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图书馆服务创新实践与启示

2016-03-15

河北科技图苑 2016年2期
关键词:图书馆资源用户

范 耘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图书馆服务创新实践与启示

范耘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昆明650500)

移动通信技术对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业务功能、服务内容以及服务手段等产生巨大影响。通过对国内外移动图书馆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的比较研究,认为我国图书馆应当抓住技术变革的机遇,加快技术创新与服务创新相结合的协同创新,提高图书馆在移动互联技术支持下的的服务能力。

移动互联技术;图书馆; 服务创新

随着移动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便携计算机、Kindle、iPad、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方便公众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入信息网络,网络信息交换俨然成为社会公众的一种常态的生活方式。在移动信息技术支持下,图书馆不仅实现了服务载体的自由移动,更重要的是读者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自由享受图书馆的便捷服务,随时随地借助移动设备查询、浏览、获取图书馆信息资源。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传统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变化。

1 移动互联技术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

移动互联技术丰富了图书馆的服务形式。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图书馆的移动技术创新进入2.0时代,云存储、分布式处理、无线射频技术、近场通信技术、二维码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已经在图书馆服务中迅速推广,充分地实现了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的连接,图书馆物理与数字世界之间的鸿沟正在迅速弥合,移动图书馆以创新的形态延续着图书馆的核心价值[1]。2009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启动DuraCloud项目,以云服务为支撑,通过网络利用远程计算机为用户提供存储、访问以及本地化服务,包括可以在多家云存储服务提供商之间实现互操作、内容复制与内容监控。印度Cybrarian公司开发了集成图书馆自动化解决方案,可以实现Web-Feat Express跨库检索,通过OPAC强化应用,实现图书馆与亚马逊API、谷歌图书馆API的系统集成,从而实现Library Thing For Libraries[2]。可见图书馆的服务形式正随着技术创新的不断加速而持续丰富。

移动互联技术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以3G-4G移动通信技术为例,随着移动通信网络带宽大幅提高和移动终端功能持续增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移动设备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用户获取信息服务的主要方式。从服务内容看,图书馆的基础信息服务已经延伸至基于移动终端的借阅信息查询、讲座展览信息通告、在线参考咨询、在线图书预约等服务,部分图书馆还可以提供在线阅读、在线讲座、在线展览等服务,凭借移动信息技术的支持,移动图书馆的服务更加注重交互性、人性化,“移动技术+移动设备+移动服务+图书馆资源”的新型图书馆核心服务链条已经形成。

2 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国外图书馆服务创新实践

国外图书馆在移动互联技术应用、服务模式创新、服务链塑造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技术与服务的协同创新方面积累的有益经验值得借鉴。

2.1日本

日本图书馆在本世纪初开始将移动信息技术应用于图书馆服务,开创了“I-mode”服务模式。2000 年,富山大学图书馆开发了基于“I-mode”的手机书目查询系统(OPAC)。通过分组交互叠加技术,“I-mode”模式使用简化的HTML编辑网站使传统的WAP网站转变为I-mode网站[3],移动用户可以随时连接互联网进行浏览,这种随时随地传送信息的方式深受用户喜爱。2001年,东京大学图书馆也开通了基于I-mode 服务的移动书目查询系统,图书馆移动手机用户可以进行在线书目查询、图书催还、预约提醒、实时通知以及办理续借等服务。此外,移动图书馆还积极展开了对二维码技术与图书馆服务的融合性工作,如东京大学可以扫描宣传页上的二维码来预定图书馆讲座,为读者提供便利。

2.2美国

美国图书馆依托信息技术开发了大量移动服务。(1)Wap服务。Wap服务主要是为非桌面网站用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例如波尔州立大学图书馆的Wap服务可以进行馆藏目录检索,查询移动期刊、图书馆空余座位信息,服务信息等。西北大学图书馆、华盛顿大学图书馆提供一站式手机信息检索服务。部分学校的Wap服务还增加了与学校主页对接、师生信息查询、校内自习室和计算机预约、校园新闻、校园游览和学校医疗等与校园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项目。(2)SMS服务。美国图书馆的SMS服务由图书馆管理系统自动生成,用户可以自主选择是通过SMS或者Email接受提醒。美国的SMS服务除了图书馆到期提醒、信息推送功能外,最重要的功能是参考咨询服务,用户以短信发送咨询问题并以相同的方式接收答复。较为成功的是AQA模式,即用户用简洁的问题提问,可以获得160字以内的回复[4]。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等开通了短信服务,提供Ask a librarian参考咨询服务。(3)移动语音导览。用户可通过手机拨打免费电话获取图书馆的语音导览,并将图书馆导览下载到移动终端以便了解图书馆的布局、结构、功能与服务。例如南加州大学提供八类内容让远程移动用户通过itunes的大学校园生活频道了解图书馆的情况[5]。(4)移动馆藏。弗吉尼亚大学图书馆建有电子文本中心,供下载电子图书,21个月下载人次即突破850万。克劳奇美术图书馆将音乐课程预装到iPod中,学生可以将iPod借出12小时[3]。此外,美国移动图书馆还提供下列服务:对图书馆具体方位的Google Map导引以及工作时间、联系方式及常见问题解答,数据库检索及电子书、音视频资源下载,以及针对读者日常生活需要提供的家庭保健、医疗、租赁等个性化服务。

