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苦参及其生物碱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2016-03-14李早慧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吉林吉林132101

甘肃科技 2016年1期
关键词:化学成分苦参药理作用

李早慧(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吉林 吉林 132101)



苦参及其生物碱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李早慧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吉林吉林132101)

摘要: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分布于俄罗斯、日本、印度、朝鲜以及中国大陆等地,常见于沙地、山坡、灌木丛、草地。始于《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中药之一。李时珍谓:“苦以味名,参以功名。”临床研究也证实,苦参含有多种化学成分,生物活性也是多种多样的。

关键词:苦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据《中国有毒植物》记载,苦参根和种子有毒。会出现以神经系统为主的症状,表现为流涎、呼吸和脉搏加速、步态不稳,严重者惊厥,或因呼吸抑制而死亡[1]。以下就近年来对苦参及其生物碱药理作用的研究作一综述。

1 化学成分

苦参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含有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成分等多种物质。其作为传统中药材,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下面分别介绍各类物质的主要成分。

1.1生物碱类

苦参中的生物碱主要存在于苦参的根、基、叶和花中,大多数生物碱是喹诺里西定类,极少数是双哌淀类。喹诺里西淀类生物碱多数为苦参碱型生物碱,还有两类金雀花碱型生物碱,两种无叶豆碱型生物碱,一种羽扇豆碱型生物碱。常用的有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异槐果碱、异苦参碱、槐定碱等。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是苦参类生物碱的代表。

1.2黄酮类化合物

苦参中的黄酮类成分经分离,大约有56种,以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为主。还有一部分是黄酮类、异黄酮类、紫檀素类及査耳酮类。取代基除了常见的甲氧基、经基外,多数化合物还具有异戊稀基。

1.3挥发油成分

苦参中含有挥发油成分经鉴定含有47种,从结构说,主要是烯烃,其次为醇类和院烃,尚含酮、酷、酸等。

1.4其他类型化合物

苦参中还含有皂苷类、氨基酸类、糖类等成分,如三萜皂苷,醌类化合物。张俊华等[2]用色谱和光谱结合方法鉴定苦参中化学成分结构,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蔗糖、二十四碳酸、β-谷甾醇、芥子酸十六酷,伞形花内酷。

2 药理作用

2.1抗癌作用研究

苦参能杀死肿瘤细胞,还可诱导某些肿瘤细胞向正常细胞分化和促凋亡作用。正常细胞不受影响,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王力倩等[3]采用中药血清药理学进行离体试验,检测苦参、仙鹤草的血清及其煎剂对肿瘤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表明苦参、仙鹤草煎剂及含苦参血清均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而含仙鹤草的血清则无效。说明苦参对肿瘤细胞体外生长确实有一定的细胞毒作用。

2.2抗肝损伤药理研究

苦参能够治疗肝损伤、肝纤维化。陈卫忠等[4]研究发现苦参碱可以显著减轻四氯化碳诱发的大鼠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纤维组织的形成,降低了不同阶段血清、及肝组织中的HYP含量。

2.3免疫药理研究

王会贤等[5]研究了氧化苦参碱对人扁桃体淋巴细胞和小鼠脾淋巴细胞在不同丝裂原存在时对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人扁桃体淋巴细胞对反应能力的不同,氧化苦参碱可提高低反应性的人扁桃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而抑制高反应性的人扁桃体淋巴细胞及正常小鼠脾细胞增殖。

2.4中枢神经系统

具有镇静、镇痛、解热、降温的作用,对结核杆菌有抑菌作用,但杀菌效果较弱。其机理为增加小鼠脑中一氨基丁酸和甘氨酸的含量,是脑内抑制性神经递质,具有镇静、抗惊厥、稳定神经及肢体活动的作用。

2.5抗心律失常作用

苦参碱具有增强心肌收缩率,减慢心率的作用。提高心室舒张期兴奋闭值,降低心肌自律性,消除早期和延迟后除极所致的心律失常,延长心室有效不应期,使冲动落入不应期或使心肌各部分趋于一致而终止折返激动。

2.6抗缺氧,扩张血管,降血脂作用

苦参中苦参碱能降低血脂并能预防高脂饮食诱发的动脉粥样硬化,抑制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作用,促进主动脉平滑肌增殖,腹腔巨噬细胞释放一等多种环节、途径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过程。

2.7其他

苦参中苦参碱能抑制醛固醇、血管紧张素诱导的离体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还可抑制诱导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醛固酮诱导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周期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等。槐果碱有明显对抗柯萨奇病毒,作用及免疫调节功能。槐淀碱具有体内分布快而且广、消除快、不易积蓄、无代谢饱和现象等特点,还具有改善心功能的作用,除有正性肌力作用外,还能减慢心率,对抗多种心律失常等作用。

3 在农药中的应用

3.1杀虫特点

苦参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都溶于水。这些天然的化学物质,共同作用于昆虫的内外部时,昆虫是无法找出破译密码的。这些物质像植物内源激素的相似物质,对农作物有刺激生长的作用,同时亦有抑制真菌的作用。

3.2农业上的应用

苦参浓缩提取物对菜青虫、黄掌舟蛾和榆蓝叶甲等3种害虫具有强触杀作用,其LD50分别是敌百虫的20.9、5.5、7倍。

4 结论与展望

苦参的研究已有一定基础,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有很大进展,但在产品方面报道较少,参及其生物碱抗肿瘤活性研究的范围,也提高了其抗肿瘤活性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再结合其临床应用研究所取得的较好疗效,这项研究的前景不言而喻,有必要继续深入进行。增强其相关产品的开发。苦参在农业上应用,只是停留在苦参的粗提物直接用于病虫害防治上,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甚少,作用机理研究更是空白,因此,如何从化学成分的角度去研究苦参的生物活性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战渤玉,李东霞,高明.苦参的现代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09(1):23-25.

[2]张俊华,赵玉英,刘沁舡,等.苦参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0(1):39-40.

[3]王会贤,杜守英,钱玉昆,等.氧化苦参碱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草药,1994(7):362-363+389+391.

[4]王力倩,余上才,李仪奎,等.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中药苦参、仙鹤草的抗肿瘤作用[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5(5): 19-21+2.

[5]陈伟忠,张俊平,许青,等.苦参碱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影响[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6(5):424-426+502.

中图分类号:R282

*基金项目: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青年基金项目(项目号119012014017)。

猜你喜欢

化学成分苦参药理作用
Efficacy of Kushen decoction (苦参汤) on high-fat-diet-induced hyperlipidemia in rats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蚓激酶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枇杷花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大剂苦参治不寐
橘红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山荆子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金线莲的研究进展
九龙藤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
核桃青皮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