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与体育教学
2016-03-14周治中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24
□周治中(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24)
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与体育教学
□周治中(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24)
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调研工作在我国一直是国民体质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身体素质指标一直是作为青少年体质健康发育水平的测试,并且作为体育锻炼情况的主要内容。而敏感期是指特定能力和行为发展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个体对形成这些能力和行为的环境影响特别敏感。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我国学生的体质健康方面的前沿研究成果进行汇总和综合,根据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特点,采用最佳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此来提高青少年的体质水平,扭转下降趋势,也可为今后运动技能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运动能力的同时减少运动损伤,延长运动寿命。
青少年 身体素质发展 敏感期 体育教学
1、引言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对于人才也有了新的要求,在保证身体健康的同时心理也要健康,而提高身体素质是保证健康的一剂良药。国家的未来发展在于学生,而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作为保证,则一切都将成为幻想,由此可见,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是一个严重性的问题。
2、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及其重要性
2.1、身体素质的概念
传统上,身体素质包括五方面:速度素质,是人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或对外界刺激反应快慢的一种能力;力量素质,是身体某些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和抵抗疲劳的能力;灵敏素质:是指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柔韧素质,指人体活动时各关节肌肉和韧带的弹性和伸展度,身体素质是一个人体质强弱的外在表现。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劳动和日常活动中,在中枢神经调节下,各器官系统功能的综合表现,身体素质的强弱,是衡量一个人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身体素质的发展,对增强人的体质和健康有重要意义。
2.2、敏感期的概念
敏感期一词是荷兰生物学家德·弗里在研究动物成长时首先使用的。后来,蒙台梭利在与儿童的长期相处中,发现儿童的成长也会产生同样的现象,因而提出了敏感期的理论,并将它运用在幼儿教育上。她认为,在孩子生命成长的某个时间段,会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本能地专心尝试或学习其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直至内在需求获得满足或这种兴趣减弱,而也是通过每个敏感期孩子来成长和发展自己。而这个时期环境影响对个体形成某些能力和行为也十分敏感。
2.3、发展身体素质的重要性
身体素质敏感期基本在青少年阶段,如果身体素质发展错过敏感期可能很多方面都无法再达到最理想的水平。而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精神,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提高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升身体素质,并从中磨练坚强意志、培养良好品德和拼搏精神,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学联联合下发通知,决定从2014年开始,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全面启动和广泛开展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其中指出,增强大学生体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对于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3、青少年各身体素质敏感期时间
3.1、速度素质发展敏感期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速度素质在其自然增长的时期内,它的增长速度是不均等的。经过研究表明青少年男女速度素质敏感期的年龄也不相同,而增长最好成绩年龄在其性别上也不甚相同。速度素质的发展从7岁开始,14-17岁是最快发展期。肌肉反应速度的最显著发展时期为7-11岁,其中对复杂运动顺序反应速度素质的发展约在11-16岁,而对运动频率反应速度素质的发展基本在10-13岁。11-14岁的男、女速度素质增长的都很快,此时应加强训练,因为14岁以后肌肉的收缩速度开始变得缓慢,再想提升速度素质变得很难。
3.2、力量素质发展敏感期
力量素质是指人的机体或机体的某一部分肌肉工作 (收缩和舒张)时克服内外阻力的能力。男孩的力量素质敏感期在 12-14岁,16岁以后方可进行高水平的力量训练。女孩力量素质的敏感期是10-12岁,女孩 12-14岁方可进行力量素质的提高性训练。青少年即使过了力量素质的敏感期,仍能发展提高,这主要依赖于后天的训练。16-17岁是最大力量素质快速提高的第二高峰,这时肌肉横向生长加快,最大力量和相对力量均增长很快,这是力量素质发展的最重要时期。
3.3、耐力素质发展敏感期
耐力素质是指机体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特定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的能力。对于青少年来说,耐力素质是薄弱的一个环节,所以寻找出发展耐力素质的敏感期可以使他们快速增长耐力练习,从而促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耐力素质的敏感期相对较晚,女孩在12-14岁、男孩在14-16岁才可以进行初期训练,一周不宜超过2次。影响耐力素质的有先天和后天因素,分为心血管耐力和肌肉耐力。心血管耐力又可以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有氧耐力素质的高水平训练在16-18岁才可以开始,对于无氧耐力训练,青少年时期一定要严格控制数量和强度,对于无氧耐力素质的高水平训练,女孩在16-18岁、男孩在18-20岁方可进行。事实证明青少年的无氧耐力素质在12-13岁时发展甚小,到了生理成熟期才会有实质性的提高。