2.3芬兰

芬兰是较早发展移动图书馆的欧洲国家之一。2001年,芬兰赫尔辛基技术大学图书馆开始使用手机短信息服务;赫尔辛基理工大学图书馆开始推行移动图书馆服务,通过使用Portalify公司开发的图书馆系统Liblet,以短信的方式为读者提供图书到期提醒、续借、预约通知、馆藏查询和参考咨询等服务。随后,芬兰其他图书馆也陆续开展了移动图书馆服务。2002年,芬兰奥卢市公共图书馆、赫尔辛基经济学院以及芬兰国会图书馆相继采用Liblet图书馆系统,主要通过短信形式提供移动图书馆服务[6]。此外,芬兰奥卢大学图书馆提供SmartLibrary服务,其最大的特色是将学生位置信息纳入图书馆服务当中,根据学生所在的位置提供基于地点感知(location-aware) 的服务,例如查询馆藏并通过PDA找到图书。SmartLibrary 的服务对象不仅包括台式机用户,还包括PDA 用户和手机用户。从某种程度上讲,SmartLibrary服务是移动图书馆智能化服务的延伸。

2.4韩国

韩国是亚洲较早开展移动图书馆服务的国家。2001年,韩国西江大学与WISEngine公司签订协议,共同推出了利用手机查阅馆藏资源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该项服务以移动电话或PDA为无线通信终端机,将现有的有线互联网网站的内容同步地传递给用户。学生们利用这种服务不仅可以随时随地查询书目,而且可以查看检索的图书是否借出,并及时预定图书;还可以查询自己借阅的图书目录、借出图书的期满日、归还预定日以及图书是否逾期等信息。韩国亚洲大学图书馆则将传统的图书馆服务转到移动图书馆服务中,包括馆藏查询、图书续借、图书预约服务等,同时也提供电子书下载服务,方便学生利用PDA浏览。随着移动服务的增加,2002年开始,通过手机阅读书籍的e-Book服务就在韩国成为时尚,移动阅读服务不仅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而且成为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3 对我国移动图书馆服务能力建设的启示

3.1加强移动图书馆服务创新能力建设

国外移动图书馆快速发展的核心在于服务创新,服务创新本质在于“一切从用户角度思考”。与国外移动图书馆普及率高达90%相比,我国移动图书馆普及率仍然较低,根源在于移动图书服务功能的缺失以及质量不能满足用户快速发展的需求。在4G、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概念引领下,服务创新可以从下几方面展开:

(1)服务形式以APP为主,屏蔽客户端平台差异,以统一的操作界面提供服务。移动技术发展轨迹代表了服务形态的变迁,最开始的手机短信、彩信,到后来的WAP网站,通过手机浏览网页,再到APP的广泛应用。移动图书馆服务形式也应该以APP为主,针对Android、IOS、Windows Phone三大主流移动平台以及其他一些小众平台,尽量做到操作界面无差异化,HTML5技术将完美解决这一问题。

(2)引导用户,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当前国内移动图书馆APP服务集中在馆务服务、个人服务、资源检索、学术信息四个方面[7],功能相对单一,缺乏有效引导。图书馆最大优势在于资源众多,馆际互借加大了这一优势,如何使用图书馆资源在高校里面是新生必备课程。4G技术让音视频传输不再成为瓶颈,将传统图书馆功能放置于移动图书馆之上,引入丰富的音视频信息,引导用户对于移动图书馆的使用尤为重要。如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图书馆针对第一次来馆的读者设计了一种语音导航馆藏布局、结构功能的移动服务,以帮助读者利用手机来熟悉图书馆及其服务[8]。

(3)注重服务多样化和个性化。互联网厂商纷纷提出了各具特色的移动阅读服务,如当当网上书店、新浪“文化读书”频道、盛大“云中书城”等,移动图书馆较之于他们最大优势在于资源种类多,通过OPAC开放协议以及OAI-PMH等元数据收割协议,可以提供比互联网厂商更多的服务,在信息查询检索等方面 提供更大范围的有价值信息。个性化则依赖于各图书馆各自馆藏特色,借助于微信、微博等SNS平台,建立各馆“粉丝”交流平台,提供信息服务同时为同样兴趣爱好的人提供交流平台。

3.2加快移动图书馆平台载体建设

随着图书馆数字资源的种类愈加复杂、数据量愈加庞大,图书馆需要提高对于数据的存储、加工、检索、利用能力。目前,数字资源的开发、供给、应用、版权保护等问题仍在制约我国移动图书馆的发展。为此,我国移动图书馆建设首先应加强数字资源、数据库、虚拟馆藏资源建设,通过传统馆藏资源数字化、多媒体资源开发、新型数据资源开发等方式积极丰富资源建设;二是应加强WAP网站建设,手机APP程序开发,IM即时通讯载体建设,积极拓展服务通道,让更多的读者可以方便地获取需要的资源;三是应当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能够跨库检索、跨平台查询的多维网络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同时,还需要重视图书馆用户的体验,优化移动图书馆终端用户使用界面的设计。从移动终端发展的角度看,将进一步改进显示技术,向着更清晰、更省电、轻薄、柔软、可折叠的方向发展。总的来说,在移动图书馆开展信息技术服务的过程中,应当充分重视对用户界面的设计,以方便用户的查询、检索为核心原则,完善用户体验。

