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化理念与建筑设计的融合
2016-03-14马宜飞
马宜飞
(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 610023)
生态化理念与建筑设计的融合
马宜飞
(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 610023)
生态化理念在各个行业中都有着广泛应用,在建筑行业中,如何将生态化理念融入建筑设计中,是众多设计人员探讨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生态化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生态化理念;建筑设计;融合
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增强,生态化理念开始融合到各行各业,尤其是建筑设计,除了建筑设计本身所应具备的科学理念之外,前卫的、紧跟时代的建筑设计理念总是缺少不了生态化理念。这种理念与其说是一种时尚,不如说已经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元素。
1 生态化建筑设计理念的内涵
生态化的设计理念讲究因地制宜,充分与建筑所在的环境相协调,并充分利用相关地理环境中的高低地势或植物环境。让人们与环境和谐相处。例如,长春市一设计师在设计居民楼这样的建筑时,所处的地段有一处宽窄不一狭长的低洼地。按常规理念,就要把低洼的地方填平,最大限度的利用空地,好盖更多的楼盘,以便在寸土寸金的地方获得更高的收益。但是,设计师的眼光没有这样短视,他就是充分利用固有地理环境,把狭长低洼地带设计成了一条河与湖的结合体,这条河弯弯曲曲,由南向北斜向延伸,那所建楼盘也就随着这河的地势错落有致的安排,绝不整齐划一的古板排列。可以展望,当居民推开窗子,发现窗外就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河里有茂盛的莲藕和芦苇,河边是成荫的翠柳,一座小木桥从河的跨到了河的那边,各种鲜花争相绽放,水里锦鲤游来游去,这样一来,原先的低洼地带成了这个居民小区的亮点,人们没有拘谨的局促之感,反而感觉自己就住在一个开放的花园里。这样的设计理念就很好的体现了所设计的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人与环境不仅不冲突,而且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2 生态化的建筑设计理念的具体体现
2.1 人性化设计
现在的人们已经不再盲目的追求单纯的居住,而是有了更多的生态要求。这就需要设计者不断注入人性关怀。无论是住宅楼的外观设计还是内部格局,都呈现出新的设计趋势。比如外立面已经不再单纯追求华丽,博取人们的眼球,现在,更趋向于典雅、大方、简洁。涂料和瓷砖比起来,造价是低些,但效果上却不理想。风吹日晒,很快就会褪色。而瓷砖比较环保,且经久耐用,给人一种高端大气的感觉。
窗子比以前设计的大了,且落地式窗子能让人眼界更广,视野更开阔。尤其是太阳能的改进,更体现了设计者的生态理念。原先的太阳能是直接安装在顶楼的前沿,这无形中就埋下了漏雨的隐患,因为太阳能上满水还会往外流,如果排水不畅,那就会汪在顶楼,有一点小裂缝,就会往下渗。而生态化设计理念就避免了这样的问题。太阳能不再安装在顶楼,而是直接接到室内。在阳台的下面安装一块太阳能电热板,将太阳能转化成热能。这样一来,既节省了空间,还让原先楼顶上挤挤挨挨的太阳能大桶消失的无影无踪,楼顶也变得美丽了。
2.2 生态化设计
绿色生态住宅的基点是从住户的切身利益出,有效地利用自然,回归于自然,重复利用,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加宽楼间距,在楼间大幅增加绿色植被,而且栽种各种观赏性极强的树木。树也要讲究层次,讲究科学的搭配。打造园林式宜居环境已经成了一个公认的生态化设计理念。人们不再只把眼光盯在房子上,而是更看重房子周围的绿化条件和绿化档次。住户希望自己居住在即繁华又相对幽静的环境里,被花园一样的外部环境所包围,内心是既放松又舒适的。
2.3 合理舒适化的设计
取暖设备以前是以暖气片的形式凸显在室内的,供暖的管子在房顶上穿过来穿过去,很不美观,同时也给装修带来麻烦。业主需要花相当的资金来遮盖这些露在外面的管道,就是要吊顶,这本身就是不必要的花费,但不花又不行。现在,生态化的设计理念就好多了,采用的是地暖式的取暖,就在地板砖的下面,整个居住面积无形中增加了很多。也节省了大额的装修费用。另外,传统的思想是将洗衣机放在卫生间,现在则将下水管道直接接到阳台,将洗衣机也放在那里,既干燥又方便,更延长了洗衣机的使用寿命。
2.4 注重优势资源的利用
在建筑施工中,不仅要强调生态环保理念,也要积极将各类优势资源集合起来,在设计过程中,将各类优势资源充分应用到其中,发挥出这些资源的辅助性作用。对于靠海较近的建筑,可以积极利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优势,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在建筑中设置风车,合理的利用风能,还可以安置太阳能电池板,这既可以发挥出生态化理念的优势,也符合节能环保的客观要求。
3 结语
作为有着全新设计理念的建筑设计师,应该本着生态、环保、节能的方向,积极吸收新的设计思想,不断的增加新的生态设计元素,完善自己的作品,引领人们进入一种更加健康无害、更加生态化、更加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模式,进而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这不是一种奢望,而是一种正在不断改善的全新理念。
[1]沈清基,汪鸣鸣.生态环境承载力视角下的低碳生态城市规划[J].北京规划建设,2011(02).
[2]李迅,刘琰.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城市规划学刊,2011(04).
[3]李 迅,曹广忠,徐文珍,杨春志,宋峰,赵培红.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J].城市发展研究,2010(01).
[4]张庭伟,于洋.经济全球化时代下城市公共空间的开发与管理[J].城市规划学刊,2010(05).
TU201
A
1004-7344(2016)35-0280-01
2016-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