼,于是干脆放下这个问题,出去与朋友玩玩,在玩的过程中脑海里突然有了这个方程式的答案,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当时那种喜悦心情至今难忘(I have experienced the birth of bright ideas for several times.when I was in the middle school,one day I didn't know how to solve an equation.I felt very disappointed and went out for a play with my friends.During our play,all of a sudden,a good solution burst into my mind,and finally that problem became a piece of cake to me.But the feeling of that achievement is still fresh in my mind..)。

4.谁能够说说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Tell a story about Newton's Law of Gravity)?

[一位学生答]牛顿是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天才,他在光学、物理和数学领域的贡献对人类影响巨大。最家喻户晓的故事是莫过于他发现了万有引力。月亮当空的夜晚,他坐在苹果树下,突然一只苹果掉到他的头上,这只苹果给他灵感——原来物体之间相互吸引,是有引力的(Newton is today remembered as the greatest scientific genius who ever lived. His discoveries about light,physics,and mathematics have changed the world.There is a popular story that Newton was sitting under an apple tree,an apple fell on his head,and he suddenly thought of the Universal Law of Gravitation.He thinks Each object in the universe attracts each other body. That is,there is an attractive force between two objects called gravity.)。

5.是什么促使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what made Newton discover the Universal Law of Gravitation)?

[一位学生答]苹果和月亮是牛顿1966年发现万有引力的两大直接诱因。正如牛顿后来所记录的那样:掉在地上的苹果给他灵感,使他思考月球与地球之间好似也存在引力(The apple is one of the two curiosities(the other being the moon)that led Newton to discover the Law of Universal Gravitation in 1666.As Newton wrote later,it was the sight of an apple falling to the ground that caused him to wonder if this same force was what held the moon in place.)。

教师抛出问题,学生热烈讨论,共同寻找答案,然后教师参与点评。通过这个环节几个问题的一问一答,学生的思路打开了,眼界开阔了,思维活跃了。他们知道了什么是灵感,创新、创造发明与发现是如何诞生的,他们的脑海里实际上已经在琢磨着创新的事了。

(二)课文分析过程(While-readingActivities)

1.由课文可知,灵感从何而来 (Where do good ideas come from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灵感通常来自并不受我们控制的潜意识活动,在大发明家那里极易得到验证 (本课中心思想)(We can not controll these good ideas.They usually result from the brain activity or the unconscious mind.These can be easily examined in those great creative persons.)(main idea of the text)

2.课文中讨论了几种灵感途径,分别是哪些(How many ways or examples to get good ideas are discussed in the text?What are they)?

课文中讨论了三种灵感途径的例子:瓦格纳在似睡非睡的朦胧状态下,洪水的冲击声和咆哮声以音乐的形式呈现在他的脑海里——《莱茵河的黄金》管弦乐前奏曲谱成了;庞加莱在无法入睡的情况下,他的意识活动一直注视着潜意识所起的作用,结果发现了被称为富克斯函数的数学新方法;笛卡尔的重大发现是在一次睡梦中完成的——“我思,故我在”(The text discusses the three ways to get good ideas….)。

3.课文的突出写作技巧是什么(Writing skills)?——举例法(Exemplification)

(1)首先列举瓦格纳谱写《莱茵河的黄金》前奏曲的例子The example of Richard Wagner.(para.4)

(2)作为对照,又列举庞加莱发现了被称为富克斯函数的数学新方法的例子A contrast.(para.5)

(3)再列举笛卡尔梦中重大发现的例子A third type of creative experience is exemplified by the dreams which came to Descartes at the age of twenty-three and determined his life path.(Para.6).

这个环节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上述问题作进一步分析、探讨,锻炼他们的扩散思维。人多力量大,集思广益,分析和探讨的结果是满意的。

(三)课文后续讨论(Post-reading Activities):

1.创意有秘诀吗?Are there any secrets to being creative?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好的创意就会发现其中的奥秘。(1)要想有所创新,必须对周围的东西抱有好奇心,好奇心是发明创新最好的老师;(2)要想有所创新,我们在观察周围的事物时必须客观;(3)要想有所创新,我们必须具有超越已有相关知识的勇气;(4)做到以上这些,我们首先必须掌握所要创新领域的先进知识If we try to analyse the bridht ideas….

2.提高创新能力方法有哪些?How many concrete ways of increasing creativity?

