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掖市微藻生产技术模式研究*

2016-03-15杨生辉罗光宏祖廷勋王丹霞陈天仁高自成

甘肃科技 2016年21期
关键词:螺旋藻微藻

杨生辉,罗光宏,祖廷勋△,王丹霞,陈天仁,高自成

(1.河西学院凯源生物中心,甘肃省微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河西走廊特色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甘肃 张掖,734000;2.张掖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甘肃 张掖 734000)

张掖市微藻生产技术模式研究*

杨生辉1,罗光宏1,祖廷勋1△,王丹霞1,陈天仁1,高自成2

(1.河西学院凯源生物中心,甘肃省微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河西走廊特色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甘肃 张掖,734000;2.张掖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甘肃 张掖 734000)

对典型西部寒旱区—张掖市微藻生产技术进行初步探讨。概述了张掖市微藻生产现状,从生产设施、生产原料、生产技术、日常管理、采收设备与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了张掖市微藻生产的技术模式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张掖市;微藻生产;技术模式

微藻是指用显微镜才能辨别其形态的微小单细胞或数个细胞组成的藻类类群 (除蓝藻其它藻类均是真核生物),个体大小一般在2~200um,是一类在陆地、海洋分布广泛,营养丰富、光合利用度高的低等自养生物,能够有效地利用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固定CO2,将无机物转化为各种有机物质[1]。微藻的生物学特点是喜温、喜碱、高光效。其生长的原料主要是太阳能、CO2及N2。其养殖节能、节地、节水,适宜在荒漠地区进行培养,在不适于种植传统作物的地区可得到有效利用。

微藻种类繁多,是一种新型蛋白质资源,被誉为“微型绿色功能性营养宝库”,微藻细胞中含有:蛋白质、脂类、藻多糖、β-胡萝卜素、多种无机元素(如Cu,Fe,Se,Mn,Zn等)等高价值的营养成分和化工原料[2],被广泛应用于保健食品、药品[3],还可直接作为鱼虾等水生动物的饵料[4]。此外,还可用于制备氢气和氧气、污水净化、改良土壤、制备生物质燃料等方面[5]。

目前人工大规模培养的微藻主要种类有螺旋藻、小球藻、盐藻、红球藻等。在张掖市主要是螺旋藻和盐藻。

螺旋藻(Spirulina)是一类低等植物、属蓝藻门(cyomophyta)颤藻科(Oscilatoriaceae),它们与细菌一样,细胞内没有真正的细胞核(称原核),所以又称蓝细菌。蓝藻的细胞结构原始,且非常简单,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光合生物,在地球上已存在了35亿年。经研究证明,它含有60%~70%蛋白质,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十几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含有藻蓝蛋白、β—胡萝卜素、γ—亚麻酸和藻多糖(0.5%~1.5%)[6]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低糖低脂肪,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降血脂、降血糖、抗肿瘤等作用[7],现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是国际生物学,营养学和医学界广泛关注的一种药食两用植物蛋白新资源[7]。

1 张掖市微藻生产现状

张掖市目前从事微藻生产的企业主要是甘肃凯源生物技术开发中心,年产螺旋藻粉5~8t,产品由螺旋藻片、螺旋藻营养挂面、苦荞等螺旋藻复合片系列产品[9],产品销往省内、广东、新疆、陕西、青海、内蒙等地。

甘肃凯源生物技术开发中心在钱学森先生“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沙产业思想指导下,结合河西地方自然条件特色,发展沙产业,以藻类研究为突破口,先后投资700多万元,自主设计并建成了智能化连拱体日光能螺旋藻养殖基地10000m2、年设计生产能力为8~10t藻粉,GMP中试加工车间800m2,使养殖技术和工艺设施得到很大改善,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提供了保证,具有较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也为促

进微藻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微藻规模化经营搭建了中试平台。

2 张掖市螺旋藻生产技术模式

2.1 生产设施

甘肃凯源生物技术开发中心根据河西走廊气候温度、湿度、光照等自然因素特点并结合螺旋藻的生长条件、生产工艺设计建造的GSKY-Ⅱ型螺旋藻生产设施。有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联拱体日光温室;第二部分是跑道式螺旋藻养殖池;第三部分是半地下室螺旋藻过滤采收室。第四部分是养殖与采收输送系统。第五部分是智能化控制装置。形成“智能装置—温室—养殖池—物料输送管道—采收”的全封闭一体化螺旋藻养殖系统。其生产设施关键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2.1.1 联拱体日光温室

