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辅助《化工原理》教学的可行性分析与应用探索*
2016-03-14胡晓芬
胡晓芬
(浙江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微信辅助《化工原理》教学的可行性分析与应用探索*
胡晓芬
(浙江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浙江杭州310053)
微信是一款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应用的免费社交软件,支持文字、图像、视频等文件的即时发送。本研究分析了微信辅助教学的优势,探讨将其应用于《化工原理》教学的可行性。在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与教学反馈等环节设计微信辅助教学的流程,利用微信进行高效的教学资源共享、答疑与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利用碎片时间学习,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微信;化工原理;教学改革
《化工原理》是化工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程,通过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及化学等基础知识,描述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三传)的基本理论,研究过程工业中常用的基于“三传”的物理加工过程(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工艺计算、及相应设备结构和特点[1]。由于《化工原理》内容抽象、工程概念强、公式多而复杂的特点,学生学起来难度较大、积极性普遍较差。当今社会,随着移动设备日新月异的更新换代、网络与移动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不再只是通过传统课堂获得,课外学习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腾讯公司推出的免费即时聊天软件——微信(WeChat)是一个拥有11亿注册用户、活跃用户近5亿的超级平台,深受大学生的青睐。本研究分析微信辅助《化工原理》教学的可行性,探讨微信支持下的《化工原理》教学改革。
1 可行性分析
目前,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为硬件支持的移动教学模式在越来越多的高校得到尝试,并获得了一定的效果[2]。借助移动终端设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学习习惯随时随地、自由自在地实现不同方式、不同目的的学习。国内外的研究与教学实践显示,将移动教学模式应用于辅助传统课堂教学,一方面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有效发挥时间碎片的作用以弥补课堂教学学时有限的问题;另一方面,利用学生依赖度高的移动终端设备开展教学活动,有助于降低学生对课程的畏难情绪、提高教学活动中师生间的互动、获得实时的教学反馈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3]。
微信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为终端,支持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发送功能,可进行一对一、多人群组的交流,也可通过公众号定向推送资讯,并具备兼容QQ消息与邮件提示的功能。目前,国内已有部分高校就微信平台中群组、朋友圈信息共享以及公众号服务的功能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与研究。迄今为止,关于微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已有不同角度的研究与报道[4-6],也有部分高校就微信在大学物理学[7]、食品工艺学实验[8]、大学有机化学实验[9]、儿科学[10]等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探索。然而,微信在工科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报道寥寥无几,其在《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尚未见文献报道,《化工原理》教学改革的探索主要还是关注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方式日趋多样化的形势下,将以微信为平台的移动教学模式融入《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可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加强师生互动,有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 关键问题
2.1构建资源丰富、内容生动的教学素材库
《化工原理》教学内容中包含了大量复杂的原理、抽象的公式,学生往往难以理解,从而产生畏难情绪。编辑图文并茂、重点突出的素材解析教学难点,利用形象生动的动画素材描述单元操作、典型设备的基本原理,链接工业生产视频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是微信辅助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因此,通过网络检索、文献查阅、调研等途径收集大量有效资料与素材,并汇总、编辑形成内容丰富生动、切合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教学素材库是微信辅助教学的首要环节。
2.2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微信平台,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微信拥有广大的用户群体,其灵活的移动性及多样化资源分享的功能使其具备应用于课程教学的可行性。但不可忽略的是,微信是一款免费的社交APP,具有娱乐性。如何引导学生在群组讨论中围绕任务核心、分享与课程相关的有效信息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同时,如何设置有吸引力的教学环节以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也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公众号的资讯推送、群组发起的讨论都将面临乏人问津的窘境。
2.3将教学成果实时、高效地投射至课堂教学
及时地收集、汇总、分析学生在微信平台中的反馈信息,对照教学目标获得形成性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及时调整教学方案、着重展开多数学生反馈的疑难点,充分发挥移动教学的辅助作用、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 实施方法
3.1开通微信公众号,构建教学素材库
在教学大纲与教学目标的指导下,依据往年教学效果的反馈,确定移动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内容,设计教学信息的内容框架。通过网络检索、文献查阅、素材购买、自主设计等途径,收集大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等素材。
登陆微信公众平台网站(https://mp.weixin.qq.com/),通过邮箱注册公众号。
整理有效的素材,设计相应的文字内容,编辑内容切合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图文、视频等形式的文件,保存在“素材管理”菜单中,形成内容丰富的素材库。
