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体育课教学中的应用
2016-03-14朱国政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朱国政(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 河南 新乡 453003)
翻转课堂在体育课教学中的应用
□朱国政(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 河南 新乡 453003)
翻转课堂自2011年以来在教育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它颠覆了传统的教学程序,以掌握学习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以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为着眼点,强调学生的自主、高效学习和教师的因材施教,是师生一种全新的生存方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体现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凸显了有效教学的本质,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和广泛的探究空间。它对体育课的教学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翻转课堂 体育课教学
1、翻转课堂的内涵阐释及其特征
1.1、翻转课堂的含义及其来源
翻转课堂来源于英文 “FlippedClassModel”的翻译,也有专家称之为“翻转课堂”或“反转式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首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讲授,课后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复习,查缺补漏。在翻转课堂中,学生课前在家通过老师的教学视频独立完成知识的学习,第二天回到教室就遇到问题时向教师和同学请教,老师节省出来的课堂时间就是答疑解惑,并就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实验和互动。翻转课堂最早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林地公园高中,两名化学老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为了解决学生居住远以及家庭事物多,时常错过正常的教学活动这样的难题,把他们的讲课视频和解说传到网络上,帮助缺席的学生补课,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引起来一些人的关注。后来,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罕在自己创办的可汗学院进行重点推广和应用,他们录制了众多的教学视频放到网上,同时编写了自动练习软件帮助学习者掌握课程内容,让很多人受益。加拿大的《环球邮报》把其评为2011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也有人称其为第三次工业革命需要的教育模式。由此翻转课堂在教育界被广泛关注和认同,世界各地的学校和教师也争先效仿,特别是在美国受到了许多学校的欢迎,艾尔蒙湖小学、克林顿戴尔高中、河畔联合学区都进行了典型的实验。在我国,重庆市江津聚奎中学和广州市海珠区第五中学也进行了相关的教学实验。
1.2、翻转课堂的特征
(1)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流程,倡导让深度的学习发生在课外。
流程的变化也能带来教育效果的巨大变革。翻转课堂让学生课前在家里观看录好的视频讲座课程,按自己的学习节奏来完成知识的学习,并在老师设计好的学习系统中做相关的测验,来检测学习的效果。它有一个“满十分过关”的学习原则,即学生在完成一个系列学习后,进行测验,如果在测验中没有得满分,他们必须“退出评估”,返回去重新学习他们理解错误的概念、命题,并再次参加考试,直到最后获得满分。因此,相对于传统的先进行群体教学后进行个别化指导的教学程序,翻转课堂它创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使学生在完全没有压力的氛围中,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特点、学习进度进行掌握学习,事实证明,这种学习是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的一个过程。因此,深度的学习发生在课外,为课堂的高效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学习基础。
(2)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课堂形式和内容,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场域。
传统的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尽管会有提问、讨论等教学环节的开展,但这些环节也是围绕在老师的讲授命题周围,学生个体对课程的理解程度,对学习中的问题不能充分得以解决。而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课堂知识传授的单一功能,变成了知识内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遇到难题可以向同学、老师请教,老师给与及时指导,老师也能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估,指导其选择下一个环节的课程内容,实现真正的分层次教学。因此,课堂的形式和内容得到革命性的颠覆,课堂成为师生交流、互动的场域,在这一场域中,师生不存在“主体——客体”的关系,而是“你——我”的关系,通过对话,双方进行心灵沟通、思想碰撞和情感交流,实现对知识的内化,整个过程是动态的、发展的、生成的。
(3)对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重新定位,做到了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和“因材施教”,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在中外教育发展史上,教育学家们的最大理想便是“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教师做到“因材施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这一梦想往往被流于形式,而翻转课堂以其内涵从根本上实现了这一理想,实现了革命性地突破。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掌握学习的时间、地点、进度、自己进行相关的测验,掌握学习的效果。这不意味着教师作用的削弱,相反,教师的职责更大、更为重要。教师从“传道、授业”的过程中解放出来,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推动者,集中于对学生“解惑”。因而,翻转课堂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的文本视频进行合理设计,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与指导需求,在课堂中实行分层次教学、个体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2、在大学体育课中推行翻转课堂的现实需求
