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既有货场向物流配送中心转型升级的可行性研究
2016-03-14陈虎林
陈虎林
(兰州铁路局 总工程师室,甘肃 兰州 730000)
铁路既有货场向物流配送中心转型升级的可行性研究
陈虎林
(兰州铁路局 总工程师室,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新常态和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分析铁路货场转型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提出铁路货场向物流配送中心转型发展的对策,即完善和提高货运设施设备功能,实现铁路货场从单一的铁路运输到发功能向具备高度集成化、规范化、信息化城市配送中心转变,开发城市物流配送业务,满足社会运输需求,实现社会、企业效益双赢。
关键词:铁路货场;配送中心;转型升级
随着国家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循环经济减少污染排放,电商兴起、定单生产和智慧制造,煤、油、钢铁等大宗“黑货”运量下降,“白货”等零散货物的增加,铁路由传统运输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成为必然选择,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运输市场需求已从“少品种、大批量、少批次、长周期”转变为“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社会物流需求和物流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货场承担的大宗物资到达、装卸、仓储、发送等业务已不适应新的市场和社会需求,同时传统配送服务模式愈发受到城市交通管制、配送效率低、运营成本高的限制,亟待发展新的城市配送模式。因此,应充分发挥铁路货场节点和铁路网络化优势,统筹考虑企业供应链、生产链、销售链,重新确定货场的市场定位和物流增值服务,加快推进铁路货场转型升级,完善配送中心物流功能,提高参与物流市场竞争力是目前亟待研究的课题。
1 铁路货场向城市配送中心转型的可行性分析
1.1优势分析
1.1.1路网优势
铁路营业里程和办理货运业务的车站覆盖全国各地,拥有较完备的仓库,其存储、吞吐能力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9万km,其中客运专线1.2万km以上,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届时,既有线能力将得到释放,集装箱班列、行包班列、快运货物列车等时间短、速度较高的班列将会迅速发展,这将为开展铁路运输物流提供强大的运输基础保障[1]。
1.1.2区位明显
铁路货运场站大多分布在大中城市周边或城区内,邻近城市快消品及相关产品集散地,有强大的铁路运输支持,有利于开展城市物流配送[2]。
1.1.3品牌效应
近年来,铁路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通过货运品牌效应拉动铁路货运市场,积极打造快捷准时、安全稳定、绿色环保的中亚、中欧货物品牌班列,为企业量身定制钢铁货物快运、化工货物快运班列、铁水联运班列;适应零散白货市场需求,采取市场化定价,定时、定点、定线的准时运输,门到门全程服务方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
1.1.4运价灵活
2014年实施铁路运价改革,规范铁路收费,推行一口价政策,采取灵活的市场定价政策,铁路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2]。
1.1.5实施客户敏感性管理
细分客户需求,把企业分为价格敏感型、运到时限敏感型、运输准时敏感型、运输质量敏感型、服务敏感型,针对客户关注重点的差异性,采取不同措施,努力拓展市场。
1.1.6信息网络优势
依托铁路95306网站,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构建线上线下互动商业模式,打造网上企业俱乐部、商品大展台、交易大市场,进一步拓展铁路物流市场,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更加优质、更具价值的服务。
1.2劣势分析
1.2.1物流增值服务功能还需拓展
目前城市货场主要用于大型厂矿企业生产资料和小部分生活资料的运输,仅可办理货物到发、装卸业务,发送品类单一,无法满足城市配送中心所应具备的仓储、加工、集配和配送等功能。
1.2.2货场物流技术新装备投入滞后
根据货场转型升级城市物流中心的现实需求,大中型分拣设备、堆垛机、高位叉车、智能货架和电子标签等配送中心设施投入还不足,货场其他基础设施能力补偿改造还不到位,还不能满足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
1.2.3现代物流服务意识还较缺乏
装卸组织时效性不高,因装卸组织造成的货损、货差时有发生,部分货运人员主动服务客户的意识还需提升,“门到门”接取送达还需进一步加强,面向客户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需进一步完善。
2 铁路货场向物流配送中心转型升级的方案
2.1准确定位配送中心功能
铁路货场一般位于城市的不同区域,在转型升级方案的制定中,需要因地制宜,不同的货场承担的物流服务功能不同,前期需要通过组织市场调查,了解企业需求,引进优势企业参与,实施货运、商贸物流及互联网+物流融合发展模式,以经营和商业思维聚集铁路货源,实现城市配送中心集聚作用,满足城市物流市场的配送需求。