主体采用热镀锌钢架结构,覆盖材料采用厚度为10mm的中空聚碳酸酯(PC)板覆盖,适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外型美观,经济实用,介于温室种植作物的要求,温室配有外遮阳系统、循环通风系统、卷幕通风系统、配电系统,这些系统能很好地调节室内小气候环境,使螺旋藻少受外界自然气候的影响,延长养殖时间,提高了螺旋藻的产量和品质。

1)智能化联拱体日光温室设计建造参数

①型号:GSKY-Ⅱ型。

②性能指数:

(1)抗风荷载:垂直于温室表面的风荷载标准值,一般≤0.50KN/m2;

(2)抗雪荷载:温室屋面水平投影面上的雪压,一般≤0.30KN/m2;

(3)最大排雨量:110 mm/h;

(4)电参数:220V,50Hz,PH1/380V,50Hz,PH3

③屋顶形式:双弧拱型。

④骨架结构:取材为热镀锌低碳钢管材料,由柱、梁、屋架等组合成温室共同工作的构件。材料内外壁热镀锌,内外壁有完整的镀锌层,镀锌层厚度≥0.08mm,铁件无任何明显的锐角毛刺存在。钢管全部符合GB/T13793-92直缝电焊钢管标准,钢材全部采用Q235-A牌号。钢管结构主要技术指标:

(1)钢结构连接方法及焊缝指标。采用的连接方法主要是焊接的手工电弧焊接法,焊缝的抗拉、抗压和抗剪强度综合设计值为160kN/mm2。

(2)永久荷载的结构自重指标。依据构件设计的尺寸和材料的密度计算具体确定,自重的标准值依据对结构的不利状态,取上线或下线值,以尽可能减小自重负荷为原则。

⑤温室框架:跨度6m,开间4m,拱杆间距1m,肩高2m,顶高3.5m,拱间距0.6m,中间可连栋。

⑥覆盖材料:选择透光覆盖材料。选用时主要考虑的要素有:

(1)透光性。要求风光透过曲线应在太阳光谱中波长0.35-3微米的近紫外线、可见光、近红外线范围内透过率高,有利于螺旋藻的光合成和室内增温;

(2)强度。要求结实耐用,经得起分吹、雨打、日晒、冰雹的冲击和积雪压力,本项目选用的中空聚碳酸酯(PC)板覆盖材料,要求指标有纵向和横向的拉伸屈强度Mpa≥60,弯曲强度Mpa≥80;

(3)耐候性。要求有防老化的性能,应保持覆盖材料的使用寿命,主要考虑在高温、碱性、强光下变脆和丧失必要的强度,以及透光性衰减;

(4)防雾、防滴性(无滴性或流滴性)。要求表面要有防雾滴活性剂,以降低表面张力,增强材料表面与睡得亲和性;

(5)保温性。要求覆盖材料对3微米以上热辐射的透过率要低,以阻挡设施内向外界失散热辐射;

(6)其甩。如防尘性,材料不能有静电,以防吸尘;换要求表面耐磨和阻燃等特性。

PC板又称阳光板温室。它主要是以PC板作为笼盖材料的一种温室,PC板于20世纪70年代在欧洲问世并被广泛的应用于农业温室建设上,是继玻璃,薄膜之后被称为第四代笼盖材料。它的主要是聚碳酸酯,结构是透明中空的,一般为双层或三层,另外还有单层波浪板结构。PC板温室骨架采用热镀锌钢管装配式,坚固耐用、防侵蚀、抗老化,温室采光面积大,室内光照平均,透光率可达79%~81%,密封性好、抗冲击性强,保温性效果好,是目前所有笼盖材料中综合机能最好的一种。综合考虑,选择了厚度为10mm的中空聚碳酸酯(PC)板作为GSKY-Ⅱ型螺旋藻生产设施的覆盖材料,使中空聚碳酸酯(PC)板首次应用在养殖螺旋藻装置上。