3.2课前准备
确保每一位学生订阅课程公众号,并依据学生实验课分组情况分别建立群组,授课教师加入群组。
课前通过公众号推送课程安排、预习资料、自主学习材料等。理论课课前推送课程预计讲授的知识点,预留与知识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课前自组学习并思考;讨论课与习题课则在课前将任务发布在群组中,引导学生在群组范围内分析问题并得出初步结论。实验课课前推送相关实验装置照片与结构图、主要原理与实验操作要点,发布设计型、综合型实验的任务,并引导学生在群组中讨论问题、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在群组讨论中评估每位学生的参与度,给予形成性评价。此外,在推送消息与群组讨论中设置收集学生反馈意见的环节,并进行汇总与整理。
3.3课堂教学
课堂理论教学阶段对学生在微信平台反馈的问题进行解答;授课过程中抽查学生的预习效果作为形成性评价;习题课与讨论课的内容在群组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与展开,同时将群组讨论中学生表现出的认知错误予以纠正。实验课遵循课堂教学安排,指导学生开展实验操作,实验讲解过程中可抽查学生对实验的预习情况。
3.4教学成果巩固
课后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向学生推送作业、下节课预习资料以及学习拓展资料等。学生接收到消息之后自行查看学习。对于遇到的问题,学生可以利用微信自动回复功能智能地查看是否可以解决问题,也可通过群组或私聊与同学、老师互动交流;教师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教学评价和教案设计。其中,《化工原理》实验多为设计型、综合型实验内容,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操作获得一系列数据,在课后进行大量的数据处理得出结论。由于各组学生的实验操作条件往往不同,因此,引导学生利用微信平台共享其实验现象、实验原始数据与结果,并在综合分析多组实验数据与结果后给出规律性结论,可锻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5教学过程优化
在项目执行期间,不断丰富教学资源素材库,特别是提升学习资源检索及自动回复的用户体验;实时收集反馈信息,及时总结教学效果,并通过调查问卷、学生座谈的方式邀请学生给予评价,调整教学活动中的细节问题,优化微信辅助课堂教学过程。
4 结 语
利用学生对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粘着性,以广受学生喜爱的社交APP微信为平台,通过公众号推送信息、建立群组进行信息分享与实时交流的方式辅助《化工原理》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教学,对《化工原理》课堂教学进行必要的补充与充分的延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灵活运用基本原理与抽象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方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1]胡晓芬, 项海, 万海同. 具有生物工程专业针对性的化工原理教学改革[J]. 教书育人, 2013(36): 72-73.
[2]张军要, 黄宝玲, 尹丽. 移动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及其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5, 29(2): 161-163.
[3]吕海燕. 微信在移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 延安: 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2014.
[4]柴阳丽. 基于微信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听说学习诉求的调查研究[J]. 外语电化教学, 2014(5): 34-39.
[5]刘红梅, 江晓宇. 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与实践[J]. 外国语文, 2015,31(2): 138-143.
[6]陈静. 基于微信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J]. 海外英语, 2014(4): 33-34.
[7]李若平,杜明荣. 利用微信平台构建大学物理学教学新模式[J]. 物理通报, 2014(8): 14-16.
[8]韩冰,韩雪,李次力,等. 微信在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 农产品加工, 2015(3):77-78.
[9]汪顺义,宋萍. 微信在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 科教文汇, 2014(286): 48-49.
[10]芦起,余加林. 微信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4(10): 9-10.
Feasibility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WeChat AssistedChemicalEngineeringPrincipleTeaching*
HUXiao-fen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Zhejiang Hangzhou 310053, China)
WeChat, a widely used social softwar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llows its users to send instant messages in the form of text, photo and video. The advantages of applying WeChat in education were analyzed, and the feasibility of its application inChemicalEngineeringPrincipleteaching was further discussed. The processes of WeChat assisted teaching ranging from pre-class preparation, the class teaching and teaching feedback designed. Based on WeChat platform, effective teaching resource sharing, Q&A and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could be conducte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which encourage students to harvest fragments of time, inspire their study initiative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WeChat;ChemicalEngineeringPrinciple; education reform
浙江省2015年度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No: kg2015181)。
胡晓芬(1981-),女,讲师,主要从事药物制剂研究、化工原理教学工作。
G642.0
A
1001-9677(2016)015-017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