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控制技术

2016-03-14杨胜霞

甘肃科技纵横 2016年5期
关键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杨胜霞

(甘肃省天水公路管理局应急抢险保障中心,甘肃 天水 741000)



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控制技术

杨胜霞

(甘肃省天水公路管理局应急抢险保障中心,甘肃天水741000)

摘要: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具有强度高、反射裂缝少、抗水损害等特点,在高等级公路基层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骨架密实型结构中粗集料比例高、细集料比例少,级配控制要求高,施工控制不严会发生级配超出容许限值、压实度达不到要求、离析等影响基层质量的现象,因此,骨架密实型水稳碎石基层对施工质量控制要求高。本论述通过具体的工程实践,从原材料选用、集料的加工和分级、拌合场的建设、施工机械的选用、配合比的设计、试验段的铺筑等关键环节,以及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拌合、运输、摊铺、碾压、养生的施工全过程对进行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措施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同类型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拌合站建设

DOI 10.3969/j.issn.1672-6375.2016.05.027

1 工程概况

G310线牛背至麦积公路水毁灾后恢复重建工程NMSG1合同段,全长61.55 km,路基宽度8.5 m,重铺路段路面基层为20 cm厚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采用骨架密实型级配(《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中C-B-3级配范围)。

2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原材料选择

2.1集料

粗集料应选用压碎值低,针片状颗粒含量少,洁净的碎石;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粗细集料各项技术指标必须满足设计文件和有关规范要求。

2.2集料加工质量控制和分级

粗细集料的质量控制应从母材的选用,加工设备和工艺等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加工碎石用母材应选用无风化、石质坚硬的岩石或卵石,母材最小粒径应大于10 cm;母材宕口应清理山体表面覆盖层和风化层。碎石加工应采用二级破碎工艺,第一级宜选用颚式破碎机,第二级采用反击式破碎机。碎石堆放场地应进行硬化,不同规格集料分隔堆放,防止混料。应选用合理的筛网,在生产过程中应经常进行取样进行试验检测,从源头上进行质量控制。

骨架密实型水稳基层对级配要求高,集料备料时宜按五档或六档进行备料,为了利于控制细集料中0.075 mm以下颗粒含量,细集料宜分为0~3mm和3~5mm两档。粗集料宜分为四档或者三档。

2.3水泥

水泥宜选用强度等级为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复合硅酸盐水泥,42.5级与32.5级水泥相比,用量较少,有利于减少基层成型后的收缩裂缝。厂拌法施工选用散装水泥。

3 配合比设计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包括原材料检验、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混合料的生产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参数确定四部分。

原材料检验包括粗细集料、水泥、水的试验,所有检测指标均应满足相关设计标准或技术文件的要求;目标配合比设计是根据原材料的特点和混合料设计要求,通过配合比设计选择最优的工程级配,并验证混合料相关的设计及施工技术指标,通过优化级配来提高强度指标,尽量降低水泥用量;生产配合比设计是施工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进行生产配合比之前,首先要对拌合设备进行调试和标定,对料斗称量系统和设备加水量进行标定,使称量系统误差符合有关规范要求,然后根据目标配合比初步设定各料仓供料比例,进行试生产,然后取样进行试验验证,反复进行调试,直到生产出的混合料满足目标配合比的要求,最终确定各料仓的供料比例,确定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等;施工中的水泥用量应比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多0.5个百分点,通过试生产和试验验证,确定施工中水流量计的设定范围,确定含水率对混合料最大干密度的影响,确定合理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验证混合料强度技术指标。

4 拌合站建设和拌合设备的选择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必须集中厂拌法施工,在施工之前必须建设标准化的拌合场,拌合场应选址合理、排水良好,材料应分档隔仓堆放,并对拌合场进行硬化,对细集料料仓应设置雨棚,防止细集料被雨淋湿结团,影响混合料含水率和拌合均匀性。

拌合设备的生产能力应与混合料的摊铺能力相匹配,同时应选用料仓数量能满足材料分档要求的,比如材料分5档,就必须选最少为5个料斗的拌合设备,高速公路施工时必须满足拌合时间达到15 s的要求,因此拌合设备应具有双拌缸以达到两次拌合的工艺。同时,在拌合设备成品料仓上出料皮带口加装防离析挡板,在成品料仓中设置井字型隔板,防止混合料在拌合过程中产生离析。