⑦面积:温室屋脊走向为南北向,单拱棚长60m,宽12m。

2.1.2 跑道式螺旋藻温室养殖池

螺旋藻养殖基地设施设计必须防止因地下水上升而使池底发生冻胀破坏和池子使用的防渗要求。所建基地地基,要质地坚硬,土壤密实,设计必须防止池子因地基不均匀沉陷和温度应力而出现裂缝间隙、断裂等现象;养殖池底面增加防冻设施,底面钢筋网加洪凝土,增强冬季冻胀对池底破坏的防护能力,防止池底冻裂造成渗漏;养殖池底面增加防渗漏设施,底面钢筋网加洪凝土与地面之间铺设防渗漏膜,确保营养液不渗漏,降低养殖成本;为增加养殖池整体稳定性,沿池底部周边和沉陷缝处须设计池墙,池壁外侧须设计为斜坡式。螺旋藻正常生长常漂浮水面,设计增加搅拌装置,使藻体随水流上下沉浮交换,防止产生光伤害和光饥饿现象出现,同时还能排出过剩O2,减少因氧饱和而产生的光合抑制。

2.1.3 半地下室螺旋藻过滤采收室

有五部分构成:

①地上部分为阳光板温室。温室与干燥车间联通,面积100m2,顶高3m,采用GSKY-Ⅱ型阳光温室结构建造。使螺旋藻采收干燥在全封闭一体化洁净条件下进行。

②地下部分为螺旋藻采收池。池深5.6m,长8.2m,宽7.2m。从池底至2m高处,架设了钢丝网平台,用于安置GSKY-CⅢ型采收机,采收时过滤分离的营养液和清洗水可由钢丝网直接下漏集于池底。

③集液池。位于采收池测,50m3,与采收池联通,用于暂储分离出的营养液和清洗水,达到一定量后,用水泵将其抽至养殖池再利用。

④配备有藻清洗供水系统,水源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⑤配备GSKY-CⅢ型同步分离清洗一体机。

2.1.4 养殖与采收物料输送系统

有藻液输送管道、养殖用水供给管道、养殖池清洗水排出管道、营养液输入管道构成。

2.1.5 智能化控制装置。

①测量参数:空气中CO2的含量、阳光强度、室内温湿度、水中溶解氧气含量、水中溶解CO2含量、水中光密度、水中pH值。

②系统功能:能使用网络来实时监控以上各项参数,并有参数超标报警功能和生产月数据保存功能,系统安装方便。

2.2 生产所用主要原料要求

水(符合GB/T5749-2006)、食用小苏打(符合GB/T1887-1998)、食盐(符合GB/T5461-2000)、食品级硝酸钠(符合GB/T1891-2007)、硫酸钾(符合GB/ T20406-2006)、药用级硫酸镁(符合符合中国药典2005版二部)、药用级硫酸亚铁(符合中国药典2005版二部)。

2.3 生产所需主要技术指标

温度:15~37℃、最适温度25~32℃;光照强度:1000~80000lx、最适光照强度 10000~35000lx;pH值:7.5~13、最适pH值8~10;

2.4 生产所用营养液配方

2.4.1 实验室育种配方

食用小苏打15g/L、食盐1g/L、硝酸钠1g/L、硫酸钾0.5g/L、硫酸镁0.1g/L、硫酸亚铁0.01g/L、乙二胺四乙酸0.5ml/L。

2.4.2 大池生产营养液配方

食用小苏打10g/L、食盐1g/L、硝酸钠1g/L、硫酸钾0.5g/L、硫酸镁0.1g/L、硫酸亚铁0.01g/L。

2.5 螺旋藻粉生产工艺

实验室育种→藻种培养池→一级培养→二级培养→生产池→采收→冲洗→脱水→喷雾干燥→杀菌→检验→包装→入库。

2.6 生产技术

2.6.1 实验室育种

实验室工作人员要在每年11月份对藻种进行提纯复状。在显微镜下将长势好、个体大、粗壮、螺旋排列整齐、颜色墨绿、无变异的藻丝挑出培养,对其生长势进行观察。选种结束后进行逐级扩大培养,为次年生产做好准备。

2.6.2 藻种繁育

每年3月份气温稳定时移入藻种小池进行一级扩大培养。藻种池要有加温设施,以防止温度突降造成藻种死亡。扩大培养前需计算好种池实际的净养殖面积。放入洁净卫生的水,要求平均水深25cm,通过多点测定出池中水的实际平均水深及体积计算各肥料施用量。当藻种的浓度(OD值)达到1.5时进行二级扩大培养。

配制营养液时,施肥严格按有大到小的顺序逐一进行。溶解一种再施一种,以防止各肥料之间产生化学反应,生成沉淀,降低肥料的利用率。施肥中要注意,硫酸镁用量少,要分多点撒开,硫酸亚铁要

