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艺术中的传统性专题研究

2016-03-14王一川

河南社会科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兴味传统性钱穆

中国艺术中的传统性专题研究

艺术;传统;本质;文化

主持人语:在文艺评论受到高度关注的当前,探讨中国艺术中的传统性话题确有必要,无论是从理论反思的角度还是从作品评论的角度。艺术理论反思可从多变的艺术潮流中辨析出稳定不变的东西,而艺术作品评论则可聚集于创作实际,把握传统在现代的转变轨迹。无论如何,两者都可以让我们看出传统在现代中国传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专题组织的4篇相关稿件,正可以从各自不同角度去共同叩探现代中国艺术中的传统性品质。

我的《兴味蕴藉:中国艺术品的本土美质及其世界性意义》,是想阐明中国艺术美学传统历来注重艺术品的兴味蕴藉品质,这是优秀的中国艺术品应有的本土美质。与西方文艺突出隐喻不同,中国文艺更强调感物类兴并把兴味蕴藉视为自身的本土美质。如此,兴味蕴藉传统或许可用来诊治当今热门艺术中的两种极端症候:一种是尽力脱雅入俗以满足公众的平面化、轻松感等趣味,另一种则是脱俗入雅,试图唤醒人们的人生沉重感或反思性诉求。假如艺术家更多地了解和自觉传承兴味蕴藉传统,那么上述两种极端现象就可能会少一些,而把两方面交融起来的作品就可能多一些。同理,中国文艺在“走出去”时就会更注重与外国文艺的异同之比较,从而更能凸显中国文艺的世界性意义。

邸含玮的《构建新型“一带一路”文化》在选题上契合当前“一带一路”热门话题,却把视线投寄到改革开放初期轰动一时的舞剧《丝路花雨》上,通过对这部当代经典舞剧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品格的重新阐发,尝试为当前新的文化产品中的传统性建构提供所需的基本特性,如文化的精品性、文化产品的主流性、符合普适的欣赏习惯以及提升文化软实力等。

在发掘中国传统艺术观念的现代性方面,钱穆置身艺术的文化高度的思考值得借鉴,这在吴键的《思入艺术的文化本源》中得到阐发。他认为钱穆的艺术思考表现为三个向度:从中国文化本来就具备艺术性的向度去探索“文化”的艺术性,从中国艺术的文化性向度把中国艺术纳入文化整体中去观照,以及以“人生艺术”为轴心而重新措置艺术。我们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今天重温这一艺术思想应有现实启发价值,有助于深入体察我们自己的文化与艺术之间的内在相通点,从而在中外文化艺术对话中更有主见和自觉性。

与钱穆相比,丰子恺在发掘中国传统艺术观念的现代性及其艺术创作实践方面的建树也值得重温。褚春元的《“德”“技”合成与艺术的心》指出,丰子恺认为艺术是技术与美德的合成,宛如两圆相交,其叠合的部分方为“艺术”;而艺术的根本在于心灵,即“艺术的心”,此心为“同情心”。丰子恺的艺术实践正体现了上述艺术观的成功推演,难怪其会获得“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这一盛誉。当今如何才能出现新一代“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这无疑给我们提供了范例。

我由此想到的是,在当今互联网时代或全媒体时代,当戏剧化、平面化或非深度性、轻喜剧性等艺术时尚已赫然成为艺术主流时,重新召唤中国文化、艺术及艺术理论中的传统因子,使其幽灵在当代再度游荡开来,应成为一种必要的选择。这或许可聊作本专题之合力推出的一点初衷吧。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一川

J01

A

1007-905X(2016)02-0001-33

猜你喜欢

兴味传统性钱穆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传统性问题剖析
钱穆的容与化
钱穆的容与化
褪去浮华,扎根生活
如何富有“兴味”地进行古诗教学
关于触感教育的几点感悟
企业上级无礼行为对员工沉默的影响:传统性的调节效应检验
论钱穆的地方自治思想
鲁迅小说描写人物外在特征的传统性与创造性
大学生传统性文化和性心理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