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及其改革
2016-03-14许耀汉
许耀汉
摘要: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岗位需求的不断变化,对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全新的挑战。如何加强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发展,是每一位中职会计专业教师应该严肃面对和深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中职 会计专业 教学模式 改革
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职业院校要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培养具备较强实践能力、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本文在分析当前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尝试探讨改革策略与解决途径,力求推动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实现会计专业教学创新、促进会计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协调发展。
一、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现状与问题
(一)教学理念落后
目前很多中职会计专业教师还没有形成“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灌输、轻视领悟,重视理论、轻视能力,重视结果、轻视过程,造成理论讲解和岗位实训效率“双低”的局面,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教学内容陈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源结构的变化,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岗位需求。然而,当前很多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内容陈旧,出现如下问题:
1、削弱学生学习兴趣
教材内容与社会现状和岗位实际的严重脱节,导致学生无法对于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学习效率低下。
2、违反教学发展规律
全新的教学理念和培养目标要求教师对于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使教学逻辑更加严密、教学结构更加完整。反之,则会严重违反教学发展规律,导致教学无法顺利开展。
3、脱离岗位实际需求
经济形势的瞬息万变和企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导致企业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也时刻发生变化。教学内容陈旧导致会计专业教学脱离学生岗位实际需求,限制学生职业发展。
4、阻碍教学改革进程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在课时分配、讲解方法、实训方式等方面都会做出改变,而教学内容上的“以不变应万变”,严重阻碍了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行。
(三)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大部分中职会计专业教学都采取“理论讲解-案例分析-课堂训练-教师讲评-综合实训”的教学模式,在理论讲解中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在实践训练中采用“实验教学法”,教学模式的死板化和教学方法的单一化,将理论与实践割裂开来,大大降低了教学效率。
(四)教学设置欠妥
教学理念落后、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学设置欠妥。当前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理论教学中的专业基础与专业选修课时比例、实践教学中课堂实训和课后实训比例、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比例、理论测试分值和实践考核分值比例等都有失偏颇,导致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不能协调发展。
二、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
(一)革新教学理念
中职会计专业教师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在夯实学生理论基础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融合,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例如,在讲“权责发生制”的时候,教师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结合起来,一边鼓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进行总结与反思,一边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案例分析与讨论,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
(二)丰富教学内容
1、合理选用教材
在教材的选择上,中职会计专业教师要关注以下几点:
首先,符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中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都比较薄弱,因此,应该尽量选择难度适中、结构完整、逻辑清晰、实用性强的教材,践行中职院校“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理念。例如,在选择《成本会计》教材的时候,教师考虑到本校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不牢固、知识迁移能力差的特点,选择了一本与《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电算化会计》等学科有着良好衔接的教材,目的在于完善学生专业知识体系、全面提高学生专业能力。
其次,符合会计专业岗位需求。中职院校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是地方性的中小企业。因此,教师从学生的岗位需求入手,尽量选择知识讲解、案例分析和实训项目都贴近中小企业基层财务岗位的教材,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在选择《电算化会计》教材的时候,从中小企业会计岗位的办公环境、业务流程和岗位技能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尽量选择贴近学生工作岗位实际的教材。
最后,符合会计专业教学规律。会计专业教学包括会计基础、经济理论、道德法规等诸多分支,教师在选择教材的时候,要充分考虑知识的顺序性积累和能力的螺旋性培养,使教材内容符合教学规律。例如,很多中职院校根据本校的办学实际和区域经济特点,以专业岗位技能为模块,重新编写了校本教材,使教材内容更加符合教学规律。
2、丰富教学内容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时事热点和行业新闻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与拓展,使会计专业教学内容始终与时俱进。例如,新的《会计法》颁布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将新的条例和规定摘录出来,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用性和针对性。
(三)完善教学方法
中职会计专业教师应该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下面我们就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进行详细论述:
1、校内实验
中职院校应该加强会计专业实验室建设,并积极开展校内实验,使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结合起来,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师通过开展审计实验,深化理论知识的讲解、加强实践能力的训练,实现审计学科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效率的“双提高”,促使学生理论水评和实践能力的“双发展”。
2、校企合作
中职院校应该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一方面,让企业“走进来”,将企业过去处理过的会计核算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一套真实完整的会计综合实训材料,并指导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掌握真正的账务处理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走出去”,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到企业参与会计岗位实践,由企业会计人才以“传帮带”的方式进行教学指导与实训监督,切实培养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岗位实践能力的提升与发展。例如,在每学期的前半个学期,教师指导学生对于企业财务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与学习;后半个学期,组织学生到企业的财会科进行岗位实习,培养实践能力。
3、学工结合
中职院校还可以尝试引入或建立具有法人资格的“会计公司”,并组织学生分批分组参与会计公司的日常业务活动,并将业务处理中出现的问题拿到课堂上进行分析与讲解,实现学工结合、讲练一体。例如,中职院校组建“会计公司”,将全体学生分配到各个财务岗位进行实习,并每个月进行岗位轮换,使学生深入了解会计岗位工作流程及实践技巧。
(四)调整教学设置
1、调整课程设置
中职院校应该针对会计专业发展情况和实际教学情况,对于会计专业课程进行重新调整,避免课程之间的重复与断裂,实现课程之间的互补与衔接,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例如,“货币资金的核算”和“存货发出的计价”这一部分内容在“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中都有所介绍,那么教师就可以将这三个学科中的相关内容合并,优化课程配置、提高讲课效率。
2、调整课时比例
会计专业教师应该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专业课程的课时比例,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时比例的全面调整,理论教学中专业基础与专业选修课时比例、实践教学中课堂实训和课后实训比例、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比例的内部调整。例如,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时比例调整为2:3,凸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调整分值比例
教师应该调整学生评价中理论测试与实践考核的分值比例,调整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分值比例,达到以评价促教学、促学习的目的。例如,将理论测试与实践考核的分值比例调整为1:1,促使二者的协调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在分析当前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尝试探讨改革策略与解决途径,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推动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实现会计专业教学创新、促进会计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菡妍.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广西轻工业,2010
[2]邓玉芳.浅析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现状和教学方向[J].商场现代化,2010
[3]蔡文新.浅谈会计教学观念及教学方法改革[J].江西省商务学校专业教学科,2007
[4]朱晨琴.对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探析与尝试[J].中等职业教育,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