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公共道德建设

2016-03-15朱锦红

关键词:公共道德社会公德公民道德

朱锦红

(中共阜南县委党校教研室,安徽阜南236300)



浅谈公共道德建设

朱锦红

(中共阜南县委党校教研室,安徽阜南236300)

当前,社会公共道德建设意义重大,我们要引起重视,并切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在国家社会层面,要建立健全社会公德规范体系,加强道德教育,营造社会氛围等;在个人层面,要增强公德意识,学会换位思考,以正当方式维护个人利益,做好本职工作等。

公共道德;社会公德;道德教育;公德意识

社会道德分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几个方面。梁启超先生把社会道德分公德与私德这两个方面范畴。按照他的观点: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应该属于私德的范畴。私德主要是处理个体的伦理关系的规范和守则,如:亲情、爱情、友情等。个人品德就个体而言也可以理解为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遵守也是通过个人的品德修养来体现的。

一、什么是社会公德

所谓社会公德(也叫公共道德)它主要是处理人们在公共生活领域中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换句话说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是社会普遍公认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它界定了人们在公共生活空间里各自的行为范围和界线,具有维护和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功能。

公共道德具体内容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同的场所,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部门各有差异,但总体所涉及的范围大致相同。2001年10月党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社会公德提出了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

社会公德的特点表现为:第一,它适用的范围是公共生活空间。第二,它保障的是公共生活中每个人的利益,是每个社会成员所共同遵守的准则,它所体现的对他人的维护其实也是对自己的维护(别人是相对的)。第三,在这个范围内,人们的身份不带有阶级性、地位性的色彩。人们发生交往的身份不是原来的身份(领导、民从),而是场所所赋予他的身份,譬如:在商店则是顾客,在影院是观众,在公园就是游客身份,在课堂、会场就是听众。

二、我国社会公德的现状

“道德滑坡”、“公德缺失”、“道德沦丧”等词语是我国当前社会道德问题讨论常用的新词语。

造就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简单去指责公民个人。我认为国家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方面失衡了。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去了,虽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但事实上是一手硬,一手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老人家生前就说过;改革开放十年来,我们最大的失误是教育。我认为这个教育是大教育,也包含着对公民道德层面的教育。直到进入新世纪后,2001年10月,国家才出台了一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相对于经济建设显然是滞后的。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个也可以理解。人的需求是存在层次的,人总是要先解决温饱,当人们温饱都有问题又何以谈论道德问题。一个人在饿着肚子的时候,他只有有一个痛苦,达到了温饱以后他就会有多个痛苦,不是吗?诸如房子太小了,工资太少了,待遇太低了等等。我们平子里的食品过期了就不会再吃了,贫困地区连饭都吃不饱他们哪还会顾及是否过了保质期呢?那么,一个国家也是这样,要先解决最紧迫的问题——发展经济(也就是解决百姓的温饱)。

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那就不一样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要求水准也越来越高了,也就更加关注社会道德层面的问题了。当前,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很重视道德建设,2014年2月,中央政治局专门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集体学习,对全社会提出了要求。仅从一个小事就足以证明这一点。中央已经明文规定:领导干部在公共场合不准抽烟。其实这个也属社会公德的范畴,这件事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执政者在营造一种提高社会道德水平的氛围。去引导规范,有了统一的准则,大家才能共同遵守,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三、加强公共道德建设的意义

(一)人具有社会属性

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一个行为规范。人类属于群居社会性高等动物。人首先是一个自然人,具有人的天然本性,人生下来就会吃、喝、睡、玩。随着人慢慢长大,就会有社会交往。在公共场所里有必要互相顾及,以使自己的自由不致于妨碍他人的自由。

(二)公共道德的作用和功能就能满足人们的这种需要

社会公德的作用就在于界定人们在公共空间里各自的行为范围和界线。以免侵害他人和被他人侵害。因此,它具有维护和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功能。

(三)当前社会公德状况不容乐观,急需改善和提高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定,人们价值观念多元化造成公民道德的多层次化。就全社会而言,讲经济、讲利益、讲实惠的价值观念远远大于追求理想信念、诚实、诚信。社会上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现象;见利忘义,损公肥私等行为;不将信用,坑蒙拐骗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就会给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造成极大的损害,就会导致社会风气日下,就会危机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四、怎样加强社会公德建设

(一)国家社会层面

1.建立健全社会公德规范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社会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我想社会公德规范体系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应有内容之一。建立健全社会公德体系,是充分发挥道德建设的能动作用的前提和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又有能动的反作用。与此相适应,经济发展决定道德建设,道德建设对经济发展又有能动的反作用。经济发展决定道德建设,因此,在道德建设上,首先必须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去建立健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这是我们充分发挥道德建设的能动作用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又必须看到市场经济活动的一些消极影响,反映到人们的思想中,反映到人与人的关系上,极易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消极腐败现象。而这些是市场经济自身无法克服的,只有通过包括道德建设在内的整个社会上层建筑的能动作用才能予以逐步克服。因此,我们进行道德建设,就不仅仅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还必须要引导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提供重要保障。

