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大学生政治认知的困境、原因及对策

2016-03-15赵海霞朱俊奇方舒扬

关键词:核心价值体系新常态

赵海霞,朱俊奇,方舒扬

(安徽理工大学,安徽淮南232001)



新常态下大学生政治认知的困境、原因及对策

赵海霞,朱俊奇,方舒扬

(安徽理工大学,安徽淮南232001)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大学生对国家政治认知出现了核心价值理念的多层认知与价值观西化并存,国家高度认知与政治低度认知并存,公平与效率冲突加剧等政治认知困境,有必要从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入手,结合大学生自身的特点,优化大学生政治参与环境,提升大学生群体组织的政治认知引领作用,构建符合大学生自身特点的核心政治认知体系。

关键词:新常态;政治认知;核心价值体系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积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走入了新常态。随着“新常态”概念的提出及其在相关领域事务的开展和党中央在国家治理和社会政治发展领域一系列全新政策的推出和实施,各种关于“新常态”的认知繁杂丛生,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发展模式、结构、速度的调整势必引起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随之带来的大学生思想变化必然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政治认知存在的困境

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必然会对大学生的就业和生活带来直接和间接的影响,进而影响大学生对政治实体的价值、组织体制和政府的行政效能等方面的判断,从而产生一系列政治认知困境,具体体现为:

(一)核心价值理念的多层认知与价值观西化并存

政治实体的价值目标认知表现为对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认知。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国家、社会和个人在当前社会的最大价值共识,为大学生政治价值认知指明了方向。但是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认知层次一般处于初级,即仍处于被动本能的接受范围,只有少数处于中级情感认知阶段,极少数达到认知的高级阶段,其价值观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其政治信仰还缺乏持久性和坚定性,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形成坚定的政治信仰和崇高理想需要经过长期实践的不断检验。同时,随着全球化的纵深发展,承载着西方价值观念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思潮入侵,削弱了本国的文化凝聚作用,思想活跃的大学生更易受到影响,从而在价值取向上呈现多元化与西化的特征。

(二)国家高度认知与政治低度认知并存

政治实体认知主要是指对国家政治等实体的归属感。大学生大多对中国的国歌、国旗、国徽等象征符号怀有敬重感,为身为中国人而自豪。与高度的国家认同相对应的却是,大学生对于政治却属于低度认知,这也许与当前我们的政治腐败问题密切相连。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官员纷纷利用权力“寻租”、权钱交易的行为使政治越来越不信任,虽然十八大以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坚持网络反腐,实现新形势下的反腐常态化,但仍有大学生发表“反腐反腐、越反越腐”等言论,这一方面折射出他们对于政治的不信任,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们对政治的认知度在降低。

(三)公平与效率冲突加剧

政府执政效能认知是指大学生对政府制定政策的公平性与效率性的认知。大学生作为在市场经济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享受到了丰富的物质生活,所以大学生对政府政策的效率性比较认同。但是对政策的公平性却是存在很多怀疑的,各种社会不公平现象使得大学生对政府效能的认知较低。并且大学生就业面试的不公平待遇更是加剧了这一认知,比如企业面试直接查户口、“农二代”和“贫二代”的能力加学历比不上“富二代”和“官二代”的财富加权力,这些都严重削弱了大学生对政府执政效能的认知。

二、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政治认知困境的原因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在新的形势下,认识与梳理影响大学生政治认知的总体环境,分析导致大学生政治认知困境的原因研究大学生政治认知的前提和基础。笔者认为,导致大学生政治认知困境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元发展与责任承担能力不足是导致大学生政治认知困境的自身原因

新常态背景下的大学生在年龄结构上多为90后,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和政策原因,独生子女大学生占比较高,这一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渴望成就和自我实现,希望能够取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并得到社会的关注和认可,因此,能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有较强的适应性,期望比他人做得更好,但是由于独生子女特殊的生活环境,使其在生活上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家庭普遍重视学习成绩,轻政治素养,政治虽然与大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但作为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却往往感受不到它的重要性,致使90后大学生虽然渴望自我价值实现,但却不能正确认识自己,面对问题时容易产生情绪波动,抗挫力差,受到打击时不是退缩不前就是转移逃避,社会融入和适应力不足,因此90后大学生给人一种知行不一、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形象,具体表现为组织和计划能力不强,喜欢拖延,自律性缺乏,专注性低,懒惰,怕吃苦,没有毅力等情况,可见,90后大学生在对成功认知和执行力间出现了明显冲突和背离,一方面是期望成功,愿意改变,另一方面却是懒惰、散漫、随性、怕吃苦、得过且过等,后者严重弱化了90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责任承担能力,因此,使得90后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政治认知模糊不清等问题,严重影响大学生正确政治认知形成和发展。

