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榜样的力量,建设道德高地

2016-03-15李业杰王莹婷

关键词:高地榜样道德

李业杰,王莹婷

(温州大学法政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



发挥榜样的力量,建设道德高地

李业杰,王莹婷

(温州大学法政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传统道德在全球化的激荡中屡受挑战,社会群众的道德是非观念受到多元文化的剧烈冲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道德困惑。重塑社会道德高地成为亟待解决的大问题。在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道德高地,需要大批道德榜样作为支撑。研究新时期的道德榜样问题,对提高人们的道德认知水平,抵制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强人们的道德情感,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道德高地;道德榜样;崇德向善

一、道德高地与道德榜样

道德高地是一种社会道德平台。任何社会中的道德平台都是多层级性的,其中,道德高地就是那个占据着社会道德制高点的那块道德平台。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道德高地,是一种有社会道德榜样群体支持着、能够凝聚社会普遍共识和得到社会普遍认同、并引起社会共鸣的高尚的普遍的道德追求和道德境界,体现着一种普遍的社会道德风尚。从道德高地的内涵上说,主要表现有三:其一是浓厚的社会责任意识,即人们能够普遍地将维护公共利益(如集体利益、弱势群体利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乃至全人类的共同利益等)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①参见: 百度百科.道德高地[EB/OL].[2016-03-08].http://baike.baidu.com/view/2875492.htm.;其二是道德风尚成为一种社会性追求,即这样一种追求不仅局限于某一部分人群,而是形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道德风尚;其三是道德榜样群体的不断扩展,即在这样的道德高地上,不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能够体现并彰显着社会道德追求和道德境界的榜样群体。

道德作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不过是客观真实的社会中人际道德关系的反映和摹本,而道德榜样却是这些关系的更集中、更突出、更典型的表现形式[1]。当道德榜样成为人们的信仰和习惯式精神依托时,当人们一旦感到社会生活中没有道德榜样时,便会觉得这个世界是不完整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呼唤道德榜样,追捧道德榜样,是一个健康的和谐的社会生活的完美形态。

在伦理学研究中,人们一般将道德榜样定义为“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理想人格(或道德理想)的典范、楷模,是一定阶段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具体人物身上的集中反映”[2]。而在社会现实生活中,人们常说的道德榜样,则是指凝聚了当时社会提倡的主流道德意识和规范的人和事,或者是指那些身体力行着社会道德原则、并以身作则的人或事。道德榜样就其产生来说,往往是在社会道德实践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凝聚着社会及人们所崇尚的真善美的代表和典范;就其作用来说,他们往往能够从实证的层面上为人们进行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提供明确而具体的模仿对象,在社会中起着重要而鲜活的道德导向作用。

总而言之,所谓道德榜样,就是指具有良好道德修养,能启发和帮助他人提升道德境界、引导他人进入道德实践的个人或事物。

道德榜样之所以成为榜样,因为他是某种道德理想的集中体现,能够为人们提供可资借鉴的模仿样本,成为人们仿效的榜样。虽然他们也是世俗生活里的俗人,但是当世人以物质利益来度量精神的时候,道德榜样却能够始终从精神的高度来审视各种现实的物质利益需要,自觉地使物质利益服从于精神的发展需要。它凝聚并体现了特定社会或群体所共同追求的理想境界、道德品质和社会秩序[3]。道德榜样以其直接的鲜明的无私行动,能够对人产生非常有效的启发价值、示范功能和激励作用,因此在多元文化冲击的当下,人们能够从道德榜样身上读出文化的社会意义,获得社会精神生活的滋养。他们以有限的方式,展示了道德价值超越时空的辐射力,体现着道德榜样精神的永恒性。历数中国历史上那些闪耀着道德光辉的榜样人物,人虽逝去久远,而精神依然魅力无穷,始终为人们所追忆和怀念;他们已经上升为一种历史记忆和文化象征,凝聚着和传承着中国古老的道德传统,受到人们普遍的尊重和敬仰。

无论哪个社会或时代,在其推进社会道德建设的过程中,都会把社会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与道德高地建设结合起来,用道德榜样的德性和德行来彰显社会的道德意志和道德方向,以引领和造就社会的道德风尚,使崇德向善成为整个社会的普遍追求。

二、道德榜样在道德高地建设中的作用

在加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常态下,在推进社会主义道德高地建设过程中,道德榜样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社会地位,发挥着巨大的社会作用。

(一)道德榜样是道德高地建设中的标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内涵上主要表现为六个“更加”,即“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六个“更加”的核心导向是中国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主要表现为两个向度的解放:一是通过发展生产力将人从自然界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二是通过发展民主将个人从社会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而从现实社会实践指向来看,人的全面发展在当代有两个主题导向:一是通过发展市场经济和政治民主而引导人们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彰显人的主体性和个性化发展趋向;二是通过道德建设引导人们朝着社会化的方向发展,彰显人的社会性和社会化发展趋向。这两个趋向是人的全面发展所需的两个基本主题和方向,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驱动轮,二者不可分割。