5 试验段铺筑

在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后,首先应进行试验段铺筑,试验段宜为200~300 m,试验段施工必须先进行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过程中必须按规范要求的频率进行各项试验检测,取得详实的数据,宜对下列关键工序和工艺进行验证评价:(1)拌合设备各档材料的进料比例、速度及精度;(2)水泥的进料比例和精度;(3)含水率的控制精度;(4)松铺系数合理值;(5)拌合、运输、摊铺和碾压机械的协调和配合;(6)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

6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6.1准备下承层

按规范要求对下承层检查验收合格后,清扫表层的浮石,在铺筑之前进行洒水或水泥浆湿润。

6.2施工放样

在下承层上用白灰线标出基层上口宽度边缘线,在线外侧每隔10 m钉上钢钎,然后进行抄平,调整钢钎拖架,使其完全符合高程要求(考虑松铺系数),然后张拉紧钢丝绳。为了保证路面基层边缘的压实质量,可以对基层边缘安装侧向钢模。

6.3拌和

混合料拌和应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进料比例以及拌和时间,以保证混合料的级配和均匀性。同时,在生产过程中,提高对原材料含水率的抽检频率,对掺水量及时进行调整,并根据气温情况控制含水率大于最佳含水率0.5~1.0个百分点。

6.4运输

水稳碎石混合料宜采用自卸汽车运输,运输车在装料时必须按前后中的品字法装料,以减少离析。拌和好的混合料必须尽快运到现场摊铺,车上的混合料必须加以覆盖以防止运输过程中水分损失。

6.5摊铺

摊铺设备应根据基层的宽度采用一台或多台阶梯作业,为减少纵向施工接缝,宜采用宽幅大厚度摊铺机一次成型。摊铺前根据下承层湿润情况洒水,始终保持下承层表面湿润。摊铺速度应控制在1.0~1.5 m/min,摊铺做到平、匀、稳、连续摊铺,减少停顿。为了防止混合料从运输车辆向摊铺机卸料中产生离析,自卸车料仓应快速顶升倾斜。

6.6碾压

根据基层厚度,压路机宜选用20T以上的振动压路机、双钢轮压路机、轮胎压路机组合使用,根据试验段确定的碾压工艺进行碾压,应依据现场的气候条件、蒸发量大小,适当控制碾压长度,一般70~80 m。混合料从拌和到碾压成型的时间不得超过水泥初凝时间。碾压时轮迹应重叠1/3-1/2轮宽,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碾压按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动的原则,从横坡低处向高处方向进行碾压。压路机前两遍的碾压速度宜为1.5~1.7 km/h,以后宜为2.0~2.5 km/h。

6.7养生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经碾压完成并经压实度检测合格后,应及时养生,养生不得少于7 d。根据气候条件和自然条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可选择适宜的养生方式,对蒸发量大、水资源少的地方宜采用薄膜或防水土工布覆盖养生。养生期内封闭交通并且严禁洒水车在养生区段内停留或调头。

7 质量检测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包括外形质量检查及内在质量检验两部分。内在质量控制包括原材料质量控制、拌合质量控制、摊铺和碾压质量控制四部分。外形质量和内在质量检验的项目、频度和质量标准均应符合设计文件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的要求。

8 结束语

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施工质量,应从施工全过程进行科学管理,严把质量控制关键点,重点做好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和生产配合比的控制,落实全面质量管理制度,才能取得质量控制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JTG/T F20-201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5.

[2]刘金杰.骨架密实型水泥碎石基层研究[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07.

[3]吴平.骨架密实结构水泥稳定碎石施工质量控制与应用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9.

[4]葛跃明,岳凯辉,许义庭.密实骨架结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A].节能环保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

[5]蒋应军.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收缩裂缝防治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1.

[6]唐晓忠.浅谈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控制要素[J].江苏交通,2003(04).

[7]杜静华,张健民.浅谈道路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质量控制[J].工程质量,2005(02).

作者简介:杨胜霞(1982-),女,汉族,甘肃天水人,大学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公路工程施工养护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2016- 3- 11

中图分类号:U416.214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抗裂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解析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探析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超厚宽幅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工艺研究
浅谈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
公路施工中水稳基层裂缝的防治措施
道路工程施工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研究
浅析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
高速公路路面基层全厚式施工技术的应用
公路工程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