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创业观念
——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素质教育平台为例
2016-03-14李昌锋
王 晖 李昌锋
(1.2.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渭南 714000)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创业观念
——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素质教育平台为例
王晖1李昌锋2
(1.2.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渭南714000)
[摘要]学生素质教育平台是学校落实育人理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载体。通过素质教育平台多个项目各有侧重而又相辅相成地开展工作,能够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与创新创业观念,进一步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实现高等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社会培育有用之才。
[关键词]素质教育平台文化素质教育职业精神创新创业观念
一、引言
素质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也是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主题。[1]针对高职学生特点,为进一步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提升人才培养水平,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致力于建设“学生素质教育平台”,用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该平台紧贴学生实际,尤其结合学生专业,突出铁路建设及运输单位“吃苦奉献”的行业精神,构建了全员、全程、全方位的素质教育培养体系。利用素质教育平台,使学生树立健康的思想观念、正确的价值取向,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学生素质教育平台及其主题教育基地,在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具有渐进式、持续性、系统化的特点,适合高职学生思想行为特点,教育效果明显。该平台的建立,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学生思想认识、品格意志、职业素养、身心健康的塑造和培养等具体环节中,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营造了良好的校园环境。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素质教育平台的建设工作于2011年启动,至2014年初步建成并投入使用,从主题甄选、方案论证、设计规划、施工建设到投入使用,历时四年。该平台最初包含“中国铁路建设发展史教育基地”、“窦铁成先进事迹展览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职业素质拓展基地”四个项目。由于文化素质教育中所包含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等方面的教育内容均是形成社会及人的价值取向的依据,是提升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塑造完善人格的基础[2],2016年,该平台又相继增加了“艺术教育中心”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目前六个项目各司其职,从思想教育、心理健康、素质拓展、实践能力培养等诸多方面,为学生素质教育搭建了平台。目前,该平台在学生入学教育、学生素质培养、为当地社会提供共享资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实行学工部负责、相关部门组织实施的运行机制,达到了既统筹兼顾又各取所需的效果。而且六个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志愿服务的机会和数十个勤工俭学岗位,较好地锻炼了学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引进企业文化,培养职业精神
高职院校顶层设计应突出职业道德教育。[3]“中国铁路发展史教育基地”和“窦铁成先进事迹展览馆”,就是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教育这个主题的。通过图片、影像、模型、实物等展示,展现我国厚重的铁路建设历史和丰富的铁路文化内涵,为学生学习伟大的筑路精神提供良好的平台,并帮助学生了解行业背景、提前适应企业文化。利用全国劳模“金牌工人”、学院杰出校友窦铁成先进事迹,教育、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吃苦奉献和努力钻研的精神。学生通过感受行业、企业文化,为将来从事相关职业打好思想基础。
学生素质教育平台运行两年来,学校以企业文化渗透为切入点,以强化职业素质培养为着力点,突出“吃苦奉献”教育这一主线,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社会适应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营造“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素质教育格局,使人才培养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需要。对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产生了显著的效果。
同时,学院突出“环境育人”理念。校园基础建设的铁路元素丰富,建筑设计上以机车、桥隧形象为主,校园道路以国内知名铁路线路命名,校内实训基地行业特色鲜明,学生技能大赛等活动以企业冠名,特色班级以行业领军人物姓名命名等,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为学生适应职业、自觉培养职业精神等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借助素质教育平台,培养创新创业观念
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是对学生进行创新理念和创业意识的培养。在学生素质平台中,“窦铁成先进事迹展览馆”的主要作用就是通过窦铁成五种精神(即忠诚企业、爱企如家的主人翁精神,孜孜以求、刻苦钻研的进取精神,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勇于攻坚、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团结互助、乐于奉献的团队精神,爱岗敬业、乐于钻研、勇于创新的思想观念)的学习,教育学生培养热爱工作、忠于企业的职业道德和勇于探索、努力创新的时代精神。从先进典型的奋斗历程和光辉事迹中,领悟创新的价值和青年大学生的光荣使命。