问题在于,在30多年的社会转型进程中,由于体制方面的变革而导致社会发生了深层变革,同时也由于当今世界各种价值观在中国社会的交汇和影响,给中国社会的道德建设带来了的诸多难题。一方面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民主政治的进程中,催生和催发了人们的民主意识、包容意识和主体性关注。但是,伴随着社会转型期的体制转轨、治理模式的变革和社会分化的加剧,整个社会在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在多样化的前提下变得越来越复杂化,网络时代的深度冲击更是加剧了这种复杂化,导致中国社会在价值观领域形成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困惑,主要表现为两种极端的倾向:一种倾向是在高扬个人主体意识旗帜的同时,相对减弱了对人的社会化的关注;一种倾向是在高扬国家社会至上旗帜的同时,相对减弱了对人的个性化的关注。从而实际地将人的个性化与社会化这样两个内在统一的基本内容,分割为两个相互分离的方向和趋势。

适应着中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里的这些实际情况和问题,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就作为重要的历史任务被提了出来。目前整个社会的共识是:引领整合多样化思潮,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决定中国社会主义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主要体现为“三个倡导”:在国家价值目标上,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价值取向上,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公民价值准则上,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和基础,大胆吸收人类文明共同成果,高扬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理想。高扬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理想需要诸多有效的社会载体,其中,建设社会主义道德高地,高扬道德榜样的旗帜,是非常重要的社会性载体。

如前所述,一定社会的道德高地,在存在形态上,既是一种能够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得到社会普遍共鸣的高尚的人生道德境界,又体现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性的道德风尚和追求。中国社会主义道德高地体现着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社会道德境界,引领着为社会大众所需要的价值观念和道德风尚。当今中国社会要形成新的符合社会主义社会所要求的道德风尚,既需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观念进行大力宣传,更需要通过道德榜样在社会大众行动方面进行示范性引领。就是说,一个道德高地的形成和存续,既需要进行广泛深入的道德舆论宣传和道德意识教育,还需要有一个能够引领社会道德风尚并起示范作用的道德榜样群体,而且必须是一个人数在逐渐增加着和壮大着的道德榜样的群体。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被大众所认可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人数越来越多的道德榜样群体,是支撑社会主义社会道德高地建设的精神支柱,也是引领社会主义社会道德风尚向上发展的社会实践主体和力量主体。

如果说社会主义道德高地是社会主义社会道德风尚的基本平台的话,道德榜样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品行就是这一道德高地上的具有标志性的道德标杆,是高高飘扬在这个道德高地上的一面面旗帜。

(二)道德榜样在道德高地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建设社会主义道德高地建设过程中,道德榜样不仅起着道德标杆的作用,还发挥着创设社会道德氛围,引领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

1.在人的主体性和个性化发展进程中彰显人的社会性内涵

在人的主体化和个性化发展进程中,容易遇到的问题是人的个体化所导致的个人主义的膨胀,进而导致人与社会相疏离的问题。道德榜样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和行为所产生的教育意义对此具有重要的纠偏作用。道德榜样的直观性、形象性以及可模仿性,都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道德榜样本身的感染力和教育功效,提高了道德践行的可能性、可行性和可信性。如前所述,当今社会关于人的发展有突出个性化和主体性的趋向和内容,但是,任何时代任何人的个性化发展和主体性张扬都不能离开一定社会关系的现实,都必须是建立在为社会服务并推动社会发展这个基点上的,不可能离开具体社会生活的时代要求而任性。因此我们必须将人的个性化发展引导到非任性化的方向上。道德修养和道德践行就是从社会整体生活需要为标准来约束和规范个人的言行为手段的,是以某种程度的个人的自我牺牲为代价的,因而在个人的道德实践过程中,难免会发出个人的“德行是难的”的哀叹。道德榜样的优势之一,就是以当事人的方式做给你看,证实给你个人的“德行是不难的”。社会个体往往就是在目睹道德榜样感人事迹的过程中受到启迪,加深了对道德的理解,认同了一定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自觉将自身的行为向道德榜样看齐,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从某种意义上,道德榜样的教育意义之一,就是在鼓励人们发展主体意识和个性化发展的进程中,把这种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内在地统一起来和一致起来,积极地融入社会生活,为社会为国家为民族承担起责任,并履行这份责任。