(二)竞争加剧和社会不良风气的侵染进一步扭曲了大学生的政治认知

市场经济通过竞争来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其本质为在自由、平等的基础上,交换各自的能力,各尽所能,各取所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已经深入人心,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认同。这种经济方式一方面使大学生的民主意识、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创新意识、法制观念都得到了锻炼和增强,另一方面使大学生开始从依附型政治人格不断向独立人格转变,这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大学生参与社会管理的物质基础和能力基础。从而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认知。但市场经济追逐效率最大化的原则必然会对一些大学生的社会认知产生影响,使其出现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背离,具体表现为某些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追逐名利,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进而使其政治认知偏离社会发展的轨道。并且,单从大学生自身来看,身处“利益最大化”的市场经济之中,且自身经济尚未独立,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必然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竞争更加激烈,加上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的“引导”,使得部分大学生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产生个人至上、金钱至上、享乐至上、功利至上等认识误区。局限于关注自身利益,而对别的利益关心甚少。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大学生在政治认知中的实用、功利主义倾向,不利于大学生正确政治认知的培养和塑造。

(三)网络与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大学生政治参与道路不畅加剧了大学生政治认知困境

一方面,校园作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活动场所,通常情况下,大学生与外部社会联系较少,客观上造成大学生参与政治的局限性。学校里虽然有各种学生社团组织,但政治参与渠道不多,政治职能不足,无法满足大学生参与政治的需要,政治参与效果不明显导致了大学生政治效能感较低,参与热情不高。另一方面,90后大学生深受电视、手机等网络新传媒的影响,接触到的信息量大,新鲜事物多,对社会事件有一定的认知能力,能够从全局或多角度来考虑问题,易于接受新事物,对外界敏感且好奇,学习和适应能力强,这对大学生政治认知的形成和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正面支持。并且随着网络空间的不断扩张,网络政治互动的平等性、便利性、快捷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要求自由的心理要求,90后大学生更加依赖网路渠道了解天下大事和发表个人观点。截至2014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其中大专及以上人群占到46.8%。但毕竟大学生的心智还不够成熟,大量网络信息真假难辨,大学生容易受虚假信息误导和大量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同时我国的体制建设还存在诸多偏颇,如官僚主义、特权主义思想严重等,政治参与过程透明度不高及政治宣传不到位都极大程度地降低了大学生主动参与政治的广度和深度,导致大学生只能依靠网络道听途说、以讹传讹,进而降低了大学生的政治认知的能力和政治鉴别力。

三、新常态下克服大学生政治认知困境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从改变传统管制教育模式,优化大学生政治参与环境,提升大学生群体组织的政治认知引领作用等方面入手,通过构建大学生核心政治认知体系,创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与考核等方式完善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的政治认知。具体如下:

(一)构建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的核心政治认知体系

政治认知体系是个体在一定的政治环境的影响下,在对政治对象的了解和深度认知的基础上所产生的综合认知体系。新常态下大学生的核心政治认知体系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协调,即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认识马克思的主导地位的基础上,结合新常态经济社会发展新特点,融合个体的理性思考和认识,再辅之以适当的政治情感,构建符合时代背景并被大学生广泛接受的核心政治认知体系。唯有如此,政治认知才能被广大大学生所理解和认同,一切困境才有新的转机。

(二)改善传统管制教育模式,优化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环境

亚里斯多德说人是天生政治性的动物,因此教育不仅要教授理论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系统、正规、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政治兴趣和政治信仰,训导学生的基本政治认知能力而不是仅仅强调分数和升学率。为此学校应改变传统教育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加大投入,针对大学生的成长规律,从多渠道入手,拓宽教育途径,创新教育方式和形式方法。及时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合理有序的参与国家政治事务,表达自己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关切。增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畅通渠道,优化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环境,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关心国家、热爱社会的积极政治品格,从而避免网络和社会不良信息的诱导,看清问题的本质,增强制度自信、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有效防止西方政治思想的入侵,达到个人认知与政治认知的统一,国家认知和政治认知的统一,效率认知和公平认知的统一。

(三)提升大学生群体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

大学生群体组织包括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如党组织和团组织要了解学生特点,关注学生身心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大学生政治认知水平,培养积极的政治情感,增加政治参与能力,在大学生群体成员的持续社会互动下引领大学生政治认知方向;新常态背景下非正式群体如网络群体飞快发展,我们必须利用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平台形成的网络群体,建立有效的信息发布机制和传播机制,建立与网络领袖的沟通机制,发挥非正式群体的情感渗透作用,实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紧密配合,实现主阵地与主渠道优势互补。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加强实践环节,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社会调查、志愿服务、文化活动等结合起来。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应该在理论课的课堂上进行深入讨论和讲解。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中,要把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思想道德实践活动纳入进来,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价值判断自觉地付诸实践,不断培养学生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个人品格和追求卓越、敢于直面的道德品质,以实现个体认知和政治认知的有效契合。

(注:本文系2015年度安徽理工大学中青年学术骨干支持项目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红薇.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政治认知的挑战与对策[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2]许华,许冲.90后大学生政治信仰和政治参与现状分析——基于安徽省高校的调查[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4).

[3]邱杰,张瑞,左希正.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4,(7).

[4]朱俊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及培养路径[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5).

[5]朱文晶.自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政治心理分析[J].江苏高教,2015,(4).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体系新常态
对构建民主党派核心价值体系的反思
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现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媒介素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