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与金庸的“历史小说”比较研究
2016-03-14刘博涛
刘 博 涛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雨果与金庸的“历史小说”比较研究
刘 博 涛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苏格兰作家司各特开创了“历史小说”的先河。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和中国武侠小说大家金庸继承了这种创作方法。但由于两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存在差异,使得他们的“历史小说”各具特色。对他们的小说进行比较研究,进一步了解他们在“历史小说”创作方面的异同。
雨果;金庸;历史小说;比较研究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60713.0937.008.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3 09:37
历史小说是一种用历史材料加以丰富想象而重新构成事件发展的叙事文体,其中的人物或是虚构,或是真实存在,或两者兼有。苏格兰作家司各特是欧洲“历史小说”的奠基人。他的小说重现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并对人物作了生动的描摹。更可贵的是,他的小说一方面继承了18世纪的现实主义传统,另一方面还尝试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这种创作方法较深地影响了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和中国武侠小说大家金庸。而他们在继承这种创作方法的同时,又各自将其发扬光大。
一、司各特的深远影响
苏格兰作家沃尔特·司各特开创了欧洲历史小说的先河。他常采用苏格兰重要的历史事件或重要英雄人物展开创作,小说《魏福来》是其“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司各特选取发生在1745年英国詹姆斯党人的暴乱事件,用小说的笔法记录了其中的几次重要战役,在有限的篇幅里展现了真实的历史场景。后来雨果的《九三年》与这部小说有相似之处。雨果极为欣赏司各特小说中表现的朴实品质。因此,他笔下的人物冉·阿让和关博兰等人也都具有这种宝贵的品质。金庸曾在爱丁堡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提到,“我之会写小说,全仗得到爱丁堡两位大师的教导指点,那是沃尔特·司各特爵士和罗伯特·斯蒂文森”[1]76。由此可见,司各特对雨果和金庸在历史小说的创作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二、真实的历史,虚实的人物
在司各特的影响下,雨果和金庸常以真实历史作为小说的背景。如《巴黎圣母院》以瓦卢瓦王朝(1328-1589年)为故事的大背景。在小说的开头,雨果便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距今天三百四十八年六个月一十九天,巴黎老城、大学城和新城三重城廓里,一清早群钟便敲得震天动地,吵醒了全市居民。然而,一四八二年一月六日,这一天并非是一个在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2]1《九三年》则以1793年法国布列塔尼地区的旺代叛乱为题材,开头便写道“一七九三年五月的最后几天”[3]1。
金庸在《天龙八部·自序》中提到,“本书故事发生于北宋哲宗元佑、绍圣年间公元一〇九四年前后”[4]2,进而展开萧峰、段誉与虚竹3人在乱世洪流中的英雄故事;在《射雕英雄传》中,金庸通过杨铁心、郭啸天与张十五的谈话道出故事发生的年代——“江南花花世界,遍地皆是金银,放眼但见,金兵又有哪一日下想过来?只是他来与不来,拿主意的却不是金国,而是临安的大宋朝廷”[5]4。由此可见,《射雕英雄传》的故事发生在南宋末年。另外,还有同样以南宋为背景的《神雕侠侣》和以元朝末年为背景的《倚天屠龙记》等。
除了对真实历史背景的描绘,雨果和金庸的小说中还存在许多真实和虚构的人物。雨果小说中的真实人物有《巴黎圣母院》中的路易十一,《九三年》中雅各宾派三杰“罗伯斯庇尔”、“丹东”及“马拉”;虚构人物有《巴黎圣母院》的埃斯美拉达,《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等。金庸小说中真实的历史人物相对较多,有《射雕英雄传》中的成吉思汗、铁木真和完颜洪烈,《书剑恩仇录》中的乾隆皇帝等;虚构的人物有《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无忌,《鹿鼎记》里的韦小宝等。这些真实和虚构的人物,通过雨果和金庸两位作家丰富合理的想象融汇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部部真实生动的作品。