用少量的水溶解后再分多点少量的倒入池中,以求均匀。

2.6.3 生产池扩藻

生产前要对水泥大池进行消毒、清洗,常用石灰浸泡大池,用量为1kg/m2,用水浸泡水深至35cm,时间3~5d,此时pH值为11以上。消毒后的水泥池排去水及碎石,用洁净的自来水或井水冲刷干净。当外界气温达到和保持15℃以上,光照良好,二级扩大培养藻种的浓度(OD值)达1.2时可将藻种引入生产大池进行扩大培养。首先必须计算好藻种的浓度(OD值)、数量与大池必须的浓度(0.2以上)与数量的关系,选择面积适宜的池子进行扩藻。扩藻前需计算好池子实际的净养殖面积。放入洁净卫生的水,要求平均水深25cm。而实际生产中应根据搅拌机木板吃水6~7cm为宜,通过多点测定出池中水的实际平均水深及体积计算各肥料施用量。

2.6.4 生产采收

当大部分藻池扩满,部分池子浓度较高时(超过1.2)而不便扩藻时,即可在高浓度的藻中采收。采收是通过管道将藻液自流到收藻架上过滤进行的,过滤后的清液用泵抽回原藻池。

2.6.5 清洗

当收藻架上有藻泥时开启藻架上方的3层清洗喷头进行清洗,随滤随清洗,判断是否洗净的经验方法是以藻泥不咸为好。也可用pH试纸对藻泥进行检测,pH值达到7时为好。如洗涤不净会使藻粉灰分偏高。洗净后的藻泥通过管道送往喷雾干燥车间冷藏和干燥。

2.6.6 喷雾干燥

藻粉的喷雾干燥是通过莫诺泵将一定稠度的藻泥吸送到高速运转的离心喷雾圆盘上,甩成雾状后利用加热后的热空气进行干燥。开机顺序应为:鼓风机→排风机→雾化器油泵→雾化器→加热→莫诺泵,关机时顺序相反。当进口温度达到180℃时开启莫诺泵上料。要严格控制进出口温度,进口温度控制在175~185℃,出口温度控制在75~80℃。每小时记录一次进出口温度和出粉量。

时刻了解莫诺泵的速度和压力,速度过快造成出口温度过低,使藻粉含水量偏高,亦造成喷雾时的粘壁、颗粒过粗等现象,速度慢造成出口温度过高,藻粉外观不佳如发黄或发黑,亦造成热量浪费;压力过高可能是藻泥过稠或喷头堵塞。对通风量的要求除需符合设备要求的真空度外,还需考虑出粉量等因素。通风量过大,会造成出风口藻粉的分离不完全而随风带出,亦造成热量损失。风量过小,出粉就少。藻粉在塔中滞留时间长,颜色不佳。具体参数可根据机器的型号、性能,通过水分测定来确定。操作时经常了解雾化器润滑油的多少,避免雾化器磨损。时刻观察工作时的进出口温度及电压,电压低于340伏时应考虑关机以保护电机。雷雨天气尽量关机,以免雷电击坏电路及电器设备。每班生产结束后应用清水清洗雾化盘。

2.6.7 过筛、包装

喷干后的藻粉应立即用筛粉机80目过筛,过筛中尽量减少空气接触,以防受潮和粉尘外逸。筛后的藻粉在干燥的房间内,用符合卫生标准的深色塑料袋作内包装,定量称重后密封,再放入较硬的外包装桶内。密封后应放入干燥通风房间贮藏。

2.6.8 检验入库

包装好的藻粉按产品标准进行抽检。主要检验项目:外观和感官特性、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

2.6.9 贮存

产品应贮存在阴凉、干燥、通风的仓库内。不得与有毒、有污染的物品混存。要做到防鼠、防虫、防水、防鸟。藻粉按生产日期分垛码放,存放时要遵循有利于先入先出、先产先出、按生产日期出货的原则。

2.7 生产期间的管理

2.7.1 日常记录

每日都要记载的项目有:(1)施肥、补肥量,池号;(2)每日7:30分和14:30分的气温、水温、光照强度;(3)每日16时左右测定各池的OD值;(4)每日的收藻量。

