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建筑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思考

2016-03-14吴均远

财经界·下旬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信息沟通对策思考合同管理

吴均远

摘要:内部控制作为企业运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企业公民法治观念不断增强的现阶段,建筑企业积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有效防范建筑施工风险尤为必要。因此,分析建筑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探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对策,成为当前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内部控制 信息沟通 合同管理 对策思考

近年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我国建筑行业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建筑企业迅速崛起,由从国有大型企业中分离出来的建筑施工企业,也有私人承包制的集体企业,还有白手起家的私营企业,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水平呈现出较大差异。建筑企业属资金密集型行业,项目周期长,行业自身涉及领域比较广泛,任何决策失误或管理不善,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因此,建筑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断加强企业风险防范能力和水平是建筑企业当务之急。

一、新形势下建筑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目前,建筑企业特别是中小建筑企业盲目追求规模和利润,而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视程度不足,或缺乏有经验的专业化的管理人才,没有建立健全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内部控制体系,或者即使有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相关制度的执行工作也不到位,导致企业存在着较大风险,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制约,部分中小企业甚至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

(二)采购建造成本控制较弱

在建筑企业的建造施工过程中,采购、建造成本是企业成本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实际运营过程中,部分建筑企业采购建造成本控制能力相对较弱,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成本控制机制,成本控制意识比较差,相关工作开展水平也比较低,对于成本控制还局限于单位资源采购成本的控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情况和对于项目过程中建筑成本控制能力较弱,成本变更的计划与控制工作开展不够完善,在建筑过程中经常出现成本偏高,资金链补充不足的情况,影响了建筑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水平的提高。

(三)现代化信息沟通不畅

内部控制相关工作的开展要求整个建筑企业内外部都能够在高效的沟通模式下运行,有效的沟通模式能够提升内部控制效率,提高执行效果,现阶段,我国建筑企业的沟通大部分还是通过电话、信件和邮件等传统通讯工具实现的,特别是部分建筑项目地通讯讯号比较差,与项目负责人沟通只能每周或每月进行一次,内部控制工作的完善与相关计划变更的无法及时进行,对于项目进度、质量、风险等管理工作无法在短时间内进行决策执行,内部控制相关工作的开展时效性总体比较差,建筑企业可能面临额外的建设风险。现代化信息沟通不畅是制约内部控制工作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

(四)合同管理有待加强

目前,建筑市场中因合同问题而发生的纠纷数见不鲜,如设计院前期设计存在重大缺陷;供货商提供质次价贵的设备材料;建设单位或总包单位无故扣减工作量,拖欠工程款等等。还有,企业与金融机构签订的借款合同约定还本付息期限和金额不合理,导致企业偿债压力大,资金周转困难。粗放的合同管理模式产生的合同约定不明或不公正、合同和相关资料丢失可能造成企业无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建筑企业的运行风险大大增加,与内部控制执行初衷不符。现阶段大部分建筑企业对于合同管理还停留在传统的纸质管理模式,企业查询和保管合同的能力不强,对已履行或已签订的合同的参考利用不足。

二、新形势下建筑企业内部控制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增强风险防范能力

由于企业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等因素的不同,各建筑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根据各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建筑企业需根据自身实际经营和资源配置情况开展内部控制体系相关制度的建设,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系统。在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后,企业内部应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执行环境,要求企业各个部门从项目设计、采购、施工和竣工等各个环节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完善的预算、决策、执行和审计流程,在决策过程中遵循“三重一大”原则,实现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合理规避企业风险。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改进、不断优化。建筑企业的经营业务与企业规模时有变化,项目建设过程中面临的环境与预期难免也会有些差距,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也会相应的进行改变和完善。建筑企业可指定特定部门或人员负责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定期或不定期评估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找出控制中存在的缺陷,采取措施加以改进,提高风险的防范能力,以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合理控制建筑企业运营风险。

(二)加快现代信息化沟通,提高沟通效率

提高沟通效率能够提高内部控制执行效果。大多建筑企业的项目部离公司总部较远,这就使得企业内部管理的难度加大。为实现内部控制制度的顺利执行,建筑企业应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各部门集聚起来。现阶段,我国各类移动终端视频会议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为了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建筑企业应加快搭建现代化信息沟通渠道,可以适当引进相关软件,提高沟通频率与效率,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搭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如网络版财务软件或ERP系统等,充分利用如QQ、微信等网络技术和网络工具,让员工通过移动与PC终端及时将项目信息提交到系统中。相关沟通信息能够随时记录在系统内,便于项目建设施工的及时监控管理,也为项目竣工决算和审计工作打下基础。完善沟通机制同时也能够有效让各个部门开展数据收集工作,为内部控制制度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形成整个企业内部良好的沟通环境。

(三)重视合同管理,控制履约风险

从企业运营角度分析,完善的合同管理能够让企业面临纠纷时有证据可循。为了规避经营风险,建筑企业应尽可能与相关方签订建筑施工合同,从合同的起草、审批、签订、履行监督、违约和后期管理等方面加强事先评估、事中监督、事后考核全过程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企业应提高对于合同管理的重视程度,要求相关部门提高合同谈判能力。在合同签订时尤其是进度款方面的相关条款,应力求合同条款完备、准确,重大合同应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建筑企业将设计、采购和施工等合同进行分类管理,对于所有纸质合同进行编号,建立电子合同归档模式,更利于查阅、管理和使用;当采购和工程结算等出现问题和纠纷时,要紧扣合同条款,开展维权和索赔,避免出现履约风险;还要注重合同变更所产生的相关费用与权责划分。由于建筑企业的业务范围较广,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纠纷的可能较大。建筑施工合同变更应该注重与主合同有机结合,加强细节的敲定,合理控制合同变更风险。

(四)加强内部审计,做好事后监督

为提高建筑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力度,强化内部审计制度应成为建筑企业运营过程中所关注的重要环节;建筑企业可以在内部建立独立的审计部门。审计内容不局限于财务会计管理,还要涉及到包括施工进度、采购等各方面,保证内部审计的全面性和独立性;管理层应该注重审计结果的应用,对于不合理的投资决策或资金使用要及时予以调整,提高企业对于审计工作的重视及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完善的审计模式作为内部控制工作的保障。

三、结束语

加强内部控制,科学、有效的建立健全建筑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的需要,是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有力保证。建筑企业应该牢牢把握自身的资源配置情况,制定与公司发展战略相吻合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断提高企业自身完善能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使企业长期处于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状态中。

参考文献:

[1]武小林.浅谈国有建筑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J].时代金融. 2015(27).

[2]胡宏阳.建筑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 2015(17)

[3]王学锋.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5(04)

猜你喜欢

信息沟通对策思考合同管理
引航员信息沟通与引航安全的关系
浅谈特高压输电工程铁塔物资供应管理新模式
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谣言的现状及问题反思
企业管理协同变革
探究企业劳务用工和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设
浅谈工程项目合同管理
加强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思路与对策
关于中高职联合办学的思考
试论建筑工程承包项目施工合同信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