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摄片中肋骨骨折提倡多体位

2016-03-14王纯莉杨育才陈文勇朱骞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肋骨骨折

王纯莉 杨育才 陈文勇 朱骞

【摘要】目的:探讨肋骨骨折多体位摄影诊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472例596处肋骨骨折患者,分别对患者肋骨处采用多体位摄片,并对各种体位下发现肋骨骨折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独正位片下发现骨折占72.5%,而单独切线位或单独斜位发现为32.5%,正位片未发现而切线位发现8例(8处),比例为1.3%,斜位片发现116例(156处),比例为26.2%。结论:临床诊断肋骨骨折,在摄取正位片的同时,应该结合患者的病史以及其它体位片,综合诊断,提高骨折显现率。

【关键词】多体位;数字化摄片;肋骨骨折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194-02

胸部骨骼骨折是由于直接或者间接原因的暴力作用所导致的。临床诊断多采用常规胸部X线正侧位摄影检查,但是临床证实该方法不能完全显示所有的肋骨骨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易导致医师出现漏诊和误诊现象,进而引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而近来临床研究发现,多体位摄影诊断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诊断率高[1],因此,为了进一步确定多体位 X 线摄影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意义和临床价值,在这里以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472例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报告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472例596处肋骨骨折患者,男272例,女200例,年龄10-78岁,平均年龄(43.8±5.6)岁。

1.2 方法

回顾分析472例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患者肋骨处采用多体位摄片,并对各种体位下发现肋骨骨折数进行统计分析。

1.2.1 仪器设备

X光机(西门子DR Aristos Vx Plus 500MA),激光相机。

1.2.2 检查方法

本组患者均采用数字X线摄影(DR)系统摄片,每例均摄取正、斜位片或切线位,即立位或者仰卧位肋骨正位与前后/后前斜位。其中,斜位以被检侧贴近、平行于片架为原则,选择适当倾斜角度。对正斜位片检查阴性,但是临床症状、体征明显者,采用切线位。曝光条件为65-80KV 50MAS。正位片:将患者立于胸片架前,或者是仰卧于摄影台上,根据患者病情轻重以及不同病变部位,行后前位和前后位检查,前胸或后背紧贴于台面胶片,保持台面与身体矢状面的垂直,要求患者两侧胸壁距胶片等距离,双手内翻,肘部弯曲,手背置骼骨上方,将肩胛骨向外侧拉。后前斜位:将患者立于片架前,胶片与身体矢状面角度呈45或55度,检测腋前时,尽量贴近片盒,屈肘抱头,两臂上举,肩内收,尽量使肩向外方,距离以3cm为宜;斜位:根据患者病变情况选择后前斜位和前后斜位,胶片与中心线垂直,经被检测中部射入。前后斜位:叮嘱患者面向球管,并立于胸片架前,胶片与矢状面呈20度角,补检测一端要远离胶片,对侧要贴近片盒;切线位:采用切线位投照时以肋骨局部压痛点为准。

1.3 评价方法

每例摄片均由一名放射医师在影像工作站进行阅片初步诊断,最终由一名主治医师审核完成。按照不同的投照体位分别记录阳性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

2结果

本组472例患者(596处骨折)中,单独正位片下发现骨折348例(432处),比例占67.5%,正位片未有发现而切线位发现8例(8处),比例为1.3%,斜位片发现116例(156处),比例为26.2%,具体如表1所示:

3. 讨论

肋骨骨折属于胸部外伤,是临床常见的骨科或胸外科疾病,患者多是由于直接或者间接原因的暴力作用所致。当发现肋骨骨折,血液极可能进入胸腔造成血胸,气体进入胸腔,而引发气胸,进而出现咳嗽、血痰和呼吸困难等疾病,严重时还会出现出血性休克,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2]。目前临床诊断多采用常规胸部X线正侧位摄影检查,X线摄影简单、直接,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一些隐匿性的骨折和不典型的骨折却不易被发现,且该方法不能完全显示所有肋骨骨折的征象,易导致医师出现漏诊和误诊现象,比如胸部前后方向受到挤压时,在腋中线处折线,或肋骨断端对位较好时,在胸部正位片易出现重叠,会使骨折线很难显示或者是无法分辨,进而引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尤其是对于单纯的前后位检查[3]。而近来临床研究发现[4],多体位摄影诊断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诊断率高,能够有效地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如本组研究中采用多体位检查诊断,临床诊断率高,能够有效避开肺纹理、软组织、隔肌的重叠影及肋骨断端对位较好的情况,在最佳的角度找到骨折部位,清晰地记录下来,有利于临床诊断率的提高[5],如其结果显示:单独正位片下骨折占72.5%,而切线位、斜位占比例为32.5%,充分说明多体位诊断的有效性,这也与诸多文献研究结果保持一致。

总而言之,多体位X线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实用性较强,诊断准确率高,但是还有一定的漏诊现象,为此,要避免曝发不足,并发症的影响,位置因素,以及患者自身因素,以提高诊断准确率,为此,需要临床医师在肋骨骨折临床诊断中,摄取正位片的同时,应该结合患者的病史以及其他体位片,鉴别伪影带来的假象,尽可能使骨折线清楚投影在X线片上,通过多体位投拍,综合诊断,提高肋骨骨折显现率,为患者及时治疗争取时间,提升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韩旭,任立昂,周春献. 胸部正斜位联合摄片诊断肋骨骨折的价值[J]. 浙江临床医学. 2011, 13(6): 707-708.

[2]何壮丽,魏威. 有目的的加摄斜位片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意义[J]. 中国医药导报. 2014(19): 75-77, 81.

[3]魏贤英,吴强,郭良栋. 数字化透视与切线位摄片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J].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2, 21(5): 300-302.

[4]甘伟,李军,马坚. 老年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站立位与卧位摄片对比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2(7): 220.

[5]张世胜,杨超. DR摄片与CT检查在鼻骨骨折中的临床实际应用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 2011, 09(32): 50-51.

猜你喜欢

肋骨骨折
胸部护板治疗急诊肋骨骨折临床分析
记忆合金环抱与可吸收钉对肋骨骨折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对比
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急救与护理
胸部外伤肋骨骨折手术入路研究与临床126例分析
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重症胸外伤的效果观察
临床护理路径在肋骨骨折42例患者中的应用
基于肋骨骨折的多排螺旋CT诊断优势探析
肋骨骨折X线检查发生漏诊原因分析及相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