2.7.2 仪器的使用

藻液浓度(OD值)的测定:使用721分光光度计,波长560nm,用蒸馏水作空白对照,1cm比色杯,灵敏度1档测定藻液的光密度即为藻液浓度(OD值)。藻体生长情况观测:采用普通显微镜观测即可,使用50~100倍观察了解藻丝的生长情况,如健壮程度、长短、有无其它微小生物存在等。

2.7.3 日常管理

1)搅拌:搅拌的目的是使藻体与溶液均匀分布,不使上层藻体被强光灼伤,下层的藻体能得到

光线照射,使全池气体交换容易,以利藻体生长。搅拌时间可根据藻池大小、水位深浅和天气情况决定。一般以藻液流动一周为好,间隔时间一般30min搅拌时间为7:30-21:00。

2)补水:补水是由于藻液蒸发过多,特别是夏天高温季节必需的措施。蒸发多造成水位下降,藻液浓度变高不利于藻体生长,另外水位下降搅拌效果也欠佳。补水量应视蒸发量而定,一般补至原来的位置即可。

3)补肥:螺旋藻的生长速度很快,一个池子收藻后5-7d又可以采收,因此螺旋藻生长要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随着采收池中的营养物质越来越少,所以必须经常补肥。小苏打是最重要的肥料,在生产过程中为了保持营养的平衡好渗透压的关系,考虑到CO2的挥发作用,不能一次施很大的量,通常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进行补肥。当池子开始收藻后,每天补小苏打1次,补肥量0.2g/L,施肥时采用撒施并搅拌均匀。其它肥料一个月补一次,具体如下:食盐0.5g/L、硝酸钠0.5g/L、硫酸钾0.25g/L、硫酸镁0.05g/L、硫酸亚铁0.01g/l。

4)捞脏:在搅拌时使用挡脏网将掉在藻液中的昆虫、树叶、杂物、死藻等赃物捞除。

2.7.4 螺旋藻敌害生物的防治

螺旋藻培养中出现的污染生物种类很多,危害最大的则是能在藻液中迅速大量繁殖的种类。如大型的轮虫可直接吞食藻细胞,敌害生物分泌的代谢产物对藻细胞的毒害作用极大。对敌害生物应以预防为主,要严格防止污染,保持培养藻类的生长优势和数量优势,保持藻类的良好生长,并做好藻种分离、保存及供应工作;同时,也要及时做好防治工作,可用过滤方法清除大型敌害生物,可用药物抑制或杀灭敌害生物,还可改变环境条件抑制或杀灭敌害生物。

2.8 螺旋藻采收技术

微藻的收获关乎其生长生产状况、产量、质量和收获得率、劳动生产率等,因此,对其采收方式方法的研究和技术改进一直是国内外同行探讨的重要问题。

目前生产上常用的微藻的收获方法主要是:凝结法、沉淀法、过滤法等方法,这些方法会影响产品的质量,采收效率低,劳动强度大。

2.8.1 螺旋藻采收技术要求

1)剔除养殖过程中形成的杂质,如藻种生长裂殖过程中释放蛋白形成的成渣,营养液中部分矿物质沉淀等,保持螺旋藻的纯净。

2)螺旋藻在碱性营养液中生长,分离、清洗后所得藻泥的pH值要保持在7.0~7.5间,呈弱碱性状态。

3)螺旋藻作为单细胞低等植物,其细胞壁较薄,易受机械损伤而使细胞破裂,造成蛋白质释放流失,影响采收率。同时释放的蛋白随营养液而去,造成营养液污染,影响重复利用。

4)分离获得的藻应呈稠泥状,尽量减少藻泥中的水分,以使藻泥干燥时节能、省电,且保证干粉含水量≤7,符合质量要求。

5)降低采收劳动强度、减少采收人数,提高劳动生产率。

2.8.2 存在的问题

目前采用的几种方法与上述要求相比,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主要有:

