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山地自行车高原训练探索

2016-03-14张慧珍包建兵甘肃省体育科学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50甘肃省自行车管理中心甘肃兰州730050

甘肃科技 2016年1期
关键词:甘肃探索

张慧珍,包建兵(.甘肃省体育科学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50;.甘肃省自行车管理中心,甘肃 兰州 730050)



甘肃省山地自行车高原训练探索

张慧珍1,包建兵2
(1.甘肃省体育科学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50;2.甘肃省自行车管理中心,甘肃兰州730050)

摘要:以高原训练理论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山地自行车项目高原训练运动实践,对山地自行车项目高原训练的海拔高度选择,训练前准备,训练安排、运动负荷、参赛时间及注意问题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甘肃;山地自行车;高原训练;探索

自行车比赛项目早在1944年就出现在甘肃省体育节上。新中国成立后,甘肃自行车竞技运动得到较快发展,20世纪70年代中期逐渐成为甘肃省的传统优势项目。仅在1975~1985年的10年间,甘肃自行车队参加全国比赛获奖牌70余枚(其中金牌达30枚),并先后代表国家出访法国、意大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谱写了甘肃省竞技体育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作为奥运会竞赛项目,自行车比赛包括山地自行车、公路自行车、自行车场地赛等多项比赛。多年来,甘肃省所获得的优异成绩多数来自于体能类比赛项目,其中之一就是自行车项目。甘肃省山地自行车自1994年组队以来,女子在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全运会上一直保持全国领先地位,第十一届全运会之后由于梯队不健全,水平发挥不稳定,比赛成绩不甚理想。可喜的是,男子组近几年通过强化专项技术和高原训练等使得运动成绩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科学训练是提高竞技体育成绩的基础。但就山地自行车项目高原训练而言,虽然有一些认识,但是,还不是很系统,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1 高原训练

高原训练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运动员组织到具有适宜海拔高度的地区进行定期的专项运动训练的方法。其理论依据是人体在高原低压缺氧环境下训练,利用高原缺氧和运动的双重刺激,使个体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以调动体内的机能潜力,从而产生一系列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的抗缺氧生理反应[1]。当前,高原训练已经成为国内外运动训练中的一个热点。人们对高原环境对人体影响的关系、高原训练对运动能力影响的认识大约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也可以说,高原训练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从认识到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发展过程。在其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运动实践方面都一直存在着争议。这主要缘于在运动实践方面有成功的范例,也有失败的教训。因此,人们仍在不断的探索和总结其规律性,以助力运动成绩的提高。

2 对高原训练规律的基本认识

高原训练手段的运用,其依据是期待在低氧和运动负荷双重刺激下人体生理机能相应发生适应性变化,获得更为充沛的体能以应对激烈比赛。研究表明,高原训练对体能类项目非常有益,能够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氧的利用能力等。一般认为,不同训练水平的运动员所适用的海拔高度也有所不同。青少年运动员以1200~1600m海拔高度为宜、省市优秀运动队运动员可以考虑1700~2000m的海拔高度、国家级优秀运动员可选择2000~2500m的海拔高度进行训练。实践证明:2300m海拔高度是优秀运动员较为理想的训练高度(气压太低刺激不足,太高易引起细胞变性、器官钝化、高原反应和疾病)。高原训练周期应以大赛为轴心,每年进行2~3次,每次间歇3个月以上,过多次数和过短间歇,会造成无氧能力丢失、器官钝化。高原训练作为一把双刃剑,成功与失败并存。其有利的一面表现在对机体的刺激深刻,可望得到超量恢复,以提高机能储备,最大限度挖掘机体抗缺氧和耐酸潜能及抗恶劣环境的能力等。而不利的一面在于环境转换造成身体不适,易出现疲劳和伤病,力量、速度易丢失,训练负荷难于控制等。人体的复杂性和个体的差异性决定了高原训练应用于不同运动项目其具体实施方法应有所不同。

山地自行车运动是集力量、速度、耐力、技术于一体,是人、车结合的复杂的半机械运动项目。传统训练理论认为,山地自行车属于典型的体能类项目。就运动强度而论,属于中上强度亚极量负荷的项目。它要求运动员不但要具备良好的耐力,保证持续1h45min到2h的长时间高速运动的能力,还要掌握好上肢,躯干、下肢及全身关节的灵活性、协调性及力量素质来保证高速上下坡操车的稳定性。所以,对山地自行车运动项目而言,运用好、控制好高原训练,就可使其运动能力和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3 甘肃省山地自行车高原训练实践

