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D银行财务管理研究

2016-03-14梁鑫鑫

财经界·下旬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服务模式财务共享财务管理

梁鑫鑫

摘要:为研究我国银行最佳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笔者以D银行为探究对象,归纳总结了D银行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主要内容及其效果评价,旨在为商业银行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提供较为清晰的思路,从而达到提高财务共享服务质量、降低银行营运成本的目的。

关键词:财务共享 财务管理 服务模式 D银行

作为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财务管理决定着企业的资本运作的畅通性。在市场宏观经济发展条件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已成为各行业财务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以共享模式为基础的财务管理符合当下社会各企业集团对资源整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的需求。对我国银行而言,其二级架构扁平化管理与业务扩大管理的改革,恰为共享服务财务管理模式的引入创造了条件。基于此笔者以D银行财务共享服务管理模式为案例进行了综合论述。

一、财务共享服务的主要表现形式分析

(一)基于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虚拟财务共享中心

虚拟财务共享服务是以网络、IT系统等技术支撑为基础,把分散在各区域的人员统一联结后处理各项事务。其缺点为较少的面对面交流,易加大地区人员之间的合作难度,且虚拟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对网络技术、IT技术等要求较高。

(二)集中建立财务共享服务模式

集中建立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是把企业分散在不同区域或组织的财务人员集中在特定地点,从而建立集中式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该模式突破了原有分散模式的桎梏,采用全新统一IT服务系统,其服务成本由服务方的共同担负。

二、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D银行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D银行财务组织架构

D银行以总行、省分行两级中心财务组织架构模式取代原有支行—二级分行—省分行—总行的财务组织架构,其支行财务岗位未再设立。

省行层面:增设财务中心,隶属财务管理部门,把与会计核算相关的财会工作者纳入其中,由省行统一调度监管,提供必要的集中支付与记账服务,并审查各分支行财务报账资料的合理性及完整性;省行财务部仍行使其的管理职能,负责税收筹划、采购、资产负债管理、预算分析等工作。财务中心所设岗位应囊括付款、总账管理、发票录入等职能,负责落实财务系统内相关业务流程、日常业务操作、分析系统运行状态、维护系统业务参数等工作。

市行层面:财务核算岗位被取缔,财务部未变动,核算岗位工作者转分配至财务预算管理、财务分析等部门。新增设财务费用审核岗,负责审核单据是否合规、组织辖内机构财务报账等。

(二)会计核算

以原有财务制度及会计核算制度为基础,对核算科目做细化分置,促使会计核算结果更为精细。为确保相关财务工作者理解会计政策实施的必要性,可把财务制度与会计政策的相关细则内容往一级分行集中,统一相同经济事项的核算方法及口径。同时,重新制定报账管理规则及相关操作守则,明确其工作职责与职能范畴,确保操作有章可循。省行负责制定全省财务制度与会计核算方法、实施的具体细则等,市行负责所辖区域内的备用资金管理、零购开支管理及成本费用报销管理等方案的制定。

(三)集中支付

集中支付是指基于相同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内,尽可能地减少内部员工及外部供应商的支付经费账户数量。集中资金管理则是把辖区内全部的收支账户经省行统一管理、监护,从而提高资金管理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相对而言,市行不再行使资金管理权。

(四)财务流程再造

采用统一标准的业务流程对财务规模效益的提升,服务流程时限的精确化限定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D银行以管辖区域内的管理办法差异、经营规模程度为基础,采用区别化权限管理,根据财务支出特点进行差别化管理,严格审批工作流程,确保管理要求能够细化至每一管理环节,以切实提高财务管理精度。在优化财务流程时,需首先掌握业务的具体情况,确保全员能够共同参与到新业务流程评审过程中,由最终操作者判定其可行性;财务流程优化后会改变部分财务工作者的工作习惯,因此,在实施阶段必须强调执行力。

三、D银行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效果

(一)降低了运营成本

首先,D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后,财务中心能够对各分散财务事务进行统一管理,分支行财务核算人员被裁撤,极大地减少了财务工作人员的总数,既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又减少了分支行财务监督、检查等管理成本的支出;其次,可有效避免D银行业务规模扩大时财务组织重复建设问题,在不同区域设置支行网点时,可节省财务部门重复设置所产生的运营管理成本;最后,通过规范业务流程,可消除一些非必要且不具备增值效应的流程,直接节省了单位处理时间。

(二)提高了财务服务质量与工作效率

流程化、标准化、集中化的财务处理,能够简化工作繁复程度,且借助先进的IT技术,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以费用报销为例,由于各地市银行处理标准不同,容易影响财务费用报销的客观性,实施标准化管理流程后,费用报销时间由13d缩减至3~5d。同时,财务共享模式实现了财务管理的前后台分工,地市无需负责详细的财务核算内容,如此可将静力投入到业务拓展中。

(三)增强了会计流程风险管控能力

第一,总行对会计科目的修改与功能增设做统一管理,有利于减少不法分子利用账户漏洞管理作案的可能性;第二,通过业务流程管理变革,出表路径不再严重传统的“自下而上”式,各分行会计报表则由总行集中提交产生,各地分行仅行使会计报表查询权,如此可有效防止各分行进入数据库修改相关财务数据;第三,对财务核算、财务审批、财务授权等环节进行集中监控管理,有利于提高各分行的工作执行力度,纠正各分支机构在各财务流程工作环节中存在的问题,避免政策信息经不同分层传递后出现偏离或衰减问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以D银行为例对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进行了研究,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是对财务流程的重新再造,需要银行管理层及财务工作人员的共同参与,同时,该过程也充满了风险,仍需后期持续推进,逐步解决财务共享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为银行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务管理保障。

参考文献:

[1]杨扬.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企业财务管理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07)

[2]章劲闪.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管理模式研究[J].现代商业,2012,(14)

[3]左宇.基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理念的资金集中支付管理模式探析[J].西部财会,2015,(04)

[4]陈林燕.浅谈银行财务集中管理[J].金融经济,2013,(18)

猜你喜欢

服务模式财务共享财务管理
医院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公路施工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财务专业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
试析集团企业实施财务共享存在的风险及防控对策
平安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组织结构框架研究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
文化馆总分馆制服务模式的实施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