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多元化师资促进转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建设

2016-03-14官翠娥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队伍实训转型

官翠娥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湖北 武汉 430011)



挖掘多元化师资促进转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建设

官翠娥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湖北武汉430011)

[摘要]高校转型是一次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给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建设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学生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一步的发展,反过来又影响了高校转型发展的进度。为加强转型期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建设,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多元化的师资力量——专业教师、企业导师、思政教师等,加强学生党建工作,促进高校成功转型。

[关键词]转型高校多元化师资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建设

2014年教育部启动了高校转型改革,将600所本科院校转向“应用型”高校。这一举措对社会、高校学生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当前,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正处于改革的深水区,在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师资结构、学生管理等方面都面临挑战,特别是一直处于高校发展“短板”地位的学生党建工作更是受到极大挑战。学生党建工作不仅是确保高校转型期学生思想品质的有力保障,也是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后继有人的一项战略工程。如何做好学生党建工作及相应的人才队伍建设,适应高校转型的顺利发展,是很多转型高校必须面对的难题,也是高校党建工作者们研究的热点。本文认为,转型高校应充分挖掘多元化的师资力量,促进自身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建设。

一、转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面临的主要挑战

高校转型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改革,也是一次全局性的改革,更是一次长期性的改革。目前,很多转型高校都把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到学校的改制转型中,如管理制度的健全、学科设置的优化、实验基地的创建、教师队伍的建设等方面,而忽略了学生党建工作,导致其队伍建设面临很多挑战。

(一)专职队伍人数不足

长期以来,很多高校从事学生党建工作的专职队伍人数相对不足,而转型高校的学生党建工作的专职队伍人数则更少。究其原因如下:一是教辅人员人数的实际减少。转型对于一所高校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它必将催生一些新的部门或工作岗位。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高校为了节省资金不但不增加人手,反而压缩教辅人员的人数,这一举措直接导致学生党建工作专职队伍人数的减少。二是教辅人员人数的相对减少。转型是一项重新选择和变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于高校各项工作的要求和标准更加高,程序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在不增加人手的情况下,教辅人员工作量大大增加,因此学生党建工作的专职队伍人数也会出现明显不足的情况。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的任务重、要求严、数量大,集中发展一批党员后,由于负责培养考察工作的专职党务人员的缺乏,对预备党员后期的培养、考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学生党员队伍不稳定

在高校中,学生党员是除教师以外对学生各方面影响最大的一个团体。长期以来,学生党员干部一直是学生党建工作队伍的主力军。高校转型主要是指培养学生向培养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转向,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其人才培养模式着眼于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实训、实习、见习的力度加强加大。随着实训、实习、见习力度的加大,学生党员干部参加学生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必将受到影响。首先是时间,学生经常会遇到实训、实习、见习和学生党建活动时间相冲突的情况,很多学生可能会选择参加实训、实习、见习而放弃参与学生党建活动。其次是精力,实训、实习、见习实际上就是提前上班,学生对于实习期的工作强度、难度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这会耗费学生很多的精力和体力。由于不能很好地协调实习和学生党建工作的关系,时间久了,很多学生党员干部就会感到疲惫不堪,对学生党建工作疲于应付,积极性逐渐减弱,这也直接影响了学生党建工作中学生党员队伍的稳定性。

(三)学生党建工作队伍专业知识匮乏

学生党建工作是一项原则性、组织性和纪律性极强的工作,它需要系统的理论知识作支撑。目前很多高校从事学生党建的工作人员存在专业知识缺乏、业务不熟悉、经验不丰富、工作精力不到位等问题,在转型高校中这些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一是由于学生党建工作队伍所承担的工作任务重、强度大,这些党务人员时间精力有限,不可能去系统地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二是由于转型高校学生的流动性大,情况复杂,学生的思想动态很难把握,大大增加了学生党建工作的难度,突显了这个队伍专业知识的匮乏;三是转型高校各项工作都有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原有的学生党建工作队伍所拥有的专业知识满足不了当前的实际工作要求。党建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的匮乏将直接影响整个学生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以及进一步的发展。如预备党员后期的培养考察、学生党员入党之后的自我教育和管理、先进性的继续教育、考核评价等工作都会受到影响。

二、利用自身师资力量夯实转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

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还阻碍了高校转型发展的速度,挖掘转型高校自身多元化的师资力量,夯实其学生党建工作队伍迫在眉睫。

(一)利用专业教师,充实党建工作队伍

转型高校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师资队伍建设上的转型,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专业教师,他们要具备将学科知识转化为产业行动的能力。《指导意见》指出:加强试点高校“双师双能型”高水平师资培养。[1]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模式,既要注重专业知识的讲授,还要使知识性课程技能化、实践化,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随着实习、实训、见习力度的加大,专业教师与学生联系最多、相处时间最长、接触最频繁,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和学生的接触范围也不再局限于课堂,还延伸到实习、实训、见习基地;接触领域也扩展到学习、生活、工作等各方面。因此,专业教师完全可以成为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一份子。