2.2加快完善物流配送功能
1)划分功能区,分为装卸作业区、集装箱理货区、仓储配送区、公铁联运区、物流加工区、维修服务区、生活服务区等。
2)调整内部装卸作业设施布局。通过优化内部设施设置,拆除部分线路腾出场地搭建仓储设施,延伸装卸作业线至仓库内[3],配置增值物流服务设施。
3)补强升级既有货运基础设施。通过增加仓储面积,延伸站台雨棚,硬化堆场通道,增加视频监控,整治排水设施等方式,提高服务质量,改善货场面貌,增加货物集散、仓储、配送,加工等物流功能。并利用铁路“短平快”项目的推进,支撑货场设施设备改造[4],为开展多式联运、仓储、包装、装卸和配送等业务创造条件。在货场升级改造过程中,基于既有货场拓展零散白货物流,增加货场物流服务功能,满足物流市场需求。
2.3提升货物装卸机械设备能力
全面提升物流装卸设备现代化水平,提高配送中心装卸设备配置标准,使配送中心装卸设备不断适应现代物流及绿色物流发展的需求。配备小型厢、托盘、集装袋(网)装卸电瓶叉车、电动托盘搬运车,满足家电、医药、饮食品、日用品等货物装卸需要,改善集装箱装卸作业环境,对集装箱门吊加装具有超偏载检测功能和称重功能的防摇吊具。
2.4拓宽城市物流配送范围
利用在商品集散地、大型货物批发市场等地设置的无轨站,承揽社会零散货源,扩大零散货物揽货范围,同时加大对新型高科技产品、高附加值产品的承运和配送力度,形成各具特色的物流配送业务,满足区域物流需要。
2.5基于95306网站平台,打造手机版城市配送网上营业厅
开拓货运信息共享处置平台,便于内部业务操作和客户业务咨询、办理,对网站中出现的企业和客户的货运响应信息快速跟踪、快速响应、快速处置,实现铁路移动服务功能和物流信息共享,与社会物流接轨。
2.6发挥接取送达系统作用,提升两端服务能力
利用既有铁路货场仓储能力,优化仓储配送节点布局,区域内共享接取送达运力资源,加大接取送达配送能力,解决货物运输最后一公里问题。
3 对兰州东货场向物流配送中心转型升级的初步设想
3.1加强货场基础设施建设
3.1.1货一线改造
既有货一站台长89m,宽14m,容车数5个,站台东侧设风雨棚一座(长51m、宽13m),西侧设站台库房一座(长35.8m、宽8.5m),西端设端式站台用于小轿车、军用到达,可以考虑:
1)向西延长货一线及站台35m,设端式站台,增加2个容车数,拆除既有站台仓库,延长风雨棚至站台西段;
2)对货一站台北侧、西侧(包括办公楼东侧)未硬化场地进行硬化,面积约2100m2;
3)拆除废弃消控室、消防水池及闲置活动板房,确保货一站台北侧汽车上货通道畅通。
3.1.2营业大厅改造
既有的兰州东营业大厅于2000年修缮使用至今,面积420m2,设施陈旧、柜台为传统栅栏式窗口,未设置接待客户、洽谈业务区域,客户咨询、办理业务不能体现“热情服务、规范作业”的快运服务标准。可以考虑:
1)对营业大厅进行整修,对大厅地面、吊顶、门窗及室外门头、立柱、踏步进行整修,增设室内地台、玻璃隔断及客户接待前台等功能设施;
2)对既有办公楼外墙进行冲洗,门头雨搭下部吊顶,外侧铁艺围墙整修或拆除(结合货场大门改造方案)。
3.1.3货场称重计量设备
既有汽车衡设在货场大门西侧,车辆入场后称重需绕行,称重后原路倒出,车辆行驶路线极不顺畅,建议将既有汽车衡移设至大门西侧空置场地西端,与南北向汽车通道平行,称重车辆通行顺畅。
3.1.4新建零散快运办公楼
为满足快运客户驻点办公及快运装卸人员待班需求,建议利用原汽车衡场地,新建二层零散快运办公楼一座(33.5m×8m),面积557.3m2,提供15间办公及间休室。
3.1.5货场道路、场地整修
1)既有货三线北侧道路及3号库南侧道路多处破损、低洼积水严重,需整修,面积2620m2。
2)由于兰州东货场地理位置较好,目前兰州市区近60%的4S店小轿车通过兰州东货场到达,多数4S店远离市区中心,配送距离较远,大量商品车到达后有停放需求。货场大门西侧有一处5040m2场地,紧邻铁路到达线路,目前该场地未硬化,无法满足商品车到达停放需求,可以考虑对其进行硬化处理,用于商品车存放场地。
3.2加强周边道路建设
新建进出货场的通道。为消除兰州市汽车限行对货场造成的影响,可以考虑在货场与南山路间新建进出货场的通道。
3.3引进先进的管理方式
改造和提升物流服务功能,积极融入客户企业的采购、制造、销售等环节,为企业提供物流方案咨询策划、客户服务、需求预测、库存控制、订货购货、备件服务、退货处理等业务,将铁路货场传统的计划管理、作业方案和设备管理向现代物流的供应链管理方向转变,最终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实现良好的经营利润[5]。
4 结束语
铁路货场向现代物流配送中心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进行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完善,同时更需要对货源吸引、功能定位、运营模式、经营管理、服务创新等方面进行全新设计和规划,才能与市场共融发展,降低物流成本,满足城市物流配送需求,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提升。
参考文献:
[1]李黎明.铁路货运站向现代物流中心发展建设模式研究.中国科技成果,2009.
[2]刘金华.铁路货场向物流配送中心转型发展的思考[J].铁道货运,[J].2015.
[3]裴鹏.建设无锡铁路城市物流配送中心的初步设想[J].上海铁道科技,2013.
[4]刘启钢,叶飞,周凌云.铁路货场向城市配送中心转型的探讨,铁道货运[J].2015.
[5]骆卫青.铁路货场向现代物流中心发展的对策研究[J].交通企业管理,2009.
中图分类号:F53