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新视域下中国化理论创新动力机制研究

2016-03-15孙大志

关键词:基本国情中国化哲学

孙大志

(辽宁省阜新高等专科学校,辽宁阜新123000)



马克思主义哲学新视域下中国化理论创新动力机制研究

孙大志

(辽宁省阜新高等专科学校,辽宁阜新123000)

马克思主义哲学新视域下中国化理论创新是推动我国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践行以及提升我国国情与马克思主义思想契合度的重要要求,只有重视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新视域下中国化理论的创新,才能够充分发挥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中国化理论创新的依据与基础作出了论述,进而对中国化理论创新素所具有的动力机制以及创新经验与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创新;创新动力;动力机制

一、中国化理论创新依据与基础

我国始终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研究与践行,并通过不断的努力,将其与中国的基本国情相结合,创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具有一定的基础和依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创新依据

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继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创新的重要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科学性,它是在工人阶级不断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同时,马克思主义弥补了空想主义等缺点,具有重要的科学性;同时我国继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行为需要具备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在欧洲工人阶级的实践基础上编写而成的,但是由于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因此在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学习、研究与践行的过程中,需要实现我国国情与这些理论的结合,而这一过程要对中国化理论的创新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只有如此,我国继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行为才能具备科学性。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创新基础

首先,中国化理论的创新具有着坚实的政治基础: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基本制度开始建立和完善,这些代表国家性质的基本制度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第二,中国化理论的创新具有着具有着良好的物质保障,目前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建立起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始蓬勃发展,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物质基础;第三,中国化理论的创新具有着具有着乐观的舆论环境,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最后取得了胜利。这使得人们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带领人们走向胜利,并使得更多人接受和认可。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创新动力机制

中国化理论创新具有一定的动力机制,这些机制能够提升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基本国情的契合度,并更好地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动力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部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创新所具有的精神动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创新的精神动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马克思主义是指导工人阶级走向胜利的精神武器,不仅能够体现当时的时代气息,而且能够与时俱进。因此,在马克思主义诞生很多年之后,依然能够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工作;第二,马克思主义始终扎根于现实中,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是在工人阶级不断实践的基础之上产生的,同时随着工人阶级斗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在持续的完善。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发展始终扎根于现实中。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根本动力

人是实践活动的重要实施者和参与者,历史的书写和创造离不开人民群众,因此,人民群众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根本动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现了对人民群众的充分尊重,例如:邓小平提出了的群众路线,体现了人民群众的重要性,体现了人民群众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性;第二,“三个代表”理论,强调党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要不断了解和满足群众的愿望,始终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第三,“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同样体现了人们群众的重要地位,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为人民群众建立了众多的保障机制。以上论述都体现了人民群众的重要性,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根本动力。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内在动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具有内在的动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都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之间具有一定的继承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毛泽东思想为邓小平理论奠定了基础,毛泽东思想中指出,需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地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不断促进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发展;因此,邓小平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与我国的基本国情相结合,进而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崭新的理论指导,并将其不断地运用到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第二,邓小平理论推动三个代表理论的产生,邓小平是改革创新的伟大先驱,他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理论相结合,从而带动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江泽民在推动党的建设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同时强调创新需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动了科学发展观的出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党对于人民群众的重视程度;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进一步显示了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受到了进一步的尊重。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现实动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还具有一定的现实动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重大事件的发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提供了契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是在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中不断发展起来的,社会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重大的社会事件,因此重大事件的发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不断创新;第二,重大事件的发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提供了素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重大事件的发生会为社会和人民群众带来灾难,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重大事件的发生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素材,从而促使人们不断反思社会现状,不断寻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然后进行总结和实践后形成一定的理论;第三,重大事件的发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提供了理论上升空间,重大社会事件的发生既存在偶然性因素,也具有一定的内部规律,如果能够寻找并抓住社会事件的内部规律,就能够形成新的理论,从而促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不断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经验与反思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创新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经过了几代人不懈努力后才取得的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过程中,有很多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反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经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万能的,因此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基本国情,才能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使之能够成功运用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第二,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思想,在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创新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实践为基础,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利用实践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第三,必须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主体。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不断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都离不开广大的人民群众;第四,必须营造理论创新的社会氛围,创新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才能够使理论更好地符合社会实践的要求,才能够对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更好的指导。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需要处理好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是在我国复杂的基本国情中进行的,基本国情中包含着多对复杂的关系,这些关系主要包括: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来源与实践,并且理论和实践是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同时可以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理论创新的成果必须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从而判断理论创新是否正确、是否符合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第二,必须处理好坚持与发展的关系,我国在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不断赋予新的时代特色,使之能够与时俱进,才能够永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活力;第三,必须处理好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德国产生的,是在欧洲工人阶级的不断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样具有民族性,能够很好地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创新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进行学习与创新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多困难,例如:一些保守的思想影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进程,使得人们不敢进行大胆创新;在认识到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现状相结合之后,如何在实践中进行结合,也是我们需要深入考虑的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具有着复杂的性的特征,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作出解读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文化背景、意识形态的影响。这样比较容易产生偏差,如果把错误的思想和认识投入到实践中,那么很容易产生严重的后果;第三,我国以基本国情为依据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作出的创新,需要强化自身学习意识与居安思危的意识,只有如此,马克思主义才能够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发挥出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有些人却安于现状,导致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在实践创新中困难重重。

[1]高清海.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需要有自己的哲学理论[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2).

[2]侯惠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30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师吉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体系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

[4]何新.思考新国家主义的经济观[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基本国情中国化哲学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菱的哲学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1949—1952年中国农村建设的历史特征探析
牢牢立足基本国情 科学把握历史方位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浅论初中政治中关于我国基本国情的学习
晾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