2.在人的社会性发展进程中彰显人的个性化内涵

人的一切发展都是社会化发展,人的一切成功都是社会化的成功,离开了社会认可的成功不可能是成功。人的进化最终的成果是人的社会化。而对社会群体而言,“道德榜样是一定社会道德评价的标尺,具有社会肯定性和主导性。”[4]道德榜样所形成的道德标杆,使得人们在衡量自己的行为时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当自身的行为符合社会主流道德准则时,人们会产生一种自豪、体面的心理情感,并且会在日后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以更贴近道德榜样。反之,人们会产生自责或内疚的心理感受,甚至萌发一种羞愧感,这也能促使人们摒弃不良的行为习惯。学习以习为主,如此良性循环,就容易在整个社会形成一种崇德向善的风气。这不是谁愿意不愿意的问题,而是人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化进化必须遵从的铁的规律。个人的发展只有与社会的发展统一起来,既要在个人的社会性发展进程中彰显人的个性化内涵,又要在人的个性化发展进程中实现向社会化跃升。所有道德榜样都是在一定社会的道德高地上实现了这样的跃升的。

3.道德榜样引领着社会主流道德的价值取向

道德榜样的隐性作用在于可以成为促使个体采取正确行为方式的诱导因素。心理学家韦恩·卡肖说:“许多东西实际上是我们通过观察他人学到的,到别人的行为导致了理想的结果时,我们便会去效仿他们,榜样的行为常常充当一种导致正确行为的诱因。”①转引自: 饶志华.论邓小平理论社会化的前提及途径[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6): 8.相当于在无形之中,道德榜样对社会个体产生了影响,个体在长时间的社会实践中表现出积极正确的行为。相比起隐形作用的“润物细无声”,道德榜样的显性作用在于能够提示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为道德高地建设树立一个理想化的模仿对象。道德榜样在道德高地建设大背景下,能够起到示范教育作用,鼓励人们崇德向善。作为一定社会道德理想的载体,道德榜样肩负传承社会主流文化价值的重任,是社会优秀道德行为的范例,是社会推崇的价值取向的风向标。道德榜样以道德实践的方式,示范并引领着社会主流道德的价值取向。道德榜样通过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无形中促进着人们社会道德意识的提高,推动着社会道德建设的发展。

三、发挥道德榜样的力量,建设道德高地

道德榜样作为源于生活又能提升生活品质的高标准道德规范的凝聚体,在发挥其作用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它的特征,才能将发挥的力量最大化。

(一)将道德榜样的传统性和时代性统一起来,确认社会道德榜样的历史连续性

中华民族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独享五千多年辉煌历史的民族,创立了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崇德向善的民族文化传统。崇尚伦理道德,崇尚民本政治和仁民政治,在建设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统一、抵御外来侵略的过程中,曾经产生过无数的仁人志士和道德榜样,爱国主义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情愫之一。在近现代史上,中国共产党人承担起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担,产生了数不清的前仆后继、可歌可泣的英雄先模。新中国成立后,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人又再次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辉煌奇迹,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先模。不管处在哪个时代的英雄先模,都是为建设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的英雄先模,都是我们必须学习也应该学习的榜样。爱国不分先后,爱国也不分时代。保卫和建设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国家,永远都是中华子孙不变的情怀和道德情操。

当然,对于现实社会生活来说,道德榜样的选择标准要与时俱进,每个时代都会产生出烙着具有时代特征的道德榜样。树立符合时代需求的道德榜样是发挥榜样力量的第一步,也是正确对待道德榜样的基础。因此,在选择和宣传道德榜样时,确实需要考虑其内涵的道德精神和风貌是否与时代要求的道德杠杆相契合。然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什么社会也不管是什么时代,都需要道德榜样,都需要代表高尚的榜样,就是说,在任何社会和任何时代,道德榜样都是不可代替的,道德榜样都不能被经济榜样所取代。一旦道德榜样被经济榜样代替的时候,这个社会就开始进入堕落期。前车有鉴,不可不鉴。

在当代社会主义中国,焦裕禄精神和雷锋精神永远都不会过时。50多年来,焦裕禄精神和雷锋精神虽然经历了多次大浪淘沙般的社会舆论颠簸,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质疑、批判和被边缘化,然而,焦裕禄精神和雷锋精神终于再一次跃升为时代道德榜样的代名词,成为全社会所推崇的为人民服务和助人为乐等优秀品质的道德符号。焦裕禄精神和雷锋精神在当代社会的遭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道德榜样选择的与时俱进性必须与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旋律结合起来,必须着眼于社会主义社会时代的价值导向的主旋律,否则,我们这个社会将失去道德韵味,而被铜臭所弥漫。用经济榜样代替道德榜样的反常的社会道德是不可取的。因此,进一步阐发和确立焦裕禄精神和雷锋精神在新时期的道德榜样及其意义,是当前刻不容缓的社会道德建设任务,也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树立道德榜样过程中所必须完成的一个时代性任务。