三、小说中的人道主义光辉
人道主义,是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想,提倡关怀与尊重人,主张人格平等,宣扬人性的美好。雨果和金庸的小说能够被长久地流传,很重要一点就是他们笔下的许多人物都饱含人道主义精神。小说《九三年》中,叛军首领朗德纳克和共和军的司令郭文本是敌对双方的代表,相互仇视。但故事的结尾,朗德纳克被郭文率领的义军围困在一座城堡内,叛军用3个孩子作人质负隅顽抗,并在突围时点燃了城堡内的火药。3个孩子被困牢房,马上就要葬身火海。这时,已经逃出包围的朗德纳克听到了孩子母亲的呼喊,“米歇尔·弗莱夏的这下喊声就是一下嗥声……侯爵听见喊声后就停了下来……侯爵摸了摸衣袋,摸到了铁门的钥匙,向他刚才出来的那条甬道再走进去”[3]311-314。人性的光辉在此刻显现,朗德纳克侯爵返回城堡,打开牢门,救出了孩子,而自己却被义军逮捕,判处了绞刑。见此情形,郭文大受触动,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郭文的面前是两个深渊。让侯爵送命呢?还是救他?他必须投入这一个深渊,或者另一个深渊”[3]333。最后,在人道主义的精神的影响下,郭文毅然放走朗德纳克侯爵,自己慷慨赴死。小说中,原本势不两立的革命军和叛军代表却因人道主义的理念而互相救助,充分展现了人性的美好与伟大。同样的人物还有雨果另一部代表作《悲惨世界》中的主人公冉·阿让。他因饥饿难忍,偷窃面包被判重罪入狱。出狱后受到米里艾主教感化,到处做善事,并收养了孤女珂赛特,用爱来回报曾经对他不公的社会。对待敌人沙威,他采取宽容的态度,生死关头,放走了这个一直追捕自己的密探。小说的最后,冉·阿让在养女珂赛特的祝福中离开了人世。小说虽然描绘了一个悲惨的世界,但雨果却用人性的光芒照亮了读者的心房。
金庸曾说:“我了解到雨果的‘人性之光’,是通过他的小说而不是诗歌。”[1]77由此可见,雨果小说倡导的人道主义对金庸有很大的触动和影响。在这种影响下,金庸也描写了很多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人物。《射雕英雄传》中,主人公郭靖从小生长在蒙古草原,与成吉思汗等人有深厚的情感,但为了国家和百姓,不惜与成吉思汗决裂。小说的结尾,郭靖不畏强权,对成吉思汗直言道:“自来英雄而为当世钦仰、后人追慕,必是为民造福、爱护百姓之人。以我之见,杀得人多却未必算是英雄。”[5]705《天龙八部》的主人公乔峰通常被认为是金庸笔下的第一英雄。他本是契丹人,从小在北宋被汉人抚养长大。身世公之于众后,被人误会,从原来的大英雄变成了异族另类,遭人追杀。真相大白后,他不计前嫌,宁愿坐牢也不与大宋为敌,想法设法阻止两国开战,最终用死换来了两国的和平。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雨果和金庸刻画了许多具有真善美品质的人物,并且通过这些人物讴歌了人性的美好。
四、历史材料的处理不同
雨果和金庸都用历史写小说,但他们对历史材料的处理和运用大不相同。雨果更注重小说本身的文学性,因而,在他的作品中,历史事件不会过多地影响小说情节的发展。如《巴黎圣母院》在开头提到“一四八二年一月六日”[2]1,把小说发生的时间定在瓦卢瓦王朝(1328-1589年),即路易十一在位时期。文中出现了很多该时代的真实人物,如“路易十一曾经叫人给自己在教堂里雕刻了一座跪在圣母面前的塑像”[2]5,“日后路易十一热心地赠送了几瓶这样的美酒给爱德华四世,忽然某天早晨它竟替路易十一把爱德华四世清除了”[2]28。雨果在文中提到这些人物,但并没有让他们参与到故事的主线中。所以,真实的历史材料对故事情节的发展没有直接影响。再如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雅各宾派三杰”——罗伯斯庇尔、丹东及马拉在小说《九三年》第二卷《孔雀街的一家酒馆》中短暂出现,只是起到了指派西穆尔登到郭文那里去做政治委员的作用。后文中,郭文义释朗德纳克的故事也是一个新的篇章。
与雨果不同,金庸的小说往往在不改变历史发展趋势的前提下重新构建事件发展的过程。如历史上的“宋辽议和”,本是两国通过议和达成的且以宋向辽称臣为代价。但在小说《天龙八部》中却是通过虚构主人公乔峰逼迫辽道宗耶律洪基完成的。“萧峰道:‘是要陛下答允立即退步,终陛下一生,不许辽军一兵一卒越过宋辽疆界。’”[4]1 169耶律洪基只得应道,“‘大军北归,南征之举作罢……于我一生之中,不许我大辽国一兵一卒,侵犯大宋边界’”[4]1 170。通过作者的特殊处理,为这样的历史事件增添了几分英雄豪气。在另一部小说《鹿鼎记》中,康熙皇帝凭借削藩、收台湾及签订尼布楚条约等一系列功绩,成为一代圣君。但这一切都是在虚构主人公韦小宝的帮助下完成的。