1)由于用泵抽取藻液进行过滤,使藻体易出现机械破损。

2)在梯级筛或斜面筛上收集藻泥时需要人工收集,造成藻体二次破损。

3)清洗水用量较大,造成水源浪费。4)藻泥pH值不好控制。

5)人工或半人工采收效率不高。

2.8.3 采收设备与技术

甘肃凯源生物技术开发中心螺旋藻采收技术沿着“人工采收—半机械采收—全机械采收”的技术路径发展,先后形成三种采收方法,即:GSKY-CⅠ型人工三级筛采收法、GSKY-CⅡ型自流式斜面筛采收法和GSKY-CⅢ型同步分离清洗一体机采收法。逐步满足了螺旋藻采收的技术要求,解决了采收中存在的诸项问题,分离出的营养液及清洗水没有污染,返回养殖池得到循环利用。使螺旋藻收采率大大提高,质量得到保证,减少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1)GSKY-CⅢ型同步分离清洗一体机采收法:将养殖好的螺旋藻液,通过倾斜式管道自动流入螺旋藻採收机,经旋转式筛选过滤滚筒的筛选过滤和喷水系统的冲洗,使藻液与螺旋藻分离,分离后的螺旋藻借助滚筒筛倾斜度(倾斜角可调整)和清水的冲洗向前流动,连续流入集料器,完成螺旋藻的

採收得到藻泥,所的藻泥pH值在7~7.5之间,藻细胞完好无损伤。是一种新型的电动旋转式螺旋藻採收机,属于螺旋藻採收的新型机械装备。

该机与GSKY-CⅠ型、GSKY-CⅡ型相比,可提高工效十倍,采收率可达到98%,使用方便可靠,性能稳定,是一种先进的螺旋藻采收机械。

该方法的优点是将使人工采收变为机械采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采收效率,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改善了工作环境,提高了产品质量。

2)GSKY-CⅢ型同步分离清洗一体机采收法关键技术

由河西学院、甘肃凯源生物技术开发中心,通过多年的研究试验,研发成功了旋转式螺旋藻采收机,在不损失营养成分和产品质量的基础上,通过机械设备筛选、过滤、洗涤完成螺旋藻的采收。该机采收效率高,使用方便可靠,性能稳定,是一种先进的螺旋藻采收机械。其关键技术已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3 张掖市微藻生产未来的发展方向

钱学森院士在其 《创建农业型的知识密集产业——农业、林业、草业、海业和沙业》一文中为我们发展微藻产业,指明了研究方法,确定了技术路线。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选育适合本地自然条件、生长快、光合效率高、品质高、抗逆性强及适合于户外规模化培养的优质藻种;利用现代工程技术和各种新材料研究适合本地自然条件的高效光生物反应器和微藻生长速率快、生产成本低、节水的规模培养技术;利用系统工程技术原理,降低生产成本,将微藻科研成果、产品配方技术、发明专利和工艺等集成组装和配套,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加大投资力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进行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加大对其深度开发和综合应用的研究,延伸产业开发链条,打造产业链,形成价值链,获得高效益。

[1]陈峰.微藻生物技术[M].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2009.

[2]张跃群,王勇军.微藻的营养价值及其应用[J].生物学教学,2002,27(6):42-44.

[3]邹宁,李艳,孙东红.几种有经济价值的微藻及其应用[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1(1):59)63.

[4]黄涛,陈喜,斌蔡江.螺旋藻的生物活性成分分析及其在饲料中的应用[J].饲料工业,2003(7).

[5]况琪军,胡征宇,赵先富,等.藻类生物技术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前景探讨[J].环境安全学报,2004,4S(6):46-49.

[6]朱王飞,钱胜峰.螺旋藻的营养价值及开发利用前景[J].饲料博览,2005(11):36-38.

[7]王文博,高俊莲,孙建光,等.螺旋藻的营养保健价值及其在预防医学中的应用[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9(1):48-51.

[8]张明峰.未来的纯天然营养食品螺旋藻[J].世界农业,1997 (8):30-31.

[9]祖廷勋,罗光宏,王丹霞,等.现代绿洲形式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微藻产业[J].生产力研究,2012(3):189-191.

S96

2104年甘肃省农业领域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项目(14OPIPG002);甘肃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项(1009FTGG017);张掖市科技重大专项项目(144JTCG254-08);

△ 通讯作者::祖廷勋(1963—),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农业经济学、微藻工程技术。E-mail:zutingxun@163.com。

猜你喜欢

螺旋藻微藻
碳酸酐酶胞外酶影响下的岩溶湖泊微藻碳汇研究
代食品运动中微藻的科研与生产
基于不同酸碱值与培养养分差异的螺旋藻扩殖生产优化研究
重金属对程海螺旋藻生长的影响研究进展
絮凝法采收生物燃料微藻的研究进展
会发光的螺旋藻
巴斯夫和Solazyme推出首款商用微藻衍生甜菜碱表面活性剂
微藻对低温响应的Ca2+信号传导途径研究进展
微藻能源技术研发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