2.加强道德教育,大力开展群众性的遵守社会公德的实践活动。社会公德建设的过程,也是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以活动为载体,吸引群众普遍参与,使人们在参与中思想得到熏陶,遵守公德境界得到升华。

3.建立和完善在社会公德建设中的监督、奖励机制,营造提高社会公德的氛围。

4.为社会公德建设提供法律支持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实现这个总目标,就必须在党的领导下,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律为道德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首先,要在法的制定上体现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对一些道德原则和内容应在立法中予以确认,做到“有法可依”。其次,就是“有法必依”,司法机关要以严格的执法来维护正常的公共生活秩序和经济秩序,为公共道德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也提出:“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倡导科学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注重通过法律和政策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

(二)公民个人层面

1.首先,增强公德意识,加强品德修养。社会公德看似小事,实际上都是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共同需要。虽然是小事,但却体现着人的基本素质和品德修养。其实并不难做到,它不需要多高的学历和知识结构作支撑,只要愿意去做就能够做好。如果一个人连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都不能遵守,难道还会有什么高尚的道德行为可言吗?当前有的人对社会公德的遵守做的不够好,我认为不是主观不愿意去做,而是历史的客观原因造成没有这个意识,或者是意识淡薄。俗话说不知不为过。没有哪个人愿意做被别人指责为道德的人。人都是有荣誉感的,特别是中国人都好面子。当我们看到国人因不文明的旅游行为而在世人的眼光里大打折扣,用鄙视的眼光看着问:“这是中国人吗?这就是来自号称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礼仪之邦的中国人吗?我真瞧不起这些中国人”。各位,你会有何感想?你是不是感到特丢中国人的脸,让外国人认为中国人的素质和品德低劣,真的很有损中国人的形象。人都是有荣誉感的,荣誉感与虚荣心是两个概念,人不可有虚荣心但不能没有荣誉感,人不可有傲气但不能没有骨气,人不可圆滑但可以圆润,道理都是一样的。

2.我们要从树立和增强公德意识开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先有了意识才能促使人的行为,因为人的行为是受意识支配的,心里要明白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这样内生于心,外化于形,久而久之,就会将外在的约束内化为内在的道德自觉。

3.学会换位思考,多替别人着想,凡事不要斤斤计较。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你爱人人最终就会变成人人都爱你。一个人的快乐不是你得到的越多就越快乐,而是你不在乎的东西越多你就越快乐。

4.当自己利益受到侵害时,要保持理性(不能冲动,冲动是魔鬼),以正当的方式去维护。有时情、理、法是冲突的,法律是道德底线,遇事要冷静理性处理,能够达到情、理、法统一那是最高的境界,最低档次就是不能逾越底线。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做自己不应该干的事情。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下小故事:和尚与屠夫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和尚和一个屠夫同住在一个屋檐下,他们互相约定,每天在自己去上班走之前都要先去督促对方去上班。若干年后和尚死了去了地狱,而屠夫死了却进了天堂。和尚不服决定上诉到如来佛祖处。和尚说:“佛祖啊,几十年来,我风雨无阻天天吃斋念经,可最后怎么会让我下地狱呢?而屠夫天天都在杀害圣灵,他怎么可以去了天堂呢?太不公平!太不合理啦!”佛祖说:“你是天天吃斋念经,但是你别忘记了,那是屠夫天天催促你去干的,你还天天督促屠夫去杀害生灵。屠夫虽然天天都在杀害生灵,但那是你催促他干的,同时他还催促你去念经。所以,他应该到天堂,你应该下地狱啊!”

这个故事给我们以下启示与感悟:(1)看问题要用辩证法的思维、创新的思维。不能只从表面现象看就简单地下结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要看到事物的本质;(2)只做自己该做的事,不做不该做的事;(3)多进善言,多行善举。劝人多做善事,不怂恿人干恶事。给人出好主意不出馊主意。怂恿别人干恶事最终自己也要遭恶报。种善缘结善果,种恶缘则结恶果,俗话说人在做天在看,抬头三尺有神灵,这并不是什么迷信。这就是毛泽东老人家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间不到”。

笔者坚信,只要我们每个人去努力践行社会公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的公共道德水平就会越来越高,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文明和谐。

[1]刘忠慧.公民道德建设如何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机结合[J].魅力中国,2010,(3).

[2]李阳.职业道德建设与诚信教育[J].科技资讯,2010,(6).

[3]张洪波.儒家仁爱思想与公民道德建设[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4]毛豪明.应尽快制订公民道德规范的实施细则[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猜你喜欢

公共道德社会公德公民道德
传统仁爱思想与新时代公民道德——契合关系与糅合机制的探究
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内在生成机制研究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社会公德内涵研究述评
基于政府导向的公共道德价值体系构建路径探析
群众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分析——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系列论文之二
提倡文明礼仪 弘扬社会公德
推进社会公德 激励向上向善——浅析武陵都市报十一年坚守“圆我读书梦”活动的价值取向
中国语境中的公共道德与公民道德辨析
理解公民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