(1)捕捉稍纵即逝的灵感(Capture the fleeting);(2)冥思遐想(Daydream:Just allow yourself to daydream);(3)寻找挑战(Seek challenges);(4)拓展你的视野(Expand your world)

课文后续讨论环节的目的实际上是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现实生活,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学以致用。

在与学生一起讨论这些话题时,笔者告诉学生自己曾经有过的灵感经历。比如,经常遇到文章写到一半写不下去而冥思苦想不得要领,或为了一句话的措辞搜索枯肠而无果。每次遇到这种情况,干脆放下鼠标,外出散步“散心”。散步过程中突然有了主意,回家后赶紧续写。记得有一次为了文章中四小标题的排比句而绞尽脑汁,其中一句白天想了一整天还是没想出来,晚上睡到半夜突然有了灵感,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写在纸上。笔者认为,这个“突然有了主意”或“灵感”,实际上就是创新意识下的创新行为。

本次课将要结束时笔者给学生布置的课后作业为:现在是互联网时代,马云在别人建立的互联网上开启了自己的商业帝国——网上商城阿里巴巴。就你们而言,互联网时代就是泛在学习(U-Learning)时代,学习无处不在。你们课后认真探究一下,开动脑筋想想新点子,能否有所创新,改造我们目前“枯燥乏味”的英语学习方式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克服厌学情绪?下次课看谁能够带来好创意或“金点子”。

四、结语

有句名言说得好,“天才是天赋与培育的结晶”,后天培育显得更为重要 (As a famous saying goes,genius is th fuit of nurture as well as nature,with more stress attached to the former.)。

笔者上次课布置的创新作业也有了新的收获,因为再次上课时,有多名学生带来了自己的创意,有的真是奇思妙想。其中一名学生带来一个“金点子”:受微信平台功能的启发,他有了灵感,想建立基于微信的英语学习平台,方便大家英语学习。我们教研室讨论后觉得这个“点子”很好,建议立即行动起来,于是大学英语教学部主任带领创新团队配合学生开发了微信“黄师优英语”学习平台(公众号)。该平台开辟的板块栏目及英语学习内容也是学生们出谋划策、集体智慧的结晶。目前开辟有趣味英语、影音欣赏、学习资源三大板块。其中趣味英语包括授之以渔、文化长廊、优听世界、名人演讲、美文悦读等五个栏目;影音欣赏包括电影小屋和音乐吧台两个栏目;学习资源包括课后测试、考研英语、新视野教材、CET-4&6、实用英语等五个栏目。通过一年的试运行,受众学生反响很好,他们对“黄师优英语”很感兴趣,既缓解了英语厌学情绪,又提高了英语学习效率。“黄师优英语”移动学习平台的建立也正好符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教学手段的要求:为了突出现代英语学习方式的随时性、自主性、移动性等特点,有条件的普通高校可以设计、构建“移动英语学习平台”。[5](P20)这一切归功于探究式教学法,归功于学生的创新意识。

事实证明,教师的课堂是开启学生智慧的孵化器,教师的点拨是培育学生创新意识的驱动力。教师课堂上哪怕一句话也能燃起学生创新与发明创造的欲望,正如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郭庆校长所说“没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一定带不出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11]据报道,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精心构建了创新创业传递机制,通过教师创新思维带动学生创新创业。给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育和创业精神的引领,目的是培养具有冒险精神和现代创新意识、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敢于挑战现状的人。当然,探究式教学虽然具有普遍适用性,但要避免对其模式简单套用。目前的大学英语探究式教学仍然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1)需要更多关注教学中的过程性、实践性、语言性等主要特点;(2)需要努力加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物理环境、基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心理环境、基于学生乐意参与的活动环境等教学环境建设;(3)需要适时建立基于《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目标及教学评价等策略体系。[7]

(注:本文系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5408(鄂教高函[2016]1号);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15GB127(鄂教科研[2015]6号);黄冈师范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5018903(校科技[2015]12号)

[1]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DB/OL].人民网c192235-24177313.htm 2015/0317/.

[2]百度百科,创新(汉语词语)[D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2016.4.28.

[3]刘雪莲.创新大学英语教育理念,培养各民族学生的创新能力[J].大学教育,2016,(4).

[4]中国青年网,美国17岁女孩发明海藻变“石油”,一桶成本2美元[DB/OL],http://news.youth.cn/kj/201603/t20160322_7762590. htm2016-03-22,17:22:00.

[5]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6]钟传根.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定位策略[J],求知导刊,2016,(2).

[7]文月娥,吴莉.大学英语探究式教学研究综述,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J],2015,(5).

[8]张全录.教授趴地上求学生赐“胯下之辱”[N].武汉晚报,2015-05-13.

[9]鲍继平.教学三字经[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10]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读写教程1》[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11]张国圣.没有创新的教师,何来创新的学生[N].光明日报,2015/8/18/第014版.

猜你喜欢

培育意识探究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