由此可以看出,雨果是在真实的历史背景下写故事,而金庸则是用故事改写历史,他的创作方法与司各特更为接近。
五、小说间的关联性不同
雨果更加看重作品的文学性,使得他的小说彼此之间没有太多关联。如《悲惨世界》故事的起始时间是1802年,《九三年》描写了1793年的旺代叛乱,《巴黎圣母院》则发生于1482年。这些故事涉及的时间和人物也都截然不同。与之相反,金庸的多部小说在时间和情节上相互联系。如集中描写两宋时期的4部小说《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与《倚天屠龙记》。其中,《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人称“射雕三部曲”。《射雕英雄传》中的青年主人公郭靖和黄蓉在《神雕侠侣》中成长为一代侠侣,并育有一女郭襄。而郭襄在《倚天屠龙记》中又作为峨嵋派的创始人出现。《天龙八部》虽然与“射雕三部曲”联系稍弱,但其中的武功绝学“降龙十八掌”和丐帮等武侠世界中的江湖势力均出现在“射雕三部曲”中,这几部小说堪称“姊妹篇”。
除了两宋时期,金庸还有许多描写明清时期的小说。如《雪山飞狐》与《飞狐外传》,两部作品可谓“父子篇”。其中《飞狐外传》的主人公胡斐是《雪山飞狐》中主人公胡一刀的儿子。金庸在《飞狐外传·后记》提到:“《雪山飞狐》的真正主角,其实是胡一刀。胡斐的性格在《雪山飞狐》中十分单薄,到了本书中才渐渐成形。”[6]763金庸用两部小说分别讲述了父子两代行侠仗义的故事,而这样的创作方式在雨果的小说中是不存在的。
雨果和金庸两位作家都受到了司各特的影响,在自己的创作当中融入了历史元素,很好地继承了“历史小说”的创作方法,且由于两位作家身处不同的时代和国度,他们的“历史小说”又各具特色。可以说,“历史小说”的创作手法在雨果和金庸的小说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1]金庸,池田大作.金庸与池田大作对话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雨果.巴黎圣母院[M].施康强,张新木,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3]雨果.九三年[M].罗国林,译.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2012.
[4]金庸.天龙八部[M].北京:宝文堂书店,1995.
[5]金庸.射雕英雄传[M].北京:三联书店,1994.
[6]金庸.飞狐外传[M].北京:三联书店,1994.
(责任编辑张盛男)
A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Historical Novels of Hugo and Jin Yong
LIU Bo-tao
(School of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Hebei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Zhangjiakou,Hebei 075000,China)
Scott creates the genre of“historical novels”and Hugo and Jin Yong have followed the model.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the cultural atmosphere of creation between Hugo and Jin Yong,their“historical novels”have their own distinction.The comparative research can help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ir“Historical novels”.
Hugo;Jin Yong;historical novel;comparative research
2016-06-13
刘博涛(1986-),男,河北邯郸人,河北建筑工程学院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助教,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文学。
I 207.425
A
2095-462X(2016)04-006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