(二)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躬身践行,做社会主义道德高地建设的“道德标杆”

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及其道德践行是引领社会道德的风向标。从政重德,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政以德”,“敬德保民”,是我国延续了几千年的优秀的政治文化传统,一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绵绵不绝而一脉相承的保障条件之一。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自创立以来,就十分重视和强调领导干部自身的道德修养和道德示范作用,德才兼备一直是我党选取和培养领导干部的基本条件和重要标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毛泽东同志为我们这个党及其领导干部确立的立身宗旨;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多次强调指出:“党和政府愈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负责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否则,我们自己在精神上解除了武装,还怎么能教育青年,还怎么能领导国家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5]

中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德治文化传统的国家,强调以吏为师,崇尚官德。两千多年以前,周公就提出了“敬德保民”的治国要诀,孔子在讲到如何治理国家时指出:“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调以身作则至关紧要。在孔子看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颜渊·第十二)又说:“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第十三)孔子以官德喻民之治,强调说:“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为政·第十九)对于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执政党,领导干部身负重任,言行举止不仅代表着党和国家,更是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只有加强官德建设,才能提高领导干部的号召力,在社会上形成巨大的道德示范效应。领导干部只有清正廉洁、奉公守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了,人民群众才会满心欢喜地与党和政府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显然,优秀的官德凝聚民心。只有优秀的领导干部才能在社会主义道德高地上立起高尚的道德标杆,才能领着群众同心同德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而努力前进。

(三)加大对社会主义道德榜样的宣传

道德榜样的宣传从手段上大致可分为借助媒体的力量,学校教育,社会个体之间的直接接触和学习。我国新闻媒介被认为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也是群众感知社会和传达思想的主要工具。道德榜样的宣传工作刻不容缓,党和政府对道德榜样的宣传也是极为重视的。每年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成为借助媒体的力量在社会上宣传道德风尚的典型代表。从 2002到至今,历届感动中国人物都是各个领域足以展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心思想的代表。学校教育也是传播道德榜样事迹的重要途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是培育社会新一代有高尚道德理想的个体的最佳场所,立德树人应该是每所学校所要贯彻落实的道德警言。目前我国从小学到大学都开设了道德教育类的课程,这也是最普遍的用来教育学生学习道德榜样的方法。要发挥道德榜样的精神力量,学校必须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要求教师首先端正言行,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道德学习氛围。

无论是媒体宣传还是学校教育,这些都是属于个体通过间接经验来了解和学习道德榜样的过程。生活中直接接触到的道德模范事件,或是与用高标准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人接触,人们往往会有更加直观和真实的道德情感触动。道德榜样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生活中许多平常的道德感动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寻找,不是所有集中反映社会道德规范的榜样人物都能被公众发现、被媒体报道宣传或被社会所熟知,这也是道德榜样的真实性和生活性的体现。因此,无论是社会大背景下还是对社会个体而言,需要从生活中从身边发现有道德闪光点的榜样并自觉效仿。为自身寻找一个合适的道德榜样,也是发挥道德榜样所蕴含的强大精神感召力量和导向力量的一个重要前提。

[1]袁丽华.道德榜样的现代价值及其实践研究[D].石家庄: 河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2009: 5.

[2]陈江文.关于道德榜样的几个问题[J].甘肃社会科学, 1995(3): 11.

[3]陈亮.道德榜样的现代审视[D].长沙: 长沙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2007: 13.

[4]王河山, 吴鹏程.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中重视彰显道德榜样[J].理论导报, 2006(10): 6.

[5]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 保证安定团结[M]//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2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4: 367.

Function of Role Models and Construction of Morality Standards

LI Yejie, WANG Yingting

(School of Law,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China325035)

With constant depth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China, Chinese traditional morality is frequently challenged in the course of globalization.Moreover, the moral sense of right and wrong for the social mass is drastically impacted by multi- culture and faced with unprecedented moral puzzle.It is an urgent agenda to reshape the social moral standards.In the context of promo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t is necessary for a large number of role models to support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moral standards.It is also significant and practical to research role models of morality in the new era, enhance the social masses’ moral cognitive level,resist the negative effects from market-oriented economy, srenthen people’s moral emotion and build the harmonious society.

Moral Height; Moral Example; Pursuit of Morality and Nature for Goodness

B824

A

1674-3555(2016)04-0084-06

10.3875/j.issn.1674-3555.2016.04.013本文的PDF文件可以从xuebao.wzu.edu.cn获得

(编辑:朱选华)

2016-03-02

李业杰(1956- ),男,山东邹平人,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猜你喜欢

高地榜样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燕晗高地
高地
实施“个十百千”工程 打造人才培养高地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苏格兰高地求生记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