体育课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目前我国的大学体育课也进行了诸多改革,但效果不容乐观,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现行的纸质教科书在对一些体育活动、动作分析时,只能把关键点的图片标注,连在一起,很难表达连续的动作,不利于学生掌握整体的动作协调;(2)教材容量大,运动技能难度高,课时相对少,整节课都是老师在讲解技术要领和示范,学生只是被动地听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调动起来,削弱了学生的积极性;(3)各地大学的体育教学发展不均衡。条件好的学校开展的运动项目多、学生参与度高,而条件差的学校因为场地设施不全、教师短缺等情况,无法完成规定下的教材内容,致使体育课流于形式,体育活动无法顺利开展。在大学体育课中推行翻转课堂则能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首先,翻转课堂的前提是教师根据课程、学生的需要创建教学视频,也可以建立高度整合的电子教科书,学生课前对视频进行自学,而这些数字化教材可以以动作演绎的方式呈现,教材里面的动画效果既能达到对连续动作的展现,还可以运用快进、暂停等功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进度仔细观察动作要领,从某种意义上将,这些视频将更有利于体育课教学。其次,由于学生提前在家通过观看课件视频,进行了充分深度的学习,释放了课堂上的压力和任务,课堂就变得相对轻松起来,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问题和困难给与解决,更重要是的是,解放出来的时间就可以让师生投入到体育项目或游戏当中,课堂就真正成了学生和教师互动的场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我们的体育课起到“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磨练意志”的作用。
3、在我国中小学体育课中实施翻转课堂的若干策略
3.1、要正确、全面、客观地认识翻转课堂,走出翻转课堂的误区
翻转课堂能较好地解决目前体育课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正确、全面、客观地认识翻转课堂,走出翻转课堂的误区。目前其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把学生课前的深度学习仅仅看成“预习”;(2)翻转课堂就是“在线学习”、“在线课程”的代名词;(3)翻转课堂用视频替代了教师,教师的功能大大削弱了。实际上,“预习”不是翻转课堂,它只是学生对要讲的课事先进行准备,这种预习它是浅层次的。而翻转课堂是学生在老师的视频课程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全面地学习,其效果不亚于原本老师课堂内讲授知识的质量,它是深层次的。其次,“在线学习”、“在线课程”只是翻转课堂的一个步骤,组织高质量的学习活动,学生就学习中的问题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课堂的有机互动才是翻转课堂最重要的价值所在。再次,在反转式教学中,视频只是把老师从课堂知识点的传授这一单一任务中解放出来,它替代不了老师的地位。相反,老师这一角色承担了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提前设计好视频课程,组织好课堂活动,这就要求我们的体育老师具备更高的素质:有课程设计能力、丰富的知识储备量、较强的组织能力、应变能力、掌控能力等。
3.2、将课前的视频设计和课堂上的组织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推进,协调开展
翻转课堂有两个基本的步骤:创建教学视频和组织课堂活动,两者缺一不可,相互推进。根据我国目前大学体育发展的状况,鼓励体育老师认真研究体育教材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收集学生关注的体育项目、活动内容、形式和对体育课的想法等,从课程目标、内容、结构、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构建,创建实用性强、直观明了的视频课程,以适应不同学生的课前学习。课堂的组织活动可分三步,首先是解决学生课前学习中存在的疑问,第二步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质量进行评估,第三步就是通过实验、互动、基于项目的课程实施模式使师生参与到体育活动和游戏当中,将课堂上的互动引向更高的层次。当然,翻转课堂的两个步骤是有机结合的,只有相互促进,协调开展才能保证翻转课堂的长期、有效实施。
3.3、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
我们的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要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为师生提供必要的软件和硬件支持。可以尝试开发多媒体电子书、数字化的互动教材以及用来了解学生在家学生状况的学习支持系统。同时,要配置高性能的服务器,增大网络宽带的接入量。老师是进行翻转课堂的有效组织者,因此要对老师进行必要的计算机和网络技能培训,如PPT课件的制作、课程录像的拍摄、剪辑、以及发布视频的模板和格式等,使老师熟练从视频制作、发布、到反馈的整个流程的数字化工作。同时,为生生、师生的充分交流提供网络平台的支持,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协作化与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3.4实现教师观念的转变、提高教师的课程能力,促进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多样化
翻转课堂的实施将给教师带来极大地挑战。亚伦.萨姆斯曾说:“反转式教学通过教师和学生角色的颠倒使得教师的责任更大了,这种课堂需要的是有责任、有爱心、懂设计的专业教育者。”要肩负更大的责任首先转变教师们的观念,已经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体育教师在短期内是难于适应这样的转变的,我们可以先在一些地方进行改革实验,从实验学校中总结经验教训,然后以点带面,树立典型,全面铺开。同时,要提高教师的课程能力。教师要加强与教育专家、学科专家的合作,针对在课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提高自己的课程研究能力,使自己具备课程开发、设计、组织、实施、评价的能力,才能在翻转课堂中做好课前的设计、课堂的组织和课后的评价工作。另外,引入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保证翻转课堂的高效互动。
[1]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04,4.
[2]张跃国.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
[3]2011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J].上海教育,2011,(14).
G807
A
1006-8902-(2016)-06-HX
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河南省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15A890006)。
朱国政(1976-),男,河南西华人,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