甘肃省山地自行车运动队近几年一直在甘肃榆中、天水、成县和云南呈贡进行高原和亚高原训练。每年围绕全国主要比赛进行2次在海拔1800~2500m的高原训练,其中冬训一般为期3个月,夏训为2个月。除根据不同比赛阶段安排高原训练外,其他时间大多在800m~1300m的亚高原进行训练。一般采取长途拉练和定点训练来提高优秀运动员的有氧能力。

3.1准备阶段

上高原前的20~30d为准备阶段。以中低强度训练打好有氧基础,以力量耐力为主进行全面素质训练,把运动员生理机能调节到最佳状态。在高原由于低压缺氧、水质硬、温差大、湿度低,人体免疫力下降,感冒、腹泻等时有发生,且病程长,对运动员机体损害更为明显。因此,赴高原之前为优秀运动员注射胸腺肽等免疫性药物是非常必要的。

3.2高原训练的阶段安排

进入高原地区一般适应3~6d,以调整和低强度的有氧训练为主。之后12~13d进行低、中、高强度的有氧训练和力量训练。适当进行1000km~1600km长途拉练。定点强化速度,应先慢后快。中期一般安排10~20d,每周安排1~2次无氧阈临界值强度。后期约为15d,应以专项训练为中心,以有氧、混氧为基础。一般在离开高原,参加比赛前把运动员的生理机能调整到最佳状态。通过运动训练实践与生理生化指标检测证明,一般高原训练4周机能状况即有明显改善。

3.3赛前离开高原的时间

根据高原训练实践,高原训练后离开高原地区的时间非常关键。不论运动员在高原训练成效多显著,如果离开高原地区的时间把握不好就会前功尽弃。赴平原比赛时运动成绩不升反降。所以,从高原到平原的时间决定运动训练成功与否。依比赛日程,分别尝试过提前3~6d、6~15d、21~28d、30~42d离开高原地区参赛的安排。其中,离开高原地区21~28d时参赛,占取得好成绩的85%。比如:安徽、苏州两次比赛,离开高原地区分别为22d和21d时间,在比赛中运动员表现出整体状态比较好,均取得较好的成绩。离开高原地区6~12d时参赛,占取得好成绩的10%。一般表现为中等水平的优秀运动员。这或许与运动训练量、运动负荷强度及心理压力有关。

4 高原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1)应根据比赛任务、训练阶段目标合理选择高原训练的海拔高度。拟定进行高原训练时,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不易盲目赴高原进行训练。

2)根据优秀运动员的性别、个人能力、训练水平等因素,在高原安排训练计划时应区别对待,特别是在运动强度方面应科学控制。在整体运动强度安排上,必须把赴高原训练前和离开高原地区后的强度衔接起来,离开高原前要做好充分的有氧耐力训练。

3)高原训练期间,训练课前的准备活动和课后的放松活动比平原训练显得更为重要,应引起优秀教练员的高度重视。

4)在高原训练期间,必须进行有效的医务监督,随时把握运动员的生理生化指标及身体机能、伤病状况,及时调整训练计划,控制训练强度。

5)由于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氧分压较低,易造成过度疲劳或运动损伤,运动负荷量和负荷强度难以很好地控制,营养和恢复以及教练员对高原训练的经验和高原训练的规律的认识等因素,尤其是高原训练后离开高原地区参赛的时间把握上控制不好,都有可能影响高原训练的成败。所以,教练员对此应有充分的认识。

5 结语

多年来,甘肃省竞技体育项目一般以体能类较具优势,自行车运动队曾有“陇原铁骑”的美誉。山地自行车自1994年组队以来,虽然在女子项目上取得过一些可喜成绩,但是男子未有大的突破。近几年,男子山地自行车项目通过很抓管理,强化科学训练,特别是在高原训练方面不断探索、总结,使得竞技水平有了较大的飞跃。然而,高原训练作为一把双刃剑,成功与失败并存。因此,还有必要通过对高原训练理论和实践的再认识,进一步探索其规律性,为提高甘肃省山地自行车运动项目水平奠定基石。

参考文献:

[1]甘肃地方志编委会.甘肃省体育志[M].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

[2]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科学词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付远扬.高原训练指南[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1-20.

[4]韩佐生,陈耕.高原训练研究[M].甘肃: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

[5]马福海,.青海高原训练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6]张鸽,韩佐生,陈耕,等.国内外高原训练发展进程之研究[J].甘肃体育科研,2002,(1):12-19.

中图分类号:G872.3

猜你喜欢

甘肃探索
行走甘肃
甘肃卷
我叫甘肃,花开时节待君来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甘肃卷
大美甘肃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面向小学课堂教学的智能闯关游戏设计思路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