一是专业教师一般都拥有较深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坚韧不拔的钻研精神,这些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专业教师大多会采用“接地气”的教学方式,比如说社会实践、启发式教学等。专业教师要经常到生产服务一线,及时了解正在发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更好地去指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表现出与党员标准不相符的语言和行为,专业教师可以利用其专业精神去影响和严格要求学生,当场指出学生的不当行为,并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这些都会促使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

二是专业教师一般都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专业教师除了给学生讲授专业知识外,还会带领学生外出实习、实训、见习。这就意味着专业教师不仅要负责学生的学习,还要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管理。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有效考核,除了规章制度之外,专业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其思想道德品质在潜移默化中也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由于专业教师时间和专业上的优势,转型高校可以对他们就党建工作相关内容进行系统培训,让他们充实到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去中去。

三是专业教师可以全面掌握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学生的信息。专业教师掌握学生信息的渠道可以是多样的:第一是直接接触,通过日常事务处理获得第一手信息;第二是根据档案资料,掌握学生的背景信息;第三是同班同学的议论和评价,无意中了解到一些非正式信息;第四是通过学生党员干部利用课堂、学生宿舍、校内外公共场合搜集隐蔽信息并及时反馈给专业教师。这些都是党支部工作有效的信息链,专业教师综合这些具体信息,做出理性判断,将真正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同学及时吸收进学生党支部;对有意愿加入党组织但思想行为上还有所欠缺的同学及早提醒指正,帮助其端正入党动机,以更好的表现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对于想通过各种机会混入党员队伍的投机分子则彻底清除,保持学生党员的纯洁性。

(二)利用企业导师,稳定党建工作的学生队伍

高校转型的关键就是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要从过去偏重于基础知识和艰深的理论传授向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转型,要加大实训、实习、见习基地建设,搭建起全过程校地、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平台。这类人才培养平台既要担负起教学,还要担负起学生教育管理、学生党建等方面的任务。转型高校所要求的教师队伍是开放多元的,既要有一定企业背景的专业教师,还需要直接来自企业的导师组成的学科团队,一般称为企业导师。高校可以以企业党组织为依托,和企业联合在实习、实训、见习基地建立党支部,充分利用企业导师的力量,在以下方面充分调动学生党员队伍的积极性开展学生党建工作:

一是保障时间、精力。企业导师为学生提供案例教学、实践指导和咨询服务,可以直接解决学生专业上和以后就业中的困惑,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为学生党员干部从事党建工作赢得富余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实习基地党支部的建立,使学生党员干部在开展支部活动中再也不用学校、实习基地两地奔波,保证他们有更多地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党建工作中去,积极参与和创新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干部的引领作用,以先锋榜样的作用示范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使他们养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生活态度,最大程度上发挥党组织的先进性,引导大学生在现实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

二是帮助形成工作模式。很多企业都有比较成熟的党建工作组织和模式,可以给实习基地党支部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便利的工作条件。在企业党组织和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党员干部可以借鉴企业好的工作方式,同时参照所在高校的工作模式,探索出一条适合实习基地党支部的工作方法,保证实习期学生党组织工作的良好开展。

三是帮助制定工作制度。企业导师可以在指导学生实习、实训、见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考核,还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实习、实训、见习的具体情况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学生党建工作制度,如预备党员和党员干部的考核制度等,协助学生党员干部开展党建工作。学校和企业应加强企业导师党性原则和党建工作理论的培养,充分利用企业导师各方面的优势指导、协助学生党员的工作,使担任党建工作的学生队伍更加稳定。

(三)利用思政教师,提升党建工作队伍的专业知识

大学生党建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党史、党建理论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多学科的知识。目前在很多高校中,大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相互脱节的,特别是与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脱节,对学生党建工作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政治理论课教师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有比较深厚的人文社科知识和比较丰富的思想教育实践经验,而且政治理论教师中的党员比例大,党性觉悟较高,党建理论素养较深厚,因此,选配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与转型高校的大学生党建工作,既可以壮大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又可以改善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更好地推动和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服务。

要充分利用思政教师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优势,提升党建工作队伍的专业知识。首先必须加强党的基础知识教育,对工作在学生党建第一线的专业队伍尤其应当加强这一方面知识教育。思政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要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党建工作队伍的自身修养和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改进工作作风。经过这种培训,促使党建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坚持党性第一、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坚持深入实际、密切联系学生、用心倾听学生意见的工作方法,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其次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对象是学生工作部和各学院党组织的专业工作人员。思政教师应对党建工作队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党建工作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知识,使他们可以得心应手地去解决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在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再次,要加强党建工作队伍和思政教师队伍的交流,在交流中基础理论课的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教学的层面上,还应更多地关注大学生的实际问题,比如就业、心理等方面的问题,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更好地去指导学生的实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03/moe_1892/moe_630/201511/t20151113_218942.html.

[2]孔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04).

责任编辑:李卓垚

[收稿日期]2016-04-2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2016湖北大学基层党建项目“大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之一队伍的结合”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官翠娥(1974—),女,湖北荆门人,湖北大学知行学院讲师,博士。

[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803(2016)03-0081-04

猜你喜欢

队伍实训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转型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沣芝转型记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