3.3加强移动图书馆与第三方合作模式探索

国外移动图书馆成功的重要经验是图书馆与移动技术公司、数字资源供应商、网络出版商等第三方主体建立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国内目前大多数移动图书馆完全借助第三方公司,市场基本被超星、书生、汇文、龙源几家公司占有,自主开发较少,各图书馆之间特色差异体现更少。对此,需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1)在合作中把握主动权,积极发挥本馆特色资源的优势。移动图书馆公司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尽量让自己产品具有通用性,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各个图书馆的特色。在引进移动图书馆产品时,双方应建立合作关系,根据本馆的特色对产品进行定制开发,避免千篇一律的界面和操作风格,从而丧失了每个图书馆各自特色的资源和服务。

(2)加强与数字资源供应商合作,丰富馆藏资源。图书馆应当积极与各数字资源供应商进行合作,在丰富馆藏资源同时为用户提供透明的一站式访问。可以通过与EBSCO host Mobile、IEEE XPlore、OCLC Worldcat、Google Books等数据库生产商和网络出版商合作,联合开发图书信息查询、在线阅览、跨库检索等服务[9];而以Google代表的网络出版商在开发图书搜索市场的同时,还提供图书移动搜索服务,为手机用户提供需要的图书信息[10]。

(3)积极引进新技术,寻求与互联网厂商合作。互联网厂商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以良好的互操作和强大的平台运营吸引用户。移动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也可以与互联网厂商进行合作,利用他们开放的平台(微信、微博以及云平台)或者技术(Web2.0、分布式技术),在提高用户满意度的同时与用户其他互联网工具进行互通互联。

(4)建立组织机构,开展引导与推进工作。我国应借鉴美国移动图书馆的推广经验,发展移动图书馆学会等组织,从理论、技术、服务、合作等方面引导、促进移动图书馆事业发展。

3.4加强对移动图书馆用户需求的研究

移动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本质的延续和功能的延伸,其发展必须更加注重新时代用户需求的研究。如剑桥大学一项调查显示师生员工更喜欢用手机拍照功能保存目录查询结果,而不是抄在纸上;55%的调查对象愿意通过手机访问图书馆的查询目录。移动图书馆可以在基于移动设备的感知技术(例如GPRS定位来感知用户物理位置、平台API采集设备硬件信息感知移动设备的价格及性能、移动技术感知设备周围天气等)、用户使用移动图书馆过程的行为记录(例如经常查询的关键词、查询的时间段、查阅的期刊),结合用户注册信息(用户填写的基本情况)进行用户的行为分析,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用户潜在的需求,从而提出改进方案。

4 结束语

移动图书馆是信息技术时代传统图书馆的一次重要升级转型。2013 年,第79 届国际图联大会将主题定为“未来图书馆:无限发展潜力(Future Libraries: Infinite Possibilities)”。移动图书馆作为图书馆事业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一次重要探索,其发展已经展现出无穷的潜力和无限的可能。移动图书馆作为技术与服务融合的结晶,其发展符合国际图书馆界对未来图书馆的主流认知和前景预测。

[1]高春玲,张文亮. 关于我国移动图书馆服务的理性思考[J]. 图书馆建设,2013,(11):80-86.

[2]田雪芹. 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变革的进展与趋势[EB/OL]. [2016-01-26]. http://www. edu. cn/tsg_6497/20100713/t20100713_495852.shtml.

[3]陈路明. 国外移动图书馆实践进展[J]. 情报科学,2009,27(11):1645-1648.

[4]Keren Mills. M-Libraries: Information use on the move[EB/OL]. [2016-01-06].http:// arcadiaproject. lib.cam.ca.uk/docs/M-Libraries_report.pdf,2009-6-1.

[5]Kroski, Ellyssa. On the Move with the Mobile Web:Libraries and Mobile Technologies[EB/OL].[2016-02-01].http://www .docstoc .com/docs/234632/On-the-Move-with-the-Mobile-Web-Libraries-and-Mobile-Technologies,2009-6-1.

[6]茆意宏,吴政,黄水清. 手机图书馆的兴起与发展[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26(1):3-6,27.

[7]朱索玲,张勇,何建新. 中外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现状比较及对策研究[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3,25(7):18-21.

[8]M-Libraries[EB/OL].[2016-02-01].http://www.libsuccess.org/index.php?title=M-Libraries,2012-12-2.

[9]常艳.大数据时代我国移动图书馆建设问题分析[J].情报探索,2014,(7):117-120.

[10]叶莉.基于APP 应用的移动图书馆建设实例及发展研究——以武汉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4,36(3):116-118.

G259

A

2016-01-15责任编辑:孙炜)

猜你喜欢

图书馆资源用户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图书馆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