3.4、柔韧素质发展敏感期
柔韧素质是指是指人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以及肌肉、肌腱和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关节幅度的大小主要是取决于人体自身关节的结构,而关节的骨结构是不能被改变的,但初带、肌腱和肌肉等软组织的伸展性通过合理的练习课是可以得到提高的。柔韧素质是健康因素的一个象征,也是衡量身体素质强弱的标志之一。柔韧素质的最佳发展阶段是 5-12岁。在此期间,少儿关节灵活性好,应加强整个身体的柔韧练习。柔韧性愈好,动作愈协调、优美、舒展,对于将来运动水平的提高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柔韧素质的早期训练尤为重要。
3.5、灵敏素质发展敏感期
灵敏素质是指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7-14岁是对发展协调能力最有利的时期。6-9岁是对发展一般协调性最有利的时期,9-14岁是发展专项协调性的阶段,个别人15岁时协调性可达到高峰,即此时大脑皮层和延脑的中枢神经系统已充分发育成熟。13-15岁即青春发育期开始后的几年内,协调能力发展不稳定,这是由于心理及体内内分泌腺急剧变化所引起的。16-19岁青少年发育趋于结束,运动素质可得到很大改善。
4、体育教学要合理安排敏感期的教学内容
4.1、发展速度素质的体育教学
发展速度素质主要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移动速度这三大类,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各种信号刺激(声、光、触等)快速应答的能力。速度素质敏感期内青少年的短距离运动能力呈现快速增长,此时体育教学中应科学的安排一些低乳酸值的间歇内容以及短时间反应能力的内容。如短距离高抬腿跑变加速跑、接力跑、交叉步跑以及球类的体育游戏等。但安排课程内容时应注意运动强度的变换,避免重复一种强度练习,容易造成运动障碍。主要安排练习的组数和次数,练习后一定要安排肌肉放松的练习,可以减少肌肉快速收缩的阻力,也助于肌肉的收缩速度和力量的增长,有助于速度素质的提高。
4.2、发展力量素质的体育教学
力量素质敏感期年龄男女生都在9岁以后开始增长,13-15岁时期最为敏感,说明青少年力量增长最重要的时期在初中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体积增大,肌纤维的直径增粗,肌肉中的糖元、红蛋白增加。以及各个肌群之间的关系逐渐完善,这些都为青少年肌肉力量的增长创造了条件。体育教学在初中阶段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安排一些上下肢、躯干的力量练习活动。负重抗阻力练习时增强肌肉力量最根本的方法,例如杠铃和体操练习法就是最具特点的负重练习,也是练习肌肉力量最基本的练习内容。安排力量练习内容时应适当多安排学生运用体操练习法来增强肌肉力量,因为体操练习法可以借助自身的重量并把四肢作为阻力来发展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同时体操练习法还可以提高柔韧性。这是因为肌体的本身力量就可以使肌肉伸展到最长。
4.3、发展耐力素质的体育教学
耐力素质发展较晚,耐力素质的髙低,反映在仰卧起坐、俯卧撑、引体向上及中长距离速跑等体育项目的测试指标上。而成绩的高低可以显示出个体的体力和运动素质,心血管、呼吸和运动系统的综合能力。就目前而言,青少年机体内在素质中,肌耐力和全身耐力指标停滞不前,甚至出现负增长。在许多运动项目中,青少年机体耐力指标呈负增长。我们应及早采取措施,缩小发生在青少年身上的体格增长与内在耐力素质的倒退现象。学生耐力素质发展敏感期在13-15岁,可见这一时期学生的心肺功能有所提高,体内物质代谢能力也有所提高。所以在这一时期应安排青少年长距离运动的适应能力,可以安排些长距离跑、游泳等活动。但在练习的同时要注意心率的控制,循序渐进、合理的增加运动距离和运动负荷,使其耐力素质平稳的发展。发展耐力素质不仅促进了青少年身体的素质,而且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也产生积极的影响,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吃苦耐劳的精神,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4.4、发展柔韧素质的体育教学
柔韧性对任何关节都有其特殊性,柔韧性的练习需要青少年具有较强的意志力,肌肉、肌腱和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性不是朝夕可成的,而且要做到逐步提高。柔韧性的练习要做到全面,也要因材施教,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性别,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进行分组教学。柔韧性的发展应该结合力量的练习,两者结合对肌肉力量的提高很有效。在练习柔韧性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外界的温度和练习时间,所以练习前的热身活动很关键。肌肉温度上升,代谢增强,供血增多,肌肉的粘滞性就会减少,因而提升肌肉的弹力和伸展力,柔韧性便会提高。外界温度低时,则必须做好热身活动,提升肌肉温度,从而加强柔韧性。而在结束前的整理活动,可以帮助肌肉恢复到放松状态,进行伸展活动则可以使肌肉组织的温度升高,有效的增加关节的幅度,减少因为练习产生的肌肉酸痛等不舒适的感觉。柔韧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内合理安排柔韧练习,对青少年提高柔韧素质有很大的帮助。
4.5、发展灵敏素质的体育教学
大脑皮层神经活动过程的灵活性及分析综合能力,是灵敏素质的重要生理基础,因此可通过训练改善和提高各感受器官功能,以增强灵敏素质。在体育教学中,掌握的运动技能愈多就愈熟练,大脑皮层中暂时神经联系的接通就愈迅速、准确,动作也愈灵巧。灵敏素质是运动技能、神经反应和各种素质的综合表现。在对抗性体育活动中(如篮球、足球等),灵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灵敏是人体各种运动能力在运动过程中的综合体现,良好的灵敏性不但有助于更快、更多、更准确、更协调地掌握技术和练习手段,使已有的身体素质充分、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去,而且可以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由于灵敏素质是人体综合能力的表现,发展灵敏素质必须从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综合能力入手,重点培养青少年掌握动作的能力、反应能力、平衡能力等。
[1]陈明达,邢文华等.国内外体质研究简况及我国2000年体质研究工作设想[J].辽宁体育科技,1985(7).
[2]郝军龙,郝凤霞.青少年发育敏感期的体育训练与教学[J].少年体育训练,2008,(04).
[3]季成叶.中国高身才青少年的地域分布特点[J].体育科学, 2000,(1).
[4]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编.2000年国K体质监测报告[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G804
A
1006-8902-(2016)-06-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