“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是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主要平台,是学生在校期间掌握实用技能以学会生存竞争的直接途径。[4](P96)与“中国铁路建设发展史教育基地”、“窦铁成先进事迹展览馆”的思想引导和观念教育的功能不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是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重要场所。学生的创意可以通过该基地转化为实践。目前,该基地为学生的科技、服务、商业等提供创新的条件,也是学生创业活动的起点。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学生的相关意识显著增强,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学生素质平台成为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院以素质教育平台为载体,突出“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教育主题。通过组织、指导学生参加校内外技能大赛、创新创业成果展以及科技类学生社团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供更多的机会。
四、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学生素质平台还有一个教育基地,就是“大学生艺术教育中心”。该基地承担的是学生艺术教育的职责,由书画室、MIDI音乐教室、形体室、录音室组成,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学院近年来生源多为理科学生、人文素质欠缺的特点,学院在学生素质培养工作中,还借助选修课、专家报告讲座等,拓展教育渠道,增强教育效果。
在学生社团建设和课外活动中,学院侧重于引导学生多参与人文社科及社会公益类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接受更多的文化熏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打造更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路魂文学社”、“墨梅斋书画协会”等社团,通过举办学生作品展,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大餐和文化享受;学院的经典诵读、红色文化研读等活动成为校内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辩论赛、红歌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教育意义深远。
从“环境育人”理念出发,学院在校内建设了红色文化长廊、科普知识长廊和历史文化知识长廊等。教学楼、实训楼和办公楼内到处是传统文化知识介绍和名家书画作品与极具审美效果的摄影作品。在学生公寓,不仅用杰出校友、企业名人的先进事迹激励学生成长成才,而且楼梯台阶处还有各类名言警句,时刻提醒学生审视自己、完善自己。
扎实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造就了毕业生较强的综合素质。历届毕业生不仅在生产一线深受企业好评,而且在宣传、人事等部门表现同样突出,许多毕业生已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自2011年起至今,学院目前已有5名学生入选每年一度的“陕西高校大学毕业生建功立业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近年来学院校园文化成果多次获得陕西省及国家表彰奖励。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每年保持在96%以上,学院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深受学生及家长认可,社会声誉愈来愈好。
五、结束语
学生素质教育平台的搭建与实施,形成了职业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体系。以铁路文化元素为特征、突出职业精神教育的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素质教育平台,为学生的成长成才铺垫了道路。利用这个平台,学生可以较早地接触有关职业方面的锻炼和培训,有利于学生尽快适应职业、适应社会,从而提高企业对毕业生的认可度,并且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素质教育平台的硬件建设,丰富了教育教学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保障,也丰富了当地的教育资源。当前“中国铁路建设发展史教育基地”和“窦铁成先进事迹展览馆”已经成为各班级开展入学教育、专业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所。学生素质教育平台的建设,使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确,使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更加系统。通过参观、学习和体验,学生关于职业和社会等的思想观念由模糊变得清晰,从而更能理解学校的半军事化管理模式和各类社会实践、课外活动的意义,提高日常教育管理的效果和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主动性。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更加全面、系统地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为企业输送优秀的员工,为学生的事业发展和人生幸福铺垫道路。
参考文献:
[1]龚克.素质教育知与行[J].中国高教研究,2015,(05).
[2]周建松.2015高职素质教育学术论坛文集课程建设与素质教育[G].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6.
[3]龚家慧,吴希博,丁杨.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思考[J].河南教育(高教),2014,(08).
[4]任初明,付清香.教育与人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李卓垚
[收稿日期]2016-05-26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2015年度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专题调研项目“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体系探索与实践——以陕铁院为例”(15DY3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1.王晖(1960—),男,陕西礼泉人,中共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陕西省高职高专学会理事、中国机械教育协会高职与中专分会副理事长、教授;2.李昌锋(1978—),男,陕西岐山